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03 05:22: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篇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用纵横码分析生字、识记生字,并能熟练地运用纵横码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于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

  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

  2、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3、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4、分析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纵横码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广告,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上课时,我特别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孝敬父母的广告。(播放视频)它将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音、行、色集一体,很快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广告描写的是一个小男孩为妈妈端水洗脚,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欣赏广告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随后我说:“小男孩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妈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个儿子》,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一个问题顿时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防止生字回生,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朗读课文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接触生字、生词,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生字,我引导学生将生字归类:胳、膊紧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质疑,了解学情,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1、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课件第3页)。学习默读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训练要求,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画,意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称赞,并模仿妈妈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进行朗读。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通过评议,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后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发现水桶很重。”我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很快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关键词语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朗读、动作来表现出水的重量。体验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提水的感受,并说说此时自己最希望出现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

  3、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完成课后练习,我采用分组朗读,(出示课件第四页)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出示课件六页)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三个儿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一个说些什么。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出示课件第七页)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夸赞第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情感升华,总结延伸

  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的中我让孩子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出示课件第八页)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忙碌一天的爸爸妈妈回到家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爸爸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饭的时候给妈妈夹……,给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

  此时,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应文章的中心,同时还要美观。我针对妈妈对三个儿子的评价以及三个儿子见妈妈提水时的表现进行板书,从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如下:

  23 三个儿子

  聪明有力 翻跟头

  嗓 子 好 唱 歌

  孝敬父母

  提 水

  六、说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鼓励质疑: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3、纵横码输入法是我校重点研究的课题,这次我们课题组成员把纵横码输入方法和语文生字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教给了学生新的识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汉字的输入速度,为学生以后的识字和电脑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并且维护它们。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生主动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意识,有维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3、教学重点:

  (1)、让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学难点: 平安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和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平安标志。

  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并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同学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漫画故事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造成事故的漫画,把同学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小朋友们对公共场所平安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观察体验,突出重点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观看报道和图片谈感受、提问题,通过小组内谈感受,提疑问,在一起研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需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里在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小调查是关于公共平安的,给同学安排了一个寻找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平安隐患有哪些的小调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记录,录制成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调查结果。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公共场所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一起设计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再认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意识到公共场所的平安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才干防止危险的发生。那么,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前提是我们必需要先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长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当然必需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还要求同学能感兴趣,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2)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一个同学上前来描述平安标志和设施,但不具体说出是什么,通过他的语言让其余同学猜是什么标志和设施,为了怕小朋友们对标志和设施不感兴趣,特意设计以一种“看谁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兴趣。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一步认识平安标志有哪些,具体长什么模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标志或者设施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想突出维护公共平安标志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灯片中放映了一个由于平安标志遭到破坏,一名小同学发生以外导致伤亡的故事和图片,让同学谈谈看法,从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被毁坏了,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让同学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维护这些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

  (三)、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让同学说一说平时都做了哪些违反公共平安的事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弥补,再有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破坏公共场所的平安设施的现象,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一个宣传活动。使同学不只关注自身,更体会到公共场所的平安需要人人负责。

说课稿 篇3

  姓名:***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次说课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第一册,所选的课程是第七课「日曜日」。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它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汇在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中,为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 「前文」

  本部分主要用来引入本课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即名词动词的过去式「~でした」「~ました」以及格助词「と」「で」「に」和疑问词「か」的用法。其中,名词动词过去式这个知识点是上节课所学知识的重要延伸,掌握好这一点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 「会話」

  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训练。

  3. 「数える言葉」

  学习钞票和星期的数法。

  4. 「解説」

  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全面的解释说明。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昨日は~曜日でした。」「昨日は~と一緒に~をしました。」等重要句型,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会数钞票,学会一周七天的日语说法并实际运用。

  (3)分辨「と」「で」「に」三个格助词并能够运用于会话中。

  (4)能运用疑问词「か」进行会话。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三. 重点难点

  重点: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名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的过去式以及其肯定和否定形式,熟练掌握钞票和星期的数法,并牢记数词和量词结合时发生的发音和形式的各种变化。

  难点:由于日语语言的特殊性,过去式的肯定及否定形式比较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本课文本的学习以及课后不断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并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 教法学法

  1. 以“旧”引“新”

