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31 00:11: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心",能端正地写"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练习。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教学"安、北京城".讲述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去北京看看,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情绪,学生自然地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先逐句分析读。接着随课文识字。

  1、检测词语:告诉、遥远、路、能、广场、壮观、升旗。(带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正音。

  2、再次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去掉拼音)进行巩固复习。

  最后,读课文,做到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抓壮观,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升旗仪式如此壮观,难怪山里的孩子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出示:万里长城、泰山、北京大学、鸟巢。一次又一次地激情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五)写字

  低段书写是重点,本课在原有识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巩固生字,学生认认真真地在田字格中写"走".

说课稿 篇2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写作:写一篇状物的。

  二、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选取了《石榴》、《海蓝》、《百鹅》、《鹤群》四篇,他们都是状物类的,都能抓准状物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单元安排目的:1、让学生了解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这类。2、让学生掌握状物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了状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于状物之中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这种艺术手法,学会状物的写作方法。单元作文教学就紧密围绕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写作方法来开展。

  三、教学主题的提出。

  本次作文课定格为《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这一写作教学主题。其理由有二:

  1、在生活中,学生并不缺少自己喜爱的事物,它们美好的外形,蕴涵的情趣都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触动学生的情思,可见学生并不缺少写作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对这种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已给予点拨,在此作文教学中不作为重点。

  2、俗话说:精彩的语言常常意犹未尽,让人觉得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不忍释卷。而现在的学生作文很难见到精美的语句,对事物的描写平庸麻木,其味如嚼蜡。单元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抓住状物特征进行叙述与描写。其实质上就是“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其核心就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让语言为内容服务。

  四、说教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作文教学应该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了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述。其中“有创意地表达”涉及语言的表述,力求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新颖。教法指导思想:首先,鼓励创新,珍视自己想法感受,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营造宽容的空间,明白作文也需要“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美起来。最后,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真正体现语言的艺术之美。

  教法运用:灵活运用快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说学法

  俗话,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写作兴趣体系,是指导学法的关键。学生在快乐愉悦中习作,那将会是人生无上的乐趣。

  六、课时重难点

  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

  由湖南民歌设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点题“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

  a民歌内容:爱你爱你真爱你,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把你画在砧板上;

  整天睁眼都看你,刀刀剁你剁死你!

  b口语表示:我爱你,我恨你!

  通过民歌与口语对比看出民间歌谣具有很好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是用了修辞和细节描写,就是给语言“穿上漂亮的外衣。”

  2、例句赏析,体味修辞与描写。

  a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意味着冬天就要来到。

  b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打个招呼(《警察与赞美诗》)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荷塘月色》)

  通过对比分析:第一组b句运用比喻拟人,第二组a句运用比喻(通感)都通过能够形象具体、生动的描写写活客观物象。这样让学生明确修辞与描写语言的重要性。

  3、句中练,体味修辞格与描写。

  例:改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方法进行形象的描写。

  例句:a你也带孩了,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例句:b这帮官们,眼睛处处盯着钱,言语不一致,尽干祸国殃民的事。

  改写:

  例句一、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像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像刚出笼的馒头,又白又胖。

  例句二、这帮官们,黑眼珠子只盯着白银子,句句话忠心爱国,样样事祸国殃民。

  通过改写,使学生明白了平淡的句子,给他穿上花衣服的妙处。运用修辞与描写,使句子生动的表词达意。

  4.“段中练”例句演示,体味修辞格与描写。

  例: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修改: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也就是“强盗般”的模样。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xx年, 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的然后做得蓬蓬 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 ne≈cl!他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的'自然呢?

  通过原稿与修改稿比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既幽默得体,又表现出人物鲜活的个性,诙谐又富有生活气息。

  由此可看出,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5、“扩句练”,运用修辞格,扮靓语言。

  原句:我骑着破自行车,冲向理发店,理发小姐熟练给我理发。理完发,我非常满意,骑车回家,舒服极了。

  要求同学们写作要充分考虑修辞与描写的运用。要具有生活气息。写好后,进行小组合作,传阅评价。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例文选录:我推出那辆历史悠久功勋卓著除了铃铛不响其它什么都响的“长征”牌坐骑,双脚一用力,它就心领神会地为我敲响了美妙的爵士鼓,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我心率加快、两脚如风,电闪雷鸣般地向20xx外的理发店冲去。

  刚待缓过气来,理发小姐那白若葱根的纤纤玉手就在我头上的原始草坡上垦荒。推子、梳子,左右开弓;剪刀、吹风,轮番上阵;水洗热烘,倏然变换。想当年,开发深圳区也不过如此吧!

