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09 07:20: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养老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养老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养老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1

  养老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与社会养老强调社会对老人的经济扶助和赡养服务不同,家庭养老本质上主要反映了代际间的互动、价值观和情感模式的继承。

  一、家庭养老在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综观世界,养老问题由来已久,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在调节收入分配、防范老年贫困、进社会团结、持社会安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眼下横扫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与西方诸国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之起步虽晚(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却大有赶超之势,这对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构成很大压力。(2)城市化带来的挑战。首先,城市化使家庭内部的利益结构发生变化,老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正在丧失。传统经验的效用日益减小使得老人对生产性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利益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改变。其次,城市化冲击了传统尊老的“孝”文化,动摇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文化基础。中国儒家文化以“人伦”为基础,十分强调“孝道”;而城市化使农村年轻人受到中西融合的多元城市文化的强烈影响,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观念为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所代替。家庭养老失去了文化依托,从内在的心理基础上弱化了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信念。

  二、家庭养老在我国多层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1)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分层。我国从养老保障结构来看,在国内已形成的“三支柱”的多元化养老保障框架。看似达到社会层次的基本全覆盖,事实上目前中国公民的养老保障权仍然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城市人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养老,农村人则主要依赖第三支柱养老。而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当用大保障的思路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

  (2)家庭养老保障的层次定位。就养老保障的主要因素而言,不外乎经济来源、生活服务需求和情感需求三类。而经济来源又是三大因素中的基础因素。就经济赡养而言,从长远看家庭养老主要是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作为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外的必要保障而存在。而眼下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低;另外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局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与城镇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城镇其他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劳动者被排斥在社会“安全阀”之外。生活照料亦是社会化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龄老人及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他们在不能自理,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情况下将不得不住进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设施,其照料由这些老年服务机构承担下来,由老人或家庭提供一定的费用。而养老院一类的社会养老设施虽然可以提供看顾服务,却没有家庭来得细致与贴心。另外眼下社区服务体系也尚未健全,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方面还是承担了不小责任。再次,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不仅影响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加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离开了工作圈子回归家庭,而子女却大都忙于工作,高龄老人大多存在苦闷、孤独厌世的心理现象。高龄人口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对老年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赡养,而且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这一点除了家庭政府与单位是无法顾及的,这也是家庭养老不同于社会养老的核心价值所在。

  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养老事业,任何一种单一的保障都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动员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家、集体、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使各阶层、各职业、各地区、各家庭背景下的老人安度晚年。而现阶段,我们还必须鼓励和弘扬家庭养老,它必须处于大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自我保障层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养老心得体会2

  这个坐落在郊区,地方的确是特别的幽静和安详,阳光透过栽满院的树木洒在地上,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时不时的鸟鸣也让人心情开心。

  前来接待的是这里的负责人xx先生,看上去和和气气的中年人,跟我的父亲一般年级,说话间带着一股书卷气。他告知我们这是由于他经常陪着老人下下棋写写书法,还建议我们会书法和棋艺的也去露两手。在一阵欢声笑语中我们在xx先生的带着下参观了这个敬老院,沿途始终有老爷爷老奶奶跟xx先生和我们打招呼,笑容慈爱得就像是爷爷奶奶一样。

  参观完以后,我们组长把我们分成了陪伴、护工等几个小组,还特意依据负责人说的将几个会书法和棋艺的安排到了陪伴组去。而我却被安排到了清扫组里,这让我有些泄气,究竟我也想去陪这些得意的爷爷奶奶们聊谈天,听一些过去的故事。但是既然来参与活动了就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和领导,闹冲突只会让敬老院的各位降低我们的印象分,所以我还是跟几个同学一起扛起了扫帚。

  其实扫地搞卫生也并没有我想的那么枯燥,扫帚和枯叶摩擦的沙沙声在这个安静的敬老院显得特殊有感觉,一种别样的韵味在清扫间酝酿。而且也有老人在一旁陪着我们,时不时慰问我们两声,帮着我们一起劳动。

  其中我跟赵大爷聊得最欢,他家里就他一个人,生活比拟困难就来到了敬老院,在他的话里每日跟老头老太太谈天没啥意思,今日难得我们这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他就要好好跟我们聊聊。他夸我们年轻人有朝气,看我们干活热血朝天的他也心里得劲,在谈天中赵大爷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让我们清扫起来也越来越有劲,越来越快乐。

  时间过得很快,没过多久商定返回的`时间就到了,这让我们很舍不得。虽然只是半天而已,却让我们这两群年龄相差极大的人产生了友情,分开的时候我看到组里好多女孩子抹起了眼泪,拉着老爷爷老奶奶的手说个不停。而我们这边就不一样了,赵大爷一个个拍着我们的肩膀,跟我们加油,大嗓门一点也读不出惜别的意思。不过我们都理解其中的不舍,也都一个个跟熟悉不熟悉的老人握手道别。

  这次的活动虽然完毕的很快,但依旧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会在后面的日子里多来这里探望老人家,陪伴他们,从他们那里学到阅历,帮忙我走在人生正确的道路上。

养老心得体会3

  作为被选中下xx园社区的志愿者,很激动也很开心,虽然早上五点半就要求集合,要起的很早,但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很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也给xx园的爷爷奶奶们带去了温暖。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每周都可以去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下下棋…

  这次经历也让我懂得了以后在医疗工作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及处事方法。我也想谢谢学姐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对我们的`照顾,这也使得我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意义。

