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3-12-29 06:59: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说课稿【优】

高中音乐说课稿1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基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对比,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0333|1-|0222|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较,略)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对比,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高中音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说课稿3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的教态,还是弹唱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讨。例如: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高中音乐说课稿4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

  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高中音乐说课稿5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风笛.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总结: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高中音乐说课稿7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古典乐派风格及大师贝多芬”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在弘扬民族音乐同时还应开阔视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中的《第九交响曲》。

  在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欣赏两首乐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杰作之一,学生曾问贝多芬:这首乐曲表达的内容?他答:你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可见,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

  《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作者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第九交响曲》孕育很长时间(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写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县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4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县城几所初中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古典主义音乐不了解,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第九》交响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欢乐颂》的简单旋律。

  2. 有个别是招收来的艺术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同学都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法 直接进入主题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性学习古典主因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体验、分析法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演唱《欢乐颂》主题。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3.拓展环节——比较、讨论法

  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让他们用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能力来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也通过其他学科,了解了一些贝多芬的相关信息。本节课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因此,教师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过高或过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体会“自由、平等、博爱”敢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在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2.分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响曲》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引出作者贝多芬。

  简单介绍这首曲子,通过欣赏使学生掌握奏鸣曲相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贝多芬生平。 (投影短片介绍)

  (2)介绍《合唱》交响曲创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绍)

  (3)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1)听《欢乐颂》主题片段

  2)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1. 旋律、节奏的特点?

  2. 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3. 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总结

  通过欣赏学生总结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四)扩展

  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节课是一节以合唱为主的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让学生参与熟悉主旋律,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了讲授、体验、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差距,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另外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待于多加思考。

高中音乐说课稿8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这节课一开始黄老师就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接着让学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节奏,不仅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歌曲,而且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了歌曲结尾句演唱力度从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难点解决。

  2、整个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清晰,并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整堂课中,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聆听歌曲的习惯。这堂课中苏老师一共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了4次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课中让学生多次完整地聆听歌曲,是学生快速学会歌曲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师的语言很亲切、生动。在本堂课中,苏老师表现出了一位音乐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那甜美、很纯的、象天籁一样的歌喉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和孩子们。

  4、把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介绍换气记号时,苏老师运用了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儿歌来诠释,使学生很快地领会了换气记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当然,一节再完美的课总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一下几点不同的看法。

  1、在导入环节,教师在拍打二分音符节奏时不够准确。“xx”应该这样拍。学生就不会出现结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况了。另外,这句节奏既然是从弱到强的要求去拍打了,黄老师也想到了用色块去区分了,何不用同种颜色但深浅由浅到深的色块去体现是不是会更明显?然后休止符用红颜色表现,告诉学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红灯要停下来。我本人认为这样可能会使学生看得更一目了然。

  2、既然是歌唱课,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应该是一届教唱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核心。我认为处理本首歌情感关键是要表现出小鼓手的神气和自豪,所以要求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应该是圆润、明亮的。也许可能是第一节课上唱歌课,学生的喉咙不易打开。三五班的很多学生是“小银铃”合唱团的成员,好像在这节课中没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三五班学生的歌声不够明亮,嗓门有点紧,声音的位置偏低。学生的情绪也不够hi。我觉得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如引导学生要应该用形象的、浅显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导学生该用怎样的嘴形去唱歌。特别是演唱一首歌时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学生如何“起声”?要马上做好气息的准备,找到发音位置的高低了。这首歌应该是属于“软起声”的歌曲。歌曲的起声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激起声,软起声和舒起声。所谓的“软起声”就是指声带再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发出的声音比较舒展、平缓。正因为处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因为这首歌头尾的歌词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复之处,所以,最后老师再适时地处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说歌曲的起始部分声音比较轻快,情绪比较欢快。尾部力度要加强,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发挥地淋漓尽致。教师也不会出现教学时间有多余,而在那拖延教学的嫌疑了。

  3、最后在拓展环节中,黄老师让学生进行声势节奏伴奏。在讲解要求时,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确,所以出现了学生没有马上明白。这个环节中,黄老师本意是想让小组敲打方式进行,但最后却是每组请四个学生上来敲打,四个人的声势显得太单薄,教学的效果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我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这么处理,就是让学生敲打音乐凳,然后让一小组两小节后逐渐加入敲打的队伍,这样声势显得会更强大。而以小组渐渐加入的过程也正好体现了力度的变化。

高中音乐说课稿9

  一、 对大纲、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重在启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要达到这些目标,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须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构建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

  二、教法设计概要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为此,本课教学将结合运用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

  三、学法设计概要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教学过程概要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1.课题引入:

  ⑴.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选出内容表达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 ⑵请同学选出《第23钢琴奏鸣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巴赫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⑴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⑵刚才在“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说他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等。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什么是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这三个问题,集体探讨一下并掌握概念。

  [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

  ⑶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的音乐知识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合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⑹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

  3.拓展与研究

  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片段,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的共同特征及三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高中音乐说课稿10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姓名

  2、了解学生音乐基础情况

  3教育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高中音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巴赫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以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巴洛克音乐、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分析《马太受难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观察目录(第7—9单元),总结特点。(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②下面播放巴赫生平简介视频。《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首先,对比欣赏第1和72分曲。提问学生:第1和72分曲之间在故事发展、音乐素材、音乐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①分曲1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音乐属于复调音乐;②分曲72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音乐属于主调音乐)

