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宋词鉴赏

宋词鉴赏

时间:2024-03-12 07:01:16 宋词 我要投稿

经典宋词鉴赏

  经典宋词鉴赏 篇1

  苏轼《蝶恋花·春景》

经典宋词鉴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时光流年,青青小杏。绿水人家,墙里佳人自顾笑。本是多情,却无缘与“佳人”见上一面,是多么的无奈与惋惜。词中的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被后世人引用了千年,或是作为一种未遇的希望,或是作为一种被拒绝后的自我解嘲。在苏轼的作品中,这首词略带含蓄,有情也被藏在心中不曾吐露半点。作为古人的情思,更符合古人的“害羞”风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声萧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起这首词,不得不说说中国网络的大咖--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和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的这个名称就来源于这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是无论你要寻找什么,百度都可以给你找到答案。而其中的另一句“宝马香车”,却成为了成功者的代名词。不过本身这首词的成就在众多的宋词当中,也是属于顶峰级别的作品。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句“微雨燕双飞”,写尽春的无限风光,再加上独自矗立看落花的情景,又显得格外的让人忧伤。不过,人总算是有美好的回忆。只因初见恋人时,有弦,有明月,有彩云。这些相思,足以弥补人生的一切缺憾。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乍一看,很像写的牛郎织女的相逢。这首词由天上写到人间以纯爱情的角度来叙述爱的真谛。特别是末尾两句,更是写出了无法朝朝暮暮的无可奈何。只好“忍顾鹊桥”,成为了词中精品。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人格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文武双全的`英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经典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再也难以忘怀。若是历史可以从新来过,真有一股“收拾旧山河”的气魄。

  范仲淹《苏遮幕·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写尽了秋的各种景致,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再美的景致,偏偏多了一个无情,让人着恼,偏偏又对它无可奈何。因为人在他乡,连好梦都没有一个。就连喝下的酒,都化成了一滴滴的“相思泪”。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有人说,唐诗三百首,篇篇为情愁。其实宋词何尝又不是呢?特别是奔波劳苦,情爱难好,心头之望,唯有寄语诗词。这里的“流光容易把人抛”更是写尽了愁的来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经典宋词鉴赏 篇2

  《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风乍起》译文

  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谒金门·风乍起》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谒金门·风乍起》赏析二

  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一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像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消磨这良辰美景颇费心思。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挼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它意味着:尽管她也像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这写得多么细致,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感情,简直是写进人物的下意识领域中去了。

  下片写她怀着这样愁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引不起她的兴致。哪怕她把斗鸭栏杆处处都倚“遍”,仍然是没精打采。这个“遍”字,把她这种难捱按捺的心情精细地刻画出来。她心事重重地垂着头。由于头垂得太久,以至头上的碧玉搔头也斜斜地下倾。这说明她已捱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她整天思念心上人,却一直不见他来。忽然,她听到喜鹊的叫声。“喜鹊叫,喜事到。”或许心上人真的要来了。她猛然抬起头,愁苦的脸上初次出现了喜悦的表情。作者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全词。在一种淡淡的欢乐中闭起幕,像给女主人公留下一线新的希望。但喜鹊报喜难说有多大的可靠性。恐怕接连而来的,将是女主人公更大的失望和悲哀。尽管作者把帷幕拉上了,但读者透过这重帷幕,还可以想象出无穷无尽的后景。

  这首词的思想内容,跟花间派词人的大多数作品也差不多。可能作者另有寄托,但也不外个人的恩怨而已。这些都无多大价值。但它那细致、委婉而又简练、生动的描写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和李璟《摊破浣溪沙》里的“小楼吹砌玉笙寒”,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的记载,李璟曾责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吓得冯延巳只好涎着脸皮说:“未如陛下‘小楼吹砌玉笙寒’。”

  《谒金门·风乍起》作者介绍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经典宋词鉴赏 篇3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经典宋词鉴赏 篇4

  蝶恋花·密州上元

  作者: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经典宋词鉴赏 篇5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何处是?

  雉堞连云天际。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

  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刘仙伦词作鉴赏

  张明之,生平不详。京西,路名。宋熙宗年间分京西路为南、北两路,词中提到的襄州,即襄阳,就是京西南路所在地。在南宋,这里是宋金对峙的前沿。从勿谓时平无事也等句来看,当时宋金正处于相持状态,所以连前沿地区也保持着平静。这种形势往往助长人们的麻痹情绪,甚至放松收复失地的'努力。

  经典宋词鉴赏 篇6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辛弃疾词作鉴赏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

  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经典宋词鉴赏 篇7

  仔细读读这首诗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吧,下面我们将会提供很详细的解释。

  ●卜算子 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

  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

  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谢逸词作鉴赏

  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的 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杜诗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杜诗《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俨若神仙,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 (《词统》卷四)

