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

时间:2024-01-09 08:08: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倚天屠龙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

  《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当年,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群雄,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说的是江湖上最锋利的两大兵器——屠龙刀与倚天剑。谁得到这两把兵器,谁就能当上武林至尊,为此,江湖上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演绎出一代又一代的恩怨情仇。其实,这两大兵器上有一个重大秘密,只有得到这两把兵刃,且知道这个秘密,才能成为“武林至尊”。这个秘密至直到武当派张翠山与天鹰教殷素素之子明教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的出现才揭晓。

  (引述故事,引出人物。)

  张无忌是“金书主角第一高手”,他是明教教主,朱元璋、徐达、常遇春都曾是他下属。拥有主角光环的他,由于性格优柔寡断,行事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却被许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讨厌。但细读《倚天屠龙记》后,你会发现张无忌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介绍身份,概括评价。)

  张无忌的性格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虽少有英雄气概,但却宽厚大度,慷慨仁侠,而且他将“侠”发挥到了一种极致。他从小生长于与世隔绝的冰火岛,不知人世险恶,也不会看重个人私利,因而能奋不顾身地帮助他人。我以为“英雄”往往做事,或许也会夹杂一些私利,比如个人的名声等,有了顾及,便少了侠气;而“侠者”却不是,他们常常只是为别人,去做理所应当的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张无忌甘受灭绝师太三掌,在光明顶上孤身奋战六大门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觉得“应该做”;所以他绝对不会和朱元璋争做皇帝。

  张无忌一生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忘了别人的缺点。所以尽管张无忌十岁父母就被双双逼死,长大后他仍对赵敏说:“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开开心心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爹娘死了,我伤心得很。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望别人不要杀人害人。”这些带有孩子气的话,却格外的令人感动。谁会想到这是一个刚满二十,父母双亡,被折磨、欺骗无数次的少年说的?他的善良宽厚,使他注定成不了杀伐果断的政治家,却一定是值得信赖依靠的朋友。

  (结合人物经历和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射雕三部曲”的三位主人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还是可以用“正、反、合”的顺序来概括。郭靖是“正”,杨过是“反”,而张无忌毫无疑问是“合”。他既有杨过的聪明伶俐与重情重义,又有郭靖的纯朴善良和侠骨柔情。他的“合”还表现为一种包容和宽厚,使他能化解自己的恩怨,又能化解明教内部的矛盾,更能化解名门正派与明教的血海深仇。正因如此,他才被正邪两道封为“武林至尊”。

  (通过比较强调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们应该学习张无忌,学习他的宽容大度,宽恕他人;学习他的侠肝义胆,能奋不顾身地做“应该做的事”;学习他的调解能力,调节你和我,和谐共生。

  如果世上多一些“张无忌”,多一些包容,大概会少一些纷争、少一些仇怨。

  写读后感,很多人往往写成故事情节介绍。读后感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都要以议为主。

  读书应该边读边思考,有思考才有感想。观影也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所以,写读后感应该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经常做的事儿。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2

  这几天,我刚看完了《倚天屠龙记》一书,现在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张无忌,大概内容是:张无忌幼年的时候,和父亲张翠山、母亲殷素素、义父谢逊一起在冰火岛生活了十年后,回到中原。可是,刚刚回到中原,就因为屠龙刀的'原故,父亲和母亲被逼的双双自刎,张无忌也身中“玄寒冰掌”。此掌力只有“九阳神功”可以化解。人们都觉得他已经身患不治之症,因为那本九阳真经已经消失了数百年。可是。张无忌却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不仅治好了玄寒冰掌,还练就了一身罕闻罕见的绝世武功。等他下山时,武当、峨眉、少林等六大门派已经开始对明教(魔教,向来为武林中人所不齿,但张无忌的外公为魔教中人)进攻了,张无忌凭一人之力,救了明教,并率领群雄打败了蒙古军,最终名垂千古。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无忌很有侠义心肠,言出必行,在纷争不断的江湖,怀着以德报怨的信念,终于独步江湖,成为了一位人人敬仰的大侠。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3

  终于看完40集的新版《倚天》,感觉痛快淋漓且略感欣慰,大陆的武侠终于有了自己的经典!真的,比起某些自己号称经典的金庸剧,我认为此剧更能代表目前大陆武侠剧的水平,与我看过的几个版本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总体有所超越。

  我觉得该剧首先是角色遴选比较到位。虽然在看此片之前,我对男主角苏有朋的演技没抱什么希望,但凭心而论,从外形上他确实是非常适合出演张无忌的人选,比较年轻(实际上也比较“老”了,但比起一干“前人”,无疑算年轻的),斯文老实,纯朴温和,还有几分书生气)。相对来说,梁朝伟虽然演技很好,可他的气质却过于颓废压抑,不是张无忌所应有的气质;而马景涛的张无忌,如果一生坎坷的张无忌像他那么容易冲动,早死了百八十回了……更难得的是,这部剧大概会成为苏有朋个人的一个新起点,他在此剧中的演技竟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好!关键是他既演出了那股英雄侠士的气概,又把握了张无忌所特有的优柔寡断、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画虎画皮难画骨,可谓难得矣。我觉得不足之处是把父亲跟儿子演得几乎一模一样,其实他们两父子的性格还是小有差异的。后段有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这主要是整个剧本因素造成的,倒并非他的过失。

