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年味儿作文

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3-10-28 15:44:03 作文 我要投稿

(优)年味儿作文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味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年味儿作文15篇

年味儿作文1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年味儿作文2

  年末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最初大全家团聚的习俗也渐渐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网络,我们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远处的朋友与亲人,团聚也并不像以往那么困难。

  我想,这大概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这十几个我经历的春节似乎都大同小异,我早已经忘记自己亲手接到第一份红包的喜悦,也已不记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记住,留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们选择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却只顾着用手机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着最终的年夜饭。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与其说是过节,倒不如说是一个家庭聚会。除了红包以外,好想再也没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发现我好像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饭,一家人,不论多忙,都围在桌子的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或调侃,或感慨,回顾着逝去的'一年,展望着新的一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与喜悦。

  这就是过年。

  在我看来,过年,因人而异,并不在于延续了多少传统,关键是团圆的喜悦与真诚。因为有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不论多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也许传统已经被大多数人淡忘,但这份情却一直传递了下来,感染者每一个人。

  这就是年味。

  过年时,往日繁华的街上已没有几个人。大街上的景象远不如圣诞节之类的其他节日热闹,但,大家都已经回到各自家中,体会着家的温暖,享受这属于自己的独特年味。

  贴服字,写春联,送红包,团聚……这样的传统习俗往往生活中还是十分值得人们珍惜的。虽然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人们逐渐忘记了那一份最初的传统习俗,但这些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的传承。

  若干年后的春节,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门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还会不会听见清脆的爆竹声。

  但,团团圆圆的喜悦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年味儿作文3

  “哈哈哈,哈哈哈”,一声声欢笑在楼下回荡,虽然没有炮仗、烟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年的向往、期待。我与一众小伙伴在楼下狂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新年的杭州比以往更加灯火通明,街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假如灯火是点,那流动的车辆、穿梭的行人就形成了线。线条优美流畅,点、块干净利落。单看夜晚,天空刚刚拉上帷幕时,火红的灯笼就一点一点亮起来了,远方嘈杂的人声也一点一点变大了……若再晚一点,人群就像流水,高楼耸似高山。流水流尽了,街边的灯具也就亮了,商铺也就关门了,暗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又过了一会儿,每家每户开始吃年夜饭,给萝卜插上烛火,香,在铁盆里烧上纸钱。浓浓的燃烧味儿在屋子里散开,占据了每一个角落,有些呛鼻,但我却觉得这燃烧的味道是快乐的味儿、也是春节的味儿。

  坐在窗边,望着窗外流动的点、线,我静静地听妈妈讲述旧时的年,妈妈说:“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因为那时有吃的、有穿的、有看的、又有玩的,是一年之中最为高兴的时候了。有时还能见到一年只能看见两三次的朋友。大家都聚在一起,大人们谈论着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事儿,小孩儿们围在一起,放着烟花,在小道间奔跑,在田野里游戏……虽然都是过年,但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静静地听着,无限的感慨涌上心头:是啊,就像妈妈说的虽然都是过年,但感觉是不一样的。以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东西就已经很开心了;而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衣服,好吃的东西随处可见,所以对过年时穿新衣,吃好吃的期盼也就变淡了,只留下对亲人的祝福,来年的展望。

  同样的春节,不同的期盼,从祖辈对小家的期盼,到现今对大“家”的期盼!

年味儿作文4

  充满欢乐和吉祥的一年,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永恒的情感寄托。20xx年的味道,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越来越浓。

  今天是元旦的第三天。虽然天气极其寒冷,但我还是来到地坛庙会感受新年的味道。

  新年的味道是喜庆的。看那红色的火,足以燃烧人们的热情。到处都是红灯笼,在路上,在树上,在商人的摊位上,在笑脸人的手中,红色的节日似乎正在盛开,这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金猪欢欢也加入了这种喜庆的气氛。身着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的中国特色文赋服饰,穿着红黄相间的靴子,挂着红腰鼓,欢快地击鼓迎春。猪年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这就是吉祥物金猪欢欢带来的喜悦、喜悦与和平。

