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宋词> 宋词《蝶恋花》鉴赏

宋词《蝶恋花》鉴赏

时间:2024-01-12 08:46:22 宋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词《蝶恋花》鉴赏

宋词《蝶恋花》鉴赏1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词《蝶恋花》鉴赏

  作者: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宋词《蝶恋花》鉴赏2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 槛(jiàn鉴):栏杆。

  ② 罗幕(薄的丝织品)做的帷幕。

  ③ 飞去:一作“来去”。

  ④ 斜光:残月的清光。

  ⑤ 凋碧树:使得树木绿叶枯落。

  ⑥ 彩笺:题咏和书信用的精美纸张。尺素:书信。汉时通行在尺许长的生帛上写信,故称“尺素”。无:一作“兼”。

  <韵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评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 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文学常识>

  体裁:词

  类别:宋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者小传:

  晏殊(991-1055)

宋词《蝶恋花》鉴赏3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作者: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②。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③。

  【注释】

  ①春梦秋云:白居易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②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③“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翻译】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宋词《蝶恋花》鉴赏4

  冠绝古今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经为他的亡妻王弗写过一篇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的《江城子》,道尽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情。其情之深,其伤之痛,感人至深,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其侍妾朝云与他也相知甚深,曾调侃说苏轼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史料记载,“侍妾朝云二十三年,敏而好义,忠敬如一。”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有对朝云的肯定与赞美,也有对二人感情的界定与评价。

  据说苏轼在惠州参禅悟道时曾作《蝶恋花》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朝云听完深感人生无常以至于掩面痛哭流涕。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虽为一己之情怀,却颇具人生的哲理,在伤感之中又有勘破人生的旷达豪情。全篇寓情于景,清婉雅丽,深笃超迈,不缠绵悱恻却感人至深,很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

  上阙写景,抒发伤春之感。词人既善于把握暮春的特有风光,又善于借景抒情,在客观的描摹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深沉感受。“花褪残红青杏小”通过写景点出时令。“残红”再加以“褪”字,不禁给人几分伤春之意。杏已结子,但“青”又“小”,说明夏天刚到。“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通过写景交代地点。这两句将视线从枝头移开,转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空中轻燕斜飞,在村头盘旋飞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兴味,增添了动态美。舍外绿水环抱,于幽静之中含富贵气象。一个“绕”字,生动地描绘出具体的形象,让人油然而生美丽遐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最为人称道的两句,先一抑后一扬,在跌宕起伏之中,表现出词人深挚的情感和旷达的襟怀。柳絮纷飞表明春已逝去,更何况“吹又少”呢?这种写法与“花褪残红”相似却又不露痕迹,故不觉重复,倒有缠绵悱恻之感。“何处无芳草”即皆是芳草之意。伴随放草茂的必然是百花残,这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给人的艺术感染却是疏朗中有感伤,深婉动人。

  下阙写人,表现情不为人解之恼。由于“绿水人家”环以高墙,“墙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行人”听到佳人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却看不到佳人的容貌姿态,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这种一藏一露的艺术描写,绝妙的创造出一个瑰丽的诗的境界,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情感真率而不落于轻,在词史上实属难得。黄蓼园说他的这句词“奇情四溢也”。诗词特别是文字无多的小词,最忌语言重复,而此词“墙里”、“墙外”的往复循环却妙趣横生。词人将男女之间的`“单相思”做了高度精当的集中,把“墙外行人”与“墙里佳人”的“多情”与“无情”作了绝妙的对比: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笑声一片,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烦恼徒生。最终得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极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初读此词,或许会有下阙单相思的喜剧同上阙深沉的伤春情调不甚协调之感。其实“春逝难留”与“佳人难见”都是在感慨“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繁华易逝而已,可谓词意流走一脉相承。

  人们在用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以“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自我安慰,对词人寄寓的本意并没有真正的体味到。在写这篇文字之前和朋友交流了对苏轼的一些看法,无论如何,这位大才子他对王弗算得上是一往情深,那他对朝云的好,或者其他姬妾的存在算什么呢?词人的感情生活我们且不去妄作评论,我把他归结为时代,人总是时代的产物。我想对王弗的怀念或者遗忘都应该是一种爱吧,有时候,忘记也是一种美丽,看一个男人,不在于他曾经如何信誓旦旦,而是看他如何对待他当下的亲人。

【宋词《蝶恋花》鉴赏】相关文章:

经典的宋词鉴赏11-02

经典的宋词鉴赏15篇11-03

《雨霖铃》宋词鉴赏03-29

《西江月·梅花》宋词鉴赏05-10

《三台·清明应制》宋词鉴赏05-12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05-26

陆游《诉衷情》宋词鉴赏04-28

《早梅芳·海霞红》宋词鉴赏05-11

《唐诗宋词鉴赏》读书体会10-21

宋词《清平乐·金风细细》诗词鉴赏03-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