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时间:2023-05-26 11:25: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生活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

  一、教材简析:

  《让校园更美好》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这是在学习前三课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在学生确立研究观,学会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去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真正领悟:生活需要创造,创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说,本课的活动,是对本单元活动的综合检验与全面提升。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基本课程理念,具体体现了标准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要求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主自尊”的态度目标。教学时着力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围绕

  “影像回放——问问问”------

  “热心参与——查查查”------

  “金银点子——碰碰碰”------

  “行动落实——快快快”------

  这一活动主线展开,营造真实的生活课堂,激发儿童探究的天性、创造的智慧,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回归生活,儿童热情关注生活,创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影像回放,参与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校园美好生活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设施的一些基本常识,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开展校园调查,改进小建议的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解决学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校歌录音带,《粉刷匠》歌曲伴奏带。

  2、学校校园四季景象,学生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的录象。

  3、创创鼠、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头像卡片若干张,金点子银点子奖章若干枚。

  4、校园问题情景照片数张。

  教学流程如下:

  一、影像回放——“问问问”

  (动画出现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的可爱形象)

  师:同学们,我们的老朋友俏皮的乐乐猴,憨厚的康康熊,美丽的爱爱鸽、机灵的创创鼠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家欢迎!他们还像往常一样,来找好朋友,今天谁会成为他们的朋友呢?

  瞧,他们请小朋友看录象呢!(播放“校园扫描”录象资料:有校园四季景象,学生上课、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配上学校校歌做背景音乐)

  〔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四个陪伴小朋友的动物形象,与教室中的儿童结成平等的伙伴与朋友,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共同享受美好生活。乐乐猴——健康安全地生活、康康熊——积极快乐地生活、爱爱鸽——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创创鼠——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四个可爱的朋友在今天的课堂中,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校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不良行为习惯,改进之处等,所以同时引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板书不完整的课题:校园美)

  2、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大家都来问一问。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温馨感和归属感。学校应该是一个具有家庭亲切感和文化氛围的“生活世界”,一个学生喜欢停留、驻足,可以感受、体验、学习与探究的“生活世界”。〕

  二、热心参与——查查查。

  1、康康熊说,校园里还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也非常关心咱们的校园,查出了校园中存在的问题。顺口溜“关注校园,热心参与,查查查!”

  (看了刚才的录象,结合平时的观察,小朋友都热心参与,查一查校园里的问题所在。注:学生查出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上下楼没有秩序,下课后有人追逐打闹,就成为康康熊的朋友;学生查出卫生方面的问题,如小卖部门前有包装袋,墙上有污渍等,就成为爱爱鸽的朋友;学生查出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如说脏话等,就请乐乐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动脑筋,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隐性问题就成为创创鼠的朋友。)

  〔思考自己可以成为谁的朋友,其实就是对查出问题的归类整理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思考,也可以大家共同讨论协商。〕

  2、看

  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只要有参与意识,这比什么都重要〕

  3、怎样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呢?(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让校园更美好)

  三、金银点子——碰碰碰

  (出示:金点子,银点子奖章)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把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拍成了照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讨论照片上没有的其他问题。我们还要评比大家的解决方案,评出创意金点子,银点子,颁发奖章。

  1、小组为单位,认领问题,讨论改进建议。(播放音乐《粉刷匠》)

  (写建议书、亲自去劳动、写一些标语牌等等)

  2、交流讨论情况,颁发奖章。配上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金点子银点子碰碰碰!”

  3、教师小结:我们靠大家的智慧创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创创鼠非常满意,我们全体同学都成了创创鼠的好朋友!

  〔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了问题,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四、行动落实——快快快

  我们的方案很有价值,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只有把我们课上的方案尽快落实,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好。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行动落实快快快!”

