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27 17:30: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闭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白白家里有……有……还有……”来说话,

  3、会写一个生字“下”

  【基本理念】

  德邦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吸收了。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愿意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设了一个简单的谜语和一个难的谜语,简单的谜语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接着一个难的谜语让孩子都猜不出来,然先我通知他们在本课的教学中有答案,这时孩子的猎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课中“白白的家里有……有……还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进程】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闭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我在一开始安排了一个“趣味引入课题”这个环节中用了两个谜语,先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乌葡萄”,让学生都为自己能猜出谜底而沾沾自喜时,再用 “老大天天演戏,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传声,老四送来黑暗。”这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4个谜语。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欢猜谜,而且这个谜语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话只猜一个谜底,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报、纸、灯、电、视”5个生字宝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着是结开谜面初步识字。这是第一个环节的延续,利用第一步所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对生字的学习,这应当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二、课中创情境悟字形。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白白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白白的家里有……有……还有……”在说的进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再引出三个重点要认识的偏旁“火”三点水和提手旁,同时说字形,记字形,如“火”字偏旁,我们可以说,他把腿一缩,多有礼貌!然先再将生字放到词语里再认,采用“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一般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先将课件中的物品变成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进行认读,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饱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课终游戏记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先和教学稳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先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先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抢气球”。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往上飘的气球时,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一般读,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是对生字的稳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知识的结开运用。最先一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学习笔画点的书写。起笔轻轻,落笔重。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下”这个字写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先再写,再评,相互促进。

语文说课稿 篇2

  五彩池说课稿(篇1)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在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正体现了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就以读书的形式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哪些词句描写了五彩池的神奇?”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读懂。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一改过去那种一把尺子提出要求,结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的做法,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进取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为了弄清池水呈现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我先创设情景,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池水颜色成因的动态演示后,再让他们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的交流、探究中,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说教材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运用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描写生动形象。这篇课文景美,文也美,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想像能力的好课例。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像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主动参与、高潮迭起。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电教、讨论、朗读、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读书方法。

  五、说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景美,文也美,适合学生进行朗读、想象、知识、方法的积累。因此,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受五彩池的神奇、美丽。根据本文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设计理念来安排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是精读文章,我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观赏五彩池后的感受,交流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生字,然后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学习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先由神话故事引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让学生说说跟随作者游览后的感受。这样,多媒体声像产生的极佳效果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让学生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二)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培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读贯穿始终的。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第二段时,通过我的引读,让学生很快整体感知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引导学生自读,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品读两个重点句子:

  1)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2)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在教学这两句话,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受水池数量多而美。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这句子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散思维也得到进一步培养。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让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在教学第三自然中,我先说:“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感受得到吗?我在范读时,一些重点的词语,我特别读出感情,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池水的颜色多变的特点。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交流读后的体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到五彩池池水多变的特点。最后还让学生展开想像五彩池还会有其他什么斑斓的色彩。这样,引导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交流,以问促读,边读边思,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理解五彩池色彩成因”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不急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读中发现。我让学生自主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一般都会和作者一样产生疑问: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写池水色彩成因的四句话,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无法解决,再向全班提出来。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让学生更清楚知道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以及让说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临场发挥,导游创意

  要使无声息的文字“活”过来,我巧妙地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临场发挥当小导游,不光重复课文讲述的池水呈现彩色的三个原因,还要结合旅游的要求向更口语化的方面发挥,这就是学生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创新。同时培养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四)自由选择,背诵积累

  《新课程标准》倡导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何况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适合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这样对学生内化语言,口语交际打下了基础。

  (五)拓展思维,写广告词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写广告词,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再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写广告词实际上是学生整体感悟课文,把握课文描写的五彩池特点的反映。只有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创设有趣的积极学习情境才有意义。

  (六)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汇报加以梳理、概括,使整节课乱中有序,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重点,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

  五彩池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与作用

  《五彩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在学习了《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两篇课文后的又一篇写景文章,在地位上与上述两篇课文并列。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课文,已对本组的知识重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无论是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五彩池》都是一篇重要的课文。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既对本组的教学重点进行了巩固,又为学生自学类似的课文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及阅读课“减负提质”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像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池水能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主动参与、高潮迭起。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电教、讨论、朗读、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采用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2.质疑法。

