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作文

参观博物馆作文

时间:2023-12-25 09:00:26 作文 我要投稿

参观博物馆作文(精)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博物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作文(精)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在祖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焕发着它独特的光辉,其中秦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就是现在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了。去年暑假,我也来到了这个久负盛名的地方参观。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博物馆大门前。四周到处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我不禁有些疑惑和好奇:博物馆里面到底藏有些什么神奇的宝贝引得这么多人来参观呢?

  怀着疑问,我和爸爸妈妈很快来到了第一个参观地点,展厅的门口用我不认识的字写着几个字,是什么呢?爸爸笑着对我说:“是用秦小篆字体写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曾经听说过的秦小篆呀!我想,秦始皇一定正是在统一中国后用这种文字体第一次将中国文字标准化的吧!这秦小篆字好像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来不及多想,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号大厅。一进大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宽200多米,长60多米的.大坑。坑里俨然就像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的一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的地下大军。他们都面朝同一个方向,随时整装待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了,大厅入口好似一个检阅台,将整支大军的全貌尽收眼底。我被眼前的奇景震撼了!我仿佛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生前“带甲百余万,车千乘”指挥着这千军万马,在进行统一中国的雄伟大业。在他死后,他是怕孤单,还是为了继续展示他的威严,才让着气势雄浑非凡的兵马俑陪伴在他的左右?恐怕没有人会知道。即便如此,这也是秦始皇留给我们后人的一比宝贵的历史财富吧!眼前的这支大军有不禁让我想到了在电视中看到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仪仗队。他们代表了人民解放军的高大形象。就像兵马俑一样,他们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肜心,快过来看看。”妈妈的喊声把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我连忙跑过去,原来,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兵马俑的外观和造型。它们有的嘴巴努起,胡须翻卷,显得坚定而刚毅;有的侧耳凝听,机警聪敏;有的低手牵马,似乎苦有所思……站在他们面前,我就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那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成就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能工巧匠们制作兵马俑的场景以及他们的手和心,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历史人物,向我诉说了许多许多。然而他们只是祖国众多历史遗迹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不少的历史遗迹等待着我们去追寻、去发现其中动人的故事。我们要爱护古迹,让祖国的璀璨的历史文化永远流传。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2

  瓷器,是中国的国粹,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中国文物宝藏中光辉璀璨的一族。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瓷器,上至商周下到民国,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瓷器史。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瓷器烧造技术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

  最早的原始瓷器型以尊、壶、盂、豆、罐、鼎、杯、簋等盛器为主。这种瓷器与汉代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较为落后,因此被称为早期瓷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开始遍布全球各地,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逐渐替代了竹器、漆器、金属器,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釉色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湖南的长沙窑,画面内容丰富、立体感强,以诗文作为装饰是其一大特征。长沙窑是我国早期外销瓷的佼佼者,唐代时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让“中国制造”早在1200年前就走向世界。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国家宝藏》里面介绍长沙窑的那一句“长沙窑,大唐造!”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兴盛时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都在这个时期形成。

  到了明代,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德化窑的白瓷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釉面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被称为“猪油白”。我看到展柜中一尊明代瓷观音像,神色庄重,表情安详,面含慈悲,衣服纹理流畅自然,完美展现了瓷雕的质地美和雕塑美。这尊观音是与毕加索齐名的世界级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宗教瓷塑第一人”的何朝宗所制,也是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制瓷大师们工艺精湛、精益求精,继承了明代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并融合多种工艺,瓷器烧造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家宝藏》第一集就介绍了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有“瓷母”的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

  关于瓷器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景德镇在唐代的时候叫作昌南镇,于是瓷器的产地“昌南”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外国人发音不准,昌南昌南,读着读着就变成了“Chian”。时至今日,这个单词首字母C大写代表“中国”,小写则是“瓷器”之意。

  瓷器,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汇集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展览的结尾部分展示了一组青花滕王阁图大花瓶,器身用青釉描绘了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有章江门、城郭、山水、市集。如今这些景象已不复存在,是瓷器把流淌的岁月凝固,让历史清晰可见,这正是瓷器的魅力所在。它跨越千年,把中华文脉娓娓道来,让我们知来处,晓去处。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3

  11月28日是我们三年级的“快乐活动日”。那天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前往上海铁路博物馆考察。

