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30 19:45: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介绍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5《六个馒头》。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六个馒头》讲述的是在一次春游前,其他孩子都在准备春游的零食,而一个来自山区家境贫困的女孩子只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在出发那天,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以没吃饱为由吃光了她剩下的五个馒头。后来,同学们都以吃了她的馒头为理由,总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吃着香喷喷的馒头,默默接受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此后,女孩子则以努力学习、为集体做好事来表达谢意。全文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春游过程的时间线;一条是围绕女孩子吃馒头的变化展开的事情线;一条是同学们不留痕迹、表现纯真丰厚友谊的帮助线。三线并行,相互融合。本篇课文生动描写了同学之间纯真、丰厚的友谊;表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朴实,表达的情感真挚。这样的学生感兴趣,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文,自觉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顺利与文本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学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受到情感熏陶,增强班级凝聚力。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是女孩子默默地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的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只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较低,对同学们为什么要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这一问题认识可能会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女孩子和同学们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友谊。结合以上学生情况和年段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领悟课文“三线并行”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4、再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我把通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我以情感为主线,以“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四、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制作精美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划分段落,重点学习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课文的两条线索复述课文。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的帮助女孩子的,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 。(板书课题:15.六个馒头)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表格:依据表格中的两条线索让学生复述课文。

  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一遍课文。(板书:同学 女孩 )

  2、结合复述的内容引出概括了全文内容的句子,还点名人物品格?再读一读。

  3、大家都来读一读。

  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

  板书: 不留痕迹

  4、结合这句话,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5、教师整理学生的质疑: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品词悟句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思考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边划出相关的语句,把感受或想法批注在旁边。

  (2)有语气地读一读,进行深刻的体会。学生进行自学。

  2、理解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

  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

  (1)让学生先一一汇报,汇报时注意按时间顺序,先读读有关句段,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学生找到的全部句子。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2)出发前一天,同学们讨论时的情景。

  ①“唧唧喳喳”地讨论:声音小,不想让女孩子听见。

  ②那个女孩子就是你们的同学,此时你们在讨论什么?是怎么讨论的?

  结合上下文理解。捕捉人物的心理。

  ③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什么?

  (3)出发那天同学们争吃女孩那些被雨水泡头的馒头的情景。

  ①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同学急于去饭厅吃饭,而且时间不长就回到招待所里,唯恐女孩子吃少了,就没法找到帮助她的理由了。)

  ②抓住班长的语言(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你能给我一个馒头吃吗?”)想象班长当时是怎么说的?读出来。

  ③抓住其他同学争吃馒头时的句子,(同学们纷纷拿起馒头嚼起来,转眼间,剩下的五个馒头都被吃光了。)体会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吃完馒头,是要女孩子看出他们确实很饿,不露出破绽。

  (4)第二天以及后来,大家以吃了女孩馒头为由,带她到饭厅吃饭的情景。

  ①第二天,该吃早饭了,班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读读这段话,划出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接收、享受),想想为什么不都用“接受”一词?查“享受”一词的意思,说说她享受到了怎样纯真丰厚的友谊?

  3、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原因。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帮助这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懂得这样做是为维护女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因为这个女孩子自卑、胆小,敏感、自尊心极强。)

  (1) 抓住女孩的情感理解。

  第一次流泪:伤心的眼泪

  谁也没有注意到,坐在角落里那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她微举着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颤巍巍的嘴唇,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久,女孩子才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了,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指导朗读。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跑回学校宿舍,迅速地把馒头装进了塑料袋。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二次流泪:后悔的眼泪

  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都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

  第二天,该吃早饭了,女孩子偷偷走了出去,坐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座矮山上。她在悄悄地流泪,原本可以不来的,她有点后悔来了。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三次眼泪:感动的眼泪

  “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她的眼圈红了。”如果你就是这个女孩子,此时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2)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这样的帮助形式,不是简单的同情和施舍,女孩乐意接受。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师:女孩子又自卑变得乐观起来,是缘于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这帮助是善良的、是充满爱心的、是真诚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真诚做阳光。共同培育这友谊之花,相信咱们班的友谊一定会开得无比灿烂耀眼。

  2、全文在连段成篇的顺序和表现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三线并行;通过言行神态,表现人物心理。)

  (五)布置作业

  读文后,自己准备完成哪些作业?教师建议:

  1、阅读《语文读本》中《童年的馒头》。

  2、假如你是女孩

  假如你是同学

  假如你是老师

  假如你是……

  你怎样讲述这件事,回家试着讲一讲,明天讲给大家听。

  六、说板书

  六个馒头

  不留痕迹 真诚

  同学 女孩

  努力学习、做好事

  自卑

  友谊

  乐观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母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 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 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讨厌转为尊敬。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课时安排

  本课为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为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学时,从老舍的《猫》入手,让学生回忆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引出课题《母鸡》。

