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野老阅读答案

野老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27 08:19:0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野老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老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野老阅读答案

野老阅读答案1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角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转入,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

  【答案】

  15.B

  16.(1)“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2)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3)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脱离写景”错。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故选B。

  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片云何意傍琴台?”,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琴台”,汉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在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片云”用以自喻。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野老阅读答案2

  【原文】: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

  ⑴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⑵农:一作“翁”。

  ⑶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⑷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翻译】: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贫瘠的山田来维持生活。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老农在残酷的剥削之下,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为了生存,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都天天吃肉。

  【赏析】: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作者《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阅读训练】:

  1.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5分)

  2.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本诗明显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可看出是将农民负担重却“不得食”和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作对比;后四句是将山中“老农”的辛苦劳作却贫穷和“西江贾客”的富足奢靡作对比。

  2.①通俗易懂。(意思对即可)②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意思对即可)(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风格及诗歌的思想内容。风格用四字格概括,是通俗易懂一类的词都行。全诗通过描写农民粮食歉收、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写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等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野老阅读答案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卢纶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

  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

  衰翁正席矜①新社,稚子齐襟读古论②。

  共说年来但无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注】

  ①矜:自尊自重。②古论:古文《论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织布声与舂谷声交织,鸡鸣声与狗吠声响应,这是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

  B. 清流绕村,菊花遍野,紫梨林果实缀满枝头,渲染了村居环境秋色美丽。

  c. 秋社日欢聚,老翁端坐席首,稚子诵读古文,老少动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d. 前两联描写自然风光,后两联描写社会图景,以景寓情,情景妙合无垠。

  15. 诗歌最后两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百姓沉浸在世道太平的欢乐中,不知道什么朝廷皇帝恩惠;

  ②百姓安居乐业说明官吏治理有方,表达赞赏之情;③处处受制的官场生活不如自由快乐的百姓生活,表达羡慕之情。

野老阅读答案4

  野 老

  刘正权

  ①德顺赶集回来时,天色还早,他一爬上寨门就拐弯去了村主任家,村主任家还开了个小杂货铺,地里缺什么他那卖什么,德顺是看见路边田里的杂草从秧苗间冒出头来才想起忘了捎几袋野老的。

  ②主任婆娘是个破竹竿子嘴,老远就能听见她的嘴辟哩啪啦响着,倒也给店子聚了不少人气,看见德顺,问:“要点啥呢?”

  ③“野老,给我拿四袋!“德顺摸出五元钱来,一袋野老一元二角五分。主任婆娘在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五元钱,多大点利润啊!白冲你使一回表情了,药价都是定了的,她没多大的利润可捞,收了钱,主任婆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要我说啊,德顺兄弟你买这是真花冤枉钱呢!”

  ④“冤枉钱,什么意思?”德顺觉得主任婆娘话里有话。

  ⑤“你家有现成的野老,不是花冤枉钱是啥?”主任婆娘冲旁边几个闲人一挤眼睛,立马有人捂了嘴吃吃笑出声来。德顺心说有病啊,这娘们,谁个家里备有现成的野老!完了,懒得搭话,拎了提篓往家里走。

  ⑥离家还有一根烟的路程时,德顺一转身去了北坡崖,北坡崖那有他两块秧田,没准娘这会还在秧田里整草呢,跟娘说一千遍了,打上药,什么草也没了,可她非得下秧田里用手扯,吃的哪门子苦哟。到了北坡崖,果然娘还在田里,不过身边多了一个人,看那身影,像是二大叔,二大婶过世有三年了,几个孩子都打工去了外地,娘一人守这么多年寡,两个老辈人在一起倒能说上几句宽心的话。一个家门的叔嫂,聊个天,咋就被人说成自己的野老了呢?德顺心里不是个味,缩了头心事重重往回走。

  ⑦屋里炊烟已将熄未熄的,媳妇正在门口等他呢,德顺看桌上,已摆上了碗筷,德顺就闷头闷脑吭了一句:“加一副杯筷吧!”媳妇一怔:“咋,有客来?”德顺说:“二大叔在帮咱扯秧草,你不知道?”媳妇说:“知道,他每天都来呢,可就是不肯落屋吃口饭!”“我可不想让人说咱家用现成的野老,”德顺说,“请二大叔过来吧!”媳妇是个老实女人,对德顺话向来言听计从,就去路上拦二大叔,一般情况下,二大叔跟娘在屋前岔口就分开走,黑王寨不大,但闲言碎语不少。

  ⑧二大叔来了,很拘谨,望了望德顺.,德顺冲媳妇说:“你去炒个鳝鱼片吧,我在集上买回来的,记住,苋菜烂如泥,鳝鱼炒脱皮!”完了冲二大叔笑笑斟上一杯酒:“叔你说我对吗?”“对,炒脱皮的鳝鱼才出味,烂如泥的.苋菜才可口!”二大叔咪了一口酒,“你这娃还记得我的话呢,二十年了呢!”德顺过十二岁时嚷着要吃鳝鱼,寡娘在屋里抹眼泪,被二大叔看见了,二大叔啥话没说跑到寨下河沟里,半天功夫才逮了几条,为此在一个鳝鱼洞里还被蛇咬了。

  ⑨德顺说:“跟叔说个事!”

  ⑩二大叔一停杯:“你说吧,我听着!”

  11“我今儿个去买野老,主任婆娘说我家里有现成的野老,我一寻思,敢情是说您和我娘!”

  12二大叔杯子就停在那僵住了,“是叔给你添乱了,我回头就走!”德顺手一伸:“啥啊,叔您别说添乱不添乱的,我就问叔一句话,你是真心跟娘过吗?”

  13二大叔嘴嚅了一下:“这得你娘说了算!”

