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背的作文

背的作文

时间:2022-02-15 16:25:28 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背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背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背的作文

关于背的作文1

  我从小在他家长大,他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但是他的视力一直挺好。小时候总爱叫他背我,他背着我去赶集,去种树,去挑水。日子是在背上,在我的指尖消逝。四岁那年我被接回城里,他与外婆去了北京舅舅那里。从此我的生活里少有了他。他说我小时候极爱问他问题,他说这孩子一定很聪明,他说我就这么一个孙女,我不疼她疼谁?可这都是后来的事了,我想念他,想念他弯弯的背。

  小时候看见电视里的宰相“刘罗锅”,便总爱说那是他,他总会开怀大笑,说我的外孙女真是聪明。他背我的时候总会滑下来,他只好停下来,再把我扶上去。那时候他的背还是那么宽厚,他的大手还是那么有力。他还会跟我滔滔不绝的讲道理。那时候他可以抱着我,带我走过一个个日月轮回。我以为他可以永远背着我,我觉得他就是最温暖的天堂。

  可是我长大了,他更老了。他待在北京照顾我新出生的弟弟,弟弟也爱趴在他背上,同我一样。那日早晨我们一起下楼散步,弟弟嚷着让他背。他点头应允着,慢慢转过身,蹲下来,弟弟高兴地蹿上去,他小心翼翼地起身,竟十分吃力。他迈开步子,走得好慢,原本就驼着的背更弯了,步子亦是有些摇晃,还未走几步,他的额头上就布满了细细的汗珠,顺着脸颊,流至一片无边无际的背悲伤。只一会儿他就停下了,把弟弟放下来,牵着他的手,一手撑着腰,他直不起来的背随他的呼吸起伏着,像一座气喘吁吁的山。

  他的背更弯了,他的背上多了弟弟。

  曾几何时,他竟不知不觉的离开了我那么远。偶尔的电话也只是几句寒暄,我竟不知道,他最近身体如何?在北京待得可是习惯?那天他与外婆赶来学校看我,给我送了他亲手做的'食物,当我赶到他眼前时,高兴地扑上去,可是他的身体何时变得如此瘦小的,又是什么时候我已高出他一大截?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他那只尚好的眼睛流露着喜悦,只停下他手中的筷子,说着“多吃点、多吃点”。吃完饭他们便要离开,我拉着他的手,他轻轻拍了拍我,支持几句。父亲大步走在前,他与外婆便慢慢跟在后头。那天的阳光刺得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看见宽阔的马路变成了老家的小道,我看见他背着儿时的我,我们高兴的赶往集市。

  他的背依旧驼着。

关于背的作文2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我又在背诗了。

  这是每天早上出现在我家的一幕。

  班主任吴老师给我们买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从四年级寒假开始,让我们一天背一首,今天应该背第147首诗了。

  一开始,我非常不情愿,心想:“本来作业就够多了,现在又加个背默古诗的作业,这不是累死的节奏嘛!”日复一日地背着、默着……慢慢的.,我觉得背古诗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小时候我就记忆力超群。二岁的时候,才刚刚学会说话,妈妈重复不断地让我听着《弟子规》儿歌,自然而然就会背前二三十句。四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的我,去学小小主持人,拿着“天书”一样的稿子,听着旁边一起上课的小哥哥小姐姐读背稿子,一节课下来,我大概也会背了。

  现在吴老师让我们背古诗,并和我们强调,学习古诗词是有多么的重要,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可以传承民族的文化。虽然这些好处我还没有体会到,但是,我发现古诗出镜率挺高,课文中有,作业中有,试卷上也有。

  但是我并不喜欢背书、背诗,即枯燥又死板,还要和原文一字不差,要死我多少脑细胞啊!我适合理解记忆,或者听多了,在无形中也就记住了。

  没有办法,我不敢退缩,硬着头皮上,一天一首……

  记得有一次,已经晚上11点多,我还有一首古诗没有背默。我只好顶住睡魔的攻击,又坐回台灯前读起来,读着读着,我居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显然当天晚上,我没有完成古诗背默的作业。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的我,马上开始读背古诗,才读了5遍,前后一共花了10分钟,我居然会背了。原来每天清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从这以后,我每天早上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读背古诗。

  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背诗,但我会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会有收获!

关于背的作文3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古典才女”美誉的落定,思想界对背诵古典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展开争辩。不在少数的人认为机械地背诗只是比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甚者指出这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续……可真的是这样吗?诗词本非死物,皆由情由感而生,读之诵之岂会无感?

  何为诗词?对于最早诗词来源,古语有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由此可见诗词的本质就是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亦大有述往事,思来者之意。前人的思想情感汇成了有温度的语句,又怎能不引起后人的共鸣?生而为人,思想的传承石永恒不变的,前人后代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有跨越千载一说,便是文化载体——诗词的作用。

  当然,思想的交流碰撞时常会擦出火花,交流不只是情感的传递,更是智慧与道德的补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词带来的收获是无法估量的,却有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才有“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事实。读诗词是古代才子必不可少的功课,哪个才子不是读前人之诗,悟前人之慧开始的?日复一日的`熏陶,换来的是深渊持久的影响,传承的是历史的风骨和智慧。

  试问: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答曰:何莫学乎诗?又有什么能比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更深邃精益的呢?在这个外国人都能吟上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的时代,诗词已无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况且自古便有“胡儿能诵长恨歌,童子解吟琵琶曲”,可见诗词的感染力极强,古今中外,无时无刻在展现出其旺盛生命力。是故诵读古诗,内可修身养性,外可博学敏思,近可强基固本,远可发扬国粹。何乐而不为?

  单论背诵古诗词赢得比赛是一种形式,但却并不是让人照书死记,单拼记忆来赢得比赛的映射。从古至今,不背不读而成人才者,未之有也。读背的形式后,是背诗的内涵,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道。

【背的作文】相关文章:

背课文的作文01-19

父亲的背作文09-20

背课文作文03-15

爸爸的背作文03-08

父亲的背作文08-05

温暖的背作文04-07

【热】背课文作文01-30

【荐】背课文作文01-30

背课文作文【荐】01-3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