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时间:2024-03-25 07:21: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雨霖铃》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雨霖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雨霖铃》说课稿

关于《雨霖铃》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

  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过程与方法

  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四、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2、指导诵读。

  3、指导想象。

关于《雨霖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

  1、诵读法;

  2、点拨法;

  3、探究法。

  五、说学法

  1、预习法;

  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

  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情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下句:虚写别后境况,醉酒之后,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杨柳岸”,杨柳婆娑,岸堤青翠,却偏偏在乍暖还寒的小风中吹佛,在如勾的残月下映照,这是怎样的不和谐的美景!惟其如此,才能写出主人公的相期之愿和重聚之难。因上阕主要是实写,下阕,尤其是这一句属虚写,虚实结合,诗意饱满。

  (5)背诵。

  3、探究: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拓展:情景交融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点名手法,说出效果。

  5、作业:就本首词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七、板书设计

  板书体现了一节课的重要内容或知识框架

关于《雨霖铃》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雨霖铃》是安排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单元。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说学情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情景交融的题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这一课又涉及到了虚实结合,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⑴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⑵赏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诗词鉴赏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教学难点确立为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拓展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讨论和做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别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吟咏,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代郑古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吗?"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后,我将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而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词人"黯然销魂"离情(这一下就进入我们下面的环节"美读全词,整体感知")。

  (二)背景介绍:

  教师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仕途失意后的柳永,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情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以忍受

  (三)读

  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读本词,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

  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听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指生朗读

  3、看动画,听朗诵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刚才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4、再次朗读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生配乐朗读,教师纠错。

  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

  此环节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四)通过学生朗读加上自己对诗文提前的预习,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老师不引导而是分组讨论

  1、给本词合理划分层次。(学生应该可以从分别前,分别是,分别后来写,老师可以再引导说具体通过什么来把这前中后描写出来的,很快就能找到分别前的环境,分别时的情态和分别后的推想)

  2、词人围绕"伤离别"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内涵,营造出了

  什么样的氛围或意境?

  这两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仔细阅读便可回答。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大量举例古代诗句来讲解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如:在讲"寒蝉"这一意象时,我将举例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和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寒蝉鸣我侧"来分析"寒蝉"所代表的"凄凉"这一内涵。

  这个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让学生自由鉴赏句子,并归纳出先找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组合所营造的氛围或意境,最后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即:"意象+意境+情感"的句子鉴赏模式,以利于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鉴赏技巧。

  4、课件展示明代的《雨霖铃》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说说描绘了哪些景物?词人设想的虚景有那些?这个问题从词的上片推及词的下片,让学生在虚景中进一步感受词人离愁别苦的极致。然后总结虚实结合手法的答题方法。因为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手法比较陌生,所以与此同时拓展一道高考题是很有必要的`。2012年安徽卷的实际例子。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难度不大。

  【试题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虚实结合的做题方法:先找出来诗文中实写的内容再找出虚写的内容,然后回答虚实结合的作用及效果就行了。

  这三个问题一脉相承,勾连上下片,让学生在对词作整体的把握的基础上,在这三个问题的统率下,又对词进行了具体而精微鉴赏。

  小结:柳词的魅力除其溢满真情之外,还在于它的语言魅力,作为北宋第一个专业填词的词人,后人对柳词的用语有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下去以后,细细品味《雨霖铃》词文,尝试着自己分析。从而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五)作业:试着将《雨霖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六)板书设计:

  离别前—勾勒环境:寒蝉、长亭、骤雨----实写

  离别时—描写情态:执手、泪眼、凝噎----实写

  离别后—因情设景:

  烟波、暮霭、楚天

  ----虚写

  杨柳、晓风、残月

  —刻画心理:好景虚设,风情难言----虚写

【《雨霖铃》说课稿】相关文章:

《雨霖铃》说课稿11-30

《雨霖铃》说课稿13篇06-02

雨霖铃作文04-16

雨霖铃作文8篇04-16

雨霖铃作文(8篇)04-16

宋词三百首《雨霖铃》05-16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词05-07

《雨霖铃》读后感600、800、12-15

《秋天雨》说课稿01-0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