  3.读文章,想画面法。

  4.情感体验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课文时,我分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起四川的九寨沟,那真是世界闻名!知道吗,在四川的藏龙山也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五彩池。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五彩池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强调多音字藏和折,理解词语“腾云驾雾” 和“一簇”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欣赏美丽的画卷。

  4、默读课文第三段,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交流广告词。

  (七)布置作业:

  1.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游人介绍五彩池。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五、说板书:

  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汇报加以梳理、概括,使整节课乱中有序,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重点,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3

  播放冬运会片断,提问

  结合学生实际,提问

  学学词

  播放羽毛球,学生表演

  看看图 播放踢毽子,学生表演 考一考

  播放教材上插图 播放竞走视频,学生表演 合作学习

  播放游戏——词宝宝找家

  播放网球视频

  播放游戏——你做我猜

  结束:播放奥运健儿风采

  《体育世界》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体育”为主题,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安排了“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等关于体育的生字新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不但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而且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对增强儿童体质、增进儿童之间的`交往、激发创造精神、培养遵守规则的品德都有好处。

  本单元的教学将把学生的学习由课本引向生活,由课内引向课外,学生将运用自己所学的识字方法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本课教材提供的图画,只是基本素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完成相关各项学习活动,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一定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教学目标:

  ⑴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

  ⑵ 练习利用以前学过的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17个(底数),写字13个(底数),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 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读运动歌谣,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⑷ 以“邀请小伙伴一起锻炼”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⑸ 练习制作“光荣榜”和编写运动歌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认读与图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名称,自主识、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竞走与网球的教学。

  二、说媒体和资源:

  本课是一个开放的单元,课文中的体育活动大部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些活动场景,而对于学生不甚了解的运动,则需要在上有所体现,鉴于此,在教学中制作了远程教育,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

  远程教育分为6个部分。

  1、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片断。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新课教学感兴趣呢?结合本课实际,一开课我就准备了学生们在冬季运动会上的照片,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跳高,有的在踢毽子……而且绝大部分选择的是本班的学生。孩子们突然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或朝夕相处的同学,兴趣大增,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为下面的运动名称教学打下了基础。

  2、教材上的插图(可单独显示每一项体育活动);看看图,读读词,考一考。

  教材上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们都是玩过或是看别人玩过的,因此他们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当学生每说一个自己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单独出示这幅图,让学生对照了解。

  3、竞走和网球的视频。

  竞走和网球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两项运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他们甚至从未见过。现在教师把我两个视频一放,学生有了一个起码的了解,在仔细的观察之下,他们能够很快发现竞走与赛跑、走路的区别;网球与排球、羽毛球的区别。今后再在不同的地方看见这两项运动时,也能准确地辨认出来。

  4、游戏——词宝宝找家。

  设计这款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刚学生的20个体育活动名称与图片相对应,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但为了创设情境,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童话语言,词宝宝迷路了,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呢?学生同情迷路的词宝宝,争先恐后地愿意为词宝宝找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有不太理解的词,教师可以随时予以纠正。

  5、游戏——你做我猜。

  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的能力;二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诠释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每当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词语,要求比划的同学迅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说”出来,而另一个同学就负责猜一猜。

  6、奥运会上夺冠健儿的风采。

  教学目标中还有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喜爱体育活动的情感,而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要为祖国在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因此当大屏幕上出现体育健儿们矫健的身躯时,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当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同学们简直沸腾了,在这时打出“中国,加油!”,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到达顶峰。

  三、说教学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程序。

  1、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是开放性内容,每位教师应依据本班学生情况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入课文:1、可结合《外面的世界》的启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体育世界》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很好的观察习惯;2、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导入:进行5分钟的谈话,说一说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玩法和规则。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3、可以从课后的练习中入手:可以出示奥林匹克的旗帜,先来说一说关于奥运会你还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在识字过程中,要整合优秀教学方法,促进识字教学科学化。

  纵观整篇课文,就识字而言,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辅以“字与图的联系识字”、“听读识字”、“利用声旁识字”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注重从汉字固有的特点出发,按照汉字识字规律和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综合汉字“音、形、义”三个信息源的内在统一性,渗透汉字规律的教学。方法上并不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是注意先识字不急于写,体现多认少写。

  ⑴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实践。本单元“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中的生字,应尽量与图画和实际活动相结合去认。

  ⑵ 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生字出现的规律及时穿插基本笔画,如“竞、赛、绳”等。力求使学生尽快掌握生字的写法。