  经典宋词鉴赏 篇8

  满江红

  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从词意看这首词大概是作者晚年所作。杨炎正得科名较晚,五十二岁始登进士第,曾知边远州县,最后被参劾罢官,在事业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

  词的上片用悲凉的情调写出回忆中的往事,娓娓叙来如话家常,却亲切感人。“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古时的文人都嗜酒,偶遇囊中羞涩,往往典衣贳酒(用衣物作抵押换酒喝)。词中既说是春衣典尽,就不是一时手头拮据,而是穷愁潦倒没钱买酒喝了。从“京华倦客”句中还可看出典衣贳酒,不仅仅是因为他嗜酒,而是想借酒浇愁,去排遣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政治上的失意。“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两句是追忆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西湖路上,丽姝携手;香尘过处,油壁同车……这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但回忆起来却又觉得那么遥远。不知不觉青春岁月已经随着光阴流逝了,留下来的只是梦境般的回忆。以上是通过今昔对比追悔事业无成。“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这四句虽然仍是写追悔的心情,但落笔的角度不同。裘马清狂,是悔恨青春时代光阴虚掷;稚子成阴,是羞愧白头归来事业无成。作者怀着内心的忏悔,回忆起离家时孩子们忍泪含酸,牵着父亲的衣襟,盼望他早日荣归。等到归来时,他们不但长大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女。做为父亲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真是感到无地可以自容了。人到晚年愧悔事业无成,没有比在儿女面前更感到羞惭的了。作者能把这种感情真切地写出来,虽然如叙家常,却倍增辛酸。

  词转下片,换成另一副笔墨:“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这四句词绘出一幅英雄失意的形象。原来这位头白归来的老人,青年时代也曾壮志凌云,气干虹霓。他结交豪杰之士,意欲收拾国家残破的山河。但奋斗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理想与事业化为泡影,一切都如云烟过眼,回首成空。“英雄伴,东南坼”盖为错综句法:“英雄”应与“东南”关合;“伴”则与“坼”关合。“东南形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词人早年在东南地方结交英豪,志在恢复,只因时机未济,后来朋侣坼散,遂成终身遗恨。通过以上四个短句把英雄暮年壮心未已的内心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由于资料的缺乏,虽然不能对作者当年的爱国行为一一指实,但从作者与辛弃疾有过密切交游这一事实来看,上述的`壮言豪语决不会是大言欺世之谈。下接“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又猛然从追忆中回到现实,当年志在青云的英雄,如今成了以鸡豚社酒自娱晚年的田舍老翁,在这一不堪回首的变化里,埋藏着多少内心的痛苦,也就不言可知了。“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说明他不但事业未成,就连退居林下之后,可赖以谋生的产业也没有。“三径”是个典故,出自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原意是指田园荒芜。“扬雄宅”也是个典故,出自《汉书·扬雄传》。扬雄先人在岷山之阳“有田一廛,有宅一区。”扬雄曾在那里隐居。作者如今就连象陶潜和扬雄那样可赖以终老的区区家业也没有,这说明想做悠悠林下的隐士也不成了。“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为了晚年生计,只好从现在开始,向渔父樵夫学些谋生的本事以度残生了。从当年的志在鸿鹄,到暮年的学作渔樵,真有天渊之隔。这种悲哀也许是庸碌之辈所没有的,但词人的堪同情处也正于此。

  壮志难酬、坎坷不遇,这是封建社会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常常遇到的命远。这首《满江红》词便是作者一生的缩影,从“麴尘香雾”“西湖南陌”的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到晚年的“问渔樵、学作老生涯”,尚在为衣食生计而忧愁,这一生的变化落差之大,是引起他生平感慨的原因。但是交织在这一感慨中的感情却十分复杂:抱负、追悔、羞愧、凄凉……,一时都涌上笔端。这就赋予这篇作品以独特的感情色彩,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经典宋词鉴赏 篇9

  归田乐

  晏几道

  试把花期数。

  便早有、感春情绪。

  看即梅花吐。

  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

  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

  绛唇青鬓,渐少花前侣。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

  门外垂杨未飘絮。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感春怀人之情。全词以花为线索串起全词,以突出伤春之意。词之上片数花期是盼春,看花吐、恐花飞是留春,下片言情,盼春留春是为怀念花前侣。末三句回忆旧曾游处,亦是希冀春天来了能够再会花前侣。

  起首两句不落俗套,用笔不凡,以盼春写伤春,前后矛盾,语便脱俗。而着一试字、早字,尤见深情。看即梅花吐句,承上启下。看即,为随即义。梅花是最早开的花、报春的花,如今已是含苞欲放了。紧扣上句便早有三字。愿花三句,补足上文。这几句的意思是:梅未开时,已希望它更不凋谢,好让芳春长驻人间,怕只怕百花飘残,匆匆春又归去!