  听着音乐改编歌词,走出课堂去落实行动。

  〔活动应该是开放性的,延续性的,学生在做事的同时也在学做人,所以引导学生让行动真正落实,把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显得犹为重要。千万不要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课的教材,即第四单元第一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引入,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想学生所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丰富体验,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拓展。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还要落实"两纲"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的岗位》这一课正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而且与班主任的班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二年级下班级已经开始培养班级小朋友的劳动能力了,为了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有各种岗位的体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把寻找岗位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说学情

  通过观察交流发现,班中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个服务岗位,但是岗位意识并不明确,职责意识不清楚,甚至连寻找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服务岗位,所以对于集体的事情抱有不闻不问,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责任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了解岗位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能在集体中寻找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好。

  四、说教法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五、说学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知识能力接受的起步阶段,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手段,如有岗位的同学自我介绍他们在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设岗位;举行岗位竞聘会以及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所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延伸拓展。

  六、说实施

  本篇课文,我们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设计为六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树立榜样,理解什么是岗位。

  活动二:让学生明白集体的事应由大家一起做,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岗位。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级中的岗位,通过现场生生互动了解到寻找岗位的目的,应该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级学生对岗位的真实看法,结合教材中"聪明豆"栏目归纳出几条不同意见,再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从而明确寻找岗位的真正意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让已经有岗位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先让学生来了解现有岗位的职责,体验到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过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坚定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四:结合班级情况,献计献策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岗位明确责任,知道集体事情大家做。因为班级中现有的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在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在岗位上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出发,让同学帮忙想办法解决困难。

  活动五:联系实际,在班中增设岗位,开展竞聘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岗位,明确职责组织竞聘。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寻找班级中的岗位,并来制定出岗位职责,然后找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发自主意识,在竞聘中进行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绪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动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并不是课结束了,岗位就定了,因此将岗位的竞聘与课后的延伸结合起来,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说策略

  1、变单一灌输模式的策略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注意贯彻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和建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体,小组的讨论明理,实际困难的解决,岗位的竞聘和表达心愿等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在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板块中,黄芳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派学生做这做那,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具体的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3、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策略

  课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比老师单一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把使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而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对岗位有不同理解,怎样寻找岗位以及寻找岗位的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形象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绪感染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情感。此类情境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在课的结尾部分,老师自制了一棵行动树,让学生把自己选择的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挂在树上,让这棵美丽的行动树见证我们(学生)的行动,同时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记住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最后送一首儿歌给学生"一个岗位,一份责任,时刻记住同学的信任,服务热情,工作认真,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 ,结束整堂课。在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学生热爱班级这个家,都愿意为这个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岗位责任的认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把握学生"道德情感"的脉搏,"以情动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学焕发蓬勃的生机。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3

老师们好:

  我是一位上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老师,今天我就把以前教学的一些拙略的方法说出来,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欠妥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我所说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上学路上的第二课《好好走路》,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安全上学。

  二.说意图: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亮岩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曾经有发生交通事故案例,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孩子们都是来自不同的村子,乡村小马路也常有摩托车狂奔的现象,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怎样安全走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3.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

  4.学生在活动懂得在放学途中要注意安全,要互相帮助,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5.学生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每天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

  2.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了解交通法规。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图,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教师——一段“上学路上”的录像;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及表演用的头饰。安全通道标志、拐弯标志、禁止鸣笛标志、红绿灯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等等。

  七.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表演展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等几种学法的指导,寓教于乐。

  八.教学程序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警叔叔吗?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交警”,大家高兴吗?

  2.“小交警”正式执行任务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游戏表演小交警指挥交通。看看是我们指挥的好还是交警叔叔指挥的

  (播放课件):画面内容: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井然有序。(交警叔叔指挥得好)

  3.在上学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揭题:好好走路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初步了解交通法规。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1.创境继续导入:

  活动一:

  (1).膨!啊!(出示课件发生车祸)一辆汽车与一群不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顿时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注意什么?

  (2)、你们平时放学回家是怎样过马路的?说一说马路上的危险有哪些?或者看到的听到的。(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好玩的地方,也有买好吃的,还有很多很多吸引我们的事物,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按时回家,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让大人放心。

  2.游戏模拟

  活动二:

  “十字路口”怎样走为了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教学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里的桌椅分成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然后让学生带上我制作好的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走一走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来评价他们走的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车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这只是在教室里的模拟游戏,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这多么危险啊!如果我们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两次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产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交通标志的愿望,引发生注意与思考。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活动三:交通标志大揭密:

  1、师点击课件,出示交通标志。

  2、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了交通标志,并和爸爸妈妈把交通标志制作成头饰,请把标志拿出来,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为什么要认识交通标志呢?

  (学生交流解决。)告诉孩子们,认识交通标志对我们进城去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认识交通标志对于指导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十分重要。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可以向交警叔叔询问;村里没有交通标志,过马路时应怎样做?(引出一看二慢三通过)

  3、谁愿意上来把自己的标志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儿见过?有什么作用?