  ⑶ 巩固识字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我说你对”、“照镜子”、“帮字娃娃找家”、“识字加减法”等,让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⑷ 检查识字中运用了丁丁、冬冬两位学生们的`好朋友的引入,自然,生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实践活动。如:丁丁队与冬冬队的比赛;两人玩翻牌游戏;猜谜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识字的快乐。

  3、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本课安排“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有指导性的读书活动,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是一般地读,而是要熟读成诵,最好背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语文园地6》共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知识板块。其中“日积月累”这一板块中包括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三项内容。本课时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发现”、“读读认认”、“我会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相同偏旁部首的新字。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的字。

  (2)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字词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叠词、新字,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积累。

  二、说教学设计

  曾在洪兴实验学校听过一位上海专家瞿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瞿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把作文指导课上得有声有色,听课的老师无不对之钦佩。是啊,细想我们的教师每天忙于教学,忙于教育学生,忙于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真的没有时间为每一节课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精彩纷呈的课件。因此我们今天的这节课是本着朴实、可操作,在质朴中追求效率这一原则来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说说这一节课。

  (一)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对此有所尝试,并把教学的重点定为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上课一开始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叠词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发现的过程。接着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同桌交流发现和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听同学的发现,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与他人分享发现的快乐。最后让学生试着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并进行积累(让学生选两个反义叠词写下来,并读一读书上和自己写下来的词语记在心里)。这样在发现──交流──积累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探究、发现的乐趣,积累了好词,从而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爱上语文。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在今年的南湖之春上,有老师提出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创设情景,安排那么多的游戏有没有必要。我想我们一切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情景的创设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语文园地的.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信地学习,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过度。我在这节课中也创设了一些情景,并尽量做到无痕。

  “读读认认”是由四组同偏旁的字和于之相对应的八个词语组成的,彼此间联系不大。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我设置了一个老师和学生一起买菜、烧菜的情景。学生在愉快的买菜、烧菜、品尝美味的过程中复习了熟字,学习了新字,积累的词语。

  在情景的创设中我们也尽量做到无痕。如刚上课,老师和学生不熟悉,学生有点紧张,老师就说:“走进秀洲实验小学老师感到很舒服。看,我们的地上干干净净的,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的,我们的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真高兴啊,我想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是快快乐乐的。”。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景,但这样的谈话既引出了下面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欣赏他们的学校,很喜欢他们,并且很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学生不再紧张,而是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引导学生延伸拓展,联系生活开拓运用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识字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因此在学习发现后作一定的拓展能引发学生更广的思考和注意。我在这堂课中也注意了拓展。如在学习读读认认时引导学生发现了每一组字都是同偏旁时,让学生再找一找这一类字。再如学习“我会填”在引导学生组词区别了形近字的音、形、义以后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二)中再找一找形近字并组词。对于形近字,学生经常会混淆。我想通过这样的延伸拓展使学生在平时对形近字更注意,并会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辨析。

  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学完了读读认认的四组字和含生字的八个词语后,我设计了一段含有这些生字、新词的接近学生生活的一段话,让学生朗读,对这一题进行整合。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识字是为了运用。

  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

语文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剖析本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历史坐标上的沉思。诗歌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作,感情激荡、气势雄壮,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但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借古抒怀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豪迈气势,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教学重点为:赏析语言,感受豪迈之情。教学难点为:评价作者“人生如梦”的复杂情感。

  钱理群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古典诗词是最具表现力和画面感的文学形式。为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比较鉴赏法以及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多媒体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导入语: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人传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三步展开。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以及“乌台诗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2.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学生采用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感情。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结构。上阕着力描绘赤壁之景,下阕借写周瑜抒发感慨。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两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问:你认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作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哪句?小组交流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最具豪迈之气。陡峭的山崖耸入云霄、汹涌的波涛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澎湃的雪浪,生动地勾画出了古战场雄奇壮丽的图景,不仅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也为下阕怀古渲染了气氛。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问: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也有人认为是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难掩豪放旷达,你怎么看?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基调和写作背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前赤壁赋》探讨“江月”这一意象在苏轼文学作品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用时约5分钟。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本节课的内容。

  问:苏轼的一生,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可谓命运多舛。然而他并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林语堂也曾说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畅所欲言。

  整堂课,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前预设,并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将本词扩写成一篇散文,发布到班级博客中,全班进行交流。