养老心得体会4

  我始终觉得老人就应当几代同堂,和谐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像我的爷爷奶奶一样,在家里安享晚年,有着孙儿的陪伴和儿女在左右,这样的生活也是特别的美满的,俗话说的好,“养儿防老”,或许等到他们这个年纪就是真的证明了这句话吧,但是在这次的社会实践的活动当中,我才意识到世界并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美妙,世界上还有许多的人在患病着不同的苦难,经过这次的养老院的活动,我也感受到了年迈的孤寡老人的孤独和慈爱,这次的活动也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这次是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养老院照看那些孤独的老人,去尽自己的一份力气照看他们,带给他们快乐,所以当活动的报名通道开启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我始终都认为自己现在能够有如此美妙的生活,有这样优秀的师资力气教会我学问,有这样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都离不开老一辈的奋斗和坚持,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些良好的外界因素促进我们的成长。

  所以我也很想要在他们老了的时候去尽力的帮忙到他们,在他们身上做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我们到了养老院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的院子,再走进去一点可以看到许多的老人在草坪上漫步,在院子里优哉游哉的下棋,喝茶,谈天,这样看上去,他们也过的特别的开心,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没有孩子或是孩子没能在身边,又由于自己的身体或是个人缘由,不能单独的生活,他们才只好来到这里,在与他们的相处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他们的孤独和委屈,更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盼,他们在见到我们的到来的时候,都表示出热闹的欢饮,也看的出来他们真的把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我们来了就像是看到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一样,热忱的迎接,将自己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拿出来款待,我也被他们的热忱和慈爱给感动了,陪伴他们的这一天的时间里,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我也感觉自己这次的活动真的特别的值得,就连自己临走的时候,有一个奶奶还不停的牵着我的手,要我好好的读书。

  经过这次的志愿者活动,我也意识到了老人的孤独,我也在离开之后,暗暗地宣誓,我以后肯定会仔细的学习,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自己家人,回报全部的长辈。我也会在之后的日子里,积极的参与更多的志愿者活动。

养老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我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养老护理工作的责任与挑战。通过分享我的体验,旨在帮助同行更好地理解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以及探讨如何提高这一职业的待遇和地位。

  我的工作始于五年前,当时我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养老护理员,面临着照顾老年人的挑战。工作的初期,我常常因为面对老年人的身体不便和情绪困扰而感到压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并学会了如何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和沟通。

  在工作中,我最大的挑战是处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有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为复杂,需要关注他们的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方面。此外,与家属沟通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他们需要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和合作,这对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回顾我的`工作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老年人相处,还学会了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同时,我的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然而,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和合作,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养老心得体会6

  这次我们学校有我们志愿奉献部的部长带我们去养老院看望老人,我们出发的人一共有30人,每个人都有着期待有着好奇,带队的部长和学长学籍一共有十人,我们这些大一学生成为了参与着,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奇妙之旅,这是一次奉献之旅,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奋斗付出去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收获。

  我们走过了好几条街道,到了社区一个偏僻的地方,这里相对安静,没有发芽的父母,围绕着整个养老院,高高的大门如同一个天堑,深深的把里面的老人与外界隔开,在里面的老人都是年纪大的一群人,他们都是年纪大了已经走不动的老人。我们到的时候院子里只有零星几个老人他们安静的做着,如同一个个木雕没有多少神采,双源浑浊,穿着简谱的装束,静静的体会大自然的变化。

  在进入养老院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这里的老人大多数是一些孤寡老人,他们没有情人,孤独的走进着个安静的敬老院,他们年青的时候有什么作为已经在老人的沉默中变得不可知,让他们变得充满了神秘,我们来到这里的同学都带着一份谦卑和尊敬,对老人友好亲切,一声声爷爷奶奶人古井无波的'老人们脸上浮起了笑容。

  人都是群居动物,也是感性斗舞,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都希望能够有亲人来探望,对于这些年纪大,走不动路的老人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开心果,我们真诚的对待老人老人也都非常和蔼的和我们招呼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一些快乐也一些喜悦。

  虽然老人们有些喜欢安静,但是长久的安静让人感觉非常难过,让人接受不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让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就如同石头一样一天天孤独且无奈,当年强的我们带着特有的朝气和特有的柔情,给老人们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带上了我们的关怀让老人感受到的是一分关怀一分真诚。

  这次活动的最大感受就是对于老人的一份关怀,在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纪大,有很多人已经被我们护忽视,他们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而让我们有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学习,既然我们有时间就去给这些老人送一些关怀,一些祝福语,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养老心得体会7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存在着不重视老人的观念。尊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好的品质似乎在逐渐被人遗忘。也许是生活所迫,但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忽略生育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年轻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成年了,而他们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关心他,照顾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从政府的叫的来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仅仅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尽赡养的义务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完善的养老体系,要有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要培养专门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要大力支持养老工作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一些民办的养老院已经陆续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出现,这是养老工作的一个希望,但这还是不够的,这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的支持。一位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道:“在发展养老机构增量的时候,国家应当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并给予适当补贴,当然对于偏僻贫困地区的养老院,如果没有民间力量愿意进入,还是应当由当地兴办;而在盘活存量的时候,应当实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如果有民间力量有进入的意愿,就应该通过改制改造将给民间力量兴办。”她预测,“一旦国家放手并资助民间力量,民办养老院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学校组织我们寒假进行社会实践,而从小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的我,毅然选择去养老院帮天下子女奉献孝心。

  我们买了一大袋水果,刚一进去就看到养老院里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在锻炼身体,原来我们还很拘谨,以至于不敢向他们打招呼,但他们看到我们后很兴奋地向我们打招呼,渐渐地我们被这些可爱的老人用他们热情的欢迎感染了,一起聊起了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些老人在这儿住的时间长短不一,有刚来的,也有已经住了好几年的,他们都准备在这儿养老了。接着,我们自愿举手帮助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大扫除。