  一走进铁路博物馆的大厅,迎面走来一位穿着工作服的人,身上还别着一个小话筒,我一眼就看出了他是个讲解员。等其他班级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到齐后,我们就跟着讲解员开始参观了。参观前,她还问了我们一些小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到20xx年,上海一共有几个客运火车站吗?”下面议论纷纷,有的说:“是5个”,有的说:“才不呢!应该是6个”……讲解员在台上说:“大家的答案都一点偏差,其实应该是4个比较正确,这里从1990年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正式的火车站了。”下面的同学都炸开锅的问:“那么现在这里是什么啊?难不成是座博物馆?”讲解员说:“对,你们猜对了!现在这里的确就是一个博物馆。好了,我们切入正题,我告诉你们,这四个火车站分别是:上海南站、上海新客站、上海西站、上海虹桥站,还有的是货运车站。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参观吧。”

  进了大厅,过了一会儿就大家没了人影,都跑哪里去了呢?哦,原来都去了模拟车厢,体验过去的老式火车车厢。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节车厢是模拟1876年时的火车车厢建造而成的。同学们都议论道:“原来那个时候的车厢条件这么差!连床单都没有!”看完模拟车厢后,大家继续往前走,老师悄悄的在我们耳边说道:“现在这里展览的展品都是以前火车上的真品,并不是模仿品。”走到了观察火车上的用品的地方,我和一些男生被一架大机器吸引住了,于是我们停下了脚步,对它仔细观察,突然一块告示牌进入了我的视线,这块告示牌就在大机器的右前方,上面赫然写着——拆路机。原来这就是大机器的名字。我顿了一下,又看到告示牌上写着,重量:30千克。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已经非常的重了。所以我觉得当时的人很了不起,他们居然能够把那么重的东西给扛起来,我忍不住摸了一下那个大机器,哦,好粗糙啊!摸上去材质是铁的,看上去它的机体已经多处出现了斑斑锈迹。我们对它的使用方法很好奇。于是便问讲解员,这架拆路机是怎么工作的。讲解员回答我:“工人抬着这架拆路机,把它放到铁轨上,等它的边缘和铁轨完全吻合后,再紧紧的'按住拆路机,把拆路机拎起来,这样这段铁轨就被拆除了。”看过了告示牌又听了讲解员的解释后,我大概了解了这台大机器的功能。随着大部队一起继续向前走,我们又来到了模拟驾驶室。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的要在驾驶员的位子上坐一坐,过一把驾驶瘾,直到老师大声喊着:“走了,走了,再不走就不等你们了。”那些同学才赶紧跑进队伍。在这时,讲解员说:“好了,你们的考察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座博物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们受益匪浅,了解了近代上海火车、铁路建设的历史,联想现在海陆空交通这么发达,真期待有更多像这样的博物馆让我们参观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4

  周末,我参加了宁波“阿拉亲子”组织的参观宁波雪菜博物馆,学习宁波腌制雪菜传统工艺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乘车来到了宁波鄞州东乡。刚下车,扑面而来的空气里就散发着一股咸齑的酸香味,仿佛嗅觉一下就传递给了味觉。哇,这味道感觉好开胃啊!

  雪菜博物馆像一个四合院,方方正正的一圈房子,中间围出一个大约四十平方米的庭院,庭院东西两侧各种植着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一棵是银杏树,石榴树代表子孙满堂,银杏树代表幸福美满。朝南的房子,大门开着,正对着一本铜色的“大书”,书的后面有一幅繁忙耕种、收割及运输等的图画,展现了以前的人们是如何种植雪菜,又如何制作,以及怎样运输出去的画面。

  我们从正门右侧开始参观学习,依次学习了古书记载的人们何时开始食用咸齑,雪菜的产地及特性,雪菜腌制的方法及过程。

  宁波人何时吃咸齑,已经不得而知了。明末的宁波学者李邺嗣写道:“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彩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宁波老话更是说得好:三日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眼(有点)酸汪汪。从唐宋以来的.千余年间,宁波人对咸齑的牵挂,更多的是来自对朴实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俗话讲:儿子要亲生,田要买东乡。适宜雪菜栽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使鄞州东乡成为宁波著名的雪菜产地。貌不出众的雪菜能在寒风冰雪中生长,被人们称为“真正的英雄”,不仅精神可嘉,还赢得了土地的元气,味道非凡。

  在中国,雪菜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及江西省一带。雪菜,又称雪里蕻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草本植物,为荠菜的一个变种。雪菜分春菜和冬菜两种。春菜是在冬季播种,次年春季收割,清明前后腌制;冬菜是在秋季播种,当年冬季收割,“霜降”后腌制。