  几个女主角遴选也都可圈可点。我个人觉得最到位的是郭妃丽的殷素素,她演得也很好;相对来说,赵敏就显得有点娇艳有余、狠辣不足了,不过,多了一些小儿女情态的赵敏比书里要可爱多了;这版的周芷若感觉有点像是翻版周海媚版,由于演员的演技还欠点功力,到后期性格转变的周芷若就演得不够到位,但总体尚可;阿离前段演得比较好,后段不好,把阿离的古怪性格演得只剩下了对张无忌的深情款款;小昭是最不到位的一个,本来外形就不很“小昭”(为什么不找个维吾尔女孩演呢?),性格也只是表现了乖巧可爱和善解人意。

  配角有一些选得相当不错,比方张三丰(我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仙风道骨版张三丰)、徐锦江的谢逊(我觉得他后来的散发造型更好)、张国立的圆真、梁天的胡青牛、殷天正、宋远桥、宋青书、丁敏君……遗憾的是戏份颇重的“逍遥二仙”所托非人,范遥还只是不够有气质,张铁林的杨逍外型不比孙兴不说,每逢说话必板脸让人受不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演《还珠格格3》了。但从总体上说,这一次的《倚天》应该是各个版本中角色遴选最为成功的一版了。

  再谈谈武打设计。金老爷子所想出来的武功,往往不是单靠“见招拆招”就能表现的,很多武功更多的是需要表现一种“意境”。苏版中把分解式与意境式融合在一起,小规模武打场面以分解式为主,大规模或剧情重点的武打场面则以意境式为主,而意境式又以形象化为主要表现形式,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尝试。原著中张无忌叱咤江湖,主要靠的是四种武功:作为基本的九阳神功、作为枝干的乾坤大挪移、波斯版乾坤大挪移和太极功夫。因为苏版中没有夺圣火令的戏,所以主要是另三种功夫,它们都被作了“形象化”处理。其中九阳神功作为内功,无疑是最难表现的;乾坤大挪移按书中的说法应该属于“借力打力”的一类(有点像古龙笔下的“移花接玉”);太极功夫因为世有流传,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好拍的。我觉得苏版表现得好的是太极和九阳神功,而乾坤大挪移的表现方式特点不够突出。比如太极拳、太极剑,一方面用“圆”对太极拳、剑进行了意境化表现,具体招式又使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太极拳、太极剑的真实招式,既给人带来艺术美感,又能带给人高手过招的真实感和紧迫感。又如九阳神功第一次大显威力,应该是张无忌在光明顶下受灭绝师太三掌,这里苏版的武打设计完全使用意境化处理,用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色来象征张无忌此时的内心境界、精神状态,并配以旁白介绍九阳真经的要义,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原本虚无缥缈的内功心法,效果非常的好。至于乾坤大挪移,似乎只看到一道道蓝光在闪,估计是要表现力道方向的改变,却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让我觉得更为遗憾的是原著中后段最精彩的'金刚伏魔圈却完全不得要领……

  有人说新版《倚天》有琼瑶化倾向,其实我感觉大部分演员的表演本身并不琼瑶化,稍有琼瑶化感觉的是剧中的某些对白。苏版倚天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了原著中的对白,而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演员的道白中感情非常到位,很容易让观众融入情境。(唉,同样是原著中的对白,为什么新版《倚天》中众多年轻演员的表现能力反而远远超过03版《射雕》中很多老资历演员呢?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由于涉及到情节改编,有些部分的台词是编剧编写的。遗憾的是,正是这部分台词,有些琼瑶化的倾向,还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语意重复,比方张翠山与殷素素山洞定情一段张就两次说“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赵敏在灵蛇岛上初见谢狮王也两次用了“真是名不虚传”。

  这版《倚天》的音乐配的不错,虽然都是一个主旋律,可用不同的变奏来适用于不同的情境,时而轻松活泼,时而阴郁沉闷。至于片头片尾曲,虽然我个人觉得没有《随遇而安》和《两两相忘》经典,不过从歌词上来说都是为《倚天》度身定做,旋律也比较通俗,不能说优秀但也还好。我认为金学锋唱片头曲是不错的选择,可惜毛阿敏似乎嗓子大不如当年了。

  苏版《倚天》的服装设计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既美观大方又符合身份。一提到《倚天屠龙记》,有两样重要的道具不得不提,那便是倚天剑和屠龙刀。而剧组显然在这上边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屠龙刀古意盎然,倚天剑锋芒毕现,确实一见之下就给人神兵利器的感觉,比以前的版本要好很多。

  这版《倚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方面是制作方严谨的艺术态度。全剧除了最开始两集有两处口误(一处是宋远桥误称翠山为“三弟”;一处是殷白眉误称杨逍为“右使”),演员的对白中再无其它失误,也没有读错别字的现象,可见全体演职人员的认真态度。还有在剧中的招牌匾额上、信封书简上剧组都注意使用了繁体字;剧中各个场景的匾额、对联,都是非常贴切、符合场景的。虽说这些也许是小事,也许有些观众看完了也未免注意到,但这种态度真正难得!还有在红梅山庄里,朱九真试张无忌的武功,张无忌所用的武功招式中确实有武当绵掌招式,在这种小地方也一丝不苟,说明武指是很细心的。