  过片后,紧承上片,语本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意。等到花开时,它却默然无语,试问其中的深意,年年的春天都能够理解吗?三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春天能理解人们的心意的话,它就不会叫花儿凋谢了,因为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正是人们悲感的缘由。年年如是伤春,年年的春天依然逝去,不语的是花,发出痴问的是词人,此意,即上片愿花不谢、春长住之意。句句深入,环环紧扣,两片融为一气。绛唇青鬓二句,转而进入怀人的主题。当日花前一起快乐地游春的侣伴如今安?《小山词自序》说: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绛唇青鬓,形容年少,当指昔日同游的女子,即莲、鸿、蘋、云等人。渐少,意谓一年比一年少,与上文年年呼应。两句跌深一层,道出词旨对花三句,收束全词。可是看到花开,便记起旧日曾游之地,而那时,那门外袅娜的垂杨,还未曾扬花飘絮呢!旧曾游处,即当时歌酒征逐之地:门外垂杨,即作者《浣溪沙》词户外绿杨春系马处。末三句追忆旧游,以当日赏春的欢乐与今朝孤独的悲感对照,说明花飞春去只是勾起伤感的`表面原因,而感旧怀人才是真意之所。

  这首小词,以深挚的感情、浅近的语言,把感春怀人的心绪娓娓道来,流美自然而又缠绵往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令人为之低徊不已,堪称独具艺术魅力的纯情至情之作。全词拗句甚多,喜用重字,具有飞扬灵动的音乐美。整首词平易深刻,秀韵天然,美不胜收。

  经典宋词鉴赏 篇10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作者: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②。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③。

  【注释】

  ①春梦秋云:白居易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②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③“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翻译】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经典宋词鉴赏 篇11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陈尧佐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说是“二社”,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经典宋词鉴赏 篇12

  【原文】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

  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

  月痕犹照无寐。

  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

  君且醉。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一时左计。

  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赏析

  朱嗣发是宋末遗民。这是一首弃妇词,写一位女子与情人结合、遭弃和后悔的过程。 这首词词人借弃妇之恨,寄托亡国之思。词中用典甚多,但很精切。上片叙往事,叙事清晰形象;下片写愁绪,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弃妇女之情、恨、悟浑然一体,于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典宋词鉴赏 篇13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朝: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译文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

  南边的田间小路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注释

  ①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②齿软:牙齿不坚固。

  ③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处指杠杆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④陌:泛指田间道路。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闲,安静。

  ⑤斑斑:颜色驳杂貌。这两句说落花如雨,纷纷飘坠在地。

  ⑥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赏析

  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周邦彦这首词由少女尝果写到伤春,过渡自然,联系紧凑。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可见杏子成熟,当在暮春时节了,新摘来的杏子放在金盘里,色泽鲜艳明丽,不用“置金盘”,而用“落金盘”,因“落”字有从摘下到放置过程的动态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动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正如韦应物诗“试摘犹酸亦未黄。”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个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残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唇丹与青紫相间,在词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攒眉蹙额,娇态可掬,更惹人怜爱了。所以词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为这不只是在写半枚残杏,而是透过残杏写少女。

  下片先从少女眼里写周围环境,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而伤春心事“都在眉间”。也就是说因伤春而愁眉深锁。对于妙龄少女来说,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因而有了某种爱情意识的跃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上片说的少女因尝杏怕酸而攒眉,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少女因怀春伤春而攒眉,则是生活中的必然现象。这两种现象在词中来了个巧合,少女以尝杏怕酸而攒眉,巧妙地掩饰了她因怀春而攒眉,掩饰了她内心的秘密,可谓妙合无垠,这也正是作者构思细密,匠心独运之处。

  这首词上下两片初看似无关系,不易衔接,实则用暗线贯串,自然过渡,结构曲折。作者又善于抒写女性心理,将女性心理活动与景物描摹巧妙结合,所以后来评论周词的都很称赞他的词法,如清陈世焜云:“词至美成,开合动荡,包扫一切。”(《云韶集》卷四)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宋词鉴赏】相关文章:

经典的宋词鉴赏11-02

宋词《蝶恋花》鉴赏01-12

经典的宋词鉴赏15篇11-03

《雨霖铃》宋词鉴赏03-29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05-26

《西江月·梅花》宋词鉴赏05-10

《三台·清明应制》宋词鉴赏05-12

陆游《诉衷情》宋词鉴赏04-28

《早梅芳·海霞红》宋词鉴赏05-1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