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北上》读后感

《北上》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3:00: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上》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上》读后感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

  人所经历的兴衰荣辱,时光所带来的悲欢离合,河流照单全收,然后生生不息地继续奔流,千万年的奔流化作历史的叹息、逝去的时光。

  河还是那条河,但百年之后的河,奔流的已不是当年的故事。

  正如《北上》这本书的结尾所写:“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

  这是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也是运河沿岸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故事。

  我生长在京杭大运河的发源地,家不远的地方即是运河的支流,学校旁边是运河的另一条支流。听起来它好像伴我长大,其实不然,我和它一点也不熟。读这本书前,运河于我而言,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条河,最多作为一个可以偶尔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同去欣赏的景点,它甚至没承载下我的什么记忆。

  读了这本书后,运河不再只是一条河。它使我看见了运河背后的历史,它有繁荣,也有衰败。它是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它是一条在我的故乡入海、奔流过我成长岁月的河。

  《北上》不是为了书写苦难岁月本身。它跳脱出来,从一个意大利人小波罗先生以及他身边的翻译谢平遥的旁观者角度,叙述了一段不平凡的过去。一个意大利人在清末的风雨飘摇中,沿着那条奔流的运河一路北上。在这段旅途中,那些在这片水域生长的人陪着小波罗先生一起,经历了闻所未闻的事情,也让那些与生死相关的故事和末世的辉煌、破败,逐次铺陈在我们的面前。

  也许是一直逆流的缘故,书中所言的北上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但是作者一直用很松弛的态度讲述,使得读者所读到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与随和,像包容一切的大运河。就连最后的生离死别,作者也讲得委婉克制。先是一个人去世了,然后是一条河的历史终结了,最后的最后,一个王朝也在动荡中分崩离析。个人造化和国家命运,在冥冥之中息息相关。

  故事的第二部分从几个家族的历史言起,反推出一条河的奔流;又以一条河的奔流,反过来描述了中国千千万万家族的历史。运河养育了一代人,成就了一代人。守住这条河,也就守住了这个曾经饱受屈辱的民族魂魄。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第二部分内容写得很短、很清爽;故事很短,但意味很长。

  结尾的时候,谢望和(谢平遥的后人)说,也许我们的祖先都曾真的聚集在一起,陪着那个洋人一路北上。他其实什么也不知道,这只是晚辈对长辈们过往的一种猜想。但这段话忽然就模糊了所有的界限,他们所看到的故事,看似一个个毫无关联,却是奔流在一起的一段历史。

  此去经年,运河犹在。那条蓬勃的生命一直奔流,它不会让那些离家的游子在回望来路的时候找不到归宿……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那是他们梦里可以回去的地方,是可以借以追溯他们祖先来路的地方。

  “芳岁若奔流,羲光不停辔。感物悼前期,谁知此时意。”

  《北上》这部小说,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作者徐则臣,通过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大运河的历史、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揭示了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也探讨了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剖析,使得读者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生活与大运河紧密相连。大运河的变迁,也映射出他们生活的起伏和命运的变化。

  此外,作者通过书写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大运河精神的描绘,使得读者对这条古老的人工河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虽然这部小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但在我看来,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人物塑造略显单薄,有些情节安排略显生硬。但总体来说,这并不影响这部小说的阅读价值。

  《北上》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还通过大运河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精神。虽然有些情节安排略显生硬,但总体来说,这并不影响这部小说的阅读价值。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