  比起以前的各版《倚天》,我认为新版本在总体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可以成为现阶段的经典。当然,也希望将来会出现能够超越这一版的、更完美的新的经典。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4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全书在金庸老先生笔下,把一个元末明初年间武林群雄相互争斗的动荡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读过这本书得人都会知道,本书大致分为流落孤岛诞无忌、父母双亡四处逛、因缘巧合炼绝功、重整明教反朝廷、救得众人齐反元、荒岛归隐了此生这六个部分。

  我最喜欢的是张无忌因缘巧合练就绝世武功后,在明教光明顶一举挫败六大派这一段,因为他给了我人生的希望,原来我以为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之后会必死无疑,但世事难料他竟然得到了白猿的帮助练成了九阳神功,不仅抵消了寒毒,还有神功护体。在作者的笔下似乎多了几分神话的色彩,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就是这样吗?当你遇到困难时,可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坚定自己的信念往往会得到好的结局。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就是这样吧!另外,主人公张无忌身上那种与人和善,乐于助人,爱憎分明的性格也是他能成为明教教主的必备条件之一。更因此,他才会在不知不觉间能让刁蛮古怪的殷离、柔情似水的周芷若、老谋深算的赵敏和心地善良的'小昭这四个女孩喜欢上他。而张无忌却自始至终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谁!最后他虽然和赵敏结了婚,但我觉得,那并不是他自己的抉择,而是赵敏替他做的选择。现实中的我也是一个做事容易犹豫不决的人,尤其是遇到大事,我总是希望听听别人的意见甚至让别人替我做一个选择。我知道,我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太少,所以,我现在经常会走出校园,去外面多打打工。让自己经验能够丰富一些。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就像每部书中的某个角色一样,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但依然,乐此不疲的奋斗着,奋斗着。等你回过头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但为此也付出了很多。我知道,以后我也会继续奋斗,只不过我想在那本书快结局的时候,写上我不后悔!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5

  近日从当当网上购得《金庸全集》,在短短时间内我看完了《倚天屠龙记》。

  纵观《倚天屠龙记》全作,感慨颇深,小说人物可以说是刻画的栩栩如生,各有千秋。

  毋庸置疑,该小说最主要的主人公就是张无忌了,此人尽管没有一点政治家的脑细胞,因为政治家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是忍;第二是当机立断;第三是极强的权利欲,可以说除了第一个条件,张无忌是半点也不沾边的了,他忠厚老实,优柔寡断,翻了政治家之大忌,更重要的是,他乃性情中人,淡泊名利明教教主是别人逼着听他当的,跟他自己半干子不着边,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前半生根本就没能做回自己想成为的那样,完全是任人摆放的,这当然和他的忠厚老实有关。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男儿,他宽厚大度、慷慨仁侠、豪气云干,这当然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冰火岛上三位至亲从小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好人,至少不会恩将仇报,但事实恰好相反,这从他回中原后的惨痛遭遇中可以看出),总之一句话,张无忌是一个典型的侠义之士,社会永远需要这样的人。

  张无忌的前半生一一共遇到了四个红颜知己:周芷若、阿蛛(即殷离)、小昭、赵敏,当然,他最后是和赵敏终成眷属了,阿蛛喜欢的张无忌其实只是蝴蝶谷中那个咬了她一口的那个小张无忌,这也就预示着他们不可能有美满的结局;汉水舟中喂食之恩使周芷若和张无忌从小就对彼此埋下了深深地情种,当然这也就于是这他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金庸的小说中还没有哪个主人公和他(她)第一次见面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时势造人吧!当然他们二人最后没能终成眷属也和灭绝师太扭曲的教育有关,他不会让峨嵋派的任何人和明教中人好,谁和“魔教”中人好,谁就得死,纪晓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灭绝师太逼周芷若所发的毒誓比让她死更难受,当然等周芷若醒过来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张无忌最后是死心塌地的爱上了那个诡异的“妖女”——一个异族姑娘,此二人诚可谓一见钟情,绿柳庄的偶遇成就了此二人的那段不平凡的姻缘也宣誓了赵敏背叛朝廷的开始;四女中,我所认为的最可爱的人非小昭莫属,小昭美丽机智、单纯脱俗,对张无忌可以说是一网情深,遗憾的是她最终做了宗教的.牺牲品,周芷若和赵敏是不可能达到她这种境界的,尽管此三人都有机敏过人之处,但小昭和张无忌一样,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她压根就不想当那个什么波斯总坛教主,但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是典型的政治女性(其实此二人非常希望张无忌建功立业,尤其是周芷若),如果张无忌当时取代了朱元璋或者继续当他的明教教主,赵敏和周芷若无疑都是他的得力助手,也许张无忌就真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过功劳得归于此二女),让他们失望的是张无忌无心于功名利禄,为了他们心爱的人儿,他们迁就了张无忌,放弃了那颗追逐功名利禄的心,毋宁说是张无忌感化了此二人,也就是说,四女中,能够和张无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唯小昭一人而已,遗憾的是他们不能终成眷属,这其实也就放映了生活的现实性,生活是残酷的,它不会让人事事遂心的。