  年的味道是甜的。来卖北京特色的大排档之前买一碗茶汤,喝一杯小梨汤,很暖和。卖茶汤的师傅把油茶小米面放在碗里,用热水拌匀,然后用水龙头铜锅里的开水倒入碗中,撒上一些坚果和成分白糖。吃起来甜而不腻,吃起来像芝麻酱。嘴里吃,心里甜。那种舒服清爽的黏滑,那种甜蜜芬芳的亲昵,就是过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希望。风车摊前,人在往前挤。北京风车的几个大字出现在我眼前。两个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里拿着风车,嘴角挂着大大的笑容,甚至笑着看自己的眉毛和眼睛。一个小女孩扬起天真可爱的`小脸,拿着风车开心地跑来跑去。她的风车随着她的摆动嘎吱作响。她笑着对妈妈说:“妈妈,听,多么美妙的一首歌啊!她甜美的笑声为这个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温暖的阳光。老北京风车,又叫吉祥轮,它的小轮旋转祈求好天气,它的小鼓听起来像和声,它的红、黄、绿三色条是阳光、大地、蓝天的象征。它代表着勇气、勤奋、进取、忠诚、幸福、敏捷和爱,是老北京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想象,老幼都在抢着买风车,都在买希望之家。

  新年的味道是购买年货的喜庆味道,庙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锣鼓扭秧歌的传统味道。它是繁荣、甜蜜、希望和幸福。年味儿,就在身边,浓浓的。

年味儿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红包味儿

  “发红包啦!发红包啦!”呀!哪里发红包啦!正在看电视的我,立刻扔下摇控板跑去。

  只见爷爷、姑姑……手中都拿着厚厚的红包,嘻!里面全都是“红色毛爷爷”在旁的我眼中立刻洒满金光,暗暗自喜,哇!这么厚的红包,里面一定有许多“红色毛爷爷”,哈……!我发财了!我发财了!等他们把红包送到我手中前,我总会说“不要!不要!”但心里早以乐开了花!心里想明天去外婆家还有呢!哈哈……!

  发红包,有把钱亲手送给你的,也有在手机上抢红包的,哈……!抢红包风波也要开始了!

  洗完澡,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拿着手机,准备开战。我目不转晴的盯着手机,等待着红包的到来,吱一声,有红包了,我立马点击,祈祷着千万别手气最佳,如果手气最佳就要我发了,呼,幸好不是我,红包一个接着一个,突然,同学就换我要红包,我只好偷偷的'离开了。嘻!嘻!

  年夜饭味儿

  嘿!嘿!吃年夜饭是最幸福的时光啦,大厨外婆做的年夜饭可真值得一赞。不一会儿,一盘盘诱人的美食端上了餐桌,身为吃货的我,已受不了饥饿的折磨,拿起筷子就是一顿猛吃。你瞧!肥而不腻的北京烤鸭,口感饱满的螃蟹。你闻!香飘十里的油葱鱼,脆嫩可口的油炸冰淇淋。你看!色泽鲜亮的花菜,口感丰厚的芋头……,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香气扑鼻的食物扑满了整间屋子……

  烟花味儿

  新年,放烟花,可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噼里啪啦,这声音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呢?

  点起烟花,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天空中,它完美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莹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然不好闻,但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儿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伴着噼里啪啦烟花的音韵,不知何时,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年味儿作文6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自己打年糕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杀自己养的猪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除夕吃大猪头的呢?

  还是从腊月初旬开始讲起吧!