  随后我们挨个看望了老人们,给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在即将干完活时阿姨拉过我们,给我们讲这些日渐年迈的老人,给我们讲他们的思念,给我们讲他们的伤心,给我们讲他们的病痛。这些都与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出门在外,一个个以赚钱为借口的不孝子。而这些老人之所以选择养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一人自说自话,在孤独中老死;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而那些子女却不晓得,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才知道为时已晚。他们何时才会明白这些守候他们的父母希望的'是每天见到自己。

  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的手,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从不厌烦,从不要求什么回报,他们只是一心的希望我们好。怎么当他们老了,我们却厌烦他们的抱怨,厌烦他们的迟钝了呢曾看到过一句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正如古代先贤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尊老爱幼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下午三点左右,天开始刮起了大风,乌云也慢慢遮住了天。老人们开始催促我们可以回家了,天要下雨了,要晚了。其实今天天气预报报道说多云,而这些老人就是担心,害怕我们淋了雨感冒,紧张我们晚了路上会有危险。他们就是这样总是时时刻刻在为着每个人担心着,为了出门在外的孩子担心,为着每一个忙碌的人担心,为着每一个善良的人担心。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善良的人,可是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有过担心他们吗,有过为他们做什么吗答案似毫没有,他们给善良的他们是冷眼观看。

  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身肩重担,将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这次社区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爱心,并且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刻的理解了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大家都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把雷锋精神继续传扬下去。

养老心得体会8

  一、社会现存养老服务理念概念

  1、传统养老服务理念定义

  所谓传统养老服务,就是以家庭为主要主体,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虽然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但是其呈现的点状发展状态以及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合作,仍难以满足社会养老的多样化需求。

  2、宜老服务理念定义

  根据民政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我国围绕老年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保险、救助、奖励扶助等制度的社会养老体系已基本确立。但是,单纯的硬件环境是无法承载整个社会养老需求的,唯有在此基础上的极尽体贴的服务,才能给予老人最真挚的关爱和最温馨的照顾。宜老服务是在以老人所需的基础之上,以社区或家庭为依托,建立配套出一系列更有益于老人生活的服务辅助方案以及配套设施,来积极配合老人们的生活,建筑老人们的精神乐园,它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服务理念,宜老服务在服务老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注入了自立、自尊以及压力的理念,打造更适合为老人们服务的配套设施。

  二、宜老服务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目前,宜老服务的实行尚处初步阶段。单纯的社区养老服务,仅能解决老年人外在的需求,缺失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服务。而宜老服务是建立在老人们各个不同的生活心理需求的被服务的角度上定制不同的生活样本。所有会员都可享受生活、医疗等最基本的服务,在此之上,每位居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特色会员服务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宜老服务在应用上上得到了初步体现,但从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而言,宜老服务的广泛运用与提升将是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严重趋势的最佳方案。

  1、培养健康心态,重塑自尊自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不足,身体健康状况逐步下势,心理状态也随着身体变化而出现波动。据资料显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如下:

  ①惶恐遗弃感;

  ②孤独寂寞感;

  ③量焦虑抑郁感。

  宜老服务理念的推出正是针对老年人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而提出的,提供生活保障之外的精神需求,为老龄人提供与之匹配的养老服务。

  2、丰富晚年生活,激发生活热情

  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与其健康状态实成正比的,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老人的生理需求、兴趣爱好,整体融入宜老化设计、配置智能化服务系统,使老年人在管理和服务上形成联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热情。将宜老服务理念与服务配套实施,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享受”的平衡运行,这将在服务理念上极大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发展

  宜老服务理念是以社区或家庭为依托的养老服务理念,准确的说,宜老服务理念建立的是以服务老人为纽带的一系列服务设施方案雏形,具有花费少、便捷的特点。这一服务理念节省了进机构养老的费用,减轻了机构养老的压力,也减轻了子女照料的负担,尤其减轻老年人身心压力,使其能够在养老服务人员的协助下轻松接受服务,家庭成员不必再为照顾老人担心,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利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宜老服务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缺乏自立意识,存在依赖心理

  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奉“百善孝为先”,这种传统观念深深根植于老年人心理,将“老有所依”看作理所应当,片面注重舒适的环境,而忽略精神上的需求。所谓“老有所依”,是指依靠老伴、儿女,政府或各种养老服务机构等外在载体为老年人营造出安逸舒适的环境,并服务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基于这种依赖心理,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无法自立于晚年生活,从而使得宜老服务实施举步维艰,无法形成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养老观念。

  其实,大多数老年人在无重大疾病或肢体健全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自理自己的晚年生活,而老年人出于惶恐心态,容易产生害怕被儿女忽视、被时代抛弃的消极心理,从而使得他们自动将自立心态摒弃。在这种压力下,老年人对外界的依赖心态也就愈加严重,从而导致自立意识淡薄甚至被淡忘,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

  2、社会大众缺乏正确认识,存在偏激理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0%以上的公众对于宜老理念存在偏激理解。从公众角度看,赡养父母乃天经地义。而养老作为法律文献明文规定的一种责任,在当今社会也是被道德所推崇的伦理观。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给老年人渡过一个安详快乐的晚年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纠正社会大众对老年人非儿女赡养的传统观念,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儿女只注重提供安稳舒适的环境,从而忽略了老年人实际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这是不足的,同时也是种‘自私’的行为。与此同时,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自我养老行为会导致儿女难堪,且易遭受到同龄人误解的心理,由此而拒绝宜老养老观。