  《倚天屠龙记》中的一切恩怨仇杀皆因陈昆所致,所以说该书中真正称得上彻头彻尾的恶人的恐非此人莫属,即使为了爱情他也不应该这么做,毕竟天下人皆有父母妻儿,此人借刀杀人的手段也太残忍了点。

  《倚天屠龙记》里面除了爱情,同是值得称颂的当然还有亲情:武当七侠之间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心情,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当然是假的)时的伤心欲绝,宋远桥见到爱子堕落时的老泪纵横。

  该书中张无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真理:太热衷于功名利禄,太想独尊武林,往往会事与愿违,就像我们生活中,一个人太想达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又偏偏咬定青山不放松,结果只会害人害己,为了一部《九阳神功》,潇湘子和尹克西命丧昆仑山;为了一把屠龙刀,何太冲夫妇命丧少室山;谢逊花了20年,终究还是没能参透出屠龙刀里的秘密;明教前三十三代教主花了毕生心血,还是没有一人能把乾坤大罗移练到第六层的(而且很多教主还因此走火入魔,丧失了可贵的生命,抱憾终生);武青缨和朱九真两家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冥冥之中往往又自有安排,无心载柳柳成荫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一切随缘,不要强求什么,也只有这样,人才会过得充实而幸福:觉远大师本事藏经阁一看门僧,整体只知道钻研佛经,其乐融融,客谁又能想到,也就是在钻研这佛经的过程中,觉远得以缘见《九阳真经》而成一代武学大师;张三丰独创太极,往往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暂且放一放,出去游玩一番,也就是在游玩的过程中而大彻大悟,譬如在游玩长江中上游的蛇山和龟山的时候,颇有所悟,终于将一套绝世太极融会贯通,而成一代宗师;张无忌除了厚道善良,别的什么也不在乎(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将生死看得淡了),可也算的是一小神仙,鬼又知道就是在这个时候,小张无忌得以在老袁腹中发现《九阳真经》(也就是在他行医救袁的过程中)而得以驱除体内折磨了他十余年的玄冥神掌寒毒,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得以练成奇世内功(诚可谓是第二个觉远),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和小昭在光明顶的密道中仅用几个时辰的时间就将乾坤大罗移练到第七层,而这次纯粹又是无意的。

  《倚天屠龙记》乃是一部曲折复杂、包罗万象的杰作,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6

  之前只看过影视剧版,对剧情略知一些,读原著才知道影视剧删减了很多,也改编了很多,一边看原著一边与记忆中的剧情对比,有些武打场面原著描述得更精彩读起来酣畅淋漓,但是原著结局并不圆满,我更喜欢吴启华版的结局,赵敏和张无忌归隐江湖游山玩水。

  原著里,张无忌虽然说自己真正爱的是赵敏,最后也只是要和赵敏回去蒙古而已,他们以后怎样,真是让人很担忧,且不说张无忌心里还挂念着小昭和蛛儿,工于心计的周芷若可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从她不让张无忌和赵敏成亲就能看出,不成亲她不就一直有机会吗,真是把赵敏抢亲之仇报了。

  看完原著,对男主角张无忌喜欢不上来,如果不是脑海中代入了吴启华的脸,定觉得他是个无敌大渣男,不值得拥有绝世武功和美丽佳人,四个女生各有各的好与不好,但也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吧,只要对方投怀送抱就来者不拒,我甚至觉得,之所以他选择了赵敏是因为赵敏追的最凶,他感觉赵敏是最爱他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最爱的是赵敏。

  更喜欢吴启华版专一的'张无忌,始终对赵敏情有独钟,对小昭是爱护,对蛛儿是怜悯,对周芷若是敬重,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感情温度,是能让观众分辨出来的。

  最喜欢的三个人物:赵敏、杨逍、纪晓芙。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7

  花了32个小时读完了《倚天屠龙记》。这本书跨度十分大,从郭襄在少林寻找杨过,却遇到了少年张君宝,十几岁的张君宝一人单挑昆仑三圣救少林于危难之中却被迫跑路流离失所,本来得郭襄帮助要南下襄阳找郭靖却上武当山自立门户。七十几年后,张三丰九十大寿,武当张翠山和魔教大小姐殷素素生下张无忌。

  又十年,张无忌一家回归中原,夫妻双双自刎,张无忌从次一路悲催,惨状直逼《连城诀》。直到跳崖时绝处逢生,习得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光明顶一战成名,到此又过了十年。说到张无忌的渣,开始还好,到最后少林寺英雄会那一段是真的又渣又蠢,没得洗。可叹赵敏为了张无忌放弃郡主身份背弃父亲兄弟,可真轰轰烈烈。周芷若接近张无忌是一个得到的过程,而赵敏却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经常有人讨论金庸的小说一定要跳个崖才能绝处逢生,但是如果你没有张无忌的善心,没有张无忌四五年刻苦的'学习医术,那么跳崖就真的是跳崖了,但是对张无忌来说这反而是一个机会。毕竟想获得绝世武功总得付出点风险吧。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8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在它里面写出了一个水准很高的悬疑故事。

