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小括号》教学反思

《小括号》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5 11:36: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括号》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括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括号》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

  加一个符号就能改变相应的运算定律,这就是对小括号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括号》的内容。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相应地改变了运算顺序,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先出示了学生减星星的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时,结合“先加后减”的思路,讨论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引入小括号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合适的位置添加小括号,表示先算加法在算减法,在添一添的基础上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小括号应该如何进行书写,并且明确小括号的加入可以改变算式的计算顺序。接着学生总结规律,在两步计算中,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式子;没有小括号就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做一做”中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的小括号的书写和意义,但是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应该如何读?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上课就会进行解决,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记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融会贯通!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2

  《不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两部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仍然是简单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和理解其运算顺序,并独立的进行计算。“试一试”让学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导总结出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列综合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的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比较和改错练习,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几点反思:

  1、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有了前面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3、计算教学往往被视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教师要通过改善混合运算的教学,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同时运用富有挑战性和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3

  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学的三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摘录“小括号”教学片断:

  (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学生扮演顾客)

  售货员:你好,欢迎光临“佳佳书店”,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顾客:买一本《学生词典》和一本《少儿画册》。

  售货员:一本《学生词典》28元,一本《少儿画册》17元,他付50元,应该找他多少元?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帮售货员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1:我先算用去多少元?算式是28+17=45(元),再用50-45=5(元),所以应找回5元钱。

  教师:能不能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学生1板演:50-28+17)

  =50-45

  =5(元)

  学生2:我有问题,算式里有加有减,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再算加法,你为什么先算加法?

  学生1:因为我要先算用去的钱,算式是28+17,再用50元减去用去的钱。

  教师:从算式里你们看得出是先算28+17吗?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在算式里加符号。

  教师:你可以用什么符号来标明先算28+17?

  (学生自主练习,组内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1:我在28+17下面画一横线。

  学生2:我在28+17下面画一波浪线。

  学生3:我用圆圈把28+17圈起来。

  学生4:我用小括号把28+17括起来。

  学生5:我在加法下面画一小人,算式50-28+17象一辆汽车,加法正好停在小人前面,小人先进加法里,再进减法里。

  学生6:我在加法下面画一扇门,加法象小孩,减法象大人,大人让小孩先出门。

  学生7:我在加法下面画一只兔子,减法下面画一只乌龟,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所以我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在实际的计算时我们用哪个符号呢?

  学生:老师,我知道,实际计算时我们使用的是小括号,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教师:你说得对,在实际计算时我们总不能你画横线,我画圈,你画兔子,我画门,我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小括号。

  反思: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4

  本课在在学习了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运算次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加减乘除以及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运算的次序,才能为后面更艰深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的基础,所以课上起来是十分轻松的。在这节课上,我也尝试着运用规范学生探究本的练习,从第几次作业几月几日开始写起。我发现探究本在计算课上进行应用其实是蛮有用的。

  不过练习下来的结果产并不是太好,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口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发现一下子要求综合式列出的确太难了一点,题目信息看似简单,其实蛮具有干扰性的.。对一些思维能力不好的同学来说是很难的,只有跟他们说,实在不会,先列分步再来综合吧。不过综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写出来的,因为这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5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制订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设计强调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在自主学习中生成,在探索交流中生成,在不断地生成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个方面的有效性,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 大胆放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独立地去探索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菜单,独立地去认识小括号,感受小括号的作用。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精编自学提纲,这些数学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善于自学,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发展独立练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等学力。

  3. 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本节课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悦;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课内训练度,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6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口算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体现了面向全体,又以问题“有没有别的运算顺序?”导入新知;第二个层次是讲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四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初步感受画面的信息,学会从情境图中挖掘信息,然后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土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的两种不同策略,最后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是学生善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且明确一个算式含有小括号,表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说一说算一算,通过让学生说运算顺序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是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小括号的使用要适时、适当。为了避免单纯计算带来的枯燥,我设计了给小树苗治病、火眼金睛、帮小动物找车厢、找朋友等练习,还有就是用小括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整堂课下来,我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1.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其实内容相对简单,但我在教学中讲授这部分知识用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涉及到与生活有关的练习未能顺利进行。

  2.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这与我平时的训练不够有关。还有些学生看题不清楚,加号看成减号,减号看成了加号,出现了计算错误。

  3. 学生做出回答后,我不能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以致学生练习热情不高,学习气氛有点沉闷。

  4.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太强,练习题前后过渡不太自然。

  5.在练习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让学生口答的方式,留给学生笔算的机会很少,可能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的后果。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4.把握好教学时间,练习题选择要尽心筛选,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7

  讲完《小括号》这节课,本来想着自己讲的很糟糕,但没想到老师们都说我的课堂有进步,但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听了老师们给我的各种建议,我觉得我的课堂还可以再进步一些,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比较难懂的地方,感觉学生应该在课下都会,所以课堂上就忽略了孩子们的“说”的练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学习主要就是要多说、多想、多练,通过说,他们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课堂上我也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相对的还是少了点,所以才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算法,算错。我应该利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去说一说,让他们想说,乐说,这样才能将算法真正的种到他们的心里。

  第二点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师。课堂上能够耐心的听学生把话说完整,从他们错误的回答中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也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学会帮助他人进步,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习惯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较高的素质。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关键期,所以课堂上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恒。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9

  例3、例4是含有两级运算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课上能够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觉教学重点开始有点偏移,把重点放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学生的能力欠佳,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运算顺序的重点强调和板书的引领,课上教学速度较慢,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课前能够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能有明显的效果。