  “嘿哟!嘿哟!……”每到过年,爷爷定是要打年糕的,爸爸帮忙算账本。一大袋一大袋的糯米清洗过后,放进木头蒸桶里蒸煮,好长时间后,一桶一桶热腾腾的还未成型的年糕才出炉,马上就倒进一个石臼里,一群上了年纪的叔叔伯伯们拿着木棍,木锤子,轮流打起了年糕,一边打,一边搅动,加水。据老人说,打过的年糕吃起来更香,更有味儿。年糕坊里里外外都是人,大人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弄一点儿年糕来吃,农村里管这叫“对食猫”,入口的年糕温热,香糯,吃了一口就想再吃一口,根本停不下来!年糕的寓意大家都知道,就是年年高升嘛!在农村,打年糕时,人越多越喜庆,来年的福气就越多。近些年来,手工年糕越来越少了,大多是用机器打的.,也没有了原来那香糯可口的味道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杀年猪,别的人家过年都是去菜场买猪肉,我们家可不这样。爷爷养了很多头猪,每年春节前,一群人围在一起,准备杀猪。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杀猪般的嚎叫”嘛!在杀猪时,那声音,绝对可以用惊恐来形容,充满了无助和绝望,那猪肥肥胖胖,猪肉切成一块儿一块儿,有的人特别喜欢,也有的人会觉得腥气。在我们家,肉会当成年货送人,留些分给邻里乡亲,自己却不多留,几块肉和一个大猪头足以。肉是早早烧了吃的,除夕那天也会吃,那大猪头会留着放起来,猪耳朵上串俩个纸铜钱,除夕前一天煮。

  打年糕,杀年猪,充满了过年独有的味道,虽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希望这些风俗习惯能永远传承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独特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7

  母亲的年味儿,是从磨豆腐开始的。进入腊月,第一要紧的是选黄豆,泡黄豆,找磨豆腐的家伙什,然后,给家人分配任务,哥哥挑水,姐姐推磨,我烧火,父亲按浆,母亲给父亲打下手。霎时,家里弥漫着豆浆的清香。一家人忙碌一天,磨出了白嫩嫩的豆腐,接下来的工作,全是母亲的了。

  豆腐磨好,母亲用箩筐和稻草,做一个窝,把豆腐切成小立方体,放进去,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让豆腐发霉。过了一个星期,豆腐发了霉,母亲拌好辣椒面,还有五香八角老姜,腌进事先洗干净的坛子。这就是老家俗称的霉豆腐。母亲做的霉豆腐很香,很下饭的。

  做好了霉豆腐,母亲紧接着炸豆腐。炸豆腐也是一个费时间的工作。母亲守在油锅边,往往一守就是一天。因为,豆腐要炸一两箩筐。炸好的豆腐,要歇上几天油气。豆腐歇好了油气,母亲便像腌霉豆腐那样,把炸豆腐腌进坛子里。有了霉豆腐和炸豆腐,第二年的二三月份,青黄不接的时节,我们家就有菜送饭了。

  做豆腐的工作,一直要延续到腊月的中旬。母亲看着被她擦得锃亮的几十个坛子,满意地笑了。它们圆鼓鼓的肚子里,装满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磨完豆腐,该杀年猪了。母亲要做的是善后工作。譬如,把肥肉炼成油,把肉分成一块一块的,用盐腌好,熏成腊肉。

  杀了年猪,做好熏腊肉,母亲该做果子和丸子了。果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母亲的手非常灵巧,她做的果子,能做出很多种样式,并且还能捏出栩栩如生的生肖呢。一般说来,鸡年,母亲捏的鸡居多;兔年,母亲捏的兔居多;猪年,母亲捏的猪居多……母亲捏的生肖,经油一炸,出锅后,依然惟妙惟肖。过年时,母亲给我的果子,我从来舍不得吃的,要玩到正月十五呢。

  丸子分肉丸子和素丸子。肉丸子主要用猪肉做成,素丸子主要用糯米豆腐猪血混合而成。那时的农村,没有绞肉机,做猪肉丸子,母亲要靠两把菜刀。

  一大清早,母亲起床,把猪肉切成肉末,然后,用两把菜刀,叮叮当当,不停地剁。猪肉剁成了肉浆,才放佐料。素丸子也一样,母亲也要剁得碎碎的。母亲说,素丸子的剁功,是不能投机取巧的,不然,捏不成团,做出来也不好吃。

  母亲忙忙碌碌,待完成所有的工作,已经到了大年三十了。

年味儿作文8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与其它配料,做成松糕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咖啡色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付出,由衷祝福。分寿桃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与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中之间亲情友情。家乡过年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中又开始唱戏了。祠堂中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与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旅途。可家乡热闹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年味最浓!