  张无忌是个没心没肺,憨头呆脑,淳朴善良的农家愣头青;虽然一身武功超凡入圣,其人可恨程度在金庸小说男主角里数一数二。一心情迷赵敏,而赵敏人品如何?机灵狡诈,心狠手辣。若说俞岱岩不是赵敏所伤,殷梨亭总是伤在她手下,难逃其咎。而且赵敏统帅一干武林好手,杀六大派无数人马,险些连张三丰也杀了,若非张无忌及时赶到,武当派也要死不少人。且其后阴谋伤殷梨亭和俞岱岩,丝毫没有一点同情心,没给张无忌一点面子。而之后给张无忌送点解药,张还巴巴的十分感谢人家,却不想想人还不是她赵敏伤的。赵敏这些行为唯一的动机就是替她父亲打江山,没什么别的解释。而她行为任性手段毒辣,却是从中可见一斑。若非她也情迷张无忌,小张不知要被她害死几次。这一对叫做男的憨傻女的机敏,男的事事被蒙在鼓里,女的处处算无遗策占尽先机,反正我是不喜欢这调调的。

  周芷若出身淳朴,开始看起来是张无忌的良配;然而张和她实在不怎么来电,张一见赵敏后就完全被迷住了。而且周在被灭绝师太逼着挑起峨眉派重担以后,性子大变,使出的计谋把赵敏都给耍了。金老在书的.结尾处给小周基本平反了,形象转正,虽然平反得有点勉强。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她配张无忌才最合适。一对淳朴的农家小夫妻。

  全书紧扣的就是张无忌一人的淳朴对比众人的心机。张从回到中原后被玩蛇的乞丐骗开始,到全书最后“手一颤,一支笔掉在地上”,一直在受人愚弄,空有一身神功。除了武当一干师叔和太师傅,基本没一个对他真心相待的。连小昭这样的丫头,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虽然对张无恶意,但是作为男人老被蒙在鼓里,总令人不爽。起码我是会不爽的。四女里唯一没骗张无忌的就是殷离,但她是张的嫡亲表妹,而且是个偏执而病态的幻想狂。

  最后说下我认为最亮眼的配角,彭莹玉。对丁敏君:“大丈夫做人的道理,便是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懂”。光明顶上,第一个约五散人去与杨逍摈弃前嫌,联合保卫明教,目光长远。大都城里,悄然出现在张无忌周芷若等面前,神鬼莫测。对韩林儿:“糊涂兄弟!难道咱两个帮周姑娘,就能打赢教主了?我说教主一定打不赢周姑娘”,机灵风趣,洞察人心。

  金庸的小说没有一部情节不离奇的。必须承认,金庸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讲故事的高手。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9

  中午,我从犄角旮旯里翻出一本田字格本,拟用来做稿纸。于是,发现了某鱼四年级时写的这篇读后感。记得那时,她正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游荡。这篇读后感显然是为了完成作业。语言挺流畅,记录了妈妈的废话(我说过么?忘却了……)感谢小学的素质教育,那时候,我们读书的时光真美丽!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小说。它为什么叫做倚天屠龙记呢?倚天是一把宝剑,屠龙是一把宝刀。它们一个藏有绝世武功《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一个藏有精妙武书《武穆遗书》,所以,这本书叫《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讲的是张无忌的故事。张无忌小时候中了敌人的掌力,全仗太师父和武当五侠的`内力续命。后来机缘巧合,不仅治好了病,还学得一身绝世武功。最后还阴差阳错当上了明教教主。

  我觉得张无忌和神雕大侠杨过有些相似,都向往小康生活。而郭靖郭大侠的心态则不相同,他心里想的是天下,而不是什么小康生活。妈妈说:“郭靖把《九阴真经》和兵书放在刀剑中,盼望后人能练成。但杨过、张无忌虽都习得可能比九阴真经还厉害的武功,却都没有郭靖这样的雄心壮志。郭靖之后,再无郭靖。”我觉得真有道理。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0

  这部小说的梗概是:张无忌的父母张翠山和殷素素因无意中卷入屠龙刀而起的江湖纷争,与金毛狮王谢逊一同被迫流落至极北大洋中的一个荒岛——冰火岛,在那儿生下了他,并叫无忌认谢逊作义父。张无忌过了几年远离尘嚣、无忧无虑的生活,九岁时随父母回归中土,江湖人士为找谢逊报仇或为抢夺谢逊手上的屠龙宝刀,致使无忌一家三口厄运接踵而

  至。父母不愿说出谢逊下落,双双自刎身亡,自己又身受玄冥神掌之伤,寒毒深入腑脏,连医术通神的蝶谷医仙胡青牛也无能为力。身遭如此惨痛变故的张无忌竟泰然处之,既不思为父母报仇,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并不恐惧。自十二岁入蝴蝶谷求医至十四岁出谷,他虽然又经历了不少江湖风浪,活得倒也自由自在。十四岁的张无忌护送峨嵋女侠纪晓芙的女儿杨不悔远赴昆仑山寻父杨逍,从此才真正踏入了身不由己的江湖。

  一路上历尽艰险,先前张无忌曾救治过的许多武林人,恩将仇报。张无忌几番以身相代,终于保得年幼无知的杨不悔回到了父亲身边。不久因轻信道貌岸然的“朱、武”两个武林世家而险些被骗。待得脱困,他因祸得福,进入了一个群山环抱的翠谷,与海外荒岛相似,又是一处世外桃源。张无忌本打算在此安度余生,不料无意中得到了一部久已失传的武功秘籍《九阳真经》,抱着打发无聊岁月,成固可喜辱败亦无忧的念头,短短五年中他即练成了这项神功,而体内的寒毒也不知不觉地被驱除殆尽。

