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语文>作文>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时间:2023-05-23 15:34:48 赛赛 作文 我要投稿

我与π的故事作文(通用2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与π的故事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π的故事作文(通用20篇)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

  0、1、2、3……数字的世界是奇妙的。0就像是一个鸡蛋,浑圆、饱满;1象征着永得第一的信念,勇往直前;2则是一只欢快的小鸭子,让人感觉快乐、舒畅;3又是一个耳朵的轮廓,耳听八方;4又是……但0――9这些数字却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喜欢的,是一串奇妙的数字。

  我认识这奇妙的一串数字是在六年级。那天,我们刚开始学习圆的认识,一个符号映入我的'眼帘――π。“嗯?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奇怪?”我小声嘀咕,旁边的同学也议论纷纷,显然,它们也看到了这个奇怪的π。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想法,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写下了π,说:“它念‘pai’。”议论的同学马上转移了话题:“pai,派?”“原来念pai啊!可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没等我们再议论几声,老师又说:“pai是圆周率的字母形式,等于3.1415926535……约等于3.14。”我听着,突然想起爸爸说的圆周率:3.14159――山顶一寺一壶酒。原来π就是圆周率呀!真有意思!3.1415926535……心中念叨着这一串奇妙的数字,又把思绪放回了课堂上。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喜欢π这个奇妙的一串数字了,随着学习,我对π的了解加深了,我现在已经可以把π背到二十多位了呢!不信你听:“1415926535897932384626!呼――”怎么样,我厉害吧,哈哈!

  除了这些,我还了解许多关于π的故事:

  中国古算书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南北朝时代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最新纪录是小数点后25769亿位。

  看着π这曲折的历史,我不禁对π更加的好奇、喜爱了。那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似乎预示着那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也在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探索数学的奥秘!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2

  一个永远不可能完美的π。

  每天,我都要把这个圆周率记到小数点后35位;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我总是和圆周率打交道;也不知何时把“派等于3.14”当作一句口头禅。突然有一天,我想:如果我是派,我是怎样来到现在的?我便沉入想象……

  “呵!”一声声劳动的声音响彻云霄,传入我耳里。我一看,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在干活,他们并不是农民,而是为了看清楚我而追求我的古埃及人。他们好几个人凑在一起,拿着一颗巨大的树桩,近似于现在的一种篱笆桩。他们用力高擎着树桩,极力把桩插进土地里,这便是圆心。上面缠绕着一根粗而长的绳子。另一头绑着另一个树桩。绳子已经无法再被拉长了。一个面带酒红的人说:“推!”,一声令下支之时,成百上千的人推动第二个桩。桩很沉,大家难以推动,才转动一米,它们便干不动了。我想:不要为此而放弃了呀!加油!他们的领队跳了下来,和大家一起干,大家士气大增,干了半个时辰,终于转回原点。他们又测量,然后我便有了第一个较为精确的值的范围:3.142~3.125。

  都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事,便是一个证明力很强的事例。同样一个证明力很强的事例:海伦·凯勒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但她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她在黑暗中坚持了好几年,她成功了,她升华了。她的行为不很好的诠释什么是坚持吗?

  时间推到之后的几千年时间内。中国的刘徽探究我,认知我,可所谓如醉如痴。他画了成百上千个图形,周长与直径也慢慢的.向我靠近。而后来的祖冲之利用了刘徽的割圆术。在刘徽的基础上又加强计算。自己不够算,那就叫儿子和自己一起算。他和他儿子血项了成千成万的数学公式算出我约率为3.142857,密率为3.1415929204。古人离我们太远了,那我们就聊会儿现代的。17世纪,德国科学家鄂图算出和祖冲之一模一样的我。之后几百年间,各种数学家争先来算。有人把我写成了无限乘积,有人把我写成了无限繁分数,甚至,卒于19世纪的艾萨克牛顿也插一把手,足以见到我的魅力所在。更现代,大型计算机开始它的工作。一天不停的输出,就是为了算出我,手法渐渐高明,方法不断更新,我的好几万亿会被暴露了。

  这个世界过于死板,需要发散创新思维。为什么?除了计算我,世界会因为这个而变的科技化,因为异想,所以天开。没有创新,哪来的创造?

  “π等于3.14,2π等于6.28……”伴随着一阵阵背诵圆周率的声音,我从想象中回来了。这想象告诉我许多的启示。

  π是不完美的,人也是不完美的。人无完人,所有人都是上帝咬过的那一个苹果,来到世间时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永远不能用其他的东西来填补。与其逃避,不如大胆放开,让其他人明白,你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让他人明白,一个不完美的人如何演出一出完美的戏码!

