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

时间:2022-05-22 09:39:2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精选5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1

  去年,在参加“省陪”计划时,我见到了吴忠豪教授本人,他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懂得了语文老师应该干语文该干的事情,清楚了语文成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咀嚼他讲座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子。于是,我开始购买他的书籍,仔细品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我近段时间一直在读的吴教授的书。这本书从“语文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四个章节讲解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这本书是20××年秋季“国培计划”中的12个研讨课例,这些课例是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是由学员们提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解决。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就像叶圣陶老人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者“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

  从这本书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开始主题研究,先定一位老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再团队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做课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上课,然后再研讨,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点评。在每一次的研讨、上课中,吴忠豪教授都亲自精细指导。在这样的团队中,他们既分工细致又合作紧密,这样的“集体力量”既紧张而又不忙乱,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收益较多。这就是使我想起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线多搓绳挑千斤。团结就是力量。

  我就在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这样组成一个个由专家带领的团队,把每一课都这样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那么我们每一位老师成长该多快呀!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2

  和这本书初次相遇,单看书名便已满目欢喜,因为知道这不仅仅是本著作,更是吴中豪先生的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总结,不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一个个精彩案例的鲜活演绎。因此在最初的相遇便已满心期待,一饱眼福。

  翻开这本并不厚重的书籍,便掉进了吴老师清简的智慧旋涡,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自古以来都知道大道至简,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将一篇课文由薄读到厚,读到作者可能都没想到的想法,并将这些读到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致使语文教学繁琐枯燥。读完这本书之后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扼要

  在我一边赞叹一边翻阅这本书时,扑心而来的便是他在教学中清简智慧的运用,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清楚教学目标的主次,哪些是学生在课堂上非要达到的目标,哪些是对课堂学习意义不大可有可无的目标。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以下目标是学习这篇课文必须达到的:

  ①认识课文的生字,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如“迫不及待”“五湖四海”等词语的意思。

  ②了解信息高速路神奇之处,激发学生了解网络的兴趣。

  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想达到种种理想的.效果,其结果是全面撒网并为全面开花,也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内容要简单精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减法为主。梳理课文的主线,抓住课文的重点,简单精致地呈现教学内容,将之讲深讲透。这样既能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又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到省时高效。

  例如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虽然这篇文章的篇幅很长,但我主要让学生紧扣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展开教学,从而化抽象为具象,从而体会时间的珍贵。这样把原本内容较长的文章给简单化,学生很容易领悟文章的内容及其主旨。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这样一来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简单精致多了。

  当然,读完这本书有收获也有不足,例如怎样在在课堂中设置问题,通过问题设置怎样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一本书,一架桥梁,引渡着一次相知,一次从迷茫无措到星光灿烂,北辰而现的喜不自胜的顿悟。言而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就应该像郑板桥诗中描绘的,做一做删繁就简的艺术。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3

  站在三尺讲台,我总会和孩子们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从中学到知识,产生共鸣。在前段时间,有幸获得名师工作室赠予的书籍《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书很厚,捧在手里如获珍宝。说是珍宝,一点不为过。从毕业到现在从教四年,自认为在教学中算勤奋,不断专研教材,总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并能学以致用。通过拜读吴忠豪教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后,我更明确了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同时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也从众多的教学实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以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的认同的。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如叶老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

  一、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现在语文课强调“理解”和“运用”并重,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主要包含着语文知识能力与文学人文素养两大方面。其次是教学论层面的微观思考。在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依据它属于的范畴,有针对性地选择,要适当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接轨。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追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

  二、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左右着一节课的方向。所以教学目标不要过于臃肿,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其发挥例子应有的功能。确定目标后要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抓住了这一点,才算真正地把握了文本。

  三、如何围绕目标设计语文教学过程。

  “教课文”主要围绕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而“教语文”需要围绕语文目标的落实来设计教学过程,需要围绕每一条目标的落实细化指导过程,必须删去那些看似必要,但实质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冗余环节。

  四、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把握好年龄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明确;习作教学要明确指导的重点,要重视习作方法的教学;习作教学中,评价、修改与指导同样重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掌握习作的方法规律。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只有把握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更像“语文课”。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4

  临近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读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个人很喜欢其中团队磨课的篇章,选定一篇课文后,先由执教老师基于个人经验进行第一稿教学设计。专家带领磨课团队对其进行点评和修改,然后完成基于团队协作的第二稿教学设计,这第二次讲课的过程中,专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听课,各司其职,量化测试指标,形成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研磨的基础上,执教教师经过修改,最终出台基于实践反思的第三版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每次参加组内公开课的点点滴滴。在郭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一次次研磨过来的。由此可见,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

  在阅读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的时候,对于夏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我有这样的收获。

  首先,我明确了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言意兼得”。经过再次阅读和思考,我明确了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

  其次,这次磨课的过程不但让夏老师受益匪浅,而且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获益良多。比如高年级的语文课,第一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让它产生高效,跟第二课时要对称起来,这一点是我在备课时经常疏忽的地方。在团队研磨的第二稿中,我还对细节描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染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围绕本课应该教什么进行讨论的时候,专家给出的看法是一堂课上完如果师生只能总结出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体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课文”。

  如果师生能非常清楚地总结这堂课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什么体会或者进步,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这就是说当一堂语文课专注于文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内容的表达形式教学时,“言”“意”就不可兼得,语文课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

  这里我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储备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种种相关知识很匮乏。譬如什么叫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什么叫炼词炼句等等。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5

  有幸与君相识于“韦慧鸽语文名师工作室”,我倍感庆幸。是您让我感觉到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纯属虚度光阴,是您给我指点迷津。相信此刻的我,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从教以来我一直思考的是“我怎么教?”的问题。曾几何时,我备课时总是煞费苦心的把一篇课文里所能提炼出的与内容有关的问题串成一串进行教学,自认为“串糖葫芦”式的教学方法,完整无缺的内容分析,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过渡语,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尽善尽美”。但此刻,爱不释手的捧着你,我却惭愧不已,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盲目施教,误人子弟。

  庆幸在这本书中遇到了一群善于思考和研究的名师团队,更庆幸在他们的遇到困惑时有一群资深教授不吝赐教,及时点拨。每一次的品读过后都是良久的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现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念转变上,而应该进行实践转变。目前我应先思考“我教什么?”的问题,给自己的课堂确定航向,而这航向应该“精准、简洁”,这样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才能用好“课文”这一例子,教好语文。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徐家良教授的'一番点拨,又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课文仅仅是语文的“缩影”,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文,才能达到教好语文的实质目的。

  每一次品读,都是心灵的碰撞,引发我久久难以停息的思考,尽管肤浅,但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愿与君为友,以期助我成长!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爱吃的水果说课稿03-16

人教语文教学计划02-10

语文课文论语读后感03-12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精选6篇)03-02

鲁教版语文教学计划02-17

冀教版语文教学计划02-17

我怎样教语文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02-11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通用12-13

六年级语文课文反思12-15

从“?”到“!”作文06-0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