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2-09-13 17:18:29 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门】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风俗则是那个地方的代表。每当思念故乡,就会想起那独一无二的味儿。

  我们这啊,当地人结婚,早晨五六点,新郎就带着他的伴郎团去迎接美丽的新娘。而新娘则必须藏好某一样东西,可以藏人、藏鞋等。寓意就是,早点找到,早点把你带回家,然后接完新娘,赶紧快马加鞭,务必在12点之前赶到。因为上半辈子遇见你,下半辈子与你一起。在客人吃席的过程中,新郎新娘会挨个向各位敬酒,这样不仅是在尊重长辈,更是在攒祝福,希望这段婚姻幸福美满。

  浪漫的日子,浪漫的风俗,喜庆的日子,难忘的风俗。

  在正月十二这天,以往空无一人,冷冷清清的寺庙,在这天变得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简称逛庙会。这天,老人会带着子孙来领略庙会风光。这庙会上有零食,玩具,游戏等,深受广大儿童喜爱,而他们嘴上的笑容更是受广大老年人喜爱。舞龙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庙会上,人们带着龙套随着鼓点节奏而舞动,吸引了众人响亮的喝彩声,庙会上的套圈圈,更是简称经典。这个游戏寓意着在新的一年,我们都套出属于我们的幸运。在庙会上有卖棉花糖的、还有卖小乌龟的、小仓鼠的……孩子们一到那儿,估计把自己的家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到了清明节,各家各户团聚一堂后,出发扫墓踏青。一年多没扫墓,那野草都快比我高了,一个个都在羞辱我的身高,接着我恼羞成怒,把他们都砍了。我们小孩要从祖先坟墓旁摘取鲜花,然后把野花放在坟墓上给阿公阿太做个美丽的.花冠。不仅有野花,还有野果,我带着弟弟兵们,所到之处,片甲不留,这也许是祖先们给我们的回礼,当扫完墓后,亲戚们会留下来吃一桌团圆饭再走。就当是快分别时最后的挽留。

  我的家乡的风俗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逢佳节七八姑八大姨。所有亲戚都会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吃着美满的团圆饭。

  家人,有事没事就多聚聚,如果一直拖到那天。就来不及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2

  “铛铛,财神到”锣鼓喧天,冲破云霄。我飞快的跑下楼梯,映入眼帘的财神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左手持大元宝,威风凛凛的,神气十足。紧接着有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响起一声:“金银财宝滚进来。”那声音是如此的浑厚,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来获取一些钱财,我看向爸爸问:“为什么给跳财神的人钱呢?”“你想啊,他们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走那么多路为我们带来祝福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才给它们钱啊,就像你考试全优我会奖励你一样,为他人的劳动成果负责啊!”爸爸推了推眼镜,语重声长的说,“那不跳财神不就是了”“跳财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要把这个东西流传下去啊,而且他们也要赚钱养家。”“我也要上网了解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哦,原来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啊!”而且跳财神属于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而且跳财神不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锣兼挑夫两人组合、一人独舞,一个司锣,一个挑夫的三人组合还有三人舞蹈,一个司锣,一个挑夫五人组合的呢。而且跳财神的动作十分麻烦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跳财神还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

  原来跳财神有这么多知识啊!学海无涯,学无止尽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识!傲游在知识的海洋!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台下看戏的老人家,入迷,有戏的地方,就有它们。公期、乔迁、嫁娶,喜庆的事儿,总会有它们的存在。家乡的传统风俗,少不了琼剧。

  海南自古以来,民间崇尚“神道”,拜公敬神,乡镇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戏酬神之风隆盛。凡庙会必演戏!

  那一天,村民们得知琼戏班子来我们这表演琼剧了。家家户户纷纷购买一大袋的糖果,接着用一张大红纸按照从大到小的辈分写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块集中放在一个红色大盘子里。为了预留好座位,村里人还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戏台面前,等待琼剧表演。

  吃过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陆续赶到公庙,大概7点就要拜八仙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做海南戏前都给出资的神坛炉主拜八仙,祈求生意兴隆,事业顺利。拜八仙后,唱戏的人会按照红纸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从台上往下撒糖果,观众们纷纷起身接糖果。据说,接到的人,会有好运。小孩接到健康快乐,大人接到升官发财,老人接到长命百岁。