  (二)初读课文

  一读:想主要内容。

  二读:圈画生字,难词。

  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并全班交流。

  三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读:指名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意

  在理解课文时,我从“导读”入手,梳理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问题。那就是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问中的相关词句,并在书的边白处写上你的体会。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这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会梳理问题,通过自主读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在交流时抓住两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一是母鸡的讨厌,表现在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三个方面,二是母鸡的可爱,表现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几个方面,使学生的感情由喜欢升华到尊敬,和作者产生共鸣。最后全班同学交流《猫》《母鸡》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感受作者在表现小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四)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最后向学生推荐三篇文章,分别是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鸡》。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旨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为之感到,帮助他的事。本组教材的模块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有效生成和升华。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面包店的老板态度的变化。

  2、了解作者运用外在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由于我班现有的38名学生,是上学期重新分班组合的,其中有8名是从外地后转来的,加上有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死板,基础太差,导致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因此,我确定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难点是:了解作者用外在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设计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说过程: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文章本不是无情物,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就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创设了“通过上节的学习,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让你特别感动?”这个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入了对全文的整体性回顾之中,开始不由自主的回忆旧知。与此同时,也被文中“我”的行为感动着,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自主读文,品味语言

  《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的阅读形式,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特别是理解几处重点词句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反馈交流,然后带着感悟读,最后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这样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丰满,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读出文中情,品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情感的文本味来。在教学中,研读“我”的处境危险时,当学生找到语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出表现“我”处境危险的关键词,并通过切身的感受、老师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查阅工具书随机理解了“漆黑”、“无影无踪”、“荒无人烟”的意思,让学生感悟到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危险。在此,让学生想象此时留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下文埋好了伏笔。接着,在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找出描写“我”动作与神情的句子,并通过想象体会“我”,当时的内容感受。从而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真挚情感。

  另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已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语文更有趣了。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我抓住时机,在学生找到描写老板前后变化的语句时,让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让学生质疑,从而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交流,感受到留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实际上是他爱国的表现,这是他宁可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的原因,也是老板态度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切实体验到了文章的内涵。

  3、总结深化

  因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悟为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总结深化这部分时,我采用逐层深化,通过师生互读、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爱国志,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上是我品读课文后的浅薄认识,也是我憧憬中的理想课堂。然而在具体教学中还有许多缺陷,但我十分愿意尝试,因为反思失败课堂也是一种成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与旧版教材有别,现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组课文的学习又得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训练项目为理解凭借与基础,是第六组新阅读学法要求的再次应用。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③理解重点句:

  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④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③”。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均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说教学方法

  “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不在于全盘授予。对于语美意胜的此文教学,不但要求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最为重要的还要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方法又必须以充分感知理解为根基,结合平时学生怕作文的实际,我注意做到实施“立体的语文知识循环复顾”教学,做到知新要复旧,知识教学循环复顾;作文训练要在平时教学中分散随机进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规律,遵循读写结合原则,我采取“弄明整体要求——明确题解探中心——中间突破各开花——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所知有限,类比推理与归纳综合能力还不够好,领悟表达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同步,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要由过去旧式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走“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新路子。为此,我指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理线索——次要内容以读轻带过,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图文结合多想象——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在对“九义”第八册教科书第五组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7、达标测评: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沉寂 喧闹

  ①乡村的午夜是多么的( )啊!②同学们正在教室里( )地学习。

  ③小艇渐渐远去,水面上渐渐( )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 )起来。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①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②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③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④表演读“逼近”。让一名学生当“榕树”,静立于讲台一侧。另一名学生当“小船”。其余学生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小船”(学生2)慢慢靠近“大榕树”(学生1)。⑤学生画船移动图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⑥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A句。⑦结合山区学生生活实际读“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B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多见绿叶和在阳光照射下绿叶上的水珠明亮晶莹的情景来理解该句子意思。

  2、在多种形式读中,逐步完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的观察方法,引导山乡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例一简明提纲

  ——椰子树。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书,同时循环复顾“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迎灵车”部分,说一说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妇(青年)、红领巾(小孩)。并与本文中总写“众鸟纷飞”场面与特描“画眉鸟飞”互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表达方法,形成记忆网络。

  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 ”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品读板书,整体领会。

  (七)、朗读全文,加深巩固。

  (八)、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 “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在学习本课前,我让学生先重新读第九册教材第28课《大瀑布的葬礼》和本学期教材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给新课教学铺垫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在学生充分地议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整理,最后用投影出示四者关系,让学生加以对照。

  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多(栖息、做巢)

  不

  提 树 好 许

  供 长 去 捉

  肥 更 处 鸟

  料 好

  坏 人(保护意识强)

  破

  不

  滋 润

  河 榕树(大、茂盛、枝繁叶茂)