年味儿作文9

  现在年,已经没有了当年浓郁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中、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是,来人不少,送礼不少,待时间很短,说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回想》中写过年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唯一目。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年货搬回家。超市中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只未熟透苹果,吃起来酸涩涩。

  还是以前小时候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零食也没有饭店中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氛围中才有真正“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东西究竟在哪中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儿作文10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火红的春联打开了一年的喜气,浓浓的年味儿传遍了大街小巷,声声祝福道不尽年的新意。

  序曲

  白晶晶的糯米好似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在竹篾打造的篮子里畅游着。厨房里,热气腾腾,空中漂满了一滴滴小水珠。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蒸笼里是另一个世界,面团在慢慢膨胀、成熟……不久,蒸笼被端下了灶台,年糕也最终出炉。包上保鲜膜,闻着这充满米香味儿的一切,仿佛看到了今年的.丰收,这就是过年味儿。

  主旋律

  除夕,是该好好辞旧迎新的。一家人的年夜饭,从下午两点就开始着手准备。淘米,择菜,生火……充满农村气息的灶台是一顿年夜饭从开始到结束最为火热的一处。灶膛里的干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寓意着“竹报(爆)平安”,旁边是母亲娴熟麻利的动作,倒油、下菜、翻炒……又是一阵“噼啪”响。外面早早地响起了烟火鞭炮声,“噼里啪啦”。年夜饭完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祭祖,祈佑来年事事如意。然后就是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年夜饭,讲述过去一年的收获,诉说新的一年的期望。

  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是不可错过的重头戏。这里有四世同堂共享天伦的欢乐,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魄,还有游子在外泪沾青衫的思念……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感受这举国同庆的喜悦。

  菜香味儿,烛火味儿,人情味儿聚合在一起就是过年味儿。

  尾声

  除夕的爆竹放了一夜。一大早刚开门,一切都是新气象,春联新人更新,所有都呈现出新面貌。熟人碰面都会说着“新年快乐”。不知不觉日近中午,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出炊烟,炊烟味儿中的年味儿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一首新年交响曲,这般浓浓的年味儿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年味儿作文11

  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啦!”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那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和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开心地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年味儿作文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声声喜庆欢愉的鞭炮响起,一阵阵温暖和煦的春风拂来,春节在大家忙忙碌碌的准备和温馨祥和的期盼中到来。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街道上挂满了红艳艳的小灯笼,像是一个个会发光的小精灵,手拉手,连成一串串,在风中抖动着曼妙的身姿,左摇右晃地起舞。花坛中,红的、黄的、紫的、蓝,花儿一朵朵,一簇簇,昂首挺胸,挨挨挤挤。勤劳的园丁们,把花儿呵护得娇艳欲滴,摆成“新年快乐”的花型,迎接美好的春节。过往的行人,有的健步如飞,有的闲庭信步,每个人的脸庞都被浓浓的年味熏得红彤彤的,一个个喜笑颜开。