  3、国家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无法真正宜老

  目前,这种由国外传入国内的新兴养老理念,在我国并未形成明确书面文件,只是任之自我发展。而宜老理念在实行的过程中,强调要老年人发掘自我潜力,进行自我提升,退休再就业等等,这些过程则需要国家出台配套的辅助政策,提供相关岗位,才能真正将老年人的潜力发挥出来,把老年人快要熄灭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统统激发出来,实现真正的健康养老,和谐养老。

  而宜老理念在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这种功能,并不能完全靠自我发展就能健康成型,必须依靠法律,依靠强大的舆论监督,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理念。

  四、宜老服务理念在社区养老工作运行中问题的对策

  1、培养老年人自立意识,形成健康养老心态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社区养老机构运行现状的了解,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存意志的锻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理念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立意识关注程度不够。社区养老机构在日常的养老服务提供过程中不能从生活中的各方面培养其自立意识,这种片面强调舒适安逸的养老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果一味实施全方位舒适安逸的养老生活服务而缺乏注重培养老年人的自立心理意识,就会导致老年人产生严重的依赖生存心理,产生这类心理问题的老年人一旦丧失完善的生活帮助服务,就会严重甚至完全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因此,必须将宜老服务的新式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而使社区养老机构在日常的养老服务提供过程中注意培养老年人的生存自立意识,将宜老服务理念完全贯彻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老年人的自立生存意识,帮助老年人形成积极健康的养老心态。

  2、维护老年人自尊心理,转变传统养老观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自尊,同样的,接受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也不例外。然而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养老机构在对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的时候忽视了老年人的自尊心理。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涉及老年人个人隐私的服务方面不注意顾及老年人的个人心理感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一现状,政府、民政部门等相关机构可通过向社区养老机构灌输宜老服务理念并确保其贯彻落实到位,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观念的根本转变,改进其服务方式尤其是部分对老年人自尊心理造成影响的那类服务,在实际上转变传统社区养老服务忽视老年人自尊心理的现状。我们相信,在充分尊重老年人自尊心理的前提下,社区养老机构一定能够以更好的方式与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3、给予老年人适当压力,推行配套养老政策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承受一定的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压力、家庭压力等等。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程度的生活压力不仅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强心剂,更是生活中的精神必需品。如果完全缺失生活压力,那么一个人的生活将会丧失很多动力,这势必对人的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社区养老服务也是如此,通过贯彻宜老服务理念,通过接受养老服务的前提劳动或者其他合理方式帮助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形成一定程度的生活压力,以此帮助其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向往。同时,实施配套的养老生活服务,包括饮食起居、健身运动、文体娱乐等各方面的政策,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享受”两端的平衡运行。社区养老机构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不仅减轻了自身工作压力,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帮助。

  五、结语

  宜老服务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观念,具有其潜在的长足发展空间。它衍生于国外,符合国外社会基础和家庭结构,在宜老观念的指导下,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节奏有序,因此在国外获得政府机构和家庭的大力支持。而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宜老养老观念势在必行,这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理念这块区域的法律的保护和明文制度,将宜老养老观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当中,使其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宜老养老观念必将带领我国进入全新的老龄化社会当中。

养老心得体会9

  一、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养老是指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加快老年人文化建设、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对构建老龄社会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落实老年人的文化权利,加强老年人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和道德环境,是贯彻执行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行动。全国老龄委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2013年第一季度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所中心了《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 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字,如此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加上“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是党和政府必须认真面对而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只有把满足好广大老年人装在心中,把关心、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作为神圣的职责,采取得力措施,满足老年人的愿望,广大老年人才可能拥有幸福的晚年。这是广大老年人的期待,也是党和政府必须而且要努力办好的事情。

  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民族有着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发扬光大,就是全社会要关心老年人、服务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关切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俗话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又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经典,只有整个社会充满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情,敬老爱老助老蔚成风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有肯能在充满爱的社会氛围中得到满足。

  二、老年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文化养老的意识淡薄,老年文化建设的水平较低

  我国养老观念还比较落后,过于重视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我国,两亿多老年人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物质消费群体,也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尤其是在我们这一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度里,广大的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在精神生活上的赡养。老年人不仅需要人格的尊严,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与丰富。再者,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限制了其选择文化娱乐的方式,也影响到了晚年的生活质量。开展的文化活动层次较低,再加上适合老年人消遣、文娱活动项目相对匮乏,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交流,容易造成他们的精神空虚,甚至陷入非法组织的活动中,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即便是政府支持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多以体育锻炼、类活动为主,过于单调。而老年大学的课程“学”的成分太重,“乐”的元素太少,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2、全国范围内“孝亲敬老”的社会气候尚未形成

  在我国,两亿多老年人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物质消费群体,也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尤其是在我们这一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度里,广大的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在精神生活上的赡养。老年人不仅需要人格的尊严,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与丰富。当前社会,人们对老年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老年文化无关大局,可有可无。一些单位甚至对把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当成包袱,对老年人的期望和诉求十分冷漠,没有列入议事日程,当地老年文化建设也缺乏政府的强力推动。目前,我国的老年文化建设还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孝亲敬老”的社会气候,更没有形成较强的老年文化建设的群体意识,亟待构筑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老年文化建设的的社会工程。

  3、老年人文化生活形式单一,基础设施还不健全

  2012年12月全国老龄办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年宜居环境的要求,要增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适老功能,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可及性,要把老年文化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乡规划,全面推进基础文化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但目前我国社会文化产品中,适合老年人文化需求的图书、期刊、戏剧、歌曲、小品、影视节目等很少,老年文化产品创新、开发不足,发行普及不广。反应老年生活、银铃色彩、代际关系的地方老年文化产品更为稀缺,不能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此外,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未完全面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艺术团等机构团体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老年文化建设,重在提高对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发展和繁荣老年文化,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大的精神文化需求;重在关注和研究老年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当前,立足长远,以建设促发展,不断提高老年文化建设的科学文化水平;重在实现老年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的发展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新形势、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在发挥老年文化的作用方面取得新成效。

