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时间:2024-04-18 18:11: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2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分别从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新课开始,我先通过算学校花坛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提出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数方格,引发猜想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学生独立思考猜想,动手操作,尝试用剪拼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一练习: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1、你会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三、扩展练习:

  1、82页第2题,不同的量法,不同的算法,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强调底和高相对应。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四、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验证结论,这使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虽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这节课,但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的面积做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平移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计算公式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平行四边形、剪刀、直尺来辅助教学。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五一班和五二班的同学各在他们的教室门前修了一个花坛,这天他们为哪个班的花坛面积大而发生了争执,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还不了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此时我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实践操作,感悟新知

  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用这种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得出自己手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24cm2,再通过填表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6厘米,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都是4厘米。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等于底乘高。那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再来计算呢?

  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尝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沿高剪开后会有不同的拼法,合理地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分组合作以后集体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转化方法。(视频)接着我概括小结:刚才通过割补平移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把平形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

  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从而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

  自主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一步一步自然形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

  最后,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3、 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计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解决课前疑问 然后,通过计算学校停车位的面积,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接着进行变式练习,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最后,让学生看图选出求面积的正确的算式。

  A、4×5 B、8×4 C、8×5 从而强调,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对应的底乘对应的高。

  4、全课总结,升华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中结课。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推导公式的方法,着力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材编写的特征: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

  (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 、复习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大家认识一下。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并回答那些图形的面积会计算。

  2、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DD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并得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转换法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可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

  3、归纳:

  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怎样表示?S=ab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实际应用:

  1.计算停车场的面积。

  2.变式练习。

  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DD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得到了体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学整齐划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的帮助,他们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帮助。

  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这样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作好铺垫。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管是操作还是汇报,感觉还不够到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4

  一、说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计算公式。

  五、说设计理念

  针对以上的.教材说明以及《课标》中指出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训练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洋思”教学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先进行自学,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归纳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六、说教学环节:

  根据上面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六个环节:

  (1)直接导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交流反馈。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当堂训练。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设计了闯关游戏,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拓展训练,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6)全课小结。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七、说学法: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自去经历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并且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八、说教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主要采用洋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快乐地解决问题。

  九、教具学具准备:小剪刀、平行四边形的卡纸、题卡

  十、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平面图形中还有好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导课,简单明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重点词语用彩色字体出示,加深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对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9-81页)

  1、观察79页的主题图,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

  2、观察80页上面的两个花坛,你会用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种方法来求出它们的面积?

  3、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完成80页下面的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自学81页,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前面学过的哪种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0页-8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知识的基础。教材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再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推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一、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分析: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1.学生通过数方格、割补的方法亲自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在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会准确说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用字母表示。

  3.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从而推导公式。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片。

  二、说教法学法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最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进行反馈,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兴趣导入,初次探究

  我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对好朋友发生了争论了,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积最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谁的面积大呢?

  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是相通的,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数方格时,通过课件的动画让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凑成合格给学生初步印象,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寻求简单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探究归纳

  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动手操作,“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呢?”来引导学生。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支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展示“剪——平移——拼”的转化过程,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h。

  (四)利用新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新知解题并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设计习题时,我把练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从基础到拓展,而且题型多样化,有口算、填空、选择、判断、连线还有应用题,渗透“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五)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说出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对新知有个系统的概括加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看、数、想、剪、移、拼、说等过程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体会“等积变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语言表达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及电脑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谈话:出示两个美丽的花坛(课件呈现)。

  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

  师:这都是你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准确,我们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但不管用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知道他们的什么?它们的面积你会算吗?

  然后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提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从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1.数方格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1)数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要求自学完成中间的格子图和表格,最后认真观察这个表格中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出示)

  (2)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3)提问:如果我给你一个好大好大的花坛,不用数方格的方法,你能很快地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能像长方形那样有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就容易解决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铺垫。)

  2、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1)小组合作探究:想办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这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精彩展示:要求边讲边操作。

  提问:为什么都要转化成长方形?

  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呢?

  接着电脑演示其它方法,渗透割补、平移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为下一个环节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告诉学生学会一种解题方法比做十道题都重要,教会学生“会学”。)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1)小组合作探索:

  a、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d、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交流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底;宽=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板书)

  提问:用字母怎么表示呢?自学课本81页。

  学生回答s=ah(板书)

  提问:s、a、h分别表示什么呢?