  雪菜的腌制技术因地区、品种、食用的口味不同而有多种方式。从浙江来看,大体上有缸腌、坑腌、瓮腌、倒笃腌等多种腌制方式。缸腌是宁波市鄞州区传统的腌制方法,它的腌制容器主要是水泥池和陶缸,这种腌制方法比较简便。用作腌制的雪菜,要在晴天收割。如遇雨季,要在转晴两三天后,再收割腌制,否则腌制出来的成品容易发霉变质,不能食用。

  北厢房的正门里,有祖孙三代蜡像人腌制咸齑的场景,拿菜、撒盐、踩踏,分工有序,配合默契。原来,宁波人腌制咸齑,就是“闹咸齑”,“闹”是宁波话谐音,意思是“踩”,就是在缸里装上雪里蕻,再撒上一层盐,然后用脚踩踏起来,踏时顺序从四周到中央,轻而用力,以出汁为度,要尽量减少缸内空气的存留,以免发酵。等层层踩踏完后,用石头压住。过些天,美味的咸齑就可以食用了。

  这是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对宁波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宁波的咸齑文化真是历史悠久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5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有幸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得人的眼睛都难以睁开,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了大家前去参观的脚步。

  来到博物馆大门前坪一看,只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参观者排着长长的蛇形状队伍,迂回绕过一排排S形红色障碍物,慢慢地向大门移动。队伍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鼻梁高耸,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游客。排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的队,我们才随着队伍进到博物馆。

  我们首先搭乘扶梯来到博物馆二楼,参观的是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它分“家园”“我从哪里来”“生活的足迹”三大主题,可以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湖南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等。这里摆放的各种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诗词、农耕具及农作物、绫罗绸缎等,不计其数,有的金光闪闪、价值连城,有的五彩斑斓、古色古香,看得我眼花缭乱。据说其中还有不少是国家级文物呢。更有趣并使我难忘的是,在展厅很宽的一面墙上,镶嵌有56个身着不同民族风格服装人物图像的电子屏,你想听哪个民族的歌,或了解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你只要轻轻点一下屏,离屏大约一米的地方,地上有一个篮球大小的圆形听音区,你站在听音区上面,你就能听到这个民族原汁原味的美妙歌曲和有关介绍,你说神奇不神奇!

  离开二楼,我们继续上到三楼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这里有根据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和她的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人还原的三个墓穴,墙上有关于墓主人的详细介绍以及汉墓发掘的`原因和过程等。馆内陈列着数千个随汉墓出土的各式各样的文物,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人面铜方鼎、素纱禅衣等等,还有辛追夫人常吃的食物及生活日用品,可谓衣食住行样样俱全,一时半会还参观不过来。接着,在贯通上下三层空间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错落有致陈放着的辛追夫人棺椁,大棺套小棺,里外居然有四层,而且每层都是严丝密缝,上面雕刻着各式图案花纹,我不由得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先进科学技术心怀崇拜和赞叹!

  出了井椁陈列馆,正当我为始终没见到辛追女尸焦急时,电梯直降一楼。我高兴万分,终于来到了辛追夫人的遗体安放处。在一个用玻璃罩着的大棺椁里,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辛追女尸。只见一位身高大约1米5左右的女姓,双眼轻闭,穿着白色的汉服,面容安祥地躺着。整个身体看起来完好无损,好似一个酣睡未醒的睡美人。同行的参观者说,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具女尸呢。尽管隔着玻璃罩,相距有点远,但大致还是能看得清楚。要不是工作人员提醒这里不能拍照,我还真想拍照回来再仔细看看呢。

  参观完展览,走出博物馆大门,已是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片晚霞。回想今天,不虚此行,景美人更爽!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6

  十一的上午骄阳似火,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远望整个博物馆,它的外墙是类似青铜鼎的卷纹,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馆外是浅浅的水池,又因整个建筑是规整的长方体,看起来就像是后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国外神话中的“诺亚方舟”,有趣极了。

  一过安检门,我像一只摆脱樊笼的鸟儿一样,向整馆核心区进发-------- 二、三楼的安徽文化史陈列部分。

  迈进陈列馆大门,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满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气势恢宏的青铜礼器;有温润细腻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仅小指头大小;精细到近乎微雕,粗犷到粗磨无饰。藏品材质也是各种各样:金的'、银的、玛瑙的、玉石的、木质的、蚌壳的、陶土的……虽然每件都是绝世珍宝,我却只对两样情有独钟。

