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

时间:2024-02-06 07:24: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1

  一、说教材

  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一,属于“美术鉴赏”模块。由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将本课分为了两个课时,本次主要讲解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中外建筑材料、结构和空间营造的特点,通过多方面对比赏析,掌握中外建筑的不同特点。

  二、说学情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用恰当的语言鉴赏建筑艺术的能力,同时他们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但是他们往往对西方建筑了解甚少。因此,我也会通过大量作品的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掌握中外建筑从材料、空间进行赏析,并理解中外建筑材料土木、石材、黏土等不同材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知道建筑艺术用材,欣赏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和朗香教堂的空间特点,能够鉴赏中外建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多元建筑的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外建筑的用材、结构及空间营造特点。

  难点:建筑空间的虚实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境法、对比鉴赏法、小组探究法等方法优化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将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美术鉴赏旨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因此我将本课设计为六个环节,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来阐述我的教学。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好的开始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我会在导入环节创设“建筑沙龙”的.情境:播放乐曲,并展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请学生自由分享感受。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建筑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顺势导入课题《凝固的音乐》。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为了凸显美术教学视觉性的特点,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品内容识读环节我进行了如下设计,用多媒体展示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并提出问题:中西方建筑用材有什么不同?这些建筑用材有什么特性?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以石材为主。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出:木材重量轻、易加工,给人古朴、温和之感;石材坚固易保存、质感冷硬,容易让人产生崇高敬畏之情。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从建筑用材的角度初步感知中西建筑的差异性。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在学生对建筑用材有了初步认知后,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随后进一步追问: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以及造型手法分别有哪些?这些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段对建筑艺术效果的呈现有什么样的作用?师生共同总结:苏州博物馆在外形上体现高低、方圆的空间变化,在内部的结构面积中体现出了大小的对比。在布局上,博物馆的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通过建筑单元之间、内外之间的转接处理,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空间意象,体现出空间营造中最重要的虚实关系,形成一种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映的情趣。

  在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和结构有深入了解之后,我会展示帕特农神庙、罗马角斗场的作品图片,请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西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柱式和拱券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这些建筑样式会应运而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再加以总结:古希腊经典的三种柱式是陶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式,外观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精美。拱拳外观为圆弧状,有着承重和装饰美化的效果。不同建筑的样式的产生与建筑的材料、地域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西建筑的差异性。

  活动四:社会文化理解

  不同的建筑艺术必然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掌握中西方对空间营造的不同理解。我将展示苏州博物馆、朗香教堂的图片和设计图稿,请学生思考问题:中西方建筑在空间营造上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西方建筑重视结构造型,突出强调建筑的整体造型美,而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布景,建筑空间划分明确清楚。引导学生掌握文化差异使得中西建筑在空间营造上大为不同。

  活动五:方法归纳应用

  为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将让学生总结中外建筑的鉴赏角度。并创设“鉴赏家”的活动,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中西方建筑,从用材和空间经营两个角度鉴赏,从而加深审美体验。在学生分享之后,我也会运用自评、互评、师评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一个好的结尾也能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我会带领学生以回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并从尊重、理解中西建筑艺术的差异性这点上进行情感升华。最后,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迁移,我会让学生寻找喜欢的家乡建筑,并用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至此,我的课堂就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

  八、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体现重要内容。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2

  一、 教 材 分 析

  洒水成画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卫生劳动中熟知的事情,本课洒水成画正是选用洒水作为绘画的表现内容,让学生感悟美术造型表现乐趣,进行情趣盎然的集体美术绘画学习的载体形式。

  通过洒水成画参与游戏,滴水连线,洒水作画,使学生从儿童天性的需要满足中引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学内容侧重对线条的认识,通过随意洒水成画的尽情表现,为学生提供新颖的“玩中学”的途径,获得改变美术课程学习方式的崭新体验。

  本课洒水成画学习形式是来源于生活体验,洒水成画的效果像水墨画但又没有水墨画工具材料的诸多限制,很适宜本年级小学生,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众多的学习收益和愉快体验。

  二、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2、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

  情感价值观:增进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获得绘画学习的愉快体验,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游戏,在满足儿童天性中引发学习欲望,自主参与学习。

  教学重点: 对线条的认识。

  教学难点:形成自由大胆的线条造型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应从不知到知,从无意到有意,从参与到讨论,从发现到审美的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本课的美术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洒水游戏