  提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演示不是对应的底和高),这样能求出它的面积吗?那底和高必须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应)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发展了学生能力。)

  (二)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a、前面的花坛题

  b、课本82页第2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的错误,强调书写格式,对应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此练习题量虽然不大,但涵盖了今天所有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内化了新知。)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但使本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结尾,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课后反思:

  通过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从中认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成功经验

  一、注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碰撞,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有效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立足了“基本”,注重了“过程”。

  二、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知,利用“割补、平移”法经历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有效地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从而学会了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同时使学生明白学会一种解题方法比做十道题都重要,教会学生“会学”。

  三、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图形的转化过程及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失败教训

  一、在教学中个别地方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比如:当追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呢?”这时学生回答不出来,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我提示学生想想长方形的特征,如果不急着提示,让学生结合自己转化后的图形多看看、多想想,也许学生自己就能解答。作为教师,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绝不代替。

  二、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注意不够。

  例如,发给学生的学具“平行四边形”就忘记在四周描上一个边框,只是在课件上有所显示,从而不利于教学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特别在讲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如果不描,那只是圆的内部,而不是圆的周长。因此,细节不容忽视。

  总之,教学为我们留有了缺憾,有了缺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总结,从缺憾中走出来,化缺憾为精彩!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下成长起来的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难点,需要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基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探究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学情状况,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和引导探究法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在新课伊始,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出示长方形的模型)把它拉伸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你能画出它的高吗?你能计算出此图形的面积吗?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制造出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的麻烦,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更是水到渠成的导入了新课:(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习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因为导入中制造的麻烦,让学生们有了探求的欲望。于是,我顺水推舟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了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一样大)。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1.请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高。

  2.请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你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带着这几个问题,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虽然探究可能会出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的结果,但是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结论后,我先不评价其结论的对与错,而是出示第四个问题:

  4.请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结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这样,就促使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准备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归纳出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虽然他们能认识到这些,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他们的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于是我又设计一个活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1.请画出它的高,测量它的底和高的长度。

  2.沿着它的一条高裁剪,将会剪出两个什么样的图形?

  3.你能否把这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

  4.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相等,面积也相等)

  5.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实验验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渗透了转化与平移的思想。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之后,我又让学生们独立学习课本上的例1,再回过去解决导入中的问题,以此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三)巩固

  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安排这样几道练习题: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高。

  2.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并计算其面积。

  学生们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使其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运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拓展

  巩固新知后,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P82/3)

  2.出示导入中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任意拉这个框架,形成平行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合作探究第二题,从而达到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的作用。整个习题的设计,虽然题量不多,但涵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练习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六、说评价

  整节课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双向反馈来落实。

  总之,本节课我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实现面向全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转化给学习所带来的方便。

  3.通过猜测,操作,实践,归纳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猜想,动手操作,转化。

  教具准备

  活动的长方形边框、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中最有趣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平面图形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图形,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图形,并依次说)

  (课件出示)红星小学门口有两个花坛,请同学们看是什么图形?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什么?(面积)

  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谁知道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乘宽)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用数方格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操作实践

  (一)激发思维,寻求探究策略

  1.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同桌讨论1分钟),谁想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方法一:数方格

  方法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学生数方格。(出示课本80页图,提示不满一格的按单元格计算),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多少个面积单位?(24个)

  测量图形面积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那计算学校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我们还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吗?数方格的方法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方法呢?能不能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

  3.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出示提示语:要注意前后的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四人一小组研究研究。

  学生汇报后,让我们共同来看看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师课件演示两种方法。

  方法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作一条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方法二:如果学生未说出第二种,师说明:实际上还有一种剪拼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4.比较归纳,推导公式

  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提问:比较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学生汇报: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汇报公式,教师板书。同学们在心里默默的记记。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S=ah(学生说字母公式,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

  1.刚才我们动手操作推导出了求平行四边形的一般公式,现在我们看看怎样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用公式验证前面数方格的平等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说,师板书

  (三)实际应用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100m,高是30m。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吨,这块地共收小麦多少吨?