  二十岁的张无忌重入江湖,既不想成名也没打算替父母和自己报仇,一心一意只想去海外荒岛与义父团聚,但终究身不由己。在西域大漠中身受峨嵋掌门灭绝师太三记重手,以重伤之躯救了明教一群教徒;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明教总舵,机缘巧合使张无忌知晓一切恩怨都是由与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的夫人有私情的'成昆挑拨而起。他为了化解这场误会,出手协助明教与各派高手相抗,九死一生,情况危急,加之迫于明教上下的盛情而被推上了教主的高位。在明教之中张无忌武功最高,此外还有明教四大法王:金毛狮王、青翼蝠王、白眉鹰王、紫衫龙王。此后更陷入了无数的武林纠葛,不由自主地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保护师门,起兵反元,搭救义父,清解恩仇,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弄得他精疲力尽。虽然自己身负绝世武功,又有明教的庞大势力作后盾,张无忌仍是步步荆棘,吃尽了苦头。

  义父谢逊了却恩仇后出家少林寺,最后绝了张无忌安享天伦的唯一奢望。等到明教将要打下江山时,张无忌又一次为人所算:曾于少年张无忌有过救命之恩的明教大将朱元璋设下极阴毒的陷阱,使张无忌误以为徐达、常遇春等故友背叛于他,意图篡权,令张无忌自己心灰意冷,主动辞去了明教教主的职位。自此张无忌对江湖生涯再无半分留恋,悄然携妻归隐了,但想起故友的背叛还是常常忧愁。

  读过《倚天屠龙记》,故事主角是一个从小父母双亡,遇尽人间骗局和险恶的叫张无忌的少年。他在不幸中学得“九阳神功”,并帮助一个抗元的教派——明教走上正途。虽然他处处被骗,在爱情上被动,随波逐流,遇事时的聪明才智和领袖才能都不是很强,且有时行事过于武断。但最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诚实忠恳,不记仇恨的宽大胸襟的高贵品质。这让我想起《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句话:“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确实是的,每个人今天所做的事情都关系到自己的未来。这部小说之中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发人深思的地方,我且挑一些写在下面:

  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弟子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

  张无忌当初对朱九天敬若天神,只要她小指头儿一指,就是要自己上刀山、下油锅,也是毫不犹豫。不知世间少年男子,大都有过如此糊里糊涂的一段初恋,当时为一个姑娘废寝忘食,生死以之,可是这段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日后头脑清醒,对自己旧日的沉迷,往往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1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我读得次数最多的就是《倚天屠龙记》。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来说,毫无疑问《倚天屠龙记》是能够排到前50名的武侠小说,但是我读的次数最多,却并不只是因为这部书写得好,而是这部书“离我的距离太近了”。

  小的时候,我居住在新华印刷厂的宿舍楼当中,而《倚天屠龙记》就是新华印刷厂所印制的,印象中应该是在80年代中后期吧。那个时候,很多厂子的职工家中都有一套《倚天屠龙记》。也因此,我不仅在第一时间读了这套书,而且这套书一直就在手边,随时都可以拿来翻翻看看。

  因为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我的年龄相对小一些,因此可能视角和现在不一样。对初中时代的我来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最吸引我的`是几处打斗的情节。

  第一个让我总是反复翻看的情节,肯定是张无忌独力挑战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了。我虽然谈不上多喜欢张无忌这个角色,但是修炼成“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的他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个桥段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六大派都是名门正派,并没有采取“群殴”的手段,这也算是对张无忌这位主角的一种“成就”吧。

  第二个让我看得非常投入的情节,是张无忌武当山驰援张三丰,力战阿大、阿二、阿三的那段描写。在这段故事当中,张无忌从师祖张三丰那里学会了“太极”的意境——主角光环真的是让人羡慕。

  第三个场景,则是张无忌、殷天正、杨逍联手挑战看管谢逊的少林寺三大神僧。这段打斗不仅写得激烈精彩,同时也算是正式描写清楚了一个书中事实——张无忌一个人的武功,已经远在殷天正与杨逍这两位一流高手联手之上——已经是《倚天屠龙记》中一个无敌的存在。

  我喜欢看武侠小说,最初的原因就是喜欢看书中关于武功、打斗的描写,在我看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武功并不花俏,在灵巧之余充满了堂堂正正,这种写作手法,让我觉得金庸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非常负责任。很多武侠小说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会有相似之处,而金庸笔下的张无忌,与郭靖、杨过、萧峰、令狐冲、胡斐……等都不一样,人物性格不同或许还好处理把握,对于武功的描写也不同,这点让我真的很敬佩。

  与《书剑恩仇录》有些类似,《倚天屠龙记》中反派角色的武功并不是很高强,像玄冥二老、成昆……等,远没有达到张无忌或者张三丰的层级,这也就让书中的“武功对抗”有些失衡,这也是《倚天屠龙记》必须引入更多的感情戏、历史戏的原因吧。

