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阅读答案>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23-11-21 13:20:4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1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答案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铜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宣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xx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2、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3分)

  3、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3分)

  4、最后况:还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3分)

  5、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

  (1)②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到学校,不能迟到。”这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析】本文记叙了“我”配钥匙的故事:“我”因为配一把钥匙要15块钱向摊主搞价而感到形象不佳;“我”为自己厚着脸皮和那等着修车的女孩子抢时间而感到羞愧;女孩妈妈来到坚持要给女孩的自行车换最便宜的车胎,“我”主动为女孩付款换最好的车胎。从为几块钱讨价还价到主动为女孩付款几十块换最好的车胎,表现了“我”以为平凡的人民教师关爱学生的美德和为师的崇高的责任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②根据提示“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和关键句“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可确定答案: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根据提示“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和关键句“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可确定答案: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根据提示“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和关键句“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确定答案: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根据“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可知,这段话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根据“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可知,这段话描写了许多中学生所骑的自行车的种类和华丽的样子,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根据情景可知,“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而“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因此,“到学校,不能迟到”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情节评析。

  根据“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知,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根据“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可知,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2

  钟和晏

  ①关于“灯画”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他的《民间美术》中,提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走马灯、夹纱灯、画舫灯等,其中有一种绢纱灯画,是画在灯屏上的绢画,故又称为“灯画”。灯画一般4盏为一堂,每盏4面,共16幅,也有24盏或更多为一堂的。灯画除了手绘之处,也有木版刻印的灯画,现在,河北武强、山西南部、山东等都还有清代木版戏曲灯画保存。

  ②过去灯彩的制作成本不菲,通常由豪门富户出资、民间艺人完成后,每年元宵挂在府门、商市或寺庙,挂在寺庙的花灯常会落款“某年正月十五”、“某信士敬奉”字样。王树村把灯画定义为我国连环画的早期形式,他说,“灯画的内容,早期多是山水花鸟,到了清代中叶,因为戏曲小说盛行,灯画中大量出现了如《贩马记》、《一捧雪》、《水浒》、《聊斋》和《红楼梦》一类的戏曲小说题材。这类题材的灯画,常是画故事的全部清节,引人看完第一盏,定要看第二盏,直到看完故事终了而上。”

  ③在一般的戏剧故事灯画之外,还有一些也许可以称为“戏出灯画”。在三国戏中的《徐母骂曹》中,身穿红色官服、戴官帽的曹操坐在一张条案前的椅子上,处于画幅右侧正中央的位置;左下角穿暗黄色袍子的徐母右手拄一根红色拐杖,左手向前伸出,手指正指着曹操脸部的方向;左上侧的背景是一架屏风,从形状看应该是戏台上的布景,曹操坐的椅子是摆在条案前面的,想来也是对戏台场景的描画。

  ④画的戏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有《群英会》、《打金枝》、《断桥》,这些戏曲画被认为是出自内务府如意馆御用画师之手,因为如意馆档案中曾有“沈振麟画戏出人物册页十八开”的记录。沈振麟是同治年间擅画人物、山水的宫廷画家,据说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一类是帝王后妃像,不敢也不准署名;另一类就是小说插图、戏出人物,他们认为这属于“小道”,不屑于署名。

  ⑤明代以前,有关北京灯节的记载不多。元末熊梦祥的《析津志辑侠》中有“正月皇宫元夕节,瑶灯炯炯珠垂结”。明朝时,北京灯市在东华门之东,也就是今天的灯市口一带。《日下旧闻考》中有记述,“正月起于初八,至十八再过晚始散,灯贾大小以几千计,灯本多寡以万计”。从东华门外到崇文门街西,“街三行,市四列,市楼南北相向,朱扉绣栋,素壁绿绮疏,其设氍毹帘幕者,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眷属也”。

  ⑥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也出现了文盛斋、华美斋等灯辅。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宛平县志》等对灯节的记述都大同小异,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说道:“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

  ⑦在历史大戏之外,也有一些家庭伦理戏和情感戏。一个《卖水》的场景是站在花园外的李彦贵肩挑一担水,穿着已经落魄,但还是带着点书生儒稚的气质。还有4幅出现了花园里手持折扇的小姐、拿着团扇的丫鬓和拄着拐杖的老母亲等人物,让人怀疑是《西厢记》。

  ⑧灯画是灯光映照下的'画面效果,一般说,灯画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对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没有那么细致的要求,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在当年,这些灯画也许是很普通的民间画作,因为年代久了。今天看起来亲切而素朴,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表情,几乎让人过目难忘。收藏家张琴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

  (1)从文中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述。

  (2)文章特别介绍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的意图是什么?

  (3)科普文的语言以说明为主,本文却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徐母骂曹》和《卖水》中的场景,对此,该如何理解?

  (4)文章最后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这个观点与有些人认为的“民间文化具有俗化特点”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从创作题材上看,前期多为山水花鸟,清代中叶后多为戏曲小说;②从制作方式上看,有手绘的,也有木版刻印的;③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戏剧故事灯画、“戏出灯画”;④灯画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

  (2)一方面表现出灯画影响之大,御用画师也为之作画,与后文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等内容相互照应。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如意馆画师对灯画的态度;认为其为“小道”,不值得署名。这就突出了灯画在社会上的地位。

  (3)①科普文的语言以说明为主,但也经常会用到描写,以使说明对象形象化。②运用描写的手法,描绘《徐母骂曹》和《卖水》中的场景,更有利于读者对灯画艺术取材及艺术价值的理解。《徐母骂曹》展示出灯画取材于历史大戏的特点,《卖水》则表现出灯画反映细腻生活情感的特点。