  先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采用游戏导入,可以增加美术课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但是为使本课学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也要有适当的演示,这样才能突出学习的要点,避免玩耍性质的洒水游戏,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演示法。)

  2、发现学习

  学生通过游戏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以学生发现有趣的形象为契机,深入探讨“以瓶为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口与地应保持较近的距离,使画出的线条清晰,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均可画出较粗的线条。(观察法)

  3、合作表现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互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获得心灵感悟。合作表现应与开始的自由洒水游戏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并开展有主题的集体绘画练习。主题性集体绘画,应将内容设计得广泛一些,避免内容题材过于单一的现象,以免束缚学生的自主发挥(合作探究法)

  4、赏析交流评价

  评价可以组织集体观赏,评析对集体作品的感受,交流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想体会。

  作业要求:玩一玩洒水的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大家齐心协力,用清水或颜色水在地上画一幅大画。

  四、教 学 建 议

  课前准备时场地规划是较重要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空间,也是学生完成和呈现作业的必要条件。尽可能选择一块能先尝试体验,后集体创作的空地,使洒水痕迹清晰可见。由于洒水痕迹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因此应注意考虑天气的因素,宜选湿度适中的晴天。

  分组作业是相对的,教师要注意调动整体的合作行为,随时进行作业整体上的协调。

  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 节 没 准 备 的 课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3

  一、说教材

  《捏塑造型》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泥塑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捏塑的方法塑一个有趣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学习捏塑造型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造型表现的认识。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进入写实后期,而且对于造型知识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对于运用泥塑捏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创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捏塑,了解捏塑的不同种类,掌握捏塑中泥塑的造型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搜集、实践等不同方法进行捏塑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捏塑带来的乐趣,体会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们的美术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认识捏塑,了解泥塑造型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捏塑技法,尝试动手制作泥塑人物或动物形象。

  五、说教学,学法

  为了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演示法、实验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捏塑作品、泥、木棍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进行提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女娲是怎样造人的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相传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来造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引导,本次课就和捏塑有关。紧接着顺势引出课题《捏塑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具有活跃性,并且也初步建立了学生对泥塑造型的认识。

  环节二:整体感知,引导想象

  (一)感知作品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阿福》并提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先进行回答老师再总结:无锡惠山的大阿福,他是由泥土捏塑而成。泥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东西,看似平凡,但一块泥土经过三转两捏后,就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错误作为老师要进行鼓励引导并加以纠正。

  在解决完第一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大家知道《大阿福》有什么特点吗?知道他的寓意吗?

  学生再次进行回答,老师及时总结:大阿福有“一团福气”的寓意,表达了人们祈福的愿望。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和稚拙的特点。

  (二)欣赏《小伙伴》《兔儿爷》《渔家女》的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大家了解泥塑吗?”等这样的问题,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粘性强的泥土,农村烧瓦的泥也是很好的材料。

  每个小组对泥塑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继续追问:“这几个泥塑作品中的造型、色彩、题材和寓意上有哪些不同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专业的问题能够进行解答,首先是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再总结:《小伙伴》的人物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面部捏制的细致幽默,孩子天真烂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精致。《兔儿爷》有长长的耳朵,寓意着吉祥如意。《渔家女》姿态动人优美,五官捏塑精致。通过揉、拍、打等手法把泥的塑性变高,用一些小工具进行捏制和塑造。

  依据学生前面的回答,针对学生的情况和课标的要求,除了这些泥塑,你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泥塑?这个时候学生可自由回答: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天津“泥人张”彩塑等。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的对比和细致的分析,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捏塑造型的特点,然后通过对几个泥塑的具体分析,加深了学生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理解。

  环节三:示范演练,讲解技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教师演示一只兔子的捏塑过程,并且在掩饰的时候进行讲解难点,具体步骤如下:

  ①反复揉搓,让你图案变得坚韧,可塑性高。

  ②用拍打的方法做成泥板,可用来塑形。

  ③用手捏出兔子的形体。

  ④捏出兔子的耳朵和四肢,蘸上泥浆,进行粘贴。

  ⑤利用工具,进行细部眼睛和嘴的刻划。

  ⑥借助手法,添加兔子毛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的方式学生能对捏塑造型过程有足够的认识,这样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通过示范,尝试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捏塑方式并且为创作打好基础。