  学生自己解答。

  三、智力闯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就进行智力闯关。

  (一)有空就填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剪开,然后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2.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图形的()没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二)明辨是非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6cm

  5cm

  4.5cm

  4cm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

  (三)鱼目混珠

  如图,你能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四、课堂反思。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

  五、拓展延伸。

  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8cm,宽6cm,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为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教学的思考: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中,经历验证猜想的全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科学验证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此把教学目标及学校目标定为以下: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3、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读懂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了体现教材“问题+情景串”中的教学价值和数学思想。我们的教学设计通过两次猜想,两次操作验证经历整个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次猜想: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是邻边相乘6乘5,还是底高相乘6乘3(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发思考)数学是一门科学,引发验证的必要:通过操作去验证。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去验证呢?我们让学生结合学具自主去操作,去发现,去探究,通过实际的教学预设和研究,学生能够完全利用所给的学具,:用数格子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重叠比较这些操作活动发现验证。在这个操作活动除了得到正确的6乘3,同时通过数形结合,初步感知6乘3就是平行四边形底乘高,并以此再次提出猜想:那是不时任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呢?从而又一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次提出通过操作验证底乘高。于是通过操作把问题聚焦在通过未知转化为已知,也就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剪、拼,观察,比较,在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高,这个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就是分层运用,理解新知: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6、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另外,我还力图体现学生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设疑激趣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除了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外,我还出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以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方法。

  2、数方格法,初步感知

  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比较大小”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尝试。学生认真观察后,完成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组简单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抓住重点,深入推导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数方格,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启发学生:“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最后共同得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4、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学生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关系。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推导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

  5、电脑演示,总结新知

  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再加上电脑课件的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达成共识,借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另外,在总结公式后,我还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6、分层运用,理解新知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基础练习:出示例1,先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的板书。

  提升练习:借助3道选择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发散练习: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设计一个为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全课小结,整理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借此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达到点题的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多角度来验证结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掌握了学法,也为学习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剪、拼的实际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关键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学法

  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对好朋友发生了争论了,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积要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谁的面积大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再通过合作交流,能想出各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三)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数方格,引出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这时启发学生猜想,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呢?刚才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剪拼法,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8m,高是5m,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应用与掌握程度

  (四)分层训练。

  第一层:基本练习

  第二层: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对于新知需要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教学理念。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h= 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已经有了“利用数方格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这一活动经验。但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三年级的时候学的,四年级没有涉及到图形面积的计算,只是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如果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引入新课教学,学生很难想到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求面积。所以学生已经淡忘了“数方格求面积”的这种方法。再加上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这都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造成一定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复习旧知---大胆猜想---推理判断---动手实践---直观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思想,动手操作,推导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体会到知识的由来,引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一、复习旧知 铺垫引入

  布卢姆认为,在影响信息的所有变量中,认知前提占百分之五十。长方形面积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的前提。为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是怎么求的。想一想我们三年级的时候是怎么推导出公式来的。然后直接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动探索 获取新知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它难在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结果一无所知,必须先进行猜想,然后才能实验验证。

  1、大胆猜想,展示自己观点。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展开你的想象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并以此作为展开教学的依据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展下面的探索活动。

  2、推理判断,展示真实思维。我采用了先证伪,再证真的过程。(30+20)×2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大部分学生能够判断出这样算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而不是面积。那么30×20也就是底边乘邻边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平行四边形一拉变成长方形,认为30×20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演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观察发现拉成的长方形面积变大了,30×20是拉成的长方形面积,而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接着追问:你从哪里看到面积变了,请你上来画一画,指一指。第二种猜想也被排除了。那30×12也就是底乘高可以吗?为什么?这时学生看出了把右边的三角形剪下来补在左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底乘高对了。为了突破难点,这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刚才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底乘邻边算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也是变成长方形,底乘高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什么就对了呢?至此错误得以澄清,正确算法得以掌握,割补转化意识已形成。下面把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已顺理成章了。

  3、动手实践,推导面积公式。 由于前面推理过程,这一环节我完全放手于学生。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了突破第二个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思考引导:(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大了吗?(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接着学生汇报,形成板书,最后介绍字母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图形的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4、凑数方格,直观验证结论。我尊重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经历数方格的方法体验凑数的过程。在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方格直观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高。

  三、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新知,练习设计由基本练习、判断选择、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动手实践组成。