  总结:这些标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让我们记住它们!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标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事先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头饰、讲述等方式出示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信息搜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一节的设计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的升华。

  活动四:教学生以歌谣的形式扎实牢记交通安全知识

  A、学儿歌

  走路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左右瞧。

  记住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走。

  隧道天桥最安全,与车争道最危险。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B、交通规则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过马路不要太着急。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

  你拍三,我拍三,走人行横道才心安。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开车不要耍脾气。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乱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C、顺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5)公共汽车真繁忙,迎送乘客去各方。

  (6)乘车定要守秩序,交通法规不能忘。

  (7)依次上车莫拥挤,扶老携幼高风尚。

  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歌谣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警钟。

  D、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给小孩买自行车的家长很多,于是孩子们都喜欢在公路上飙车,这里也要讲讲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根据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资料分析表明,一个人的发育期通常要满十二、十三岁,才能初步达到上述最低要求。因此交通规则从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出发,规定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路。

  E、本课的结束部分,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祝你平安》并进行全课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告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幸福平安。

  九.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今天很高兴地看到大家能战胜困难,按时回家。你们瞧,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我的图案。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周能按时回家,就把我的图案贴在你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笑脸图)放学时间到了,要和小朋友们说再见了。我相信我们下次再见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已养成了按时回家好好走路的好习惯。

  十.板书设计

  本课的学习者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以图为主。左边是一个注意危险的交通标志,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右边是代表家的楼房,中间划上箭头,告诉孩子们,只有把交通规则牢牢地记在心中,才能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十一.下面是我对“课课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见解: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讲述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品德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小知法,懂法,守法。

  1.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4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保护牙齿》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本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和儿歌来教育小学生爱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讲的好孩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向导下,我制定本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指导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通过本次活动引起小学生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生鸡蛋、学生牙刷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时时有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使学生获得对此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指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健康、科学、幸福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为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来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或形式的活动来学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十分注重课程的活动性,通过活动过程与儿童积极活动,给予他们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换牙的常识,体会到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觉的基础上,我以护牙为主线,采用“猜猜谜语,引入主题——活动探究,认识乳牙和恒牙——合作交流,感受换牙——联系实际,初识护牙——形象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恐惧、害怕,初步认识牙齿保健的基本常识以及护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我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换牙的原因。通过图片和视频,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发现换牙的奥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其次让孩子交流讨论护牙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害。

  第四和第五个环节,是这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了解漱口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法宝,养成饭后及时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首先通过吃饼干,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漱口的作用,同时借助视频资料,孩子也了解到虫牙的形成。其次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了解刷牙的重要,借助观看视频和动手实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我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让孩子辨析正误,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培养或促进其良好的护牙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帮助。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和动手实践欣赏歌曲的感受,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主题

  二、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课开始先请大家一起猜了四个谜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课《保护牙齿》(并板书课题:保护牙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谜语,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观察牙齿,了解重要性。

  让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小朋友们存在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穿针引线,精当点拨。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们平时常吃的食物,问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爱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乐、辣条、糖”紧接着我就说“你们爱吃的食物可能并不是对牙齿有利的食物。”接下来就让同桌两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对牙齿有害。从而给孩子一个饮食上的引导:保护牙齿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所经历过的、熟悉的,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儿童觉得是在进行和探讨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充满兴趣地进行探讨。

  (四)养成漱口的好习惯。

  请学生品尝饼干,观察牙齿的变化。随后漱口,然后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漱口后看杯中浑浊的漱口水,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让他们体会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让孩子了解到用醋泡过的鸡蛋会变软,用水泡过的硬,从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让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师观察后,选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学生站起来演示,然后提出疑问: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这么多种,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播放刷牙的视频,然后同桌两人探究刷牙方法,请2-3名学生在牙齿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学当小牙医,判断正误。最后把刷牙方法总结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形象总结,巩固延伸。

  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既总结了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又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最后以欣赏一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备课和说课的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我是石基中心小学的小黄。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与二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以及展望二年级生活是怎么样的给儿童展开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它主要让儿童总结一年级的生活,为下面展望二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可能集中在身高、体重这些身体的变化感知上。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3.能收集适宜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说明自己的成长变化。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獐儿童充分感知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儿童具体地感知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我长大了”“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变化”“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在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语气跟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发现!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认不认识?”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出示班中一位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孩子观察。一开始出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时,大部分孩子都看见照片中人物的可爱模样,觉得很有意思而窃窃私语。紧接着我问:“你们认识他吗?”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说不认识。而随着照片中人物年岁逐增,人物的模样逐渐变得清析,一张熟悉的脸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孩子会越看越兴奋,因为有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随着孩子说出这是我们班的XXX同学时,我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孩子的变化上。