  屋子里,外婆和妈妈一早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忙活了。煤气炉上一会儿炖,一会儿煮,一会儿炒,一会儿炸,腾腾热气与香味一同弥漫开来。白胖的饺子排着队地赶着下锅,在汤水的沸腾下一个个变得晶莹剔透。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着,风扇一刻也没歇着,锅碗瓢盆儿叮当作响,真是热火朝天!夜色降临时,屋内的灯光照得比白天还亮堂。亲戚们陆续地到来,爸爸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入席就餐。外婆坐在桌子的一头,掏出一个个吉祥如意的.红包,笑嘻嘻地递给我和哥哥妹妹,希望我们明年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突然,“噼噼啪啪”的一阵鞭炮响,把我们仨吸引到了窗户边。原来是院子里的小伙伴们开始放烟花了。这可是年三十的压轴好戏呀!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向爸爸妈妈讨要了打火机和烟花,便循着小伙伴的欢声笑语,一溜烟地撒腿跑到了门外。妹妹胆子小,点燃引线就往我和哥哥身后躲,这时,绚丽多彩的烟花,像是一条条火龙腾空飞起,在空中转了几个圈,又轻盈地喷射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我们一个个拍手叫好。就连原本有些害怕的妹妹,也不由捂着耳朵仰着头,看得入了迷。当烟花棒快要燃到尽头时,火苗慢慢地随着夜幕化为一色。太有趣了!我和哥哥看得手痒痒、心也痒痒,纷纷加入队伍,点燃各自手中的烟花,再看着烟花像流星般璀璨地发光,又看着它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空中。

  “当——当——”客厅的钟声划破了子夜的宁静,而我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我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许愿:祝愿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国泰民安。

年味儿作文13

  新年到了,我们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淡,大家都用上了现代化的过年方式,过年的感觉就跟平时的生活一样,新年我来到了哈尔滨的雪乡,感受到了和宁波不一样的年味。

  走进雪乡,即便是天上下着大雪,我们也感到了丝丝暖意,家家户户的都挂着一对对红灯笼,贴着窗花和对联,看这幅对联:

  心想事成

  万事如意步步高

  一帆风顺年年好

  寓意着主人对新年的期盼。

  雪乡木屋的屋顶上都积着至少有六七十厘米厚的积雪,好像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才能看到这样的房子,我和老爸老妈走进一家小院住下,东北人十分好客,看到我们这么冷,便马上烧火炕,邀请我们到炕上暖和暖和,一会儿工夫,杀鸡做菜,然后在炕上架上一张桌子,为我们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我对在炕上吃饭感觉十分新鲜,我先是跪在炕上吃饭,吃了一会儿,感觉跪着挺累的,于是又换了一个姿势,两腿伸直离桌子远远的,一会儿又觉得不方便,还是盘腿坐着吧,哎呦!还没十分钟呢!脚真麻呀!脚一动就像针刺一样,还是站着吃,我来回折腾着,不过,雪乡这农家菜的味道可真不错!

  晚饭后,我迈出小院,一股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一座座相连的雪屋,一家家炊烟袅袅,一户户张灯结彩,这不是一个城里孩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晚上睡觉,更是别有趣味,不是像家里那样一人一张床,而是大家都睡着一个炕上,一人一个炕位,就占一个被窝的位置,我和老妈刚好睡着炕边上,那个炕热得我睡不着,整个人都睡着被子外,在窄小的位置上翻个身也不容易,炕上虽然铺着被铺,可还是很硬,半夜就腰酸背痛的.,南方人根本就睡不习惯,凌晨时分,炕渐渐冷却,一股寒气钻进了我的衣服,我连忙钻进被子盖好,渐渐地进入梦乡睡着了。睡火炕的感觉是上半夜热死,踢被子,下半夜冻死,抢被子,这是在家睡觉体会不到的趣味。

  雪乡,虽然是旅游景区,却给我家的温暖。雪乡,虽然气温很低,却使我们的心烧得火热。

  走进雪乡,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年味儿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近了,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挂满了各处、喜庆的福字贴满了货架,一片喜气洋洋。可年味儿究竟藏在哪儿呢?