  ③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对比总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④接下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③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⑤最后,播放《摇摆巴赫》中黑人音乐家麦菲林指挥和演唱的《弦乐四重奏》,感受巴赫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业,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欧洲十二平均律与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高中音乐说课稿12

  今天音乐组的老师聆听了徐建霞老师上的一堂新歌教学课《小乌鸦爱妈妈》。一堂课下来,我们都被浓浓的爱意围绕着,被甜甜的歌声感染着。课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此,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精美的课件画面、老师的轻声细语,和动听美妙的歌曲,从课的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温馨的场面。徐老师精心设计了歌曲的难点解决,从模仿鸟叫,到布谷鸟的叫声,到分两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合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节奏型。

  在学生熟悉了歌曲节奏以后,就让学生分组自学曲谱。三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学会认唱简单的曲谱,这首歌非常适合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徐老师在让学生自己学唱的过程中,仔细聆听,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还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做老师,其他各组做学生。每个孩子又做老师,又当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

  在第一次聆听完歌曲的时候,老师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接着,老师还告诉孩子们,乌鸦有反哺的习惯,乌鸦这一孝顺妈妈的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需要学习和发扬的'。在进行歌曲处理的时候,老师也始终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口型,好听的声音来表达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

  短短的一节课,用爱穿针引线,在教师的层层铺垫中,孩子们愉快地学会了演唱。也让在座的老师进行了一次爱的教育!

高中音乐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材分析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1、介绍创作背景 2、播放作品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4、再次聆听作品。5、学唱音乐主题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这首歌曲是通过怎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体现了音乐喜剧美的什么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风趣幽默?

  再比如《跳蚤之歌》:作品塑造了哪几个音乐形象?如何来体现的?力度记号、变音记号、跳音记号有什么作用?歌曲体现了喜剧美的什么特点?

  我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同时亲身体验,如师生一起打节奏、视唱等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的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八、板书设计

  喜剧美

  作品

  表现手法

  拍子

  演唱形式

  旋律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诙谐、幽默

  四二拍

  领唱、齐唱

  旋律轻松活泼

  说唱音乐风格

  《跳蚤之歌》

  讽刺、拟人

  四四拍

  独唱

  旋律不和谐,半朗诵半歌唱曲调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高中音乐说课稿14

  各位考官好,我是应聘高中音乐教师的03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金蛇狂舞》,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

  说教材

  这一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此曲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乐曲牌《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录成唱片的。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副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乐队合奏曲的了解。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激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金蛇狂舞》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能够为乐曲创编丰富的打击乐器节奏。

  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有了大量的音乐素材积累,但是对音乐本体的组织形态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还不够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考虑的因素。

  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教学法等。

  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合作探究法、实践练习法等。

  说教学过程

  我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4个步骤:

  1.导入

  让学生谈一下对聂耳的了解,并告诉他们聂耳除了写出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音乐以外,还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音乐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

  2.新授

  (1)学生初听《金蛇狂舞》,感受音乐基本情绪,之后我会讲述该曲的背景知识以及聂耳的生平与贡献 。

  (2)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民乐合奏音乐,尝试归纳该音乐形式的特点。

  (3)分段聆听乐曲,并对乐曲的曲式结构、配器以及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感受乐曲。

  3.巩固练习

  (1)给学生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特点,并抽出常见节奏型进行练习。

  (2)播放一首被去掉打击乐器的民乐曲,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给曲子编配打击乐,并进行实践。

  4.小结

  (1)每个小组展示编配成果,之后以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探讨。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介绍一些其他优秀的聂耳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

  说教学体会

  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内容以谱例为主,谱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组织形式,副板书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主,方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篇三:《鳟鱼》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是应聘高中音乐教师的1号,我的题目是《鳟鱼》,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这一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写成的一首艺术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整体气氛轻松活泼。这一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打下基础。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鳟鱼》,感受歌曲情绪,能够 随音乐哼唱,理解记忆音乐主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知道“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音乐知识。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感受其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三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审美价值。

  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有了大量的音乐素材积累,但是对音乐本体的组织形态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还不够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考虑的因素。

  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教学法等。

  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合作探究法、实践练习法等。

  说教学过程

  我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4个步骤:

  1.导入

  以舒伯特的一些趣闻轶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让他们对舒伯特有一个初步印象。

  2.新授

  (1)学生初听《鳟鱼》,感受音乐基本情绪,之后我会讲述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该曲的背景知识 。

  (2)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尝试归纳该流派风格特点。

  (3)分段聆听乐曲,并对乐曲的曲式结构、配器以及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感受乐曲。

  3.巩固练习

  (1)聆听《鳟鱼》的钢琴五重奏版,应到学生跟随乐曲哼唱旋律。之后让学生谈一下聆听不同版本的感受。

  (2)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的同异。

  4.小结

  (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之后以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探讨。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介绍一些其他优秀的舒伯特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

  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内容以谱例为主,谱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组织形式,副板书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主,方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高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

  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说课稿02-21

高中音乐《天鹅》说课稿03-25

【精品】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02-24

高中音乐说课稿锦集5篇02-09

音乐说课稿03-08

小学音乐说课稿11-27

年级音乐说课稿11-29

高中说课稿02-22

音乐《春天旋律》说课稿07-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