  一只静默无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战区,接受着人们的啧啧赞叹。没错,它就是堪称国宝的铸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铜器的铜绿色,偶尔夹杂些许灰褐。因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铭文,其中有“铸客”二字,故名“铸客大鼎”,就连毛主席也曾来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现“霸王举鼎”,它足足重达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级小学生那么高,口径一米多。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要想铸造这么一口巨鼎,难度可见一斑。面对人们的称奇,大鼎选择沉默,它从不向人炫耀,只是通过那已氧化褪去华色的、沧桑的蟠螭、饕餮纹路向人们静静诉说那段已烟消云散的古老历史。

  离开“夏商周”区,我又进入了“秦汉”展区。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宝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复制品,木质。底下一根西昌木条,上面同样竖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简介,原来这家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应是圆形的吗?看了电视介绍,才知道这其貌不扬的小东西竟是古人的伟大发明!原来,“圭表”是用来做“日历”的,虽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过“立竿见影”来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时,将此物纵向朝阳,太阳光投在竖起木条时,木条又会留下阴影在底座上。影子会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祖先们便在阴影面刻字,当它指着哪个铭文,表示现在正在那个节气。听了解释,我恍然大悟,没想到早在汉代,人们就会用如此先进的方法“看日历”了。“日光宝盒”的称号当之无愧。

  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博物馆之行结束了,可陈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们已经超出了工艺品的范畴,是我们祖先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7

  踏入广场,地上的灰色石砖发出低沉的声音,四面楼房色调略显灰暗,欧洲中世纪风格的房屋搭配在一起,有一丝单调。一抹靓丽的青绿,片片金色的光影划破沉寂,在灰色的背景中,唯有它——冬宫博物馆,为我带来清新,向我呈现着它的荣耀。步入馆内,高挑的门廊,镶金饰银的房间,雍容华贵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迈上铺着丝绒地毯的石阶,向上看去,代表沙俄政权的鹰隼在墙上伸展着它们的翅膀;视线稍微向下,精致的窗楣下悬着红色丝绒窗帘,轻轻触碰,指尖划过,质感光滑细腻,窗外海风轻轻吹拂;透过展厅走廊,我看到笔直的通道口开着的镶满金色花纹的门,心中暗暗惊叹,这一切,都是这样美好,将我带回百年之前的沙俄,一睹当年盛况。我继续上上下下地欣赏着。

  突然,一抹棕色,一片灰黑,在门后藏着,进入我的视线。快步走近,那是一幅巨大的画作,我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棕灰的色调与周围饰物映出的银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那个两人多高的金画框也与它不大般配。画上,一位头发斑白,满眼怜惜与疼爱的父亲低头向下看着,我向上看着他,领会着他眼中难以遮掩的疼爱。在他的面前,他的儿子半跪着,将头埋进父亲那棕色的长袍里,那姿势,像是在哭泣。他背对着我,露出雪白的臂膀,是画中仅有的一抹亮色。我的目光转向旁边的小牌“《浪子回头》——伦勃朗”哦,这是一幅名画啊。这位伦勃朗大师最擅长人物的`写实,也极喜在画中主人公身上加高光,却把主色调调成灰暗系。我靠近那幅画,近景昏暗的画作中,还站着几位仆人,他们身上的颜色太暗,以至于我的眼睛在第一次全览时跳过了他们。旁边有一位妇女,她应该是儿子的母亲,因为她双臂微张,离主角很近,像是想给哭泣的儿子一个拥抱。我站得更近,仔细看那母亲的神态,竟发现她的眼角,有一滴将要滑落的泪珠。这可是一幅油画啊!伦勃朗,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恨不得冲入画中,回到正在作画的伦勃朗身旁,仔细看他手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看他是不是轻捏画笔,用白颜料点了一个细小的高光,再晕开形成一滴泪珠?站在画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降临在我身旁,路过的游人好像被噤了声,以至于我隐约听到安抚声,还有轻轻的抽泣声,从画中传来。我感到震惊和震撼,这种本不该由看画带来的震撼来源于这幅画强大的移情作用,让我感到了儿子的悲伤以及现场的安静与父亲温柔的爱。我震惊,是因为伦勃朗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是那滴泪,是那个眼神。

  再看那幅画,它似乎不再与周围格格不入。黑色,棕色,也带着温暖,只不过,它更缓,更柔,更令人感到安详与宁静。那幅画,在冬宫博物馆中静静的地挂着,而画中的人,却在四周金碧辉煌的光耀的衬托下,沐浴着海风,向人们散发着美,散发着爱与宁静。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8