  教学例4含有小括号的运算时,学生在说出两种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出现了270-180÷30这样的算式,这正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的解题过程,学生说:先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名游客?再求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我追问:这样先算的什么?生说:先算加法。我说:可是再看这题,应先算什么呢?学生都说:除法。我重声强调:应先算除法,可是我们却想先算加法,想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办?这时,我环顾教室,知道的学生都以举起手,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都想说自己的方法。时机成熟,学生的积极性以调起,我又重声强调:我们想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就需要用到一个法宝,它就是…….我故意拉长声调,学生们已急切的'说出:小括号。之后再强调小括号的作用。感觉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充分的调出,也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1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师若能经常“装装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认识小括号”时,就运用了“装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22—54=24,有的写成54—8+22=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这个应该对了吧!”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22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可以在8+22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保险’了吧!”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看来,数学课堂真是“难得糊涂”呀!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2

  小括号以前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现在新教材改编在一年级下册,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现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编排是用连续减去两次星星,我觉得可能用在购物的场景会比较好。贴近生活实际,且也学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明妈妈做饭时发现没酱油了,给小明10元钱,买一瓶5元的酱油,剩下的钱可以给小明3元买冰激凌,最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元?学生很兴奋地去买东西,算钱。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导,去商店买东西一般是怎么付钱的呢?冰激凌和酱油是在同一个店里面买的。售货员是怎样找钱的呢?

  很快就有学生说,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售货员才好找钱给我们。于是大家都说一共是要8元呢,这个8元是怎么来的呢?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是用3+5合起来的。那能不能用一个算是表示呢?于是就有矛盾10-5+3,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而题目是要先算3+5,怎么办好?顺势就引出小括号,从而学生明白小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小括号,所以我又适当增加了买其他东西的场景,练习的时候就用书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吃东西场景。在练习的时候,强调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加以巩固。这当中学生也知道了小括号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有着自己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我还把括号比作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让老奶奶先走,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记忆住了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3

  小括号这一节课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内容并不多,也不难,但实际上要上得精彩并不容易。我这节课上得就有很多不足之处。

  小括号是一个符号,它的作用是,被小括号包括的地方要先算,学生学得都挺好,但有个别学生虽然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做练习的时候仍然会做错。在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这些学生并不知道小括号里先算出来的得数有什么用,他们不知道这些得数要继续用在第二步的运算中。我在课上并没有预料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应该针对这点提一下。

  除了设计上的问题,其他教学技能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我在提问时,提问的针对性不强。一些学生并不明白我提的问题的意思。我得设计的时候更多得去考虑怎样的语言才是适合学生的,怎样的问法学生能够马上就理解的。

  第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一个学生未带课堂作业本,对于这个事件我虽然发现了,但并没有及时地做适当的处理。

  第三,一些学生的字不端正,我未做提醒。学生的课堂习惯、书写习惯,尤其是听和说的习惯非常的重要,每天都要进行训练,不能放松。

  第四,我上课的亲和力还不够,肢体语言也不够亲和。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4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5

  本节课的开端,我采用了吴版的教学设计,没有出示书本例题,就是感觉单纯的算式太枯燥,而是结合书本第36页第五题,让学生依据“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来列式,然后在算式“18+18×2+6”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添加小括号,改变它原来的运算顺序,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些情况::(18+18)×2+6、18+18×(2+6)等,然后让学生依据原有的经验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计算,我把学生中一些错误的情况列举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找错误,效果比较好,从而明确了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组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方面的,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可能我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要求高了些,但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题时,以学生熟悉的题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在此期间,我仔细国了下面部分学生的情况,有这样几种错误:一、对于“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居然还有一些学生采用了加法和减法,可见,这几个同学的基础有多差;二、就如书本青椒卡通所列的算式,没有加中括号。据此,我让学生根据算式,分析没一步算式的意义,由此产生中括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且补充了第三十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计算错误明显降低,但是,部分学生对列综合算是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在后面的联系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6

  1、重视了口算。这几年来,教师的课堂中很难看到口算练习的影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计算占很大的比重,但我班学生原有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结合本课特点,我主要进行了末尾有0的乘除法口算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有效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复习。

  2、恰当地把握了教材。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上。本单元的3个例题,前两个主要定位在运算顺序上(原来的混合运算基本上是乘除法在前、加减法在后,而本学期包括了乘除法在后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而本课的例题由于有小括号这一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认为运算顺序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我组织学生先列出分步算式,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基本上列出的是不含小括号的错误算式),在比较中发现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步骤产生矛盾,从而介绍小括号。并在对两种列式的比较中,发现小括号的作用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在练习中我还安排了这样一组题:30×2+40、(30×2)+40,使学生发现后者虽然也有括号,但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因此结果相同,这样的小括号可以不加,提高了学生对小括号的认识以及准确使用小括号的.能力。

  3、注重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的练习中,我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以及其他学生完成的情况,总结出计算的注意点:不要抄错数字与符号、注意运算顺序、细心口算、做完后要认真检查等

  作为教师,我也能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如写好字、写好等于号,细心计算等。

  不足之处:

  1、新课教学中学生没能充分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虽然是这样预设的,在矛盾中引出了小括号,但由于将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揭示过早,导致了学生的理解不透彻,参与不积极,反映了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2、课堂氛围调动不够。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加上我的教学艺术功底欠缺火候,因此整节课比较沉闷。这也是我以后亟待加强的。

  3、在口算时,对于典型错误,没有提供学生剖析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改正。

  4、深入不够,在30×2+40、(30×2)+40的比较之后,还可以安排连乘、连除、连加、连减有括号与无括号的对比习题,进一步体验小括号在不同类型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也为运算律打下了基础。

【《小括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12

教学反思04-19

教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1-10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4-11

画杨桃教学反思《画杨桃》教学反思10-27

北京的教学反思06-16

《秋天》教学反思04-12

《白桦》教学反思05-11

《画》教学反思07-0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