  30分钟后,“开发区”大放异彩,盯着镜子中那全新的模样,脑中不由自主冒出毛主席的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一百二十个满意地付了钱,飘飘然地走出理发店,跨上那辆伴我南征北战的“长征”牌专骑向家飞去。一路上,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蝉唱是如此的顺耳,鸟鸣是如此的怡情,我不禁由衷地高歌:“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述,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这样的作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使作文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由此可鉴,“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实在必要。

  6、“篇中练”,布置课后作文,运用修辞与描写以魅力为话题,写一篇状物。

  八、总结: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学苦练,一定能有所作为。希望同学们不要把修辞放在银河里叫穷,只要大胆用,何愁不能苦寒自有梅花香,语言自有靓丽出呢?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说理念】

  本节课设计采用板块式,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

  【说流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课外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山丘上的约会》属于故事类读本,作为笔友的鹭鸶鸟和青蛙分别对未见面的笔友有着自己的期望,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搭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背景,

  结合尊重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推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细节,尝试推理故事情节。

  2、能够合理想象,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四、说教学准备:

  故事动画DVD,教学大书

  五、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观察、发现、讨论、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引导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扉页,让幼儿获悉故事人物、时间及地点。观察书中鹭鸶鸟与青蛙动作和表情,让幼儿身临其境地理解两位主人公,从期待到失望,再到回复平静的情绪变化。

  2.有效提问法:在本次阅读活动中,主要采用猜想式,启发式及递进式这几种提问方法,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真正有效地进行阅读。

  六、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我主要采用了:

  1.动静交替法: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模仿鹭鸶鸟和青蛙的表情和动作,动静交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2.观察发现法: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考寻找答案,发现答案,从而提高幼儿在阅读中的自主性,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2、讲述法:幼儿观察后大胆、清楚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七、说教学过程:略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下面我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编写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有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学生易理解,但对于文本深层的内容,仍需多读多想,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

  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多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共两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会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因此我把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例如:“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等等句子的体会。而我将教学难点定为,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回顾词语,导入新课;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细赏文本,感悟尊严;读写结合,练笔作业。下面,我将教学过程的四个本分加以详细说明:

  (一) 回顾词语,导入新课。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设计意图】在第二课时分析文本之前,先回忆第一课时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这样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帮助正确阅读;又可以再次强调难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文意。

  (二) 初步阅读,成体感知。 问: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在掌握生字词之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 细赏文本,感悟尊严 。

  1、出示难民的插图,说说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逃难的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的样子,以及相同点“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更能够体会到难民此时饥饿难耐的境况,同时也可以引入“外貌描写”的概念。

  2、默读课文,找出对于年轻人动作、行动方面描写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所以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该动作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指导人物写作中如何利用动作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默读课文,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体会对话的深刻含义,并且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找到三处“语言描写”,再与全班汇报交流。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分角色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悟和理解。

  4、合作探究:①年轻人为何执意先干完活儿才肯吃东西?

  ②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 ③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你如何去理解?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语言相对较好理解,所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感悟文章主题、升华文章情感的部分,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三个问题,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感悟年轻人对“尊严”的坚持,自爱、自强、自尊的高尚品格;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还特别需要重点去强调“富翁”与“尊严”之间的联系,从而体悟尊严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你想对一无所有的难民哈默说些什么?你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对课文中“尊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对一贫一富两种不同身份的哈默说出自己的感受,特别在不同境遇下对“尊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加深学生对尊严的体悟,更培养学生独立抒发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练笔作业 。

  练笔题目: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利用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写一件小事。

  【设计意图】以读悟写,读写结合。通过学习课文中哈默的外貌、行动、语言方面的描写,自己尝试用此方式去塑造人物,及时对课文写法进行巩固和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五、教学特色:

  1、教放有度,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选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尊严”的深刻含义,并在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的部分多加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生自主体会文章塑造人物特点的方法的同时,及时加以训练,以小练笔的形式巩固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技巧,做到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略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说课的全部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上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今后去慢慢改进和提高,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我将虚心像您学习和请教,再次感谢您的倾听和指导,不胜感激!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时,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他们直接使用“面积”这个词进一步观察、比较和描述,让学生结合实例体会面积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并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具体来说我分了四个层次逐步让学生来认识面积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比较。

  第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摸”用手掌面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凳子的面,初步体会物体都有面。