  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小结说:“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小。在这一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我的这一年里成长的足迹吧。”

  在欢乐的气氛感染下,我引导孩子们从身高、体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变化。在课前,我引导孩子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平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成长的具体资料,如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请父母帮忙在不同的时间段量一量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收集自己不同时间的衣物,用过的物品。在课上引导他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对比,以产生具体的感知。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时间里的身高、体重,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把小手再一次与开学前画的小手相比较,孩子们都能惊喜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不少了!”在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下,孩子们介绍会更积极,交流的结果将会更充实。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力法度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们感知自身身体变化之后,我利用生活镜头把孩子引进了另外一个感知活动里。我把生活的镜头瞄准了班上一位经常做家务的同学。她在一天里帮妈妈洗菜、扫地、拖地、洗碗等等。在片段里,孩子们将会听到她妈妈夸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年里长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减轻了父母的不少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许多孩子在这一年里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过许多家务。我相机引导孩子:“你在家里,父母和其他人夸过你长大了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夸你呀?”承接着孩子们的滔滔不绝,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

  在儿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体、思想、行动的变化以后,我让孩子们一同收获成长的果实。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录袋。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全面感知同学们的变化。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我还适当启发孩子们:“你今后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给他们一个再进步的空间。

  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组织儿童办一期“我长大了”展览,并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并为下一节课《二年级生活怎么样》提示参观学习的方向。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

  案,浓缩了教学思路。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我的这一年

  身体、思想、行动

  ↓

  变化

  ↓

  进步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县学街小学的xx,很荣幸有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这些也是让“学会照顾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对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比赛来展开教学。

  首先,构建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联系。

  孩子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如课前孩子们收集交通标志、观察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到课堂为孩子们介绍有关知识等。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孩子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孩子们良好品德的积累与形成。

  再则,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出现,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这样过马路安全吗?应该怎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屡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景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很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很是危险。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特殊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根本——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信号灯能保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保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孩子们都很崇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孩子来学,而是先请大家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家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楚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认知经验。让孩子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允许;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都是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断题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里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景,让学生们震惊、震撼。此时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孩子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何况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事情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家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7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学会从容地不和外人接触、乱吃小食品、不做危险游戏、天气变化等等。

  行为目标:学会自我保护能力,知道爸爸妈妈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情感目标:懂得体会父母不易并珍惜父母之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他是谁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答师:板书《爸爸妈妈担心》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那些事让爸爸妈妈担心那?生:答教师总结一边总结一边贴版画

  做危险游戏和陌生人接触

  天气变化乱吃小食品

  小结:是啊,由于我们的年幼无知,爸爸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们的安全,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心”我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二、启发名理

  同学们现在我们是一年级的学生了,爸爸妈妈担心的事情还应不应该发生了那?如何避免爸爸妈妈担心的事情。

  现在同桌交流一下,一会向大家汇报。生:答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多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父母担心不是多余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道理,杨老师很高兴,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欣慰了。板书“别”字。

  你们的好朋友图图也知道自己错了,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看动画片图图名理。

  三、课间操歌曲《铃儿响叮铛》

  四、名理导行(演一演)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图图和他的好朋友壮壮、小美来到我们课堂为我们表演节目?(放动画)

  你们想不想和他们比一比也来表一下那?

  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进行角色分工

  生: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你们还记得上周是什么节日吗?你们是怎么给妈妈过的呀?

  生:说

  师: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结束语: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哺育我们长大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要让他们再为你们担心了,你们能做到吗?老师相信你们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多对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课《拥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快乐传递、敞开心扉、选择快乐、创造快乐等几个环节。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交流。

  2、通过情景熏陶法、游戏激趣法、师生互动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笑对烦恼、笑对人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快乐传递

  通过游戏――击鼓传递快乐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快乐情绪,理解情绪的多变性。

  环节二、敞开心扉

  这一环节,我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作为重要的资源来学习,研究,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再让同学们将他们这一周来的心情分小组交流并填写“心情晴雨表”,然后将有代表性的记录表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感受到快乐原本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环节三、选择快乐