  1、以文化养老为核心,大力发展和繁荣老年文化

  文化养老是老年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和繁荣老年文化的推动力,必须坚持文化养老,大力推进文化养老。文化养老说到底就是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滋润老年人的心田,使老年人“长精神”。物质养老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文化养老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的精神力量。当前,对全国绝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物质养老的问题已经解决,当然还有一个进一步提高水平的问题,文化养老的问题则鲜明地摆在了整个社会及老人们的面前。各级领导要提高对文化养老的认识,将文化养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到执政为民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来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方面的需求。广大老年人要增强文化养老的自觉性,积极进行文化养老,使晚年生活永远有文化陪伴。

  要大力提升文化养老的水平。文化养老有一个用什么“养”,怎么“养”的问题。用什么“养”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养”的内容问题。毫无疑问,中国老年人的文化养老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来“养”。因为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给人的是一种知识的玉液琼浆,是滋润人心灵的精神力量,这样的文化才能不断补充老年人的“精神营养”,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怎么“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方法问题。为此,就得学习,学习文化养老的方法,并采取适合自身的方式来“养”,使老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享受晚年的快乐。要研究文化养老,努力提升文化养老的水平,在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滋养老年人,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法“乐”养老年人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2、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老年文化不是暮色文化,不是没落文化,它是积极进取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老年人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应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针对老年人的特长爱好,以养心、养德为基础,紧紧围绕老人的精神慰籍、健康、快乐需求来设计,探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和服务内容,引导老年人组织开展健身养生、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鼓励老年人发展网络社区,共享资料,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老年人文化建设新阵地。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挖掘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在组织形式上,将老年大学创办延伸到区市、街道甚至社区,与各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联合开展活动,从而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中,应对学员低龄化、高学历的趋势,努力提高授课教师资质以及专业化水平,在绘画、舞蹈、声乐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学、养生等文化品位较高的课程。

  简约平实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对于老年人中的空巢、失独、失能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文化服务。可通过义工和志愿者与老人结对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持续性可复制的心灵关怀项目,如通过“口述历史”活动为老人整理简单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找到生命的价值;通过“时间记忆”活动把老人一生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的美好记忆;通过“梦想清单”活动征集老人梦想并努力帮助其圆梦,使其不留遗憾度过晚年。

  3、加大资金投入、资源整合,构建多样化、体系化渠道

  “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有健全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做支撑。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养老”体系建设。政府应研究制定支持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的有关政策,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民办非盈利文化机构进入“文化养老”领域的步伐,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扶持盈利性文化养老机构发展,从而满足部分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

养老心得体会10

  来到敬老院,尤其是走在住宿楼,有点让我大失所望。我们走到哪里,蚊子和苍蝇就陪我们走哪里,真的很热情!而且里面的空气也并不是那么的清新。走到尽头,才看到原来很多老人在听阿姨讲圣经。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我应该和老人家交流?心里有点紧张!但是婆婆见到我来了,很热情地叫我坐在她的旁边,并用手轻轻地抚摸背,向我微笑。那一刻,紧张不再属于我。里面的老人几乎都是说客家话的,包括坐在我旁边的婆婆也一样,幸亏她还会听白话,只是不会讲。尽管她知道我听不明白她的客家话,但她还是一样带着那幸福的笑容和我聊天。突然觉得自己很想去学客家话,那样我也一样可以和他们谈心,聊天。那样就不会只能以微笑来代替我的回答。陪婆婆看表演,掰橙子给她吃,和她聊天,觉得真的很开心。送她会宿舍楼的时候,她不要我扶,而是要紧紧地牵着我的手,慢慢走回去。到那边的时候,那些的阿姨都在笑我们,说我们很像婆孙俩。

  我们在门口集合的时候,婆婆还自己走出来,送我们上车。即使我们已经上到车了,她还是站在铁门前,看着我们走。我告诉她:有我一定会再去看她的。

  敬老院这一的参加,让我想起了很多。爷爷以前还不是一样坐在门口等我们放学,每天他去放牛回来带好吃的给我们吃,然而,在六的时候,我又去买给他吃的`时候,却传来了他的死讯。回到家只能看到静静地躺着的他;也还记得,请假回家就是为了看外婆,可当我会回到打开手机时,来了个电话告诉我:在我刚上车的时候,外婆走了。除了为她流下伤心的眼泪,我还能做什么?只能回忆着过去,小时候总喜欢放学就去外婆家吃饭,每一次我去她家,已经不能走的她都要拖着我的手,不给我走。同样突然的是x年xx月听到奶奶离开的消息,本想做完兼职,顺便买点东西回家看她,可是时间没有等我。

  我记得,她抓着我的手,带着眼泪和我说她要回家,不想住院。而我却无能为力。也还记得上之前,她同样拉着我的手,我告诉她,我会回去看她的,然而最终我失信了。其实老人都很容易满足,就像以前我放假回家就看到奶奶很开心,吃饭的时候,和她聊天,听她说话,她们都觉得很开心。其实一直习惯奶奶在家等我放假,换成了妈妈,还是觉得有点不习惯。没有了她,我晚上出去玩完时,再也没有奶奶为我开门;

  有时候在想,以后我老了,会不会同样成为敬老院的一名会员?今天的活动,我还懂得了主动沟通是打破代沟的最好办法。人总是希望被关怀,被关注。

  希望那些公公、婆婆们长寿!

