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诗歌说课稿

诗歌说课稿

时间:2022-11-20 17:35: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说课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说课稿

诗歌说课稿1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4]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丰收的喜悦。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示例分析: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1)合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2)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3、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和情绪。

  4、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状物是为了言志。

  5、吟读――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读,体会诗情和语气节奏,读出气势与豪情。

  二、想像画面美――重点对《次北固山下》的画面进行想像,兼顾联想其他几首诗歌。

  1、说读――拓展诗意,读出画面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激发想像,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讨论明确: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2、译读――想像意境,译出韵味

  方法引导,铺设台阶,学生读诗,老师翻译首联和颔联,提醒注意押“an”韵,学生试着翻译。写在词语积累本上,颈联和尾联由学生自己试着翻译。

  师译:

  客居他乡的游子要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颈联和尾联的翻译指导:红日从东海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呀,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不求答案的统一,只要译出意境并且有一定的韵味即可。)

  品评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味“生”和“入”字的炼字艺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该句表现的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一句已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情呢?两句炼字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强调,并且用“生”和“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入了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被称为千古名句。

  第二课时:教授《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和《天净沙·秋思》

  三、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品味意趣――重点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4]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飞白”,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六、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诗歌说课稿2

  【说设计意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美时光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百花争艳、绿草如荫、春天优美的景象,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让大家大开眼界,对大自然充满着无限向往。诗歌《春雨》是一首语句简短、韵侓优美的诗歌,它描述了种子发芽、桃花盛开、麦苗生长、孩子播种,都是春天美好的景象。中班孩子的探究、分析、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因此我选择这节语言课。,让幼儿在听——看——说——念——演的过程中,感受诗歌中春雨的美及作品语言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

  【说目标】: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敢说、想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只有让幼儿大胆开口说话,才能积累语言经验,才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根据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里植物向上蓬勃生长的情趣。

  2、用问答的对话形式,感受诗歌的优美,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说重难点】:

  语言活动是锻炼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让幼儿在听——看——说——念——演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不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幼儿对春天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本次活动目标的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用问答的对话形式,让幼儿交换角色,不断地说,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难点是:学会说句式。

  【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有过观察春天景色的经验。

  2、PPT课件《春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头饰若干;

  3、音乐:春雨的声音;轻音乐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媒体辅助法、问答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媒体辅助法:现代教育实践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如在活动中我把儿歌内容做成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看到他们的动态画面,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儿歌更形象幼儿更容易理解。

  问答游戏法:通过一问一答的游戏,让幼儿在交换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句子,感受游戏的乐趣。

  启发提问法:恰当的提问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我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儿歌中植物喜欢下雨吗?为什么?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说出句子。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能力,还能让幼儿获得学习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三种学法:问答游戏法、表演法。

  游戏法:一问一答的游戏,让幼儿在交换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句子,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丰富经验,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表演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植物的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说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春雨景象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选用了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春雨声音: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们把它称为《春雨》。

  二、教师播放PPT《春雨》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提问:诗歌中说春雨落到了哪里?种子说什么?梨树说什么 ?麦苗说什么?小朋友说什么?

  三、播放轻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侓美。

  四、有表情地跟着教师进行朗诵诗歌。

  五、用问答的形式学习句子。不断交换角色,让幼儿有机会说、大胆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教师进行总结,给幼儿留下一个对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环节,我是想通过扩展延伸来升华本次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工具,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对诗歌《春雨》意境感受描绘 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认知,还可将幼儿绘画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诗歌说课稿3

  【说教材】

  本课是大班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说学情】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教法】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幼儿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幼儿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幼儿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幼儿的注意。看后我让幼儿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幼儿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幼儿的学习潜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幼儿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幼儿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幼儿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放手让幼儿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幼儿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幼儿自由读课文,让幼儿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幼儿看图,并让幼儿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幼儿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幼儿的自主幼儿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课内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幼儿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五)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充分给幼儿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又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幼儿在“手抄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幼儿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找春天》,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诱发,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平等对话,个性阅读,并让幼儿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以致生活走进了语文,语文走向了生活。

诗歌说课稿4

各位领导: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家。我对《家》的说课做了如下设计。

  一、说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了一个具有依属关系的大自然和谐美景,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快乐的幼儿园,让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由物及人,让幼儿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家的深层含义。

  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欣赏、理解诗歌,能够结合图片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诗歌的句式仿编诗歌,体验的仿编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自制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