  让学生先听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后进行交流并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随后,(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以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瓶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例,让学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乐可以选择。

  环节四、创造快乐

  这一环节,先播入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接着通过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到要乐观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环节五、播放音乐,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通过一张笑脸,形象的表达遇到烦恼,如果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将有着成功、欢乐、自信陪伴,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它所处的单元以《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包含“美的环境,好的心情”、“这儿怎么了?”、“让垃圾回家”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比较中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却越来越差,孩子们也对环境污染现象熟视无睹,随地乱扔乱丢习以为常。

  针对以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与态度:感受环境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对身边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爱护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懂得变废为宝的可创性和利用性。

  针对以上主题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身边的环境,激发环保欲望;从做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并能付诸行动。

  三、说教法

  1、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把道理寓于活动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3、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无形中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四、说学法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家乡的环境现状。

  2、学生通过比较、调查、走访,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3、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激发环保欲望。从动手为垃圾找家的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的环境可以自己创造。

  五、说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体验

  我首先精心挑选了美丽的风光图片,通过放幻灯片,配上音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1)课前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河边、街道、工厂等去走走、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2)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全班交流、展示。我相机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4)我借机提出质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改变这些环境现状呢?学生自由畅谈。

  3、动手游戏,加深体验。

  (1)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垃圾的“家”。

  (2)学生做“给垃圾分家”的游戏。我们给垃圾分为两个“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让他们把垃圾图片送回正确的“家”。

  4、课外延伸,活动拓展

  我先让学生猜猜这些废品摇身一变,能变成什么?然后出示学生再制作的物品,如花篮、笔筒、钱包等,告诉学生变废为宝,不仅环保又美观。激发学生制作欲望,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

  六、说反思

  1、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在感受环境美、发现环境问题、送垃圾回家等课堂环节中都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形式多样化。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垃圾图片、变废为宝的物品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引导他们共同感受到了环境美,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尝试到探究的乐趣。

  3、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随手乱扔乱丢现象严重,教室里,操场上总能找到各种生活垃圾,什么牛奶瓶、纸片、食品袋、方便面渣,正好借助这节课的东风,好好整顿整顿校园环境。

  当然,课堂中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表情不够放松,肢体语言太过僵硬等等,今后还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品德专业水平,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品德老师。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天气变化早知道》,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一、探索自然奥秘,学会健康生活——说教材分析

  《天气变化早知道》是本册“大自然探秘”主题单元的最后一课。大自然神秘莫测,今天阳光灿烂,明天也许就大雨倾盆;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我们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3、引导学生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重点: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学习快乐——说教学方法

  根据目标定位,我确定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情境体验:如创设学生熟知的学校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暴风雨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做好恶劣天气的防范工作;利用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信息渠道现场查询未来天气情况,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等。

  2、情感熏陶:播放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洪水与暴风雪灾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恶劣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感受人类凭借团结与智慧战胜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

  3、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的.情况,并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并说说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新知,学会交往与表达。

  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标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情境,聚焦生活话题

  上课伊始,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放学时,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没有带任何雨具的林林发现好朋友明明撑着雨伞,穿着雨衣,觉得非常奇怪。明明怎么知道今天会下雨呢?围绕这个生活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受提前知道天气预报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兴趣。

  (二)再现生活场景,体验实践快乐

  紧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生活话题:你知道哪些了解未来天气情况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引导他们将各种方法进行了现场展示:说到打电话的方法时,我请一个学生现场拨打96121,并通过扩音设备让所有学生听清楚具体预报内容,再说说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说到发短信的方法时,我根据本地的天气特点,现场展示了一条有关雷阵雨的天气预报短信,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雷阵雨前应该做好哪些防范工作;说到看电视的方法时,我现场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如何关注本地的天气情况;说到上网查询的方法时,我利用网络向学生现场展示了查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根据星星、月亮、云、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也能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并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张扬个性风采

  认识气象符号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天气信息,因此,在了解常见的气象符号后,我出示了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气象符号,最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予以介绍。整个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拓展文本内涵,升华主题思想

  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避免恶劣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有些恶劣天气,人们即使提前知道了,也不能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1998年和20xx年发生在湖南的特大洪水和暴风雪灾害。看完视频,学生有的说:灾难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有的说:解放军战士和武警真勇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有的说:灾难再大,也没有我们人厉害,只要团结,我们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讨论中,不仅使本堂课“提前知道天气情况的好处”这个目标得以落实,而且提升了本课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了解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四、巧用生活资源,丰富课堂信息——说资源利用