  二胡、唢呐、花鼓……三十多种乐器同时奏起,琼剧开始了。后台里穿着华丽戏服,化着浓妆的演员就位,一一亮相登场。整个演出全是海南话,演员们全情投入,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正气凛然。神态和表情更是非常传神且有看头,村民们不觉沉浸其中,有时还会和身旁的人商讨一下剧情,评论一下演员的唱功和演技,不过很快又沉默了,继续沉浸在剧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公仔戏,又称木偶戏。顾名思义木偶戏就是由演员躲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的戏剧。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胜了,它们一个个穿着特制的戏服,在木偶师高超操纵技术和委婉深沉的琼剧唱腔配合之下,时而瞠目结舌,时而嬉笑怒骂。这时台下的观众无不全身心投入进去,因为他们的思绪早就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了。

  琼剧是海南人心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对家乡风俗最深刻的记忆。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的风俗也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黄陂区的僵狮子。

  一次元宵节时,我来到黄陂那里正在举行僵狮子的活动,那里人山人海,围着一大群人,看不到人的边际我的人群中小心地穿梭着。鞭响越来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聋,夹着锣响,终于到了前面。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时而俯身。锣敲的越响,舞狮的人们越看越热闹,聚来的人越来越多,一阵接一阵的人潮涌动与那狮子遥见辉映。有的人在人群中上下跳动,仿佛自己也在表演,还有人一阵阵的鼓掌喝彩,有人高举相机,有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狮子在背后有一条披风般的丝带,狮子边跳丝带就舞动,有时一只狮子在你面前张牙舞爪仿佛展示自己有多威风,锣声不绝人们的心情越发激动了。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狮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兴到了极点。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这么多的习俗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繁华依旧。

  锣声喧天,炮声不断,我看着舞动的僵狮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早上,淡淡的晨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晨雾散去,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向往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家。而这时,除夕已经临近了。

  每逢春节,米馃是桐庐人过年必备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馃的“大战”也就在家家户户打响了。我的外婆可是个包米馃的老手,蒸粉团、揉粉团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属了。水多了要烂,水少了要有干粉;蒸的时间长了要糊,时间短了要有生粉丁;搓揉少了不劲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团子就凉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这样久经历练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馃,馃馅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备好了老嫩适中的'冬笋切成丝,让味道鲜美的笋丝更好地绽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亲手制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农家豆干丝、腌菜丝、榨菜丝,切丁的猪肉榨出猪油,浸润所有的食材,放下调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叶,把食材的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已接到做米馃壳子的任务,传统的米馃壳子都要手捏,虽然劲道但特别麻烦。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劳动人民始终会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发明了做米馃壳子的机器,一扣一压,那米馃团子就变成了碗状,盛入菜馅收了口子,一个桐庐人喜爱的小食米馃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愿望在我手里却破灭了,米馃压下去时,会粘在机器上,这可是个麻烦。嗯,模具里搓点菜油更加润滑,可还是不行,油都被米团子吸走了。哦,再给米团子抹了些面粉,这样油和面粉的强强联手,双重隔离,得以使米团子轻而易举地做出光滑而又软糯的米馃壳。就这样,我如法炮制,顺风顺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米馃越做越多。

  转眼间,外婆已端着米馃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温催熟下,米馃正在接受水与火的最终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让灶间弥漫出浓浓香味。终于,满满一蒸笼的米馃出炉啦,我顾不及烫手,先抓一个尝尝,鲜香饴醇,沁人心脾,还带着竹蒸笼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美味。一个小小的米馃,它包含了我们在新一年里的期望,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别看米馃小,腹中乾坤大。辛酸咸辣香,温暖在心田,小米馃,一道不可缺少的岁末美味,春节的序曲徐徐拉开。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是新宁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家乡有趣的年俗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你想知道吗?听我给你道来。

  首先我给你介绍最热闹的年俗,那就是“蚌壳精舞”了。蚌壳精舞,也叫沔阳蚌鼓精,是我们沔阳的独创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流行于江汉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种特殊的、独有的民间舞蹈。蚌壳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壳内。蚌壳用彩纸(或彩绸)糊成。男的肩背鱼篓,手拿鱼网,一心想得到躲在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双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观众们会时不时地拍手叫好,并为男方加油鼓劲,祝愿他快点得到蚌壳里的女人看表演时,整条街巷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打埃尘”是老家又一项繁忙而有趣的年俗。农历腊月廿四日,我们仙桃人把这天称为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动手拭去屋顶的尘秽,俗称'打埃尘',男人们开始剃头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尘后便开始天天外出购买过年应用之物,从鸡鸭猪羊,茶酒油酱之类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货、水果之类的消闲食物,香烛元宝,爆竹杂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灶神,在灶前摆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写在灶疏上焚烧,说这是送灶神上天,领回全家来年的粮食呢!祭完大人们把糖果分给小孩,我们小孩总是可以得到许多邻居送来的糖果呢!这项年俗也深受我们这些小朋友的喜爱。

