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

时间:2022-03-29 05:56: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

  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

  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缓慢氧化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4、化合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反思:本课题是全书的重点,学生理解容易但不能灵活运用,我认为应在课后通过反复练习进行巩固!

  【练习】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灯泡发光②石蜡熔化③石蜡燃烧④光合作用⑤动植物的呼吸

  2、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在常温下为_______色,_______态,固态、液态为_________色。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

  ③氧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4]补充”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学生演示实验—观察—思考—

  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三)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略)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九年级化学《氧气》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说课稿11-25

氧气的作文04-28

氧气的作文02-19

化学说课稿范文05-25

化学平衡说课稿06-16

化学键说课稿07-08

化学说课稿3篇06-14

《化学肥料》优秀说课稿02-18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05-16

高二化学说课稿06-1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