  本课时教学中,我对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如用手机现场拨打96121天气查询电话;利用网络进行未来一周网上天气查询;播放有关天气预报、洪灾和暴风雪灾害的视频;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气象谚语、课上制作的气象符号等。

  2、学生生活经验的运用。如开展如何防范雷阵雨的讨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等。

  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运用使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的快乐再现于课堂,课堂的精彩回归于生活,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以上是我对《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的设计与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1

  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2

  说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本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亲身感受。本着新课程理念,因此在进行本课设计时,要尽量利用活泼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变来变去的水"这一主题,让儿童主动参与活动,不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不同的活动形式,展示主题的深度也不同,能让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的儿童都学有所得。所以本活动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说学情:

  本班学生为二年级(1)班,部分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生活,书籍,媒体或与长辈的交流中也知道一些关于水的一些变化。这班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很有探究的兴趣。通过前面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水已具有初步认识。因此本课教学拟将继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指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把他们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系统化。

  说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科学,更系统地了解水及水的三态变化,并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提升。

  2,对水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和探索的乐趣。

  3,能通过合作坚持,安全主动地完成活动,实验,体验观察发现,记录,实验的过程,

  说教学过程:

  在《变来变去的水》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创设的情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辨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之初,我通过设置悬念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喜欢玩游戏吗请通过我的描述猜猜这是什么"简短的话语却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快速联想,寻找生活中的什么与老师描述的事物是一致的。此时,课堂的学习决不只局限于书本中,而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听与想的过程中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学习之初的游戏又增加彼此间的亲和力,无意中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谓"一箭三雕"。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学过程真实,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整节课我努力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孩子融为一体,像一个大姐姐。让学生释放出本身的童心,表现得很活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初步了解了水的秘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玩着玩着"就发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水原来还有很多奥妙,在发现的基础上学生更多的是关注。与此同时,感叹"平凡之中出新奇"!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伟大发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学习中。在交流观看动画片的感受过程中,老师相机点拨,突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善于发现有可能就是伟大创造的开始,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探索水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观察细致,发现了水的主要特征及现象,对水的三态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还乐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同样的原理,整个学习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合作精神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体现了关心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实验中,我反复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认识发现的规律。

  三,关注课堂的动态

  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出现"水是白色"的观点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利用水和牛奶比较,给孩子直观的认识,证明了水是透明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初步了解水的特性和在社会生活中水的变化。积累生活体验,使孩子对社会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水现象有了探索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

  四,说教学反思:

  "兴趣是的老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喜欢以流动的方式来学习。在此次活动中,谜语的导入将会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如果光说不练,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就不深,也很难把水的三态变化理解到位。所以,我考虑到,实验是与他们平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更易于理解,而且实验的难度不高,材料易于准备。在各个实验环节中,我力求把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装的愿望,他们更易于接受那些直观的,感性的东西。同时希望学生们能亲手实践及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及思考能力,更促进了他们与人的交流能力。学生将会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探究活动中来理解知识。此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体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新目标,为处在基础教育最前沿的小学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尤其是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品德教育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它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每个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实验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第一节,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思考到正是由于有了无数人的服务,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还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树立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本课的一系列的活动,要让学生初步明白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服务、相互依赖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具体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

  3、能够自己设定主题,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而运用考察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初步感受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说课型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天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因此,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活动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是一项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不是简单的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目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展,因此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为从课堂到校外,又从校外到课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具体的活动时间为课堂实践两课时,课外调查一周。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构建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是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或的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进行模拟游戏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设计,就是依赖于上述理念,依赖于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原本就应该是儿童的一种现实生活,是儿童的一种生命活动方式。我的教学设计重在实践,实践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1、初步感知,事例分析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实施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明,我们来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课件演示吃早餐、走在上学的路上、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到文具店、回到家里看电视)

  导入首先从小明一天的经历入手,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小明一天所做的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小明在一天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做这些事需要谁的服务?他们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也可以谈谈看了这组画片有什么感想?这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已初步感知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事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针对回答内容分组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制作调查表。教师适当帮助归类,使学生对社会各行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再请同学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图片上漫画夸张手法,说明清洁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引子,请学生假设如果生活中缺少一个行业的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各个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操作。