  依据知识迁移规律的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要学的新知识。

  2. 以“练”促“能”

  学生的`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游戏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所学知识。

  3. 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自己编写会话并表演出来,更能突出语言的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在表演中逐步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五.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面内容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自制卡片开展游戏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课堂流程

  1. 课前准备:

  上课前制作好游戏所用卡片,准备好上课时需要播放的音乐。

  2. 新课导入:

  播放日文歌曲,随着音乐节奏通过简单的手势让学生动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歌词中引入本课需要学习的个别新词汇,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准备。(3分钟)

  3. 新课讲解:

  在歌曲导入的词汇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本课的新词汇,讲清楚每一个重要词汇的发音、意义、词性及用法等。在熟悉词汇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前文和会话部分的学习,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将本课重要的语法知识点贯穿其中,并举大量例句说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涵义及用法。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关日本文化方面的趣闻趣事,避免课堂讲解过程过于枯燥。(20分钟)

  4. 归纳总结:

  和学生一起把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及难点,提醒学生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将钞票和星期的数法这一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小节向学生讲解。(10分钟)

  5. 反馈练习:

  从课后练习中挑选出一些可以体现本课知识点的题目随堂练习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7分钟)

  6. 课堂活动:

  利用课前准备的卡片组织学生模仿数钞票,要求学生边数边大声说出它的价值,加强对数词以及钞票数法的练习和记忆。另外,组织学生进行「今日は何曜日ですか。」「今日は金曜日です。」等句型的反复对话练习,强化对星期数法的记忆。下课前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剩余部分的练习题。(5分钟)

  七. 板书设计

  第七課 日曜日

  一. 名词、动词谓语句的过去式

  「~でした」

  「~ました」

  二. 格助词

  「と」「で」「に」

  三. 疑问词

  「か」

  四. 钞票和星期的数法

  「~円」

  「~曜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声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刻度尺、梳子,让学生体验声音音调有高低之分。

  (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科学问题的作用。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通过学习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能注意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用人耳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

  二、学法点拨

  响度、音调、音色是表示声音特性的三要素,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三种特性的区别是学习的难点。除了从意义上区分外,还应通过实际声音感受它们的区别,通过实验探究它们的不同。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深厚的兴趣。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本节课一是内容较多,不仅有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振幅等概念;二是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的强弱往往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

  ⑴播放一段乐曲(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⑵在家里听到有人说话,马上就能判断出这是爸爸声音还是妈妈的`声音。

  ⑶提出问题: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不同的声音的呢?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高低

  ⑴教师首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说相同的一句话“声音的高低”,问学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⑵在学生回答男同学声音粗(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后,告诉学生什么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

  ⑶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

  ②设计和进行实验:如图2-20所示,将一把学生用刻度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刻度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刻度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③分析和讨论:比较两种情况下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④教师讲解: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因此,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⑤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不同人的音调和音乐中同一音符在不同基调的音调。阅读表2-2,了解各种动物发出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

  (5)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知道科学知识与社会技术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6)提出问题:我们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与我们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声音的强弱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①演示实验1:做演示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塑料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塑料球被弹开的幅度。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

  ②演示实验2:用手按自己的喉部,小声和大声喊“啊……”,看手的感觉。

  ③小组实验小纸屑放在桌子上的实验,轻敲和重敲纸屑变化的实验。

  ④让学生自己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是振幅,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⑤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声音的响度跟振幅和离开声源的距离有关。

  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30,使学生认识振幅,了解声音的响度单位:分贝,了解各种不同物体发声的分贝数。

  3、声音的品质

  ⑴演示:播放一段乐曲(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其他学生补充。

  ⑵演示:让全体学生闭上眼,找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说一句话,让学生找说话人。

  ⑶提出问题: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对的?在学生回答“各种乐器的声音不同”“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同”后,指出不同乐器、不同的人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是不同的。

  ⑷告诉学生什么是音色。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⑸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利用音色知识的现象。如挑选西瓜、购买陶瓷制品、“闻其声而知其人”等。

  4、声音的三要素

  告诉学生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也叫做声音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三)作业布置

  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三节 第二课时。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执行任务,把传播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由于本人准备不足,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能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炼,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强调了这一点。叙“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却能品出父爱。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二、说学情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经过一个月与孩子们的接触,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有了预习课文的习惯,知道一定的读书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课文等。很多同学乐于学习,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大多数学生不会很好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不会进行自主的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说目标