  第二层次“看” 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室,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面有哪些。通过比较黑板的面、流动红旗的面,学生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物体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第三层次“说” 学习了物体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活中物体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正确使用“面积”这个词。

  第四层次是开放的,“比”,让学生指一指一些物体的表面,并比较这些物体面积的大小。进一步丰富对面积的感知,逐步学会用面积概念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其中在这一环节,我注重到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第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涂色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并用重叠发进行验证,例2二个长方形已经不能用观察法作出正确的判断,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当观察法和重叠法都不能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我提供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格子,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数格子的方法。并运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练习的设计我打乱分散到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的巩固,并设计了一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拓展,课后还布置了一个比较灵活有趣的作业。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某号选手李小慧,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课《水乡行》,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教学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学法,四、教学程序,五、板书设计,六、教学效果预测。

  一、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水乡行》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在画中游。展现的是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而《水乡行》是沙白1961年写的一首小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展示了江南水乡极富韵味的风情。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把“水乡”景之美、境之幽,人之勤、情之美写得有味、有趣,意境非常优美。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并能发表各自的见解。本课所描绘的美景,学生并不很熟悉,有些离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新理念的把握与理解,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3、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读带讲,想象、对比的方式,感悟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诗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根据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难点分析:

  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点,以读带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同桌互读评议和指名读,老师范读和配乐朗诵等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教学伊始,我借助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和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走进水乡,奠定情感基础。研读时,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的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正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和鼓励。

  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体悟文本。

  因此,我设计了这五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一、激趣导入 ,感受水乡之美。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三、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四、升华情感,留恋水乡之美。五、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

  四、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感受水乡之美。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教师展示并讲解。

  师作介绍: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

  (二)学生谈看后感受,激起读文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水乡,感受水乡之美,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三)引入课题: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一)自由读文:要求认真读这首小诗,朗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学生练读时需注意的字:橹、帘、榴、缆。

  课件出示诗歌。

  (二)指名读,纠正并评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生词: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

  (四)教师配乐范读:课件点击音乐。提出思考问题: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感知诗歌内容,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五)师生交流。

  1、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2、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既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三环节: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

  (一)教学时围绕“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这一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再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2、喜欢哪幅画面,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水乡之美。

  提出中心问题:水乡行,你感悟到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读一读。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有特点的词或者短语中,品词析句,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用对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乡的景美、人美、情美,体悟作者展示给我们的优美意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预设:(1) 进水乡

  A、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通过:“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体会到的。

  水和云彩铺成的路不但广阔,而且是五颜六色的,特别美丽,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天上一样如梦如幻。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2) 游水乡

  B、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因为那里鱼很多。通过:“渔网做门帘,挂满树;走进才见,几户人家住”,体会出。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人民的淳朴、勤劳。)

  C、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通过: 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

  火红的榴花热热闹闹地簇拥着细柔的柳条跳着轻盈的舞;树阴下掩着间间茅屋,门上挂着锁—原来人们都劳动去了

  D、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

  (教师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

  E、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通过: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稻如海,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是辛勤劳动的硕果。

  “一步步踏停蛙鼓”又让我们领略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蕴。只是彼时动,此时静。好一派江南风光!人在天地之间劳动,多么朴实的水乡人。

  (3) 出水乡

  F、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 通过:蝉声住,水上起暮雾。

  G、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很会划船。 通过: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撸。

  水乡特有的风土人情体现在方方面面,水乡人能干,水乡的孩子更能干,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向水乡孩子学习勤劳、好客、成熟自立的品质。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主体悟,在教学中,打破文章顺序,随学生的感悟而重点引导,深化体悟。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留恋水乡之美。

  (一)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恋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头再看水乡,我们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恋的是( )。

  预设:人,风景,稻田……

  (二)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

  (三)学生配乐诗读。

  课件出示配乐

  (四)指导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读懂作者离开水乡的依依不舍,读懂作者内心,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

  (一)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现在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水乡周庄去亲眼看一看。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二)、介绍文人墨客笔下的“水乡”。

  (三)拓展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水静、船多——榴红、柳绿 —— 田忙 —— 儿童送客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和体会文章的意境。让学生经历从字面理解朗读,到想象意境朗读,到情感理解朗读的渐进过程。从而使朗读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文章、升华感情、培养语感的重要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中感悟、展开想象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白鹅》说课稿08-14

《阳光》说课稿08-14

《称赞》说课稿08-14

《伞》说课稿03-28

《钠》说课稿03-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3-28

《吆喝》说课稿03-29

比尾巴说课稿03-29

《雷雨》说课稿03-29

《寓言》说课稿04-1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