  暑假将尽,天气日渐凉快,8月24日星期天,我和爸妈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这天,我们早早出发了。下了车,就见一圈围栏,爸爸说到了,我举目看去,烟水连天,湖水浩淼,游船点点,这不是东湖吗?收回目光,我立即看到一座门坊,上面写着“湖北省博物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董必武题”。爸爸说,董老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当过国家代主席,旧学根底好,还考取过前清秀才呢。由他写馆名,足见博物馆的意义了。

  进了大门,便见一座雄伟的建筑物,这是博物馆的主馆,建于一九五三年,古典风格,既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又有西方建筑又高又粗的圆柱门廊。因而整个建筑显得很壮丽,既有历史风韵,又有现代感。进入主馆,里面陈列的都是曾侯已墓的出士文物,有十四万件。展厅分两层,下层陈列了墓中的所有青铜器,大多都是祭嚣,上层是贵族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着这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发绿发黑的物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新奇感。尤其是站在一尊鉴缶前,听说那是古代王公贵族用来冰洒或温洒用的,它有保温柜和冰箱的作用。整个鉴缶呈方形,每边都有三条龙,跟地动仪的差不多,四脚也是龙的造型,总体青绿色。瞧缶精雕细镂的样子,那精致真叫人想象不出工匠们是怎么作出来的。同时也明白那些王侯是怎么把它做成冰箱的用的。它到底是又大又重的金属制品呀。看完鉴缶,继续往前看,馆内灯光昏暗,配合这些古董,显得很谐调,人也仿佛走在历史的时光隧道。 渐渐,我们到了馆的中心,这里呈放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大大小小,一共有六十五个,最大的一个高一米多,重二百多公斤,最小的也有2。4公斤,却只有两分米高。整个编钟分上中下三层,每层的木架都雕着彩绘花纹,两端还装饰着青铜套,横梁由三个佩剑铜人承顶,那铜人造型极为生动,那样子好象准备立即拔出剑来。听说这钟架很坚固,能挂二千五百多公斤的重物,而且经过二千多年地下掩埋仍屹立不倒,不能不使我们赞叹我们祖先的精湛工艺。而这编钟的意义还不在这儿,讲解员说,因为它能演奏八音阶的曲子,而长期以来,外国人却总认为八音阶是西方人创造的,东方压根就只有五声音阶。随着这一编钟的出士,外国人也不得不低头服气了。随后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出士兵器、衣物。一边看,一边想,我像看到那古代人民的辛苦劳作,像听到了古战场的厮杀声,也像看到王公贵族的享乐生活,尤其使我看到中华民族和勤劳智慧。当我和爸爸妈妈从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一阵清风从东湖水面上吹来,我立即感到满面生凉。这清风也似乎把我从20xx多年前的时空隧道带了回来,极目远眺,好一幅湖光山色画呀,我不无限感动:有如此好山好水,有如此辉煌历史,这正是对我们楚国人的激励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9

  今天是春游,活动中有产管产,刀剪剑还有雨伞博物馆。大家怀揣之怦怦直跳的兴奋的心情。想一睹华夏民族日常用品的历史,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了解他们的过去,掌握他们的所有。

  先参观的是扇子博物馆,我对扇子很感兴趣,就比如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拿的是八卦扇。古装戏中,给帝王扇的是仪仗扇。还有古龙、金庸武侠小说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还有济公的蒲扇。看某些电视剧,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下,汉奸地主家的长房先生也用扇子,不过是差在后颈窝中,滑稽之极。古代小姐,贵妇也喜欢用扇子她们喜欢用团扇。古代其实最新欢用扇子的其实是书生,特别是想唐伯虎、一类有点书法,绘画、文字功底,他们喜欢舞文弄墨,显露风雅,海西黄那有梯子时扇跟香闺丽的小姐们交换娟帕、汗襟儿,当坐定情物,更是一种调情物。这是扇博物馆实则令我大吃一惊,再则离我发现很多最,如:最大的扇子是出自王星记的。她高2。6米,展开超过5米,如果砸下来能砸死人,不过这是见证我们古代有那么多能人巧匠。这巨大的扇子叫《西湖全景》出自70年代。最古老的扇子是清代的权重黑纸扇,上面有108将,有陈益斋制造。它被誉为“一把扇子半把伞,它能阐明三点”,雨淋不透,日晒不翘,不退色。做工最精致的是贡山。最漂亮的收《琴棋书画》80年代。最小的是花贲》是日本当代。山自由各式各样的琳琅满目,让我看的`目不暇接。但我童年记忆深处伴随我的是大蒲扇,它跟随这慈爱,故事在夏天里流淌,“手持蒲扇扑流萤”童年因此变得欢乐,明亮温暖。这样的扇子,才是我最想赞美的,谁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我们还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我想成为一名侠客,扶贫救困,潇洒走一回,受江湖人士所敬佩,死也无憾。我看到19世纪德国皇家炮兵将军大马士革佩刀。有三大名刃之称。最后我看了伞博物馆。在那里我还看到了雨巷,那是我见过最有诗意的。里面的一位像丁香般少女正撑着伞,雨滴从屋顶上滴落下来,化作丝丝柔软,柔婉,柔肠百转,令人颓然融化,逼真的雨巷令人身临其境,那如梦幻般地场景,亦是梦,亦不是梦,虚无缥缈,请不要打破这……