  2、走进社区,实践调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他们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自己的.生活。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活动中,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看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学生走访了社区中餐馆服务员、美发店的店员、商店的售货员、以及修理店的工人师傅、客运站的售票员等,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去体会从事服务行业劳动者的苦与乐。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其他行业劳动者奠定基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愿望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商量和决定本组在社区开什么商店,或者从事什么职业选择某一社会角色为大家服务,如美发店、餐馆、文具店、商店、菜场、维修人员等。布置学生为模拟演示活动做好招牌等,用以表明自己的工作,同时,决定角色分工。

  3、相互交流,展示活动

  在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用一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调查展示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如:图片、录像、诗歌等。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受到的,也可以收集到的。最后对调查表做一个统计,用活生生的数字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4、模拟情景,体验生活

  “社区生活一天”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社区需要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行业,然后分工各自模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按事先的安排,成立文具店,小餐厅,小卖部,理发店等相关场景。教师给与相应的提示,使学生有个短暂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在兴趣盎然的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把握时机,采访学生,让学生总结和思考如下问题:

  (1)你今天作过什么工作?

  (2)除工作外,你还去过哪里?为什么?

  (3)你的感受是什么?

  (4)你有什么疑问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此板书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它能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构建视觉框架。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理发师售货员修理工气象员售票员社区工作人员

  相互依赖,相互服务

  从而感受体验到人们相互需要的关系。有了上述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孩子们一定能认识到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依存关系。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强调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悟、表现等多方面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认识过程,明白道理,选择目标,自主行事。德育教育在实践中感受快乐、体验生活、取舍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说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社会调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采访的方法,并能把自己观察、访问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2.主动参与,大胆活动。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社区的采访和观察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需要做好指导和安排工作。尽量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4

  [教材剖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化家园》。根据课时划分可分为三个活动:“干干净净每一天”“垃圾的处理和分类”“废品大变身”。废品大变身是对前两个内容的升华和延伸部分。其内容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书中一幅幅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的画面,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为教学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等问题。本课教学是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开展变废为宝、减少垃圾、节约资源的环保活动,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将废旧的材料进行“超级变变变”,从而加深认识。此内容注重让学生具体感受、亲身体验、相互交流和个性化的领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中学”,从而达到了活动中育人益智的目的。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实验、创造的空间,也体现了新课程下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性和生活性。

  [学生分析]

  1.结合我校“小班额”实验特点,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中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基于他们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兴趣浓厚,喜欢和同学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喜欢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3.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的能力都有了进步,对周围的事物也有更多的兴趣。

  [创新设计]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设计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基于以上特点,我选择了本课教学。在本课中我设计三个板块:1.我们一起猜猜看;2.超级变变变;3.小小展示会。在第一个板块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来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材料做成的,从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将各种废旧物品加工成各种物品的欲望,进而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

  在第二板块中,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例子,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小组,合作用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好的地毯上进行小设计、小制作活动,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板块中,小组合作,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作品,根据小组合作的创作与展示使学生们在展示会中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加工、重组。并结合我市思品学科,市级重点课题“以搜集、处理信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省级思品学科“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讨、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感悟、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本课设计中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做出有意义的东西。

  2.通过设计和展示活动,能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我们一起猜猜看

  1.请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几件作品,请仔细观察并且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用瓶子做成的花瓶、用废扣子做的相框、用废旧的塑料桶做的沙滩玩具、用鸡蛋壳做的蜡烛台。)

  学生:矿泉水瓶……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猜猜看,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废旧的物品可以做成这么漂亮的工艺品,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2.对,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些都是用我们即将丢掉的废旧物品做成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废旧材料做成的用品吗?

  学生:A、易拉罐做的烟缸 B、瓶子做成的储蓄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人将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一个由点到面的引导作用。]

  3。大家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利用,比如:废报纸、纸盒子、各种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这些废旧资源,经过我们双手的打扮就可以变成生活用品或者是精美的工艺品,这多有趣呀!

  板块二:超级变变变

  1.今天我们也要来对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一次废品大变身(出示课题,用废冰棍杆、筷子、报纸、瓶盖制作的板书)。看看老师的创作怎么样?我这也是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谁想到上面来摸一摸,感觉一下呢?