  “出行”是我们老家最隆重的'过年习俗呢。正月初一,俗称大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点烛焚香,祈求新年好运连连,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门,燃放鞭炮,有的还燃烧用芦苇札成的柴烟,称为“烧发宝财”,以取财发人旺之意。出行后,即返回屋内,互相恭贺拜年,大人还给小孩发压岁钱,又称压腰钱。这些礼节完毕后,全家团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摆糖果点心,然后摆出9个卤菜碟子和一碗糍粑,还有汤圆和面条。早餐后,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则到左邻右舍去拜年。

  我们老家仙桃的年俗还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乡的年俗能够大放光彩,让更多人知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9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

  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福州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从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

  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

  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中国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祭祖是一个神奇的习俗。因为在我的家乡,每家每户都会祭祖,只要祭祖一过,不管家中老小,都知道要过年了。

  祭祖是我老家最重要的习俗,一家人通常都会很严肃。因为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要表现源远流长,所以我们既要严肃还要恭敬。但是对于我们孩子来说,真是又无聊又难受。

  在祭祖的时候,规矩是分成三桌,一桌敬自己的老祖先,一桌敬神仙,一桌敬土地爷,可是请他们吃的食物就完全不一样。像祖先吃的要有馒头,代表来年生活美满富足;鸡,代表吉祥;咸肉,代表发财。请神仙的一桌也差不多,只是我看不懂;有趣的是不知为何土地爷面前要放一面镜子,还会顺带放上一杆小秤,希望土地爷保佑我们来年称心如意。通常在称的旁边还会放上一条小鱼,当土地爷吃完饭后,我们就会把这条小鱼放回到河中。最好玩的就是每种食物上不是撒点盐就是放一小块红纸,我的爷爷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只说是他的爷爷的爷爷这样告诉他的,真是神奇啊!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个习俗。在祭祖时,我们小孩通常只能待在后厨,而且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听我奶奶说,只要发出声音打扰到神仙们吃饭,第二年就得不到祖先的照顾。你说谁不想再拿个三好学生呢?没办法,我只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蜡烛上的火苗在扑朔,屋子里时暗时亮,我内心的滋味真是不好说啊,既担心又希望。等祖先们吃完饭后,我们还要放爆竹,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终于可以不用憋在厨房里了,可是巨大的爆竹声会把我的.魂都吓没了,真是苦恼。

  对了,每当一批一批神仙和祖先来吃饭时,我就要拼了命地磕头,通常不是眉心一红就是一个大包,要痛好几个晚上。

  似乎每个地方都有祭祖的习俗,就像《寻梦环游记》中墨西哥的亡灵节,他们是用唱歌的方式纪念自己的祖先。相比之下,我家乡的祭祖透露出更多的庄重。我想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这个习俗薪火相传、灯灯相续。我们应该跟随祖先的脚步,把这个神奇的习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的家乡在通海县兴蒙乡,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地方。

  兴蒙乡有许多特产,而最出名的就要数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和收获,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风送爽的秋天,还是小雪纷飞的冬天,在瓜棚里都能见到又圆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从老家来城里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浅白色的'身子,披着一身毛茸茸的外衣,显得特别神气,嘿,摸上去还带刺呢!听舅舅说,甜瓜的品种有许多,有香甜可口的“红尊”……

  我被舅舅说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赶紧拿了一个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匀地切成四瓣。只见甜瓜里的汁儿直往外流,轻轻掰开,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肉,里面还有许多小小的白色的籽,仿佛许多小公主住在水灵灵的摇篮里。

  闻一闻,啊,酸中带甜,甜中还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尝一尝,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极了,吃完后,还回味无穷,令人越吃越爱吃。要是在炎热的夏天能吃上几口甜瓜,那可真是甜凉解渴,爽极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甜瓜属于葫芦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人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20xx年,我的家乡兴蒙开始大量种植甜瓜,因为家乡的土壤,气候都比较合适甜瓜的生长。现在,甜瓜已成为

  了兴蒙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给兴蒙乡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宝。甜瓜的根、茎、叶、花、果实、瓜皮、都可以供药用。甜瓜的茎能治齆鼻;叶能治头癣;花能治心痛、毒疮;皮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真是用处多多。

  甜瓜不仅是治病的好药材,而且甜瓜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还有酸、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们有机会到我的家乡,别忘了一定要品尝美味的甜瓜哦!