养老心得体会11

  来本单位上班已经两年多了,算起已是个老员工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想谈谈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不足和对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自身存在的问题:

  1 、是宗旨观念不强,存在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候不到位,总是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表面上不出问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强。

  2、是理论学习不够,忙于本职工作疏忽了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为一个好的厨师不能认为给老人们做好饭菜就可以了,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更深一层的内涵,所以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3是处理事情我不够有足够的耐心,以上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我在个别工作上的被动!

  以前没有来养老院工作时,我对老人的生活并不了解,尤其是无儿无女的老人,更不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来到这里以后我才知道尽管那些老人都是无儿无女的,甚至是被别人抛弃的,但是他们并不孤独,每个人都很乐观,总是有说有笑的,悠闲的享受这种无家剩有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何处呢,我想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们这样优越的环境和甜美的夕阳红,正是这份温暖给了这些老人欢乐和自信。

  以前自己很渺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来没有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理想目标,甚至有时候还会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是老人的这种精神让我体会到了人活着为了爱与责任,是为了感谢与爱,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做些对于咱们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而给老人们带来无尽欢喜的事情,我是个厨师,没有太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只能是在做饭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顿饭,牙口不好的我们可以做一些较软的食物,对于那些腿脚不好的我们要把他们推到食堂吃饭,还有就是食堂买菜时我们要不怕麻烦选购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保证物美价廉,让老人吃的好花钱更少!这就是我进半年来的心里体会和自我检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该正自己的缺点,我一定会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在工作中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养老心得体会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唐山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大胆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坚持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金筹集社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服务对象大众化、服务机构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

  二、唐山市养老服务现状

  (一)人口现状

  唐山市现有总人口75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 108 175人,占14.62%;15—64岁人口为5 772 664人,占76.19%;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6 445人,占9.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3%,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0岁以上老人11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现已达到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情况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xx年,唐山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56元,比上年增长8.3%,比“十五”末增长86.5%,年均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6%,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性收入下降34.9%,财产性收入增长96.7%;人均消费支出13 522元,同比增长4.3%;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比上年下降3.6%(详见图1)。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xx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1.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0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1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7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1万人,向29.9万农民发放养老金。对高龄老人发放津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迁安市向90至10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补贴标准全省最高。

  (四)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唐山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3所(不包括敬老院、光荣院),占地579亩,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共有床位7 361张,入住老人4 369人。其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市直福利机构两所。市区由政府兴办的综合福利养老机构6所,县(市)办的8所;截瘫疗养院5所;社会办的养老机构52所,床位4 616张,入住老人2 342人,收费标准从420元至1 200元不等。已投入使用的各县(市)区社会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建筑规模档次较高,具有示范辐射指导作用。

  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

  唐山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建设与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专业化养老福利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双赢双效益”的原则,尝试走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为社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等多种服务项目。

  敬老爱幼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美德,在相当长时期内家庭养老,特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谈论的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继承,即“居家养老”模式,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见图2)。

  (一)整合医疗资源的“医养结合”模式

  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以医助养”。方便老人生活,部分闲置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可解决娱乐、就餐、午休、住宿问题,一旦身体不适、突发疾病或意外受伤,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护。

  (二)依托市(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或托老所的日托式养老模式

  在街道或社区内建立具有日托功能的居家养老形式,综合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内设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多媒体教室和排练厅等设施,老人白天集中活动,中午可以在这里休息、吃饭、就医,晚上各自回家。在运行机制上采取互助服务、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相结合的办法。

  (三)新建社区配备养老服务设施的养生社区模式

  一是为业主建立健康档案;

  二是设置养生护理院;

  三是设立体检中心;

  四是配备护理呼叫系统;

  五是成立日间照料服务站。

  (四)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到社区(村)的连锁经营模式

  依托公办的养老公寓,开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其派驻专业服务人员,也可帮其培训服务人员,开展加盟连锁、联营。既发挥了机构优势,又降低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成本,完全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和护理、情感慰藉、心理咨询、娱乐、医疗需要,让子女放心、老人满意。

  (五)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难、住房难突出。唐山市滦县创造性地建设了互“老年住宅区”。一是立足实际,筹资建房,老人住得顺心;二是集中居住,邻里互助,老人处得贴心;三是自我保障,集体补助,老人过得安心;四是完善设施,搞好服务,老人玩得开心。

  四、养老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因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破解养老难题、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为了最终检验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还需要明确相应的指标或标准。比如这项工作的服务水平、规范程度等,需要从整体上运用一种恰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此,经过大量研究和多方论证,出台了一套了“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办法”,以期通过这种办法,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不断推进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

  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组织的业绩、表现和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步骤,也是绩效考评工作的难点所在。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应着重贯彻的原则有:

  其一,目标导向原则。唐山市在选择设置指标项目时,主要是从“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的效果和居家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受益等方面来考量的。

  其二,SMART原则。即目标符合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五项标准。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分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评估指标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一个体系,因而要分别确立它们的各级指标。结合评估流程的评估指标体系总体逻辑结构见图3。

  (二)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为10个。包括档案材料、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室、休息室、制度公示、标识牌、就餐条件、服务人员、消防安全设备、走访服务对象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都作了详细的指标说明,并分为A、B、C三个等级(详见表1)。

  按照以上调查内容,围绕养老服务工作的时效、质量、态度、效果等方面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将最终从总体形式上对服务工作作出判断。每项分别随机抽取部分老人进行第三方独立问卷调查测评。第一步设定绩效分配系数,并与考核的分值相结合。为了在考核初期建立一定的弹性,采取了分段结合的方法,留出20%的上升空间。这样既确定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又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来执行。第二步,将各项指标全部纳入考核体系。采用相对结合的方法逐步修正考核体系,即绩效评价得分乘以20%为绩效分配增长系数(见表2)。每项人均总得分A级为90分以上,B级为60—90分,C级为60分以下(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成效的,因此,在进行指标设置时尽可能地做到适度合理的前瞻性,从横向和纵向上充分地比较,得出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评判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绩效评估是“灯塔”、是“教鞭”,能起到引导、督促、激励的作用,从而积极引导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评估的具体方式方法