  2.三国时代人物众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周瑜呢?自主探究,形成文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普里什文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4)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的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① 诵读法。通过优美的文章语言来体味人生道理。

  ② 讨论法。通过问题设置,文章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合作讨论寓情于景写作方法。

  (二)学法。

  ①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溪预示的人生哲理②联想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并加以分析。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感受意境

  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体会小溪和森林的`美丽。把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让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

  (二)品读文章,揣摩赏析

  合作讨论:通过小组间合作,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引导学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谈谈作者是怎样领悟到这些人生哲理的。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概括总结,加深印象

  让学生理解:

  (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

  (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四)吟哦讽诵,情感升华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自由诵读或示范诵读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篇李白的古诗,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 说学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理念为依据,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背诵全诗。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

  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2、 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采用猜谜语的形式。2、自读自学,十个生字。3、朗读感悟,品味情感。4、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以猜谜语的形式:“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

  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谁能猜出这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自读自学。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种方法学习十个生字 。

  5、通过吟诵,吟唱等方法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 积极性。

  6、通过小结感悟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是第十单元的首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共有两句话,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接着展开想象坐上月亮船到太空,看到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的用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②用听读法识字。

  二、说教学准备

  字词卡、音乐碰带、《晴朗夜空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主要采用谈活法、直观法、情境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学生,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如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有童趣,音乐欣赏,做游戏等。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读生字,互检生字等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第一,故事引入。

  通过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二,指导看图。

  1.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并指名学生上台将相应的词卡贴上去。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让学生自由对丁丁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熟读课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我采用的形式如下:

  ①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②老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③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④指名读文,学生评议。

  ⑤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⑥齐读课文。

  第四,认读词组并理解。

  1.出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让学生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出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

  老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感情朗读课文。

  用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老师说: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第五,认读生字。

  1.出标贴有字的苹果树。

  2.让学生当小老师把会读哪些字就摘下苹果,领大家读一次。

  老师重点指导“里、月”的组词,多音字“只”的用法。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要点;

  分析部件:只、尖、里。数笔画:在、见、猜谜语:月

  4.扩展识字方法,让课内外知识相融合,努力开展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桌互检生字,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我是谁”,巩固生字。

  第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跟唱。

  2.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3.动手画一画,“晴朗夜空图”。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 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

  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一是教法,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情)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第一文库网,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是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孔子论修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 朗读探究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

  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 质疑提问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

  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内省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通过反复阅读挖掘修身的主要内容,这个层面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时间,所以,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深刻的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讨重点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有利于解

  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是品新内化,扩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

  1. 参照现代文中修身养性的描写,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加强个人修养的认识.

  2.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论语》修身思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古戏曲单元的自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文是著名的传奇剧作《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组成,前六曲铺写景物,寓情于景;最后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整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二、教学目的与重难点

  1、通过诵读品味曲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3、体会作品表现的兴亡之感

  品味语言和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曲词,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2、选取重点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通过与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戏曲和诗歌中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剧情

  三、介绍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四、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和自由诵读

  3、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主体内容

  (1)七支曲子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浓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抒发亡国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为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之痛。

  (2)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明确:重点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宫、秦淮河畔、长板桥和旧院。苏昆生是按自己览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点明全篇的主旨?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第二课时

  一、选取第一、第七支曲子作精讲

  1、读第一支曲子,思考:前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残”“废”“瘦”“空”四个词有何修饰作用。

  参考:“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2、读第七支曲子,思考:里面用了哪些对偶句、排比句?有何表达效果?

  ①对偶句

  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②排比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作用: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语言(学生有可能提到词句评析参考)

  (1)“横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个“横”字,一个“倒”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横倒”是无顺序地乱倒,可见是遭受战争创伤的见证。又加上“倒”的是白玉柱,又隐隐可见当年的繁华。由眼前景联想到当年景,自不免悲从中来,亡国之恨顿生。

  (2)“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今日却极端衰败的景象。

  (3)“剩一树柳弯腰”一个“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如将“剩”改为“留”或“见”都不好。“剩”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用“剩”字比用“留”字或“见”字更贴切地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

  三、比较:刘禹锡的《乌衣巷》与课文的写景抒情有何异同?

  参考: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鲜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见他起高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也不一样。《哀》伤古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煊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寄寓了应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深意。《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寄寓于景物描写之中。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

语文说课稿06-12

语文《要下雨了》说课稿03-28

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03-30

《劝学》语文说课稿03-29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7-0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