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子部>道家>道德经>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时间:2022-11-23 09:28:52 道德经 我要投稿

《道德经》读后感【热门】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后感【热门】

《道德经》读后感1

  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何谓道,水即是

  ……

《道德经》读后感2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共同,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置国际关系、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创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置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肉体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能够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念修正几点内容:

  1,我对上文“视角共同”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曾经摆脱了“视角约束”,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论《老子》的缘由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

  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念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以至对星际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能够说它没有时期性,它能够随时间无限延长。

  3,它能够小到,分子生物学以至更微观的科学范畴,由于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构造是什么样子。

《道德经》读后感3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共同,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置国际关系、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创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置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肉体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能够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念修正几点内容:1、我对上文“视角共同”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曾经摆脱了“视角约束”,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论《老子》的缘由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念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以至对星际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示作用。能够说它没有时期性,它能够随时间无限延长。3,它能够小到,分子生物学以至更微观的科学范畴,由于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构造是什么样子。

《道德经》读后感4

  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

  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原来,“道”就是规律。

  春天小草发芽了,到了冬天就会枯萎,而它却把种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静静地等待来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为地壳的运动而涨落;白天昼夜因为地球的转动而规律的`更替……

  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来是最柔弱的东西。如果你正确的利用它,它就会给人类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击它,你还不一定能胜利。人们说的“洪魔’’就是它。

  一点点的雨露汇集成了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集成大海。看似柔弱的水因为它的谦逊和自强不息变得强大了。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无所不能克。天下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经》里还讲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道德经》读后感5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后感6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

《道德经》读后感7

  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8

  《道德经》这一本书是老师让我们去读的。我最近一直在读,其中令我最深受感触的还要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面的道理让我回味无穷.如第二章说:“玄之又玄,重妙之门。”意思是:玄妙又玄妙,深奥又深奥,万物都很奇妙。确实,只要我们去无限探索,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更多不知道的知识,更奇妙的大自然景象。又如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者都知道的东西是美的',这就产生了丑(也就是指“恶”)。天下知道善的是善的,这就产生了恶(也就是指“不善”)。确实,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对应的,如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我很敬佩老子!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道,第二个是德,我在本书里已经读了第一章至第八章,第七十五章和第七十八章,每一篇都令我回味无穷,老子的道德是多么的好,他就是我们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道和德都是极为平常的,但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做到了吗?”虽然说说是容易的,但做起来是难的!

  我非常敬佩老子!

  评语:小小年龄就懂得自省,懂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圣贤之道养浩然之气,一点不假。“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读后感9

  有一句流行语: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我们都想快速成功,然而现实是能够很快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屈指可数。

  老子说:君子出远门,都要备齐辎重。这样,即使遇到难觅休息之所的境地,也能像燕子那样有个自己的窝(怎么感觉是房车呢)。轻率行事则可能失去自身赖以生存的根本;浮躁行事则可能使国君失去王位。

  大概意思就是说:想成功,要先打好基础,备好粮草,同时也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我就犯过浮躁的毛病,导致投资亏损。越想赚快钱,越容易忽视风险。刚开始很快就赚了一些,但由于加了杠杆,一次失误,就造成大额亏损,把前面赚的都赔掉,同时本金也损失大半。其实,早就看到投资大家在书中告诫我们:不要借钱投资(加杠杆)。自己却由于刚开始的运气,认为自己水平很高,不必听他们的,最终得到了教训。现在我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不追求过高的收益率,控制风险,不加杠杆,留足储备,几年后再跟大家汇报结果。

  通过历史来看,大多数得到长久成功的人士,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苦练内功,当他们自身成长到一定的水平时,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成功。人们只看到他们在几年之内就身家百万,却看不到他们在此之前的付出和挣扎。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让我们专注于我们真正想做且擅长做的事,不要什么都想干,给自己慢慢成长的时间,相信我们终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道德经》读后感10

  最近我不大喜欢聊天了,因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么花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喜欢一个人在花园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们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让底层的人难以往上流动,官与商勾结还如何做人民的公仆,公平正义何在?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官员的选拔应该真正交给选民而不是由上级领导说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讨好选民而不是绞尽脑汁的去巴结领导一切的一切都好办了————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痛苦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我的痛苦,我开始读道德经了,我发现我受益匪浅。

  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的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随之改变。为人处世当如柳树,而不能像青松。柳树温柔,给人以美感。青松倔强,叶如锋芒,容易伤人。我们不能老是埋怨环境的恶劣,自己应该主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达尔文不也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

  道德经里说要摒弃自己的私欲,不妄为便能无所不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干什么事要稳重。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对晋升高级也不再有过多的'冲动。而是顺其自然吧。

  道德经里说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是因为过分追求名利而在缩短自己的寿命。贪财官为了贪欲而锒铛入狱,赌徒因不服输而彻底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单位上有好多人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闹僵了人际关系自寻烦恼。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老婆,爱我的家,爱我的亲朋好友,爱爱大自然,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星球。我相信善,回报与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宁静了。

  最近我的睡眠质量好多了。劝你有时间也读读道德经,好吗?

