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地理>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3-12-18 08:19:50 徐霞客游记 我要投稿

[优]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上学时,课本里的文言文,《出师表》外,最喜欢的大约就是各种游记了。除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至今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便是徐霞客的《游天台山日记》和《游雁荡山日记》了。虽说如此,《典籍里的中国》第八期播出《徐霞客游记》倒还是颇有点意外。

  在徐霞客那个车马很慢,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远方是山一程,水一程的山水迢迢,出门则是山一更,水一更的背井离乡。自小立志以寻访名山大川,记载地理风物为功业的徐霞客,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入世的科举功名,放弃了世俗的汲汲营营,踏上了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文字传承文明的游历生涯。他登顶黄山,用目测判断黄山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而非一直以为的天都峰。三百多年后的当代,经过最精密的仪器测量,确认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其实,两个山峰的高度不过相差54。8米。此外,登临庐山前,关于庐山主峰,世间尚无定论,甚至有“山无主峰”的观点。他攀援茅草荆棘登上汉阳峰顶,亲历“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的情景,从而提出汉阳峰即为庐山主峰。后世的测绘结果同样验证了他的正确。一个个结果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他精准而又独到的眼光。最后一次出行,他西行万里,走了两年,终于追根溯源找到了长江真正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自古以为的岷江,为中国地理学纠正了一个历史悠久的误会。追根溯源,知来处,明去处,一直是我们世世代代上下求索却无解的天问,也是激励着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初心使命。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少立大志的他,穷尽一生,走在探索不息的路上;双足俱废,只为一步步丈量脚下的土地。他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历经30年,足迹遍及今天的21个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探幽寻秘,记录观察,用文字一字一句临摹着他无比深爱着的片片国土,寸寸山河,终著成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成为现代地理学的奠基,更成为文学史上的典籍。

  近代诗人艾青曾饱含深情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之于国家,之于民族,之于个人,莫不意义重大,它是根,是本,是源,是身之所归,生之所依,心之所安。史记有载,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初立之时,人心向背,实力薄弱。东胡王乘其立足不稳,遣使索要单于钟爱的千里马。冒顿不顾群臣反对,将千里马乖乖奉上。东胡王得寸进尺,又索要单于宠爱的阏氏,冒顿无视左右忿怒,又把阏氏拱手相送。东胡王认为他软弱可欺,于是又索要双方边境的闲置土地,左右皆认为无用之地,给东胡未尝不可,冒顿却大怒,留下那句史上名言:“土地乃国家之本,岂可拱手让人。”他愤而发兵,一举歼灭了东胡。自此,东胡只作为一个历史名词留在了浩瀚史书中。

  透过《徐霞客游记》,不止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成就与努力,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他一生游历,不考功名,不求利禄,不做经营,不事生产。他的家境虽不说大富大贵,却也是小康之家,父母留下的布店产业,足以支撑他外出游历与日常生活,而斐然的文名更是让他结交了诸多达官贵人,文坛领袖。正是由此,他才得以心无旁骛,一心游历天涯,一心著述成书。由此也可见,当一个人不为衣食而忧,不为生计所迫,才有资格做梦,才能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云南探得长江源头归来,徐霞客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全部书稿托付给了好友季梦良。而季梦良也终于没有辜负徐霞客,将他的书稿整理校对,付刊成书,才有了这流传后世的煌煌巨著。在那个靠着书信往来和惺惺相惜维系友情的年代里,“朋友”一词,重比千金,虽也有反目成仇或割袍断义,更多的则是一诺不悔,生死相付。无论是将儿女托付给山涛的嵇康,还是将骨灰托付给朋友归乡安葬的杜甫,他们对朋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信。而在交流如此通畅和便捷,友情却淡漠到朋友圈互设为不可见的今天,朋友,更像是流于表面和逢场作戏的代名词。如此想来,怎不令人一声叹息……

  “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剧中,饰演徐霞客母亲的是著名演员奚美娟。她将一个母亲的通情达理,开明坚强,端庄聪慧,还有对儿子的缱绻牵挂诠释的淋漓尽致而又不动声色,全剧的泪点几乎都在母子之间。

  剧的最后,不出意外的,撒贝宁带着徐霞客和季梦良穿越时空回到了现代,向他们展示着高铁,飞机的高速发展,同时自豪地告诉他们,他们终生追求的“朝碧海而暮苍梧”,于今,早已成为现实。确实,在全球化越来越快速的今天,距离,远方,异域,陌生,都已不再是阻隔,知识与技术征服了距离的遥不可及,科技与交流灭绝了异域的未知,畅通无阻地周游世界,已不是梦。甚至,每个假期出行成为许多人度假的必选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成为许多人文艺范的口头禅。

  古时的游记文章之所以流传,恰恰是因为它通过文字给了人们一瞥世界的窗口,就是几十年前,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也曾风靡一时,而漫天黄沙的撒哈拉也成为一代文青心中永远的流浪与爱情。而今,在路上,已成为太多人的生活常态,与之相应,旅行文学日渐式微也就在所难免了。多么庆幸,徐霞客生在了三百多年前……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03-02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03-15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11-17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02-04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11-03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精华】12-11

读《徐霞客游记》有感03-15

《徐霞客游记》的读书心得03-15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03-1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