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

时间:2023-12-06 12:38: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洞庭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望洞庭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1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刘长卿

  万古巴丘成①,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幕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②,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③达潇湘?

  【注】①巴丘成:谪戌巴丘一带。②元气:指天地弥漫之气,也即生气。③早晚:何时,何日。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洞庭湖时空的漫长广远,令人感慨万千。

  B、領联以“淼淼”“苍苍”两个叠词,描绘出洞庭湖浩荡之势,境界雄阔苍凉。

  C、尾联诗人将目光投射到了湖中扁舟之上,着一“孤”字,尽显孤标做世之意

  D、全诗语言典雅隽永,凝练含蓄,所寓情感伤而不怨,承继了“风雅”的传统。

  15、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首联中“万古”体现“思接千载”,“望长”体现“视通万里”,理解准确。从下联“问人”也可见“令人感慨万千”理解准确。B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淼淼”“苍苍”描绘出洞庭湖浩荡之势,“愁”带有苍凉的意味。C项于文无据,是正确选项。“孤标傲世”多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选项属于拔高理解,“孤舟有归客”只能蕴含着漂泊的'孤寂之情。D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诗歌语言风格体现在作者的遣词用字方面,“万古”“淼淼”“苍苍”等字词凝练含蓄,“孤舟有归客”虽然表达出感伤之情,但并没有过多渲染其中的怨恨之意。“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风格比较典雅、庄重。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描写的湖水涌动、生气弥漫、吞天没日之状,是诗人豪情的形象化表达,使读者更能直观感受并沉浸于诗人的内心世界。(3分)②结构安排:颈联所抒发的豪情与颔联之“愁”、尾联之“孤”形成巨大的反差,有助于凸显诗人孤独漂泊之愁,使整首诗歌有跌宕起伏之妙。(3分)

  试题分析:本题借鉴2019年全国Ⅱ卷诗歌鉴赏《投长沙裴侍郎》主观题的设问方式,但又有所区别。高考原题“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在题干部分对试题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助于考生解答。本诗颈联“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景中含情,壮阔的景象往往映射作者的豪情。从结构角度来看,颔联凸显“愁”,尾联凸显“孤”,“愁—豪—孤”,诗歌情感跌宕起伏。

望洞庭阅读答案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品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望洞庭阅读答案3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9.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0.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9.B.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试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雍诗只写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起句烟波不动影沉沉写洞庭湖风平浪静,看见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写因凝视倒影,所以只见翠山不见碧水。颜色浓淡相宜。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见到。况且雍陶的这首诗并无一词半语提出月夜,所以烟波不动句没写月光下的景象。

  10.D.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雍陶的《题君山》超世人写洞庭之处,是他别出心裁的以纤细精妙之笔写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图。但这首诗描写点只侧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还不能说高旷。刘、雍的这两首诗,确属工笔之作,描写细腻,引人入胜。但从它的意境和气势的角度与《岳阳楼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这两首诗的感染力,能与《岳阳楼记》有同样宠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强

望洞庭阅读答案4

  【甲】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乙】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7.甲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落”可否改成“在”,为什么?(2分)

  28.甲乙两首诗同是描写月色,但却各有特色。请从景物特点和情感两方面分别加以比较赏析。(4分)

  答案:

  27. “落”体现出动态的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而“在”则呆板无味。

  28.甲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中秋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之愁苦之情;乙诗描绘了一幅澄澈幽美的山水月夜图,借景抒发热爱自然山水的喜悦之情。

望洞庭阅读答案5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力。(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 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 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望洞庭阅读答案6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2分)

  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望洞庭阅读答案7

  (甲)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两首诗中的画线句都是景物描写,写景的角度和作用有什么不同之处?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极尽含蓄委婉之妙,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6、写景的角度:甲诗主要写静景,从村边的绿树写到远处的青山,由近及远;乙诗主要写动景,从云梦泽写到岳阳城,由远及近。写景的作用:甲诗通过写景烘托诗人来到“故人庄”时的愉悦心情;乙诗通过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磅礴气势,引出下文想要做官而无人引荐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都写得含蓄委婉。颈联“欲济无舟揖”表面的意思是想要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船,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想要做官而没有人引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面的意思是坐在湖边观看那些钓鱼的人,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实际上是希望能得到当权者张丞相的提拔重用。

望洞庭阅读答案8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7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5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仅供参考:

  8.(5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2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3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望洞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春望》阅读答案12-17

春望古诗阅读答案03-23

《望岳》阅读题及答案03-29

《望夫石》《望夫山》阅读答案04-21

望洞庭作文04-18

望洞庭作文06-09

《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11-10

秋暮吟望阅读答案04-19

《望洞庭》教学反思04-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