  1、基本练习,计算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判断选择提升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3、变式练习 ,出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学生首先必须把它想象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要量出它的底和高,这时我就提供给他们两组数据(底和高不对应)以引起学生的争议,让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

  4、拓展练习, 设计同底等高的多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通过猜测、讨论、交流、验证得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不管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面积总是相等的。

  5、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出其面积。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理解, 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习题设计,虽然题量不大,但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思考、发展了学生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交流 拓展延伸

  学生只有学会不断的反思,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在课末我组织学生畅谈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体会?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本节课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回去后尝试着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总之,本节课立足 “基本”,注重“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个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底和高的关系。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本课的学法有: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格子纸、剪刀等。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四环节”教学法为宗旨,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师:兔妈妈在山上开垦了两块地,为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定把地交给两只兔宝宝来种。〔课件出示两块地。〕老大说:“我是哥哥,我来种大的。可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你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质疑“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用数方格〔即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可能会说亲自量量、摆摆、数数,引出数方格的方法。

  ①课件出示方格图和表格并说明要求(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个按半格计算),学生独立数方格和填表。

  ②认真观察,探索发现。

  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师:“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样求?”

  引出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建立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联想,大胆猜测的能力,也为下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思路。〕

  2、渗透“转化”思想引入割补法。

  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验证方法。

  师:猜测并不代表结论。通过刚才的方法我们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否成立?我们来验证一下。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②动手操作〔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再四人小组交流剪、拼的过程,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课件展示两种剪法〕

  展示之后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呢?”使学生明白只有沿着高剪,才能拼成长方形。

  ④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提出问题:

  师:现在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怎样求?为什么?

  我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你们真棒,都会用‘转化’的思想了。”

  学生可能会说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公式。

  追问:今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需要割补成长方形吗?如一块草坪不能割补怎么办?根据刚才转化的过程你能发现点什么?

  学生思考,若有困难可以四人小组讨论。根据汇报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设计意图:这样一系列地追问更迫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关系。学生的叙述也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①在刚才学生思考剪拼的过程中我及时点拨:要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

  〔底和高〕

  ②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形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S=ah

  ③分层运用新知识,逐步理解内化

  对新知识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联系生活”的原则,安排了四组形式的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应底和高的认识,巩固其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趣味练习:

  趣味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使用,同时开拓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视野。

  实践练习: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道实践练习,在学习加强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快乐。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考察了他们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4)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包括对‘转化’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理解,这是数学由‘双基’转化‘四基’的具体体现。〕

  2、拓展运用: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怎样变化?如果任意拉这个平行四边形,你会发现什么?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拓展题目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从而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灵活。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快要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你还能有折纸或是其他的办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作为课后的操作作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曲终而有余音绕梁”。

  四、说板书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

  S = ah

  五、说预设效果

  本节课,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重点部分让学生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可以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带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收获!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保贵意见,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初步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及平行四边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四边的面积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把平行四边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的面积。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观念,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和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和态度:经历猜测,实验验证,作出结论的过程,增强肯于动脑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因为计算物体的面积在曰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运用迁移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情境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制作、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

  (4)渗透迁移的思想,把新知转化成旧知解决。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规律;注重对公式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探求;让学生在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应用猜想等一环扣一环的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述,学会思维。

  教学过程:

  (一)形象导入,唤起感知

  课件显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其有哪些特征?谁能利用三角板作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作高,并强调直角三角板的一条边与底边重合,另一条通过顶点向底边作垂线。为新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实验操作,引导探究

  1:观察数格,提出猜想

  课件显示(P42的图形)谁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强调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不满格的,该怎么数?通过剪拼,渗透转化的思想,为后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作铺垫。那么谁来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启发学生说出底和长,高和宽分别相等,两者的面积也相等。如果不用数格,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大你能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提出猜想)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

  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数格得到的,因此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把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

  (1)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3)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4)让学生把自已沿着高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按以上步骤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在让学生在剪拼成的长方形边上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结合自已转化的图形仔细观察、比较。

  (1)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转化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4)让学生明确: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沟通关系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以上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按“提出猜想(设疑激趣)——验证猜想(转化探索)——推导公式(分析应用)的过程,遵循了直观——抽象——应用的教学原则,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尝试,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s=a×h,告知s和h读音,并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乘号可以记作“· ”,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教学课本第44页例题。