  (4)不矛盾。民间文化的俗化是指其通俗大众化,并非庸俗,更谈不上“轻佻”。以灯画为例,从文中看,灯画有的取材于历史大戏,绘画古今故事,如《徐母骂曹》,场景突出,人物鲜明,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既使内容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文学中的画面,思想深刻,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提高了欣赏品位,轻佻无从谈起。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3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钟和晏

  ①关于“灯画”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他的《民间美术》中,提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走马灯、夹纱灯、画舫灯等,其中有一种绢纱灯画,是画在灯屏上的绢画,故又称为“灯画”。灯画一般4盏为一堂,每盏4面,共16幅,也有24盏或更多为一堂的。灯画除了手绘之处,也有木版刻印的灯画,现在,河北武强、山西南部、山东等都还有清代木版戏曲灯画保存。

  ②过去灯彩的制作成本不菲,通常由豪门富户出资、民间艺人完成后,每年元宵挂在府门、商市或寺庙,挂在寺庙的花灯常会落款“某年正月十五”、“某信士敬奉”字样。王树村把灯画定义为我国连环画的早期形式,他说,“灯画的内容,早期多是山水花鸟,到了清代中叶,因为戏曲小说盛行,灯画中大量出现了如《贩马记》、《一捧雪》、《水浒》、《聊斋》和《红楼梦》一类的戏曲小说题材。这类题材的灯画,常是画故事的全部清节,引人看完第一盏,定要看第二盏,直到看完故事终了而上。”

  ③在一般的戏剧故事灯画之外,还有一些也许可以称为“戏出灯画”。在三国戏中的《徐母骂曹》中,身穿红色官服、戴官帽的曹操坐在一张条案前的椅子上,处于画幅右侧正中央的位置;左下角穿暗黄色袍子的徐母右手拄一根红色拐杖,左手向前伸出,手指正指着曹操脸部的方向;左上侧的背景是一架屏风,从形状看应该是戏台上的布景,曹操坐的椅子是摆在条案前面的,想来也是对戏台场景的描画。

  ④画的戏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有《群英会》、《打金枝》、《断桥》,这些戏曲画被认为是出自内务府如意馆御用画师之手,因为如意馆档案中曾有“沈振麟画戏出人物册页十八开”的记录。沈振麟是同治年间擅画人物、山水的宫廷画家,据说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一类是帝王后妃像,不敢也不准署名;另一类就是小说插图、戏出人物,他们认为这属于“小道”,不屑于署名。

  ⑤明代以前,有关北京灯节的记载不多。元末熊梦祥的《析津志辑侠》中有“正月皇宫元夕节,瑶灯炯炯珠垂结”。明朝时,北京灯市在东华门之东,也就是今天的灯市口一带。《日下旧闻考》中有记述,“正月起于初八,至十八再过晚始散,灯贾大小以几千计,灯本多寡以万计”。从东华门外到崇文门街西,“街三行,市四列,市楼南北相向,朱扉绣栋,素壁绿绮疏,其设氍毹帘幕者,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眷属也”。

  ⑥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也出现了文盛斋、华美斋等灯辅。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宛平县志》等对灯节的记述都大同小异,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说道:“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

  ⑦在历史大戏之外,也有一些家庭伦理戏和情感戏。一个《卖水》的场景是站在花园外的李彦贵肩挑一担水,穿着已经落魄,但还是带着点书生儒稚的气质。还有4幅出现了花园里手持折扇的小姐、拿着团扇的丫鬓和拄着拐杖的老母亲等人物,让人怀疑是《西厢记》。

  ⑧灯画是灯光映照下的画面效果,一般说,灯画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对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没有那么细致的要求,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在当年,这些灯画也许是很普通的民间画作,因为年代久了。今天看起来亲切而素朴,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表情,几乎让人过目难忘。收藏家张琴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9.从文中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述。(4分)

  20.文章特别介绍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的意图是什么?(4分)

  21.科普文的语言以说明为主,本文却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徐母骂曹》和《卖水》中的场景,对此,该如何理解?(4分)

  22.文章最后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这个观点与有些人认为的“民间文化具有俗化特点”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9.①从创作题材上看,前期多为山水花鸟,清代中叶后多为戏曲小说;②从制作方式上看,有手绘的,也有木版刻印的;③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戏剧故事灯画、“戏出灯画”;④灯画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20.一方面表现出灯画影响之大,御用画师也为之作画,与后文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等内容相互照应。(2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如意馆画师对灯画的态度;认为其为“小道”,不值得署名。这就突出了灯画在社会上的地位。(2分)

  21.①科普文的语言以说明为主,但也经常会用到描写,以使说明对象形象化。(1分)②运

  用描写的手法,描绘《徐母骂曹》和《卖水》中的场景,更有利于读者对灯画艺术取材及艺术价值的理解。(2分)《徐母骂曹》展示出灯画取材于历史大戏的特点,《卖水》则表现出灯画反映细腻生活情感的特点。(1分)

  22.不矛盾。(1分)民间文化的俗化是指其通俗大众化,并非庸俗,更谈不上“轻佻”。(2分)以灯画为例,从文中看,灯画有的取材于历史大戏,绘画古今故事,如《徐母骂曹》,场景突出,人物鲜明,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既使内容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文学中的画面,思想深刻,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提高了欣赏品位,轻佻无从谈起。(3分)

【《形象》阅读理解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及答案03-24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12-13

阅读理解答案03-23

《背影》阅读理解及答案02-16

榆树阅读理解答案05-29

《礼物》阅读理解答案06-26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2-13

“老屋”阅读理解答案12-14

麦子阅读理解答案12-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