  评估时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分析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

  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评估时既要对B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B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逐项逐条定等量化。

  (四)评估结果的认定与运用

  综合工作体系和群众满意度的评估结果,唐山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结果分A、B、C三个等级,这样既能两者兼顾,又有所侧重。

  唐山市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评估结果认定采用百分制的评估方法。评估考核满分为100分,对应以下三个等级。优秀等级:90分以上;合格等级:60分至90分之间;不合格等级:60分以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具有战略导向的作用。从一个角度说是对“过去”的总结,肯定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激发工作者的热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引导“将来”,通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效。

  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评估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评估结果要谨慎使用,重在持续改进,不能采取过激和片面的“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等做法;另一方面,仍要和奖惩、告诫挂钩,给评估对象以适当压力,使之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唐山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结果一方面要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与财政资助挂钩。

  五、结语

  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能否“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唐山市正在探索建立的这一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一方面唐山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得相当出色;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探索性的全新工作,涉及面广,各地也尚未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办法也难免会存在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需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总之,居家养老服务因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在总结诸如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势必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养老心得体会13

  一、引言

  老龄化问题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重大问题,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急速加深,大量的老龄人口面临着养老的现实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当前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财税政策现状及问题

  (一)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l、营业税。20xx年修订通过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

  2、企业所得税。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xx]97号)规定,对由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并核发了养老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老年服务机构及核发了社区服务设施证书的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服务中心(含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他部门和单位、个人主办的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经核实属于福利性、非营利性的机构,可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3、捐赠免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4、地方税。根据财税[20xx]97号文件。对于福利性以及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暂免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二)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政策

  各地方政府对于养老机构都有条件不同、数量不等的财政补贴与支持。

  1、建设补贴。根据云南省《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规定,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资金承担比例。对中央和省批准实施的公办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州(市)、县(市、区)分级承担。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给予补助。建设补助资金由省、州(市)、县(市、区)按照6∶3∶1的'比例承担。

  天津市20xx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对符合标准的示范型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由市财政拨付。青岛市20xx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市财政对市内四区新改扩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人娱乐室”给予3~2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安徽省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4000~6000元的一次性床位建设补助费。

  2、开办与运营补助。云南省规定民办城市养老机构: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每张床位每年补助600元运营经费;民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每个每年补助24000元运营经费。天津市规定,市级新增国办养老机构床位所需资金,分别由市财政预算、福利公益金、市发改委财政预算资金负责;区县符合条件的新增国办养老机构;收养“三无”和困难老年人占床位总数50%以上的,由市发改委财政预算资金给予每张新增床位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收养“五保”和困难老年人占床位总数70%以上的敬老院;由市福利公益金给予每张新增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3、以奖代补。据20xx年《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山东枣庄市对新建和改扩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建设规模、入住老年人数、服务质量等因素,结合省级扶持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从20xx年起每年奖励扶持6个以住养为主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每个3万元。

  4、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补助。

  云南省规定为了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地位,稳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保证服务质量,力争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枣庄市规定,养老服务企业吸纳安置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按吸纳安置人数给予适当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天津市规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与养老机构、公益性公司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的,由区县民政部门给予每人200~300元的一次性培训补贴。所需补贴资金由市福利公益金解决。

  (三)养老服务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财税优惠政策给了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服务事业极大的支持。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1、养老资金缺口巨大,养老服务发展动力不足。

  养老属于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财政应当但重担,但养老服务市场需求目前至少应达到万亿,但实际供给的仅1000亿左右,资金缺口9000亿。

  2、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

  养老床位供不应求的巨大缺口今后主要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来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尽管能够从政府获得一定的财政补助,但是由于投资大、运营费用高。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都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同时由于护工待遇差、工作量大等原因,民办养老机构还普遍存在护工不足,尤其是高素质专业护工严重不足以及护工人员流失率过高的状况。

  3、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限制了获利冲动。

  目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分为非营利性的和营利性。由于非营利性的有优惠政策。目前民资投建养老机构大多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属于非营利性质,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年终也不能分红,这恰恰与资本的逐利性相悖,民间力量的获利冲动被限制,不利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4、财税政策重硬件建设,轻软件。

  建设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是少数,但是目前财税政策优惠与投入主要集中于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而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软件”建设相对忽视。大部分地区的财税优惠政策主要着力于养老住养机构,对于社区中心服务站、社区托老所、居家服务所涉及的设施建设扶持较少,对于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与精神慰藉财税支持不够,对于养老服务人员与队伍建设的关注也较少。

  三、促进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撑和规范化管理。我国有关养老机构的财税政策过于分散,亟需整合和统一,将城市与农村、公办与民办、营利与非营利性等各类各种所有制养老机构纳入调整规范的范围,严格界定财税政策针对的对象和具体服务行为,尽快出台“养老服务机构基本规范”,拟定养老服务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办法、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等政策。

  (二)健全和完善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均衡、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

  第一,制定规范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无论是对公办养老机构还是民办养老机构,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以实行财政补贴为主,分级分类对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贴和一定的营运补贴,根据各地的物价水平灵活制定有关财政支持力度和财政补贴份额。第二,建立专项投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贷款担保基金。另外可通过各种渠道专门筹集一笔资金成立基金会用于解决养老机构资金周转困难时向银行贷款的担保。第三,政府通过财税手段多开辟新途径来支持和帮助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购买养老机构部分服务内容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服务设施,引导养老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收养政府供养对象,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第四,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费补助制度。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居家养老是大力和经济状况的基层组织。第五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的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以确保各地的基本养老经费开支水平,缩小地区间养老事业发展的差距,这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内容。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养老机构的税收政策体系