  2、白云、小鱼、小鸟、小羊的.头饰,各占本班幼儿的四分之一。

  3、蓝天、河水、树林、草地大幅画。

  4、配乐朗诵录音

  四、说幼儿

  农村的幼儿在语言表和我理解方面都发展的不是很好,要做好语言学习的铺垫准备。做中班有了一年的幼儿语言学习,也能完成活动目标。针对这一点,我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来学习语言,通过游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五、说重点难点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六、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七、说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感知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语言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学习蓝蓝的天空、白云、清清的小河、绿绿的草地、小羊、密密的树林、小鸟等语言,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存属关系,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鱼、小鸟、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依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PPT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小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诗歌说课稿5

  一、分析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如蓝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并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鸟、小鱼、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

  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卡片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

  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附资料:

  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诗歌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

  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

  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

  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

  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诗歌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线索大胆推测、讲述想法,感受绘本的趣味。

  2、通过游戏,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懂得团结力量大,分享乐趣多。

  活动准备:

  绘本PPT、糖果大礼包、麻将牌若干、幼儿人数15名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1、小朋友,你肯定尝过各种各样的味道,甜甜的蛋糕、咸咸的鸭蛋、辣辣的辣椒等等。那你们有没有尝过月亮的味道呢?你想尝一下月亮的味道吗?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

  2、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出示绘本封面,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

  出示绘本封底,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3、小动物们是怎么尝到月亮的味道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本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画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述。

  (一)第一页

  1、黑暗中是什么在偷看着月亮?有几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黑暗处有九双眼睛)

  2、它们的眼睛是往哪里看的?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都想够到月亮。

  (二)第二页

  有一天,一只小乌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1、谁第一个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乌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乌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能摸到月亮吗?

  (三)第三页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乌龟还是够不着。小乌龟怎么办呢?

  2、点击画面右下角(大象的鼻子)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乌龟请来谁。

  3、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四)第四页

  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教师点击小图,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教师引导幼儿说句型“长颈鹿,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五)第五页

  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

  1、长颈鹿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

  2、我们一起来学长颈鹿喊斑马。幼儿齐说“斑马,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斑马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斑

  马会请来谁?

  (六)第六页

  “狮子,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动物们还是够不着月亮,大家叫来了狐狸。

  “狐狸,你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狮子说。

  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地跳高了一点。

  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让他们够不着。

  狐狸叫来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啦,可还是够不着。

  猴子叫来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经有点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1、小动物们还会请来谁?你们猜猜月亮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们会放弃吗?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吗?(师点击小图,幼儿依次讲述)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教师模仿小老鼠的叫声“吱吱吱”点击画面。

  4、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七)第七页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合作)小老鼠吃到月亮后又是怎么做的?最后所有的小动物都怎样了?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分享)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3、小结: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小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三、盖高楼游戏,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1、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糖果大礼包,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成功完成任务后,这个糖果大礼包就归你们了,想不想挑战?

  2、交代任务内容和规则:这个任务叫盖高楼,请小朋友们分成三组,每组五个人。请五个小朋友一起将盒子里的十张麻将牌叠起来,盖成一座高楼,要保持高楼不倒下来。成功了就可以得到糖果大礼包。

  任务成功,糖果大礼包送给你们,里面有五颗糖。这个大礼包应该怎么分呢?

  3、第二次尝试:现在盒子有更多的麻将牌,请小朋友再来盖一座高楼,盖的越高越好,但是还是要保证高楼不会倒下来。你们组盖的高楼超过10层游戏就成功,可以得到糖果大礼包。

  四、故事结尾,思考感悟。

  1、第八页,(统计图)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第九页,讲述画面故事。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提问: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3、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就像小朋友在照镜子一样。

诗歌说课稿8

  一、教材理解与教学指导思想:

  由于高中二期课改的教材没有完全铺开,我校仍选用沪版的《音乐欣赏》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堂课。二期课改注重音乐的文化性及学科的综合性,基于此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这一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本课题的教学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文学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本节课讨论重点是西方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其次,立足于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着歌声的翅膀》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其次,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背景作了一定的了解、分析,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了回旋曲式、曲式结构、琶音音型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表现能力,对于作曲家也有所了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区重点高中,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在强调音乐人文性与学科性的融合。

  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视听导入,听一听、演一演、做一做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词创作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活动,如根据音乐编排正确的诗歌顺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创作诗歌来演绎歌曲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堂最后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欣赏三首音乐作品,师生共同研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进学生对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品的关注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带来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力和诗歌之间的融合,进而了解诗歌的创作要符合音乐的意境。