  针对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目前状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特意加入了学法指导,这样,目标的设计上既有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然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在对父亲严厉而又深沉的爱的理解上,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父亲打我的原因。

  四、说教法

  1、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

  2、通过静思、讨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感情经历层层深入的变化。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应该繁杂,应该找出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语段,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课中,我抓住两个重点段进行教学:父亲打“我”与父亲为“我”送衣送钱的部分。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爱。

  4、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小海音去上学后,父亲心理会想些什么?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有过几个无声的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

  5、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我在流程设计的第四部分,加入了《父亲的花儿落了》文章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这件事对林海音的影响很大,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激发阅读期待,升华情感。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大语文观。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二十四课《金钱的魔力》。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首先上场的是托德。“我”来到裁缝店,托德以衣取人,对“我”表现得漫不经心,十分怠慢,对“我”十分轻视。当“我”因“身边没有带着零钱”而“胆怯”地请求他“通融通融”的时候,竟遭到他十分刻薄的嘲讽。当这一嘲讽引起“我”的“冒火”时,他的态度才“稍微”有所改变。作者的这些描写,目的是极力表现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无礼。

  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托德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笑容遍布满脸”,托德的见钱眼开,表现出了托德对金钱的贪婪。而当他向钞票瞟了一眼,发现是百万英镑时,他的“笑容马上牢牢凝结”,“变得毫无光彩”。作者对这一“凝结”的笑容作了细致的刻画,反映了托德此时的窘迫、难堪。作者就这样通过钞票拿出前和拿出后的强烈对比,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的生动的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

  接着出场的是裁缝店里的老板。在“我”与托德交涉的时候,老板始终不露面。而当他听到“钞票”二字,他“赶紧跑过来”,“兴致勃勃”地询问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板的势利和见钱眼开,较托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看到是百万英镑时,就“吹了一声轻松的口哨”。这“一声轻松的口哨”,既是为了打破僵局,缓和气氛,同时也暴露了他见到百万富翁时的满心喜悦。因为他想这下他可要发大财了,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接着,作者便细致地描写了他的语言,通过语言反映了他的一系列的活动,最后还送出门去。可见,他为了金钱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甚至降低自己的人格。作者就是这样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二是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其中,第一、二个方面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要重视文本以外的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应当不断地汲取相关的学习资源来充实文本,让课文“厚”起来,让课文“活”起来,让课文“立”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体悟为本位。语文课的独立价值在于语言文字,语文课首先要重视预压的涵咏、品味,语文课应当上成语言文字课。如果要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始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三、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作者及《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有一种东西是谁也离不了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衣食住行,离开它寸步难行,这种东西就是……”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金钱的魔力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文章的开头缺乏必要的背景性叙述,显得唐突。因此,教师的“简介背景”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至关重要:一方面让学生“瞻前”,了解百万英镑大钞的由来;另一方面吸引学生“顾后”,发现金钱的“魔力”还不仅于此,从关注课文转向关注小说。

  二、品味魔法的力量——感受魔力

  1.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练习

  师出示:因为没有钱,我——,托德——,老板——。

  因为有了钱,托德——,老板——,我——。

  2.抓住“魔力”,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3.总结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写”,因此安排这个写的练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由学生的自读自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进入他们“认钱不任人”的内心世界,突出托德、老板在金钱面前的贪婪姿态,进一步强化了金钱的巨大的“魔力”。

  三、超越金钱的魔力——亲近价值的灵魂

  1. 用莎士比亚关于金钱的一句话引入

  2. 为什么老板和托德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那么钱是万能的吗?有什么是金钱买不到的?

  设计意图

  有肯本引到课外,让学生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了解写法,学会应用

  1、这篇课文中,哪个场景,或者说是哪个表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三 )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5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6交流探究: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研读探究:

  提出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2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4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通过上面的问题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5背诵积累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

  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拓展延伸

  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说课稿】相关文章:

《泉水》说课稿12-26

《白杨》说课稿12-24

蜘蛛说课稿01-09

物理说课稿01-09

假设的说课稿01-18

过河说课稿01-18

《雷雨》说课稿03-29

排序说课稿04-17

优秀的说课稿02-17

《乙醇》说课稿02-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