  第一,税务机关应当对养老机构的免税资格进行独立认证,实现对其进行免税的目的。建立针对养老机构的税收登记制度和免税独立认证制度。第二,完善对养老机构的筹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金融机构向养老机构发放优惠贷款、贴息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第三,扩大对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范围。我国虽然对与养老机构有关的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大都给予免征,对促进养老机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减免程度较低的增值税和未纳入减免的消费税等其他税种带来的高成本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对养老机构实行大范围的特定免税政策,其服务所得的各项收入均不缴税,从事养老服务时所购买的商品,也不需缴纳价外的消费税。第四,优化税收减免管理,严格区分养老机构的营利性活动和非营利性活动。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没有对养老机构的营利性收入给予明确的界定。随着养老机构筹资方式的多样化和营利性活动的增多,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税收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从事福利性、公益性的活动,免征各税;对养老机构从事非公益性的营利活动,视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征税;另外,对养老机构资产的保值、增值活动(资产营运行为),在流通环节按照企业的类似活动进行征税,对其用于公益活动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其他政策的有效落实

  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具体落实养老机构在用地、用水、用电、通信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鼓励养老机构参加意外责任险,减少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对于具备对外开展康复、医疗服务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应与公办养老机构一视同仁,纳入社区医疗体系,并考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并对其中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也采取相同的政策。

养老心得体会1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巨大压力,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对我国尚未完善的养老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显著的碎片化特征,不同的群体采用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层次,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储蓄性养老保险。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的现状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上,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与改革中,从最初的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到企业自保型养老保险制度、再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完善,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一直在完善和优化。

  1、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存在的问题

  企业职工退休后,生活质量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别。企业职工退休之后的工资有所下降,因此会影响到生活质量,人的消费习惯与方式是多年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而且随着年老还会有医疗等费用的支出。我国人口已经步入老龄化,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这样一来领取的养老金时间也就越长,增加了养老金支付的压力。

  此外,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指数不高。影响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因素也来自方方面面,主要来自于客观的身体因素、收入因素以及主观的社会角色、家庭关系等等。职工退休之后发生了社会角色的转变,从熟悉的工作岗位到家庭闲赋,不能很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价值感有所降低,从而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落差,缺乏生活幸福感。家庭关系是老年人心态的平衡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女子与父母聚少离多,让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

  2、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统筹模式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改革理论也日益得到完善。1997年,企业和个人上交费用的比例得到了明确和规范,“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结合使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到统一。目前我国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工资总客的20%左右,计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本人缴纳比例为8%,计入个人账户。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工资货币化程度日益走高,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工资代替率依然徘徊在80%左右。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长,因此被担负的老年人口系数也不断上升,的资料显示,到20xx年我国退休员工数和在职工人数的比例将达到1:2.4。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从最初的国家统筹到企业统筹,再到现行的“统账结合”,在变革中不断得到了完善。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是多等级的创新性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企业及个人三者业共同承担。不过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跨地区转移接续还存在很大的阻力等。跨统筹区域转移只能转移个人账户资金,而统筹基金不予以转移,这就为统筹跨地区转移接续带来了困难。

  二、完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的对策

  对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应由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四个方面来共同承担,从而有效融合社会养老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1政府方面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逐步向多支柱形势发展。国家应科学调整统账结合的国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发展个人养老和商业保障,提升抗风险能力。政府应加快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速度,转变“碎片化”保险制度,实现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构建科学的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如调整保险的缴费率、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动态调整机制。

  2.2企业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自己,而出于人文关怀,企业不能将离退休人员直接抛给社会,应给予这些职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例如专业技术津贴等各种福利,建立职业病防范与治疗储备金制度,一方面能够帮助离退休人员改善生活,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企业吸引优秀的人才。“人”是企业的核心文化,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企业的保障。企业在养老责任中有着较强的伸缩性,同时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等原因,企业所承担的养老作用有多个层次,从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到企业年金,再到各种福利、津贴等,企业应最大程度的.为离退休人员谋福利。

  2.3社会方面

  有近半数的职工在退休之后选择了社区居家养老,在国有企业以“家属院”形式的社区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养老服务。有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共有4344万的企业退休人员被纳入社区管理,社区养老是未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的发展方向。社区养老符合我国传统家庭观念,也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情感的寄托,对于老人而言,在家比在哪里都舒适,并且能够得到稳定、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满足。老年人身体各机能开始减退,再加上退休会的孤独感,往往会有很大的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有家人和朋友来对其进行开导。社区养老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方面能够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另一方面还能够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2.4家庭方面

  提升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老年生活,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子女在老年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应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百善孝为先”,父慈子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得到社会及家庭的尊重。家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能力让老年人的生活幸福,特别是要注重老年人的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老年人体贴入微的关怀。

  企业离退休人员要从自身做好心理准备,对生活充满希望,心态平和,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生活环境,培养有助身心健康的爱好,积极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去,多与人沟通,让自己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养老心得体会15

  我们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敬老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班参加该活动的22名同学在宿舍楼下面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敬老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餐厅、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

  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

  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四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

  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

  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

  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

  此次敬老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养老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养老护理培训心得体会12-29

养老护理员的心得体会11-10

养老院活动心得体会03-07

养老工作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07-31

养老的经典句子03-04

养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03-26

养老院志愿者心得体会09-13

关于养老的作文09-14

养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华)08-1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