  到了大年三十儿,大家贴起春联、放起烟花、开始准备团年饭……,我们家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早晨,我早早的起床,跟爸爸一起贴春联。绒面的红纸,红得很鲜艳,金色镶边的字,金得很耀眼。我们先把门擦得干干净净,准备好胶带和剪刀,我们先贴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我按着春联,爸爸贴用胶带小心翼翼地一帖,然后用手抹平。接着再贴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最后再贴上横批“喜迎新春”,春联就贴好了。看着自己亲手贴的春联,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原来,年味儿就藏在雪白楼道里一副副红彤彤的春联中。

  “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下午,阳光不再那么强烈、刺眼,渐渐化成橘黄色的夕阳渗入蓝天白云之中,直到天空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面纱,最后一抹余晖也消失在山峦中。天刚刚黑,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烟花,放在小院里,掏出打火机,小心地点燃导火线。一、二、三秒后,只听见“嗖”的一声,在半空中绽出五彩斑斓的花,越升越高,不时发出“啪啪”的巨大声响,像盛开的牡丹,在空中层层叠叠。绚烂过后,它们化成丝丝点点的火星,洒落下来。原来,年味儿就藏在漆黑夜空里一道道光彩夺目的烟花中。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傍晚,该吃年夜饭了。春节最热闹的场面便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昭示着团圆。大家不论多忙,总在这天聚聚。外婆和阿姨在这天下午就开始忙碌起来。到了七八点,大家都围着大圆桌坐着,一个挨着一个,十分紧凑。大人们大多喝酒,聊天,说到尽兴处,还哈哈大笑起来,真有股把酒言欢的'感觉;小孩呢?统统都喝饮料,偶尔像大人那样碰一下杯,然后相视一笑,感觉有趣极了。饭菜的香味萦绕在鼻腔,酒杯触碰间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耳边。原来,年味儿就藏在家人团聚的年夜饭中。

  一年又一年,浓浓的年味儿在春联里,烟花下,年夜饭中,久久不散…

年味儿作文15

  记忆中的年是有些零碎的,大多记得不大清楚了,但那味道我是忘不了的,或许我从小到大所过的年,都是由它们串连。

  估摸着每年最先闻到的,是一股烟味儿。在鞭炮一阵作响过后便是火药残留的味道,或是孩子们顽皮所扔的所称的擦炮。每当寒假期间闻到这股直往人心底里去的气味,人们便都知道了一件事——要过年了。虽说这不是什么对人好的东西,但每年此刻只为祈福平安,这也平添一份喜庆和浓郁的`年的气息。

  而后就是乡下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东西了。不提瓜子儿腰果儿这些城里也很常见的东西,就说说馒头包子。大人们在灶膛旁忙成一团,和面的和面,烧灶的烧灶……一大袋的新面打开口子就是扑面而来的面粉味,说不出来的淡淡香气。倒热水和面,顽皮点的孩子就偷偷地揪一块生面放在嘴里砸吧着,不好吃,但多嚼嚼会有点甜味——我也这么干过。几个孩子一边玩着一边眼巴巴地等着第一笼的馒头蒸熟,然后在一声“馒头好啦”中一拥而上,争着抢着去吃第一个馒头。即使有些烫手,也并不是适合入口的温度,但第一个拿到的孩子一定是满心欢喜地吃着的,听姑姑们说,吃到家里第一个馒头的人会走一年的好运。家里做的馒头虽不及外面做的软糯,但绝对让人吃得放心,面粉独特的香气也转化在其间。

  再后,茶的清幽又紧随而来。走亲戚时这家坐坐那家走走,却总少不了一杯用热水泡制而成的绿茶。我不懂得品茶,也不识茶,所喝的茶是好是坏在我眼里都只是杯茶,能用来捂暖我的手罢了。但这股茶味却沁人心脾,去了去那挥而不散的烟酒味。喝茶也静了人心,不让自己在一片世俗之间沉沦。

  火药味儿,它带来了年的开端;馒头香气,它祈求来年的好运;茶之幽香,它送走了年的背影。过去年年如此,未来也会是年年如此,一味串着一味,将这年传递下去。

【年味儿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作文(精选)10-14

(精选)年味儿的作文10-17

年味儿作文12-27

年味儿的作文03-02

年味儿作文05-11

年味儿的作文03-22

年味儿作文05-22

[荐]年味儿作文10-06

关于年味儿作文10-19

【推荐】年味儿作文01-1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