  指导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什么立式?得数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2、完成第44页做一做的题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后,让学生看书,质疑问难,及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多层练习,内化新知。

  为了适应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需要,这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完成练习九的第1、2、3题。(第1题,巩固新学的面积计算公式,三题底与高数值不同,图形中高的位置各不相同,让学生明确底与高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要求学生会根据底来找高,或根据高来找底,并能正确作高,与引入复习相互应,使整堂课前后呼应,连贯一致)

  (2)联系实际,补充练习。

  (3)动手操作,发展练习:练习十七的第10题。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渗透变与不变、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思想。这样,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度适中的阶梯练习,使学生的学习由“理解”上升为“掌握”,难度适中的阶梯练习)

  (四)归纳整理,全课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强化重点,形成认知结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6页和第97页《平行四边形面积》。

  2、教材编排特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和其他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节课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习目标: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理解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感受平行四边形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并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难点: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和展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获取应有的知识。所以教法的选择以自学、对话、评价的堂结构。

  三、说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利用转化的思维方式,当堂检测,使学生能更好掌握所学知识,收到良好效果。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的方法;

  (2)小组合作的方法;

  (3)观察比较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训练

  课的开始,我准备了三个练习题学生很快就做完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可以知道学生对就知识掌握良好。又通过过的语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我们会求,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国著名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化为己有。因此,在提出本节研究的问题后,我准备指导学生运用自学的学习方式,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课本第96页、第97页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并完成任务一。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结果,进行组际交流评价,逐步完善、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形成。得出自己的拼法。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体验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获得新知识的成就感。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2)二通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之前,我先讲清合作的规则、要求。议一议:自己观察割补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1)交流得出( )

  (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 )

  (3)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 )

  (4)它们的面积( )

  那么

  长方形面积=( )×( )

  平行四边形面积=( )×( )

  用字母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S=()

  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做一做

  (设计意图:这些实践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学生亲身感知了不同方式下的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加深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达标检测

  一.我会填: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a,高为h,它的面积是( )。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 )条高。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它的( )和( )决定的。

  4、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条框拉一拉,( )不变,( )变了,( )也随着变化了。

  二、对错我来判:

  1、一个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3、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 )。

  三、我会算:

  1、如图一,书上第97页,练一练第一题。

  已知,a=米,h=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2、已知,s=分米,h=分米,求平行四边形的底?

  四、拓展:

  1、动手量一量自己的手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求出它的面积。

  2.、完成书上第97页问题讨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是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习之后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安排了3道例题。例1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例3先让学生分组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再通过讨论、思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二的习题主要让学生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课开始,呈现例1中的第一组图形,图中第一个是不规则图形,第二个是正方形。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接着在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知道:它们的面积相等,有两种比较方法,一是数方格,二是通过割补、平移后转化成规则图形。再呈现例1中的第二组图形,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这组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分组活动后指名回答。在此基础上通过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依托,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应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为进一步的探索新知提供基本思路。

  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例2

  首先呈现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组讨论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各自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来剪一剪、拼一拼,并在操作完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拼方法,并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什么剪的?”,思考“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猜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是学生清楚的知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第二层次:教学例3

  首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27页的三个平行四边形,分别说出它们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并填写在书本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后转化成长方形,再把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写在表格里,并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S=ah。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这个环节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充满着观察、猜想、操作、实验、推理、归纳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既使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并发现规律的兴趣。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是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使学生清楚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之后的“练一练”有3个标明了底和高各是多少的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公式。同时也让学生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另一组底和高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清楚知道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用底和相应的高相乘。另外,要让学生注意到,如果图形的基本单位不同,那么计算得到的结果的单位也不一样。

  通过“试一试”、“练一练”中基本题的练习,分别让学生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四、巩固深化,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练习二”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首先让学生思考“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书上作图,同桌互相检查。第2题先让学生指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让学生各自测量,最后根据公式计算面积。第3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告诉学生用图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第5题则先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后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共同订正。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木框,演示拉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把这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为什么?”继续拉动长方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则。通过观察、比较后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又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练习的最后一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通过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1-15

《面积》说课稿12-14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01-19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1-13

认识面积说课稿11-02

《梯形面积》说课稿12-26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12-20

《圆的面积》说课稿03-02

圆的面积说课稿07-0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