  参观了博物馆我领悟了很多,也大开眼界。忽下的神秘面纱,我未能摘下,她还有太多等我去探秘,但我明白来很多,我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掌握了更多知识。我不可能想侠客一样潇洒,不可能想雨巷丽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我还是我,我只要做好我自己。用自己的眼看祖国的美丽,用嗅觉闻祖国的气味,用口品尝祖国的滋味,用心感受祖国。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0

  上个星期五,我们班全体同学一起去春游。我们去的地方是鄞州博物馆(又称宁波博物馆)。早上,我们背上准备好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听完李老师的安全教育,就上了大巴车。

  到了宁波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墙,墙的外形是由一块块以前造老房子使用的石砖搭成的,看上去错落有致,非常坚固,这些石砖颜色比较深,有灰色、红色、黑色,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凹进去的石头,圆形中间空心的,还有一些是正方形的砖头。博物馆是由王澍设计的,这个设计曾获得过著名的建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进了博物馆,我们先来到了讲述河姆渡人的日常生活的一个大规模的展厅。我凑近一看,哇!我们祖先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真是大不相同。先说说他们穿得衣服吧,他们的衣服是用树叶一条一条紧紧地编成的,树叶编得密密麻麻的。可是我又在想,如果在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他们只穿这么少的衣服会很冷吧!我仔细地观察,发现有一个青年男人,正在用石头使劲地向木头上敲,那木头一头尖,一头钝,好像在做弓箭。我又看到了一位光着膀子的男人在钻木取火,只见他拿着一块大木头,在一块石头上使劲地摩擦。我还看见一个小孩,和一只小狗跑来跑去开心地玩耍。

  河姆渡人使用的东西都是木头、猎物的皮和骨头、草等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的东西。他们的房子也基本上是用木头做成的`,他们的房子虽然没有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那么大,但是,都是人们亲手建造的,底下是由一根根长长的木头整齐地“顶”在房子下面,才使得房子不用水泥也那么坚固。我想当发大水时,水可以从房子下面的空档流过,不会淹没房子,我们宁波人真是聪明啊!房子中部是由大约一百多根草,密不透风地搭成一面一面的“墙”朝着外面,聪明的人们还在外面交叉着搭了一面“防盗墙”。房子的屋檐先是搭了一个个“十字架”,然后放上一层又一层的草。厚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假如下像刀子一样的雨,也不会落进屋子里面去的。

  我走到右边,看了一些原始人用动物的骨头做成的工具。我仔细一看,原来这些工具是用来帮助人们耕种的,其中,有一种叫骨镰,他们都是用石头凿、打磨出来的,表面凹凸不平。并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刀那么平滑、锋利。不过,在那时,只能自己手工制造工具,所以,在那时能够用石头磨出可以帮人们耕种、割草的锋利工具,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还有一种工具叫骨耜,骨耜有两只“角”,“角”的下方有一个可以用手握住的把手,骨耜的用处是:平整土地,然后人们再播种,这样庄稼会长得更快、更好。骨耜和骨镰有一个很好地区分的方法,就是:骨镰中间有两个小洞,而骨耜没有,这两个小洞有可能是用来插木棒的,插完木棒后,就可以拉着它,在田里耕地。那时的人们可真聪明啊!

  这次博物馆之旅我学到了好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真开心!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1

  珠算是我国的瑰宝,它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发展于新中国,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今天我有幸来到珠算博物馆,了解算盘的文化,欣赏算盘典雅与尊贵的气质。

  站在馆前,迎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渊远流长的文化气息,外型美观大方,在蓝天白云之下,像一件无可挑剔的艺术品,可想而知里面的算盘又是怎样的精美呀!