  (3)参与表演、讨论等互动活动,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创编表演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难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

  重点: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2、本课的教学特点是:

  首先通过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导入,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告诉学生《菊花台》歌词来源于唐朝末年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的诗句,同时切合了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这个主题。

  其次,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听一听:采用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在作曲的过程中选用了十四行诗,详述了音乐的内容。初听时把诗的顺序打乱,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对诗重新排序。在听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主题的多次出现,从中复习了回旋曲式的知识。第二次听乐曲时出示诗正确的顺序和曲式结构,让学生知道音乐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通过诗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使音乐这门抽象艺术有了具体含义。

  第二板块是演一演:选用了《魔王》这首叙事诗,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动起来,请三位同学朗诵表演诗中的三个角色,体验三个角色不同的语气情绪,同时让全体同学通过他们的朗诵,体会到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这是本堂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魔王》三个角色的形象。于是在初听一遍歌曲后,把音乐截成了若干个唱段,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体会三个角色的不同形象。学生能经过这个环节说出孩子是声音出现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后推向高潮,突然停顿,预示着死亡的悲剧;父亲是音区低,稳重、保护孩子,柔声询问和安慰,试图解除孩子的恐惧;分析魔王三次出现的钢琴伴奏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我在钢琴上弹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我弹琴时放慢了速度,引导学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语的诱惑力。

  这首歌曲有个富有特色的前奏并且贯穿始终,我通过钢琴模奏同音上的三连音,让学生体会到这段音乐是模拟了疾奔的马蹄声。听后使我们马上感到一种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时也给整个故事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

  这个环节体现了音乐与诗歌之间成为均衡关系,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乐的表现力和诗歌的戏剧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细腻的交融。

  第三板块是做一做:我创设了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畅想做一回小诗人。通过门德尔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的音乐,启发学生去联想音乐所表现的美丽风景、温馨歌颂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后根据我发下的两乐句歌谱,同学们来做一回诗人,以4、5个人为小组,集体创作诗歌形式的歌词。在此过程中,我教学生先写诗,然后把词语逐字逐句的填到谱子里。在比较各个小组的创作歌词后,我发挥学生们的长处,请一位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组演唱填进谱子的歌曲,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乐趣。最后我示范演唱由海涅作词门德尔松作曲的《乘》。通过欣赏原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词与曲巧妙的契合,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欣赏或是创作过程中都应注意词曲在意境与情感上的结合。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们从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个不同音乐角色,最后到创作诗歌作为歌词,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使他们理解音乐不再是曲高和寡,诗歌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有机的结合,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两者的艺术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获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体验。

  最后,我结合现实生活,告诉学生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也有许多,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为下节课分析中国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埋下了伏笔,整节课在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曲中结束。

诗歌说课稿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太阳、月亮、星星的特征。

  2.大胆想象,用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不拘泥于颜色、形状的模式,激发学生喜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美术画册、水彩笔

  2.图片、范画

  三、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大家。

  问:你们说说白天天上有什么呢?(太阳)它是什么样的呢?(圆圆的,有时是红的,有时是金色的,暖暖的·····)

  问:晚上天上又会出现什么呢?(月亮和星星)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月亮有时圆有时弯,星星是一闪一闪的······)

  (开始运用多个小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太阳星星和月亮的样貌,训练幼儿学会记忆和回忆;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记忆,从而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为后面撕纸学习做好准备。)

  2.师板书画出太阳、月亮和星星。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看来你们真的很聪明!今天老师要教你们

  (二)教师示范

  1.教师教绘法

  (可以给太阳加上云朵、彩虹,给月亮加上五官,给星星加上尾巴变成流星······)

  (三)感受实践

  1.师:我画了几个我自己心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带给小朋友们看看。(出示范画,一起欣赏)

  2.师:想想你心中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3让幼儿作画,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太阳星星月亮。

  4.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及评价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教师总结点评。

  (小星星歌曲播放,让幼儿抬着自己的画一起唱。)

  四、活动反思

诗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 )是摇篮 摇着( )宝宝 怎么摇 (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

诗歌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单元的第**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鉴赏目标是****。

  ***是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描写音乐形象。同时也向我们演绎了一段伤感动人的知音故事。是个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欣赏并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增加诗歌语言的积累。

  (2)领悟诗人与***感情的共鸣点,品味***的内涵。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是对音乐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3.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因此对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字句的疏通可以预习完成。如何让学生在短啊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视听结合法,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精彩,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解读小序,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反复朗读,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赏析文章,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本说案只说明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反复朗读,整理出诗歌描绘的五个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分析全文