  我爱家乡美味的甜瓜,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能够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细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我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呈献也有许多种,而枫泾古镇便是中国古老文化之一。每到元宵佳节,便会看见满街悬挂着的花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元宵的气息,听着充满喜庆的鞭炮声。我最喜欢的习俗便是猜灯谜。

  元宵当天,我们一家一起去枫泾古镇游玩。一到那里,我一眼看见的便是那喜庆的颜色——红色,就连湖面上的河灯都带着每个人的'愿望一起飘向远方,长廊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灯笼下飘着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谜语,我被这热闹的场景感染了。

  在一个灯笼前我停下脚步,小心地摘下一张灯谜纸,上面写着:早上不说,晚上不说(打一字)。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句中的两个“说”字说明应该是言字旁,然后……我有些迷茫,突然,灵机一动:对了,一天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说,晚上不说,那不就是中午说吗?言字旁加上一个“中”,不对,没有这个字,但可以把“中”换成“午”,不就是“许”字吗?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彩纸给了志愿者姐姐,并说出了我的答案,志愿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见她从麻袋中拿出一个玩偶递给我,说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奖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个花灯,小心地摘下,上面写着:金木水火(打一字)。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吗?不是少了一个土吗?我慢慢地走到志愿者姐姐面前,小声地问道:“请问是“土”吗?”她摇了揺头,说道:“不对,小妹妹再想想。”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能解出来,于是志愿者姐姐告诉是“坎”,我反过去再一想:少了一个“土”,而“少”或其他相关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来才组成“坎”,我这才恍然大悟。

  通过今年的元宵节,我似乎明白了,猜灯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游戏,而是重于在让人灵感突至,悟出谜底时的拍案叫绝,而又回味无穷,源于汉字的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让我们增长知识,获知识在课堂之外,启迪智慧于娱乐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传扬这种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春节,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也好不热闹。

  腊月初旬,马路旁的大树就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红红火火 、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知道:春节来了!不久,家里也开始忙活起来了。大人们忙着打扫房屋的各个角落,这里擦擦,那里扫扫。连平时不大愿意打扫的孩子们,也主动参与这次家庭大扫除中,也许是被这种忙碌的氛围感染了吧。

  除夕,是最热闹的啦!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干活啦。贴春联,宰鸡鸭祭祖,准备年夜饭食材,都是全家总动员的。午饭过后,厨房就是男人的天下啦,女人们就给小孩们洗澡穿新衣啦。年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素菜,荤菜,汤菜,干菜和汤菜样样都不能少。夜幕降临,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团聚在餐桌,共享这一年一度最为丰盛的晚餐。

  晚饭过后,最令人兴奋尖叫的时刻到了——领红包了,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坐成一起,议论着红包的事儿——“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90多分,今年我肯定可以领个大红包!”“完了,完了,我的红包肯定没戏了,谁叫我考砸了呢!”……孩子们的小心思,早已被大人看在眼中,大人们是万万舍不得以成绩决定,红包决定面额的。倒是给孩子们发红包时,大人们都会语重心长地笑道:“今年你的成绩考的不错,要再接再厉哦!”“新的学年,你的学习可要再努力点,更上一层楼啊!”……于是,除夕夜又充满了温暖幸福的笑声!

  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家人们,又相聚在一起,张罗着元宵晚饭。孩子们可按耐不住啦,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怎能错过呢?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点燃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烟花。当五彩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的时候,就会引来孩子的一片欢呼声。要是空中炸开了一朵最大、最响亮的烟花,欢呼声顷刻间就达到最高分贝。

  正月十六,春节结束了。大人,小孩又重新开始忙碌而又充满希望一年。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4-01

家乡风俗作文04-01

家乡的风俗作文05-18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的风俗02-28

家乡的风俗02-25

家乡的风俗作文【荐】09-02

【热】家乡的风俗作文09-0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09-02

【推荐】家乡的风俗作文09-0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