  跨入馆门首先看见的是石头做的算盘的一角。算盘分为框、梁、档、珠四个部分,常见的多为上2珠,下5珠;形状多为长方形;材质多样化……这何尝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呢!

  此时此刻我们来到了算盘精品厅。本厅聚集了大大小小两百多个算盘,有玉做的,金做的,银做的,铜做的,铁做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其中令我最欢喜的要数阶梯算盘了!

  阶梯算盘顾名思义,形状与台阶相像,共有6层,框、梁、档、珠均为木质,可供六人使用!其形独特,挂于壁上,十分显眼。其虽不及玉石算盘之华丽、精美、夺人眼球,也不及金算盘之耀眼、夺目、金光照人,可寓意着实深邃,令人耳目一新:主人造铸之时,希望自己的生意、生活越来越好!简言之:精打细算发大财,步步高升做大官。透过这把奇特的算盘,我看出了算盘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和重要性之强。古代人民对它的寓意、形状真是考究,这或许就是人们为什么说“算盘是一件件艺术品”的原因吧!

  与阶梯算盘邂逅过,又与一个小算盘见面了。

  这个小算盘长6毫米,宽4毫米,材质为象牙,散出一股冰清玉洁之感,这是别的`算盘望而不及的。细看,它只有成人大拇指的一半多一点,可上面却有这算盘应有的部分,并且,珠珠可用针尖拨动。在灯光下,闪着亮光,雪白之色浑然与洒下的银辉融为一体,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它与其他算盘的不同之处在于那小而精的外形,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少则多,多则祸。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竟有这般鬼斧神工的手艺,它需要浑厚的工艺积淀与精细的雕刻,才能造出这样让人为之震撼的艺术制品!

  来到珠算博物馆,不得不提紫檀算盘!它是一卷书,一卷博深而又精美的算珠;它是一轴画,一幅大美若素,檀香四溢的制檀图;它长7。81米宽1。81米,是鲁班算盘的10倍和19倍。该算盘上没有一个钉子一滴胶水,全是拼接而成,单枚就重3斤!这何尝不让人惊叹那!它无处不浸润着典雅之气,干燥处理、选料切割、榫卯拼合、纹饰雕刻,无一步不精细!这是先祖智慧闪现而出的灵光,是雅俗共赏的珠算史上,一颗明珠,一段辉煌!

  珠算博物馆不仅有这三种算盘,还有麻将算盘,如意算盘,桃核算盘,八卦算盘,寒鸦戏水瓷算盘等。个个做工精细,样式新颖,造型美观,不愧为濠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不愧为南通人民的骄傲!

  在计算技术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计算工具。中国人创造的算盘,风行海外,被誉为“最古老的计算器”,为世界计算作出了杰出贡献!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2

  1月19日下午,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到上海博物馆进行古代文物的调查。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来到博物馆跟前,整幢建筑是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我们的组员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哇!博物馆里气势磅礴,看了简介才知道: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在各个馆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古代青铜馆,因为我们是这一个馆参观得最仔细了。一进去就看到了五花八门的青铜器,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

  听说我们中国的青铜器数量繁多,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一进入中国古代玉器馆,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式玉器,它们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中国古代的玉器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礼器、仪仗器、佩戴器、实用器、丧葬器、陈设玩赏器。其中印象最深刻地是名叫神人的一种玩赏器。它是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至前20xx年间的`文物,它造型独特,似一位笔直站立的人物,它的头部形状也比较奇怪,像一个长方形。神人的玉器洁白无瑕,而且还有些透明,一看便是玉器中的上等佳品。

  来到画馆,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们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博物馆里的物品可是我国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博物馆的展品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于古代文物的兴趣爱好。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3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我们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假期里我带上奇思妙想,和家人去了马家浜博物馆,了解了马家浜悠久的文化。

  大门十分气派,整个博物馆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凹凸不平的立体图形。由颜色深浅不一的木头拼成,门口刻着“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几个大字,抬头望去,上端有一部分是空的,阳光能照进来,底下还铺着许多石子。我心想:哇~大门口就那么壮观,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设计,那里面肯定更加漂亮吧。

  参观分室内和室外,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室内,里面很宽敞。门口有一个服务台,旁边有看书的地方,还有一个大屏幕写着“马家浜文化博物馆欢迎您”。