  (九)、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早在学生就读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已经进行过“小小导游员”口语交际训练。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十)、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文本解读: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的主题。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课文通过一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关键词的含义,从而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盲童安静谓为奇迹的经历所揭示的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的道理,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我采用情感体验,引发对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读语言,触发对生命奇迹的感悟——拓展补充,点燃对关爱生命的感动——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的教学步骤。本着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让学生采用朗读、勾画、批注、交流、填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紧扣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懂文本,再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小安静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在情感与人格上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

  四、教学安排:

  本课我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我就对《触摸春天》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这节课我用四个环节完成: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体验,引发对盲人的感受:

  教学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活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在课堂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体验和感受,由此导入文本:

  “同学们,有一个女孩,同样什么也看不见,但她却会做很多事。在这个春天,我们看见了春天的色彩,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也感受到了它们的气息。然而,盲童——安静也能和我们正常人一样,感受着春天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17课,走进安静内心的世界,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体验,拉近了孩子们与小安静的距离,黑暗状态下的感同身受,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调动,使教学一开展就能进入积极状态。〕

  (二)品读语言,触发对生命奇迹的感悟:

  品读语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我说:“同学们,安静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她着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丰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难做到的事。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学生不难找到是“奇迹”一词。

  紧接着,课堂进入了品读语言的第一步:

  1、自主读文,找“奇迹”

  我给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让他们画出能体现“奇迹”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抓住“奇迹”这一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的思路与层次随即一目了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直奔重点,简明有效。]

  第二步

  2、炼词品文,悟“奇迹”

  学生在充分读文,讨论、交流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随机出示以下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们认真揣摩,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含义。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在指名朗读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有个学生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童,却能在花丛中走的这么流畅,真是一个奇迹。

  此时,我抓住“流畅”一词品文,让学生从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对花丛的熟悉程度足以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理解这句话时,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思考:睁着眼睛的蝴蝶怎样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有的学生说:我也捉过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刹那,它飞走了。我做了安静同样的动作,而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静却拢住了一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我说:是啊,真是一个奇迹,连作者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你从这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惊讶?

  此时,学生找到“竟然”一词,我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同样能表达作者的惊讶。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惊叹之情。

  最后,我问同学们: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被一个盲童给抓住了?学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静神奇的灵性”,我顺势引导学生从人身上的各种感官去思考,结合上下文,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个“神奇的灵性”。之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觉,在花香的引导下,拢住了蝴蝶;有的说:安静整天在花丛中穿梭,身上已经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没有意识到安静是一个人,以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静手中的,安静身上这种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灵性。

  瞧,这些孩子充满爱心和善良的想象,让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也充满了教学的“奇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感悟安静内心的世界。同学们:一个整天在花丛中流连的孩子,是因为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儿。一个盲童也喜爱这里,说明她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静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源于她热爱生活,所以创造了“奇迹”。

  句子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1)安静能捉住那只蝴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奇迹,可为什么要放飞它?

  (2)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为何仰起头来张望,她看见了什么,她用什么看见的?

  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以上问题,学生的回答,又一次让我“惊讶”了。学生说:安静惊讶自己拢住了一只活生生的小飞虫,她惊喜万分的同时,想到了那是一个小生命,安静热爱生命,所以,也尊重这个小生命,放飞了小飞虫。还有的.说:安静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东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觉、触觉和心灵去看世界万物。她仰起头在想象着蝴蝶灿烂的笑容,想象着蝴蝶在空中快乐的飞舞。

  最后,我引导学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灵,安静似乎能“看见”世间的一切。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词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这一环节,我把握住课文中最能体现安静内心的几个句子,从关键词语着手,通过对比、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安静所创造的“奇迹”,感受安静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珍爱生命的善良心灵。“大音希声,大道无痕”,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孩子们的心灵与人格悄无声息地得到了熏陶。]

  (三)拓展补充,感动生命可贵:

  此时,我出示文中的一个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学生齐读。

  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并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们是用心灵、用勤奋、用坚韧不屈的意志战胜了身残的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紧接着,我利用填空练习题,来点燃学生对关爱生命的感动之情。

  ------------------有生活的权利,他(她、它)在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前,我先出示几个范句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谁”可指人,也可指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万物生灵。

  (课件出示):

  (1)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她用乐观、善良的心灵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海伦凯勒有生活的权利,她用坚强的意志和好学的精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花有生活的权利,它用芬芳和绚丽的色彩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

  课下我给学生留下这样两个任务:

  ①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②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的实践探索。〕

  六、板书设计:

  17 触 摸 春 天

  奇迹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触摸春天》第二课时的说课设计,希望能得到在座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与肯定,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

  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在书中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的中心句,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分钟)

  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五、突出重点,说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21、乡下人家 雨后春笋图

  (独特 迷人)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整个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回顾课堂,说反思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时重点引导他们以读为本,在读中思、读中品,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

  在这节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学习;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乡村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3、没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于永正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没能很好的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我想如果能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8-17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01-07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05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说课稿08-17

四年级语文巨人花园说课稿08-23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说课稿07-2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1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