  3.全文分析结束,进行文章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

  (三)从结构上、写作手法上、对音乐的描写上总结本诗写作特色。

  (四)课外拓展

  (六)板书设计(略)

诗歌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第一章古典诗歌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和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诗歌是最美的,最简约的语言。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古典诗歌是所有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课程设置的意义无需多言。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它包蕴了作者的情思,渗透着民族气息,承载着文化精神。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研读,能体味其中的人生百态、历史文化和情感生活,学生在诗歌的浸润与熏陶下,一定会更好地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诗的教学目标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味作者的审美情感,感受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

  学生自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到诗歌,他们有比较长的诗歌学习经历,对于诗歌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从小学、中学的学习经验看,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且相对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作品,诗歌单元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语言基础和知识积累相对不足,因此在此单元,教师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些诗歌。

  (二)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以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三)说学法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音响设备给同学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营造氛围。

  2、学生自由发言:用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复习。

  (二)基础知识:

  1、对历史上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者做一个系统梳理和介绍。

  2、关于诗歌体裁、诗歌风格、常用艺术手法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因为第一单元的诗歌篇数很多,为了做到全面去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教师给同学们指出较难且比较经典的诗歌,如《诗经·采薇》、《诗经·氓》、《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等,这些诗歌是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画出相对简易的诗歌,如《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虞美人》等,这些难度不是很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与讲授;剩下一些比较简易的诗歌,如《泊秦淮》、《梅花》、《鹊桥仙》等留给学生自学。

  (四)课后作业:

  预习本单元的第一课《诗经·采薇》,了解《诗经》有常识。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方面,主要突出了重点内容,概括诗歌基础知识,展现诗歌时间发展脉路图。体现了概括性、简洁性。

  先秦,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谢灵运等诗,唐朝,四杰,王孟,李杜,小李杜等

  宋朝,江西诗派,苏轼,中兴四大诗人,王安石等,元明清,元好问,前后七子,赵翼,龚自珍等

  六、教学理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在自己的教学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在多媒体设备健全的今天,在课堂上辅以音频和视频资料,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教师应具备反思意识,在课后多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学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诗歌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优美的语句和意境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图片,给幼儿强烈的视听刺激,提高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诗歌《春天》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语言教材,适合大班幼儿学习。这首诗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声音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既让幼儿欣赏春天的美景,又让幼儿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描绘和制作春天美景的强烈愿望。

  本次活动的知识点:让幼儿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课前老师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季节的变化,让幼儿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特征,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

  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会用感觉器官感受春天,并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体会文学语言美。

  教学准备:

  1.春天的图片

  2.彩笔、贴纸、胶棒、剪刀等。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根据《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的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法让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同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的过程中轻松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程序:

  一、导入活动。

  在欢快的《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师)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都看到、听到了春天的什么变化呢?

  请幼儿自由谈一谈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

  (师)总结:春天里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小朋友开心地笑了,连小燕子和青蛙都唱起了歌。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春天。

  (播放图片)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作品。

  老师把这些编成了一首诗歌,请你们听一听,听完之后告诉我在诗歌你听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

  设计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什么?在诗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三、欣赏诗歌,感受文中的优美意境和诗歌的语言。

  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配乐朗诵)

  设计问题: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都有什么颜色?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谁在笑?小池塘为什么笑了?(帮助幼儿理解风吹出的波纹)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谁在歌唱?

  这首诗歌真美,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大家边听边跟着一起朗诵。(全体)

  四、动手操作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用你们灵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春天的景色做出来、画出来吧。将幼儿分成2大组,再自由结合分成6小组,分别做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春天。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推选一名用诗歌里的语言朗诵自己的书。

  4.分组读

  5.集体读

  活动结束:小朋友们制的书真漂亮,我们去请别的班的小朋友来看看好吗?

  延伸:准备材料放在操作区,幼儿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写上XX班出版,也可以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带回去给家长看,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诗歌说课稿14

  【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⑴ 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⑵ 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⑶ 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⑷ 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⑹ 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

  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诗歌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高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设计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诗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诗歌中人物鉴赏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诗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诗歌说课稿】相关文章:

诗歌的作文02-25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01-15

春天的诗歌作文01-14

关于诗歌的作文02-04

诗歌活动总结03-02

轻叩诗歌的大门作文06-10

诗歌的魅力作文06-17

诗歌伴我成长作文02-05

诗歌伴我成长作文05-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