  再往里有许多房间,像一个个隧道一样,门前有牌子,写着里面所展出的东西。从介绍牌上,我还认识了陕西西安的半坡文化,她是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我们走进了“远古回声”的展厅里,里面摆放着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品。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件展品分别是红陶双耳尖底瓶和蚌饰。红陶双耳尖底瓶类似一个水滴状,底部尖尖的,像一个锥子。口子很小,但身体很胖。看了它的造型,它的用途让我十分好奇,底部那么尖,它到底是用来干什么呢?是做饭的,还是盛东西的呢?我看了它的介绍,知道原来它是汲水用的。只要将绳子挂在他的两只“耳朵”上,将瓶子放进水中就可以汲水了。而饰蚌就是用河蚌的壳做的饰品,我心想:啊,原来蚌壳在新石器时代的'时候还是很名贵的。

  除了这两个,还有其它很多神奇的展品。

  墙上还以对话的方式向参观者介绍了半坡文化。如:半坡先民都有哪些生产工具?当时人们的生产工具有:石,陶,骨,角,竹,木,藤,皮,筋等……

  我们又去了下一个房间,门口就是介绍,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马家浜文化的知识。里面有许多动物的模型,还有一些当时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农耕的场景雕像,栩栩如生,我和弟弟看了连连称妙。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原始动物的骨头,以及马家浜文化地区的地图和其他几个文化的分布地。

  参观完里面,我们又到了室外,室外有一条石子铺的小道。通往一个半圆体的建筑,周围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绿油油的,一眼望去,舒服极了。我和爸爸三步并作两步走向那个半圆体的建筑,朝里面望去。只见里边像个大帐篷,有许多土,可惜还未开放,不能进去,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这次博物馆游记可真有趣,让我了解了更多知识。“马家浜遗址”和“半坡遗址”虽然是普通的名称,但她们头顶却有着诸多荣誉的光环,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历史文明。愿越来越多的同学来目睹她们的风采,聆听她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保护文化,一起传承文化。

  参观博物馆作文 篇14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现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它真实记录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珍藏的各种文物珍品是不同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造型独特,呈金字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宏伟的金字塔。

  步入馆内,一座巨大的雕像——“华豫之门”矗立在大厅中央,旁边由四个展厅。展厅内有许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铜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听导游说,这里共收藏了13万件文物,分二十七类。我听了不仅乍舌,哇,这么多!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来,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文明国度,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展出的`这些文物当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编钟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白菜上面爬着一只鼓着大肚子的蝈蝈,仿佛正在品尝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撑得胀了起来,还露出满意的笑容。靠近些侧耳倾听,好像还能听到蝈蝈的叫声呢!白菜上不仅仅只有满意的胖蝈蝈,还有一只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虫伏在白菜上一动不动,瓢虫边上还有一朵鲜嫩的小花静静的开放着。这棵象牙白菜因这些显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看着它,我仿似看到了田园美好的风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园里,孩子们在尽情嬉戏,农人们在田间辛勤的忙碌着,他们共同勾勒出一幅舒适、恬静的生活画卷。

  象牙白菜展现出的精湛技艺,让人叹服!而曾侯乙墓编钟则让我们惊讶于古代人们高超乐音的造诣。曾侯乙墓编钟制造于约2400年前,它纹饰精美、造型独特、音域宽广。它共有65个大小编钟组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钟竟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不知道祖先用的什么技术制造出如此神奇的编钟!导游说,曾侯乙墓编钟不仅代表着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也证明我们祖先在音高标准的选定和音乐思维的成熟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水平。以前我总认为在音乐领域我们一直逊色于欧洲国家,可没想到我们的祖先可是遥遥领先的呀!

  刚刚赞叹了曾侯乙墓编钟悠久、神奇,又一个看似平常而又简陋的石磨用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去壳用具。它距今约7000—8000年,是原始人用来把粮食去壳碎粒工具。该磨盘平面呈椭圆形,底部有4个矮足,琢制而成。看着这魔棒与磨盘,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粮食被一点一点的去壳、碾碎。远古的人类没有高科技的水平,竟然发明出来粮食去壳的工具,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青花瓷的美丽、甲骨文的神奇、莲鹤方壶的别致……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珍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研究。

  河南博物院里有太多的宝贝,每一件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精致华美,为今天我国考古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博物馆作文】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作文05-22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09-12

参观博物馆作文09-12

参观博物馆作文【经典】08-24

参观博物馆作文09-12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01-28

参观博物馆作文(经典)08-30

参观博物馆05-21

参观徐州博物馆作文06-19

参观上海博物馆作文06-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