  《倚天屠龙记》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其实是韦一笑,从第一次接触到“阴恻恻”这个用法以及“天下轻工第一”的概念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这个“愈是旁人不敢为、不肯为、不屑为之事,他愈是干得兴高采烈”的角色。虽然整部书中对他着墨不多,但是如果能够“穿书”的话,我真的想去更好地演绎完韦一笑的一生。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2

  酷爱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倚天屠龙记》 ,所以写了这篇读后感,倚天屠龙记读后感。

  读他的书,我真的好像置身于武林,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其中。为他们的爱恨情仇纠结,为他们的生死担忧,为他们的武功惊叹。

  我很喜欢张无忌这个人物形象当然, 我必须承认, 他不是一个大英雄因为他缺少大英雄的刚毅性格与盖世气概,他的坚持只停留在善与恶侠与义的大节之上。 对于细节 ,他几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拿过主意,凡事都是他身边的人替他拿主意 。从小时候开始是张翠山、殷素素、谢逊、张三丰等武林顶层中人替他拿主意, 帮他安排一切而成人之后, 谦逊温和的他, 也是周芷若、赵敏和小昭等女子左右他的想法还有比较典型的是 他决定与周芷若成婚,也是在谢逊的提议下。但是, 这并不妨碍张无忌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明教教主,为什么不说他是英雄大侠呢?倚天屠龙记中极少出现别人称呼张无忌为“张大侠”, 因为他不是大侠他温文尔雅, 对人坦诚相待, 所以 ,他比起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大侠们张无忌更是一个“人”, 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和你我一样的人这就是我喜欢这个形象的`原因。他的爱情让我非常羡慕。阿离,周芷若,小昭,赵敏。似乎每个女的都喜欢过他。尽管张无忌最后说:“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刻骨铭心的相爱。”他最后只选择赵敏。只是因为阿离疯了,寻找她幼时认得的张无忌;小昭出任了波斯圣女;周芷若由正入邪。在这四个女的之中,自己较喜欢的是赵敏。尽管颇攻于心计,但她的那种敢爱敢恨的劲让人敬佩。所以我认为张无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侠,但是他可以当大家的好朋友,可以分担所人的心情或者烦恼。

  我在这本书里面最喜欢的就是赵敏,她敢爱敢恨,知道在自己的心目中谁更重要,所以我非常喜欢赵敏的执著和可爱,她最后还是和男主角在一起了不是吗?还有"碟谷医仙胡青牛"与"毒姑"两人之间的故事,让我很感动.并且值的回味,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一份情感而牺牲.也许是天下武林人士不太了解他们的缘故吧,为什么金花婆婆那么狠毒呢?居然为了一个姓韩的小子而杀尽天下名医,你难道不知道胡青牛"见死不救"也是为了他的情人啊!再后来就是睡觉前,厕所里,吃饭时零零碎碎的翻看,翻到哪里就看哪里,于是无数次称道俞莲舟的光明磊落;无数次的赞叹彭和尚的豪侠义气;无数次的对空见大师的侠骨仁心表示高山仰止;无数次对灭绝师太的刚毅果决佩服的五体投地……不禁暗叹《倚天》配角非常精到。一部《倚天》,仿佛江湖豪杰众生显现眼前。

  但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只是主人公张无忌和赵敏,也不只是他的爱情和其他林林总总,还有<九阳真经>中的一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句话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句话写的很豁达,反映了一个心胸开阔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是有太多的无奈,太多无奈,既然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那么我们只能用豁达的态度去化解它们。

  其实读金庸和先生的书,我们不单单只是迷恋里边的豪情大义与爱恨情仇,更多的是看完之后这些带给我们的反思,里边有教我们很多的做人道理,比如,忠厚的人都会得到好报;心胸开阔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欢迎;讲义气的人一定会收获真挚的友谊等。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感动,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是凡是看过《倚天》的人,一定都会跟我有同样的感触。武林,金庸先生的武林,融入了他的感情,所以才会写的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受人喜欢,引起大众的共鸣。

  一部《倚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为你痴,我为你狂。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3

  今天实习,上午做完事就闲的很,于是把倚天看完了。

  第一,觉得金庸是个很崇尚佛法的人,天龙八部里的大恶人到最后都被无名无姓的扫地僧收了,倚天里的大恶人谢逊也被僧人收了。想必金庸觉得这是恶人最好的归宿吧。不过这几人也不是本性恶,只是有业障放不下,待到生死关头就明白其实自己在乎的之于生死也是太过不足道了,于是在生死之间顿悟佛法。成昆却是十足的恶人,没干过一件好事,这样彻彻底底的恶人在金庸那里也是不多见,当然我尚未读全而且读了又忘,只记得好事好人,这等恶人我总是不想记得。

  人总是要到失去才明白珍贵,等到险境一过又兀自快活了。这也许本是适应坏境的好方法,但难免会使眼见幸福却总不满足。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看到身边人穿的.好了,便也想有身华服,有了漂亮衣服又想吃点山珍海味,吃完了身边的又想去看看洋人那里有什么新鲜,总是不能满足。有时真想当个和尚,眼不见这世事繁华也就不为所动,各种光怪陆离也就视若无物了。只是自己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放不下的太多,羁绊太多,欲望也太多。而且当今专心修行的和尚怕也不多了,班上有信佛法的同学,但打起交道来比一般人还阴险狡诈,尽干些背后捅刀子的事,不知怕不怕报应。