  学生:上台来摸一摸,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亲切而富有激趣的话语,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所制作的板书,让学生到前边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作品的素材,为学生的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呀?就连你们坐的地毯,也是我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是不是更加地心动了呢?那就快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注意安全

  3.是呀,我们就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作为温馨小提示送给同学们。

  (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让使用的工具划伤你和同伴;

  注意卫生,将不用或剩余的废旧材料放到方便袋里,请不要随意丢弃。)

  [设计意图:此环节关注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教学有一个连贯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从而激发了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4.接下来,就开始你们的超级变变变,将身边的废品进行大变身吧!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此环节师生共同参与,经过商量后,同伴们之间进行制作,有分工、有合作。充分给学生创造开放的活动空间,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板块三:小小展示会。

  1.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废旧资源进行了大变身,它们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呢?快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老师这里设置了四个奖项有:合作奖、创新奖、最佳奖、表演奖,(奖项由废旧的瓶子制作)这些奖项到底能花落谁家呢?那就要看各组的展示了!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是小评委,所以你们可要认真地观看呀。

  学生:(1)制作的各种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风铃、笔筒……)

  师:他们组有的同学是独立完成,有的是和同伴一起合作,谁能说说你和同伴合作制作的感受呢?

  学生:合作得很愉快,我们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师:看了他们的展示,你有哪些启示呢?你们想颁什么奖给他们呢?

  (所颁发的奖项课堂上以投票率多的数为主。)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之间自主的评价,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感受,使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学生们的自由颁奖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2)展示打击乐器。(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的鼓、和手鼓等打击乐器)

  学生:分别介绍利用哪些废旧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打击乐器,来演奏一首曲子呢?快商量一下。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乡在变化”中的第二节“生活的变化”。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书中选取了多幅图片来彰显生活的变化,意图透过人们的衣食住行来反映人们的生活变化,进一步了解家乡,体会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面”是指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儿童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我将本次活动设计为由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到课堂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活动,今天所说的是课堂教学部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着温馨与幸福。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很好的思考过生活的变化,感受不到过去的艰辛与困苦,因此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谢。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鉴于以上的分析,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桥梁确立本课的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珍惜今天的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人民生活各方面的突出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幸福与温馨。

  四、教法、学法:

  课标中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期,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适于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采用互动教学、直观教学。

  突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生活导入,调动体验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近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细心观察的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相比变化就更大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从中引出课题,教师板书:生活的变化。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科书56~59页内容,学生可自己阅读,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同时向学生

  提出问题:“想一想,书中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读书后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初步感知到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转入课堂。

  第二环节:交流体验,引起共鸣

  这—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一、交流资料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书中家乡发生的变化,那我们的家乡人民生活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课前老师请同学自由结组收集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资料。”教师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交流整理资料后分组汇报,学生可能会结合照片、故事、统计图、统计表等进行汇报。对学生有价值、有特点的资料教师予以展示,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随机以概括,出示图片讲解:过去的服装,款式陈旧,颜色单一,人们都穿一样的衣服,现在的服装,款式新颖,颜色鲜艳,面料考究;爷爷奶奶小时候只能吃到窝头、玉米饼和简单的蔬菜,就是这样有时还吃不饱。爸爸妈妈小时候虽然能吃饱,但食物的种类还是比较单一。现在水果、蔬菜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什么,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同时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过去的住房,低矮,阴暗,窄小,不方便。现在高楼林立宽敞明亮,既舒适又方便,过去人们出行路不平,靠步行,马车或自行车。现在道路平坦,车的种类繁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这一层次的设计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结合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二、交流问题

  在各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提问:“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呢?”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说环境的污染,资源浪费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活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随之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去注意,去避免,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去创造、去发骨、去改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交流收获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访问、交流、汇报,从课外到课内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家乡生活的变化已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请学生来谈收获,谈体会,学生可能会说:过去生活艰辛,今天生活幸福,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也可能会说爷爷奶奶小时候吃不饱,我要把好吃的留给他们,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还可能会说要好好学习把家乡、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三环节:演演说说,以情促行

  请学生自由结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能会用各种方式如:小品、快板、歌曲,时装表演等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表演后教师小结:“通过调查、交流,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热爱之情,相信这份爱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作能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才华展示将整个活动拉向高潮。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把学生带入一个渴望努力、渴望实践,争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无限遐想之中,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

  第四环节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请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家乡人民生活变化》的展板,在校园中展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感受家乡生活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1-05

思想品德说课稿3篇03-3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2-1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05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9-04

细胞的生活说课稿07-17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2-26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2-02

有关思想品德说课稿集合五篇03-27

思想品德说课稿锦集五篇04-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