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14 03:46: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1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

  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

  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

  6.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答案:

  3.B 4.D 5.C

  6.(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参考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3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夫子 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C.陈力就列 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

  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B (过:责备)(3分)

  2.B (而:却,连词)(3分)

  3.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

  4.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

  5.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4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夫子 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C.陈力就列 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

  18.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20.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6.B (过:责备)(3分)

  17.B (而:却,连词)(3分)

  18.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

  19.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

  20.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我的四季阅读及答案05-10

《雨的四季》阅读答案03-15

雨的四季阅读答案03-15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阅读答案04-19

《枸杞树 季羨林》阅读答案03-29

蒙氏阅读培训心得03-30

说说“浅阅读”阅读答案04-29

美好的声誉阅读答案《美好的声誉美》阅读答案09-27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28

《菜花》阅读答案06-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