  14德顺冲厨房喊:“娘您出来一下!”

  15娘出来了,身上围裙还没取下,她正在厨房打下手呢,德顺说:“娘您不希望人家说我家里有现成的野老吧!”

  16娘看了看二大叔,不说话。

  17德顺说:“娘,我就问你一句,您怕不怕人家说你们是嫂子小叔稀里糊涂?要怕,你和二大叔从此绝了来往,要不怕,明天我请客安排您二老合家!”

  18二大叔和娘慌慌张张站了起来:“娃,这可使不得!”

  19“有啥使不得的?”德顺喝了一杯酒,冲端了鳝鱼上桌的媳妇说:“人活一张皮,这话不错,可这皮要把人憋屈着还不如跟这鳝鱼样炒脱了它,把日子过出个滋味来,让那些长舌妇的舌头像苋菜一样烂成泥巴。”

  20完了,德顺冲媳妇一招手:“走,拿上那四袋野老,跟我去主任婆娘那去,咱退了它,换喜糖,要酥心的那种,甜透心,气死他们!”

  21德顺和媳妇前脚出门,后脚就听见二大叔和娘压抑了半天的哭泣声,那哭泣声像四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野老”的含义。(4分)

  小题2:.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按下面的格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野老,________________野老,________________野老, 撮合野老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你家有现成的野老,不是花冤枉钱是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小题4:.文末“那哭泣声像四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在转载到《特别文摘》的时候,编辑改成了“那哭泣声像七月的蛙鸣,透着暮春的欢愉和葱茏”,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层含义:一是“野老”牌的除草剂,二是帮田里除草的二大叔被称作“野老”。

  小题1:(6分,一格2分)购买谈论遇到 (同义词可以替换)

  小题1:(6分,答出一点得3分)作用有:①设置悬念,“现成的野老”是啥意思呢?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德顺看到二大叔和娘在田里整草做铺垫。

  小题1:(6分)不设统一答案,只要理由阐述正确就行。示例一:我觉得“像四月的蛙鸣”好,因为“四月”照应后面的“暮春”,而且更符合老人的哭泣声。示例二:我觉得“像七月的蛙鸣”好,因为“七月”正是青蛙鸣叫得欢快的时候,与“欢愉和葱茏”相照应,老人的哭泣是喜悦的哭泣。

  略

野老阅读答案5

  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①野老:杜甫自称。②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③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④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19.这首诗写于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的风格,表达了杜甫_________的情感。

  20.结合全诗,分析“片云何意傍琴台”这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案:

  19.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20.

  (1)“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2)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

  (3)运用疑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野老阅读答案6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7.从体裁上着,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诗,第五、六两句中“____________”字表明老农辛苦一年却被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

  18.这首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17.古体诗(新乐府诗)空

  18.这首诗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将老农辛劳一年无粮可食与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将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社会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老人与狗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野老阅读答案7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此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②东郡,概指京东诸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悠闲疏淡。竹篱茅舍临江而建,柴门不正只因逐江而开。江岸曲回,江水自流,诗人沿着江岸漫步观景,闲适自得。

  B.颔联聚焦江面,渔民们正欢快地下网捕鱼,一艘艘商船在夕阳的返照中归来,诗人以宁静的心境观照外物,使画面宁静和谐。

  C.颈联“长路”承“贾客船”而来,虽然结构上自然紧凑,但情感上却产生了转折,引出了诗人思远的悲伤,剑门失守归路断绝。

  D.此诗用词清新自然,意象选择上使用了“篱笆”“柴门”“渔人”“片云”等景物,颇具野趣,未能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15.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14.D 此诗由两个场景构成,诗歌情感从开篇的.闲适恬淡转为悲己、忧国忧民的痛苦无奈,所以从内容结构及情感来看,本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5.(6分)

  ①直抒胸臆,第五句写时局动荡、剑阁失守导致归路断绝,诗人以“悲剑阁”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痛苦。②借景抒情,第六句诗人以“片云”自喻,“片云傍琴台”表达诗人漂泊蜀中,不能归乡的羁旅思乡之情。(此点手法上如果答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物抒情”“疑问”,情感上分析为“被排挤出朝廷而报国无门”“对前途的迷茫”皆可酌情给分。)

  ③叙事抒情,第七句写至今未收到王师收复东郡的消息,表现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战争结束的忧国忧民之情。④以景结情,第八句以秋日城阙画角哀鸣之景表现了对蜀中隐伏的危机的担忧之情。(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翻译】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墙头传来的画角声,凄切悲凉。

野老阅读答案8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④,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作于安史之乱中760年,此年吐蕃虎视眈眈。②澄潭:杜甫草堂旁百花潭。③琴台:浣花溪北的汉司马相如弹琴处。④东郡:故乡洛阳。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江岸曲曲折折,草堂门歪歪斜斜对着锦江,诗人借草堂之景描写表达闲适之情。

  B、晚霞中渔人在百花潭欢快捕鱼,商船朝锦江岸驶来,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

  C、安史之乱中剑阁又失守了,得知归乡路断绝后,诗人感觉自己就似天边那片浮云。

  D、诗人借琴台典故的.吟咏,既表达自己客居成都的无奈,又增强诗文历史文化韵味。

  16、此诗尾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A(错在“借草堂之景描写表达闲适之情”,诗人心情是寂寞沉重的。)

  16、①因洛阳未收、战乱难平而悲愤;②因漂泊他乡、客居成都而思乡;③因吐蕃觊觎、成都备战而担忧。(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野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阅读及答案05-29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前方》阅读答案03-02

大风的阅读答案02-16

望月阅读答案03-10

《湿地》阅读答案06-10

《风雨》阅读答案02-03

《草原》阅读答案02-04

《病人》阅读答案01-1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