《道德经》读后感11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

  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

  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

  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床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

  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

《道德经》读后感12

  《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经典名著,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历史拥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庄子一起被称为“老庄”。我本身不崇拜任何宗教,但是对于《道德经》确实非常喜欢。今天我又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用道理可以讲出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理。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别人讲道理,也经常听别人讲道理,但是我们讲给被人听的道理别人是不是听得懂,或者别人愿不愿意听呢。或者反过来,别人讲的道理,我们愿不愿意听,或者是听不听得懂呢。这个问题老子就观察的很仔细。就这样一句话解释很多的道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告诉我们如果天地不仁的话,所有的`事物将会被对待的像草狗一样,就是说我们属于天地万物之一也会被当成草狗一样。如果圣人,就是当权者没有任意,则会以百姓为草狗。所以天地对我们是有仁义的。老子在提醒当权者应该善待百姓。

  《道德经》说“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提醒当权者以人民为重,只有不和人民争,所有人都不能和他们来抗争。

  老子希望所有事物都尊崇自然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就像道家说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爱护百姓,不与民争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现在生长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人人平等,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不就是老子说的社会吗。我们每个人应该像老子说的那样,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

《道德经》读后感13

  《道德经》很薄,只五千余言,传言为老子骑牛过函谷所著,《道德经》又很厚,它包罗万象,其中有哲学有政治有自然科学有人文社会,这样的书看完很容易,看懂看透却很难。《道德经》的语言很美,散整有序,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深刻地道理蕴于浅显的事例,极具思辨性,这是《道德经》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老子通过阐述“道”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表明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神奇之处,即具有共通性,老子不懂现代物理,可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智慧。

  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老子把最高品德的赞誉给了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万物而不争。”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社会蓝图是“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宋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整本书最让我动容的一段,这是老子的理想,是一位智者对他心中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的描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但就是给出了这么一个梦,这是人对未来的期许,是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很美好。

《道德经》读后感14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说,政府的政策稳定、开明,人民就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政府的政策要是经常变化,就会使人民变得狡诈,人心变得自私自利,社会诚信缺失。在第十七章中,老子认为,好的政府不会乱发使令,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取得了业绩,只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政府没有关系。政策的多变,会造成政府失去诚信,人民不会相信政府。

  这两章内容主要阐述了政府不能随便乱发政策,要“贵其言”。政策的多变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对政府的话产生怀疑,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诚信度降低。政策的多变会使一些人不劳而获,别的人就会学他的样子,期待政策有所变化,对自己产生利益,社会因此变得浮燥,人民没有了长期奋斗的目标,急于求成,急于利用当前的政策为自己谋利,生怕政策变化让自己的目标落空。

  老子的这种思想,在唐代得到柳宗元的传承和发展。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像盖房子的工头一样,只需用尺子、规矩和墨斗划出高低、长短的标准,让手下的工人按照标准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做不好,批评或是辞退他,他都不会有怨言。不能事必亲躬,处处向手下的人炫耀自己的本领,代替手下人工作。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提出了,治人要像养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官治民如果“好烦其令”,看起来好像很爱惜人民,政府不停地想办法颁布新政策,人民不停地揣磨政策变化的方向,结果却使政府和人民都觉得很困苦疲乏,社会并不能安定兴旺。

《道德经》读后感15

  《道德经》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经》,37章,第二章《德经》,44章。它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二)所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魅力的《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起源、万物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认识。它博大精深,说话极有正义感,是“万经之王”。

  “世人皆知美是美,恶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所以有没有相互存在,难度和难度相辅相成,长短和高低对比,音和音和谐。就是圣人无为而教无字。一切工作都毫不犹豫,生而无之,不靠之,生而有之。一个人住就不去了。”

  本章主要阐述了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细长与短少,高贵与低微,先进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与比较体现出来的。

  世界上所有的概念和价值观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观的判断是相对产生的,所以对立关系是可变的。所以对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世间万物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言,一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恶美丑,都要泰然处之,不要打扰别人。

  后半部分,根据“道是自然”的原则,对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准确的论述,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反对善恶无为的基本态度,使万物自然生长发展,师法自然,顺应道。

【《道德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道德经的心得03-20

《道德经》赏析07-14

解读道德经心得07-20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02-16

“道德经”读后感12-14

《道德经》的读后感09-02

《道德经》读后感09-01

道德经读后感09-19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08-03

道德经读后感【热门】10-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