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近代> 近代诗体发展刍议

近代诗体发展刍议

时间:2022-03-16 15:31:02 近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代诗体发展刍议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是指唐以前无固定格律的古代自由诗;近体诗则指其后所形成的有固定格律的诗,包括律诗、绝句和乐府。

  近体诗的特点是:字数相等,句式粘对,平仄起伏,对仗叶韵,朗朗上口,易咏易记。它是人民群众十分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样式。近体诗的这些突出特点,既使古体诗难以比肩,也使现代自由诗为之逊色。尽管现代自由诗易于表达感情和挖掘思想,但由于它极不稳定的松散句式不易充分调动读者的记忆功能,总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字印象。可大多数的中国人,谁都能背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近体诗,谁都能记住一些近体诗的名言警句并频繁地加以引用。由此可知,近体诗的茁壮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它一枝独秀的格律形式上(自然不排除其内容因素)。因此,近体诗的创新,就应该在尊重格律形式的前提下,从其他相关方面寻求突破点。

  近年来,近体诗的创作队伍迅速壮大,诗词杂志和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然而,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基本是中老年人,过分严谨的品质大大制约了他们的革新冲动,近体诗的创作始终未能突破因循守旧的框框;加之诗词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跟上来,圈外人缺乏兴趣,年轻人望而却步,圈内人自作自赏。近体诗的现状喜忧参半,探索势在必行,发展举步维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反思。

  近体诗究竟如何创新发展呢?笔者以为有三点:

  一是尊重诗律;

  二是大倡新韵;

  三是紧扣时代脉搏。

  尊重诗律。诗律是近体诗臻于完美的独特形式,是其傲然耸立的筋骨和基石。倘若贴着近体诗的标签,却不讲粘对,不讲平仄,不讲用韵,则如沐猴而冠,不伦不类矣。诗律是经过古人千锤百炼提取的艺术精华,其字句粘对显得错落有致,其平仄相间形成音韵回环,其对仗形成整齐仪态,其叶韵使人易咏易记。继承和发展近体诗,就不能不特别珍惜这些精华。轻视或放弃诗律,就会动摇业已形成的近体诗辉煌大厦的基石。

  大倡新韵。大倡就是大力提倡、大力倡导、大声疾呼使用新韵,让新韵堂堂正正地坐第一把交椅,领衔挂帅唱主角;让旧韵统统让贤,当陪衬,做丫环。这并非予瞧不起旧韵,而在于旧韵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王位应该被取而代之了。

  理由很简单:第一,韵从来是随着时代而不断演变的。隋有《切韵》;唐有《唐韵》;宋有《广韵》、《平水韵》;元有《中原音韵》;明有《洪武正韵》;清有《佩文韵府》、《词林正韵》。今天通行现代汉语韵即新韵,我们没有理由跟与时俱进的新韵唱反调。第二,普通话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流传,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语言宠儿,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已经十分娴熟它的音韵声调。这样的语言环境,已经为阅读和创作新韵近体诗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如果我们一味地押什么旧韵,广大读者照样会拿普通话去读,势必产生佶屈聱牙之感,产生烦闷和抵触情绪,诗作就收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遗憾的是,目前的诗词刊物、诗词网站在用韵要求上,都如出一辙地强调“诗以《平水韵》为准,词以《词林正韵》为准;如用新韵,必须注明。”如此恭恭敬敬地让寥为人知的旧韵坐大堂,让新韵敲边鼓,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事实上,旧韵的缺点显而易见。有一首诗,韵脚是“开、堆、裁、杯、来”五字(属“十灰”)。有位同事拿来问我:“这算什么诗,连韵都不押!”我告诉他人家用的平水韵,他说:“读起来磕牙拌嘴的,算什么水平?”由此可见,今人读旧韵诗作,感受何其苦涩!我们如果重温一下《平水韵》,可知“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中的字,在现代汉语里,实际是不同韵部的字。况且,入声韵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其中不少字衍变为平声韵。虽然一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有入声韵,但和普通话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近体诗首先应实现韵的变革,彻底把用韵的主次颠倒过来,名正言顺地叫响使用新韵,声明凡使用旧韵必须标明。这样,既适应当代亿万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既成语音,又照顾了少数老诗人的用韵习惯。这必然增强近体诗的诱惑力,促使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加入到近体诗的创作队伍中来,把近体诗的创作推向新高潮。

  紧扣时代脉搏。常言“诗言志”,诗歌只有唱响主旋律,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真正功能。作为个人行为,单纯地吟风弄月,咏花歌草,无可非议;但诗人毕竟是社会链条的组成部分,兼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写什么,为何写,怎样写,却是不得不认真解决的大问题。衡量和检验诗歌作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它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程度。近体诗的创新,也要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寻求新的亮点和突破点。

  我们知道,杜甫的诗名是在他过世以后显彰出来的。他写出了《北征》《三吏》《三别》等紧扣时代脉搏的诗作,在流传中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终于被尊为“诗圣”。我们应该从他的近体诗中汲取营养。又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谓“写愁高手”。一些人盲目地跟着学,也愁云愁风愁雨地写个没完没了。殊不知,李清照的“赋愁诗”,是她面对南宋偏安、家破人亡、流寓金华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为赋新词强说愁”,那就没有什么义意了。

  晚春轩主在《三言两语谈格律》中说“中华诗词必须走创新之路,主要指思想创新,语言创新,手法创新,意象创新,意境创新。”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迪和获取力量。唱响主旋律,绝不能空洞地歌功颂德,图解政治。广大读者最讨厌的,莫过于那些应时之作。随波逐流,跟风下雨,空喊口号,逢场作戏。这样的写作态度,不但会败坏名声,甚至会产生负面社会效应。要紧扣时代脉搏,必须坚决摒弃此类创作诗风。我们要借鉴传统优秀近体诗的各种表现手法,诸如比兴、假借、拟人、双关、点睛、包孕、推理等等,艺术化地再现社会生活。

  近体诗的发展,应该打“突破性”的战役。面对这样、那样的阻力,诗词刊物和网站首先要振作精神,大张旗鼓地组织讨论,统一思想,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既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也不能坐井观天,沾沾自喜;更不能磨磨蹭蹭,象小脚女人走路。纵观当今诗坛,“古风新韵诗”正在迅速崛起。它有年轻人放荡不羁的性格,不像近体诗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更易于掌握,是当今诗坛上新的竞争对手,极富于挑战性。倘若近体诗的创新步伐有所迟缓,就很可能被这个新对手打败.

【近代诗体发展刍议】相关文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02-20

关于近代励志名言11-02

近代商人乔致庸的介绍09-26

八年级历史教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06-07

近代数学经典名言05-06

关于近代励志名言(5篇)11-04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03-28

关于近代励志名言5篇11-03

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06-17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04-0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