  环节四:实践操作,课堂练习

  这一环节最多的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形象尝试做一个泥塑作品。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泥塑捏制创作技法的认识,并且最后的总结升华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

  环节五:交流评议,自愿分享

  学生完成之后进行展示交流,首先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捏塑思路和方法。其次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方式方法上交流评议,最后教师总结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环节六:总结拓展,巩固提高

  “课虽尽但趣无穷”最后由教师总结这节课学习内容以及泥塑制作的方法,紧接着布置课后任务,“搜一搜泥板浮雕是怎样的泥塑方法,下次课一起来分享。”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4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精读课文《搭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上了年岁的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本课分2个课时展开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理念以及本课教材语言美、情感美的特色,对于本课教学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情景表演,引导学生进入搭石的情境中,以拉近搭石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想像读等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感悟课文。

  (三)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搭石图片,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知道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么,搭石究竟美在哪里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爷爷的家乡,感受搭石的美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二)自主寻美,深入体验

  通过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提问学生“为什么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我以一个问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朗读、思考、交流等方法自主挖掘搭石的“美”,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搭石的美通过摆搭石和走搭石两部分体现出来。

  1、摆搭石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段中的关联词,提问学生:这些关联词体..

  现了摆搭石的人怎样的品质?

  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理解文段内容,以锻炼、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乡亲们勤恳、无私的品质。

  2、走搭石

  走搭石部分作者描绘了和谐和温馨两种画面。

  (1)和谐画面:

  ①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将课文中的片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以诗的形式在课件上出示,配上柔和的音乐,由我示范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这段话时应体现出愉悦的心情,语速由轻快到缓和。在学生反复熟读的基础上,配上柔和的音乐,让学生背诵出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齐读、示范读、自由读,读出感情,进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境界。

  (2)温馨画面

  ①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 让学生找出文段中的动作细节描写(走到溪边——止步——招手示意——让?先走——等——说上——相背而行——伏下——背),提问学生: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我会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谦让美和

  敬老美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品味,加深感悟

  (1)让学生分组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2)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为什么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让学生在交流中与老师、同学、文本进行对话,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在学生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 ,也联结着 。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 ,也带去了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李镇西老师强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为了更好的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我在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呈现练笔主题“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参考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观察生活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将情感教育蕴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以高度概括、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搭石小路(画面美)(心灵美)

  摆、走搭石 ——联结—— 一心为他人着想

  情感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5

  一、说幼儿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生活习惯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牙刷设计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特别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天天刷牙好”这一装饰活动。

  二、说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还要根据《规程》及《纲要》的有关精神来确定。

  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牙刷的感知表现在自己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说目标

  《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学习正确得刷牙方式。

  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得握笔姿势。

  四、说准备

  1、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纹样,我打算事先让幼儿观察了解牙刷

  2、物质准备:根据内容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画出更漂亮的牙刷,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画纸、蜡笔、录音。

  五、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牙刷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牙刷。

  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学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设计图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以达到逐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脑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形状、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牙刷,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惊醒探索和学习,获得装饰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六、说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接着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最后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导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小嘴巴,让老师来看看你们的牙齿。(老师总结:你们的牙齿好白呀!)为什么你们的牙齿这么白了?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2、观察实物,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漂亮的牙刷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把漂亮的牙刷?”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哭啊(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3、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我想通过欣赏范例可以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牙刷毛的特点,也让幼儿在欣赏不同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面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

  (2)教师师范讲解:我想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相较之下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绘画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在幼儿操作时,我想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牙刷毛的特征。这时,我想老师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牙刷毛画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5、欣赏作品,分享乐趣,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6、律动《刷牙歌》结束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优秀6

  《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6课。本课教材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第8课"风景色彩画"中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粉印版画学生从没接触过,而本课后面"快乐的小鸟"、"有趣的脸谱"、"美丽的瓶花"这几节课又都是属于版画类(有脱胶版画和吹塑纸版画),那么,要上好这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一节"承前启后"的课。而教参中本课只设1课时,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情的需要,我把它改为2个课时。

  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透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粉印版画的方法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 审美激趣

  1、 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2、 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 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4、 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 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 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 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 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3、上色、印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