  第二点感受来自于后记,金庸写说把无忌对张翠山,谢逊对无忌的父子之爱写的太浅薄了,只是当时不明白。这一句“只是当时不明白”让我读来心下一凄,世间很多事当时都是不明白的,等到明白了也只能如此叹息一声。这一声叹息比几万字的千回百转还让人揪心。生活是最好的编剧,所以无从猜想金庸究竟何出此言,但这一句却道中了许许多多平常人的心事。与“当时只道是寻常”余韵一致,时间是最让人无奈的东西,只能眼睁睁看它从指缝溜走。小时候读《匆匆》只觉得写的轻快有趣,现在长大了重读,满满的无奈,梗的说不出话。

  总想着现在是长大了,当年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转念想这人生才不过刚开始,想想未来还有多少想不到的危险困难,以后看现在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呢。

  实习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阿姨头发养护的很好,心想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会是什么模样。人生好长,太多未知等着我探索,一步一步走吧,就像无忌,做完一件事便有另一件事逼着往前走了。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踏下去是万丈深渊还是柳暗花明。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4

  首先,在情感上,看起来赵敏敢爱敢恨,比欲言又止的周芷若更讨人喜欢,可是敢爱敢恨只是表达比较明确,不代表感情更加深挚。再想想,赵敏家境优渥,君主之尊,她当然可以活得这么洒脱,这么理直气壮。相比之下,出身寒微却依然不失大方的周芷若,其成长是不是更加可贵?甚至你还会发现,金庸武侠小说有3个版本,在最早的连载版中,周芷若的设定是明教中人的后人,因此可以想象,最早她被张三丰送去和明教仇深似海的灭绝师太抚养长大期间,受过多少冷眼遭过多少磨难,可她却最终赢得了峨嵋派所有人的尊重,这其中所暗示的人格魅力,其实也丝毫不让于赵敏郡主半分。

  其次,虽然在感情中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但当一个人愿意为你改变的.时候,她必然抱持着深刻的感情。从这个角度看,但参考赵敏任性洒脱的性格,你会觉得他为了张无忌顶撞父亲、忤逆家庭,这本来就是她的人设做得出来的事情。而周芷若一步步从柔弱低调的小女子,到最终黑化成大boss,虽然说也有她自身的志向使然,但与张无忌的情感纠葛,恐怕也是相当一部分原因。前者的爱,出乎本来心性,而后者则已然近乎疯魔。轻重之间,就分了高下。

  最后,很多人之所以被赵敏这个人物打动,都是因为当她发现张无忌要和周芷若结婚了,心丧若死,周围人也都劝她不要勉强的时候,那句著名的「我偏要勉强」。人生在世不称意,大家都有求而不得的时候,因此,这一句倔强的口号,才能击中那么多人的内心。所以,如果你要帮周芷若立论,就要思考,周芷若后来为了峨嵋派没能和张无忌在一起,大家都以为她求仁得仁,无愧于心的时候,她的那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说的又是哪些人呢?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生活的主角,不是所有难关,趟一趟都能渡过去,这个世界上多得是不可解的两难,绕不开的无奈。生老病死,五阴炽盛,心头的热血,在人生的凄风苦雨中总会慢慢凉透,你说要勉强,又如何勉强得来?

  所以,周芷若那一句问心有愧,代表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并非没有勇气和智慧,但也许是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疾病灾祸,让他们在与生活周旋的过程中竭尽全力,想要两全,却终究不得两全。毕竟,遗憾才是生活的常态。相比之下,赵敏的经历则更像是一则童话故事——少年得意,大难不死,力挽狂澜,皆大欢喜。美则美矣,但细想之下,未免显得有些天真。毕竟郡主大人即便身处绝境,也还能调动死士来为自己效劳。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15

  《射雕英雄传》是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讲述了傻小子郭靖,出塞北、闯江南、游东海、登华山的种种经历,最终学到了第一流武功、第一流境界,成为当之无愧的《九阴真经》主人,逐步从一个武人成长为大侠的故事。这本书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这让金庸先生一举奠定了武侠大师的基础。作为最佳的武侠启蒙读物,这本书六十年来不断再版,被改编,被翻拍。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评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射雕英雄传》排在第29名。一改武侠不入文学主流的局面!同时,这本书还是新加坡中学华文文学课程选读作品,央视《读书》栏目寒假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推荐书等。

  武的意义不是为了挑起纷争,而是为了平息纷争,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甚至是为了国与国的和平,学武需要武德,平时生活中的`追求也需要德性的培育。

  孩子们都崇拜大侠,这本书告诉我们,大侠就是主持正义的高手,他们需要践行“义”,要和身边的人肝胆相照,要信守承诺,还要为人正气,大侠在,就让人安心。读这本书,也能让孩子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读《倚天屠龙记》有感】相关文章: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11-09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02-14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荐】12-08

读《窃读记》有感06-28

读《窃读记》有感[优]09-20

(精)读《窃读记》有感10-14

读《登山》有感04-16

读《丰碑》有感06-12

读《爱迪生》有感06-0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