  我是π。

  不完美的π。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3

  在家里,我闷得慌,就把电脑打开想背一背圆周率。

  (3.1415926535)这些是老师教我的,我要继续背,过了一会儿,我就背到小数点后二十位了,我兴高采烈地继续背。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能背到小数点后四十位了,其实我原先也没这种本事,是电脑交给了我巧背圆周率的方法: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意思是(3.1415192653589793238462),这样,只要把是背下来就行了,真的是太好了!

  我看一眼背一下,接着,小数点后五十位也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哈哈,圆周率原来没那么难吗?我欣喜若狂的自言自语。突然,妈妈回来了,我要求她听我背圆周率。妈妈坐在床上,我马上脱口而出,圆周率等于(3.141596535……),妈妈不堪其扰,马上跑到厨房做饭去了。

  中午,我开心的睡了一觉,醒来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记得前十位小数了!我着急了,立马打开电脑重新开始背。大约背了一个下午我就多背了十位小数,小数点后六十位小数,我关掉电脑,出去玩,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总觉得后天会忘得一干二净。

  你们也可以试着去背一背圆周率,还能增强记忆力呢!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4

  圆周率 文化路一小二一班 张湛伯 数学中有一个神秘的数—“л ”(3。1415926),它是由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来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数之一。 最早,古埃及人推断л是3。16左右,在中国,晋朝数学家刘徽算出小数点后两位,为3。14。两百年后,祖冲之算出七位数的л:3。1415926,还准确地列出他的分数的近似值。

  被称之为“祖率”。17世纪俄国数学家鲁道夫将л推算到小数点后35位,在他的墓碑上就有这个数。 在人类漫长的计算л的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美国有一个人将它推算到小数点后400余位,但是却算错了,因为7的出现次数竟比4的出现次数多一倍,后来人们才发现在100余位时有一个数应该是7,他错写成了4,才导致4和7的比例不平衡,要知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用了两年时间才算出来这个错误的л。 光阴似箭,20世纪,人们终于有了计算机!于是计算进入了飞快的发展过程,50年代有人算出了一万余位的л,60年代居然有人计算出了百万余位的.л ,80、90年代,是计算最快的时期,已经算到了4。8亿位。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况且更高功率的计算机还在实验过程,,所以4。8亿位的记录没有再更变。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5

  最近我在读《数理化通俗演义》,里面许多科学伟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故事。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圆周率吧:3.1415926535......它虽然是个无穷无尽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的作用非常大,计算不规则图形或者圆形的周长与面积都要用到它。可是,你知道吗,这一串小数却缺不了一个数学家呕心沥血的计算,这个数学家正是中国古代这哲学家祖冲之。

  在中国古代,很多数学家都只计算出圆周率的.后两位小数,而且,还存在一些争议。这时祖冲之就准备把圆周率算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是他就与他的儿子暅儿一起,先按正多边形的周长算,每次都多增加一条边,使图形越来越接近圆形。就这样,经过日日夜夜的一次又一次计算,终于得出了3.1415926这个数字,祖冲之的手指因长期拿算筹,被磨出了血。

  我觉得祖冲之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为了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不辞辛苦,连手指磨出血都不罢休,这真是他坚持不懈、坚强的体现。同时,他奉献出他宝贵的时间、精力,让后世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了他是个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人。他让我们不再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而感到苦恼。如果你们还觉得圆周率太难背了,请想想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辛苦吧。总而言之,祖冲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6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他的名字叫茅以升。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小的时候曾被人称为“神童”。

  茅以升爷爷小的时候,把圆周率背到了小数点后100位。他周围的人非常惊讶于他的记忆力,都称他为“神童”。大家都认为自己没有好的记忆力,不可能背到那么长的位数。因此,也没尝试就放弃了。过了60年,有一位小学生也把圆周率背到了小数点后100位。于是他找到茅爷爷,要和他PK。茅爷爷就笑呵呵地对那位小学生说:“你是我60年来遇到的第一位对手。”

  其实有很多人认为背圆周率太难了,全都是一些没有规律的数字串在一起,可怎么记啊!

  现在我就给大家说说我背圆周率的经过和方法。

  开始老师让我们背圆周率的时候,我头都大了。这些像小豆芽似的'密密麻麻的一大长串数字,该如何下手呢!

  老师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就给我们鼓劲: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其实想想,同学们的名字也是没规律的,我们不是记得也挺多的吗!背圆周率是锻炼记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你们可以尝试着看能到底背到多少位。实在背不会,再放弃也行啊!

  在老师真诚的“动员”下,我开始背圆周率了。老师让我们一天背10位,为了好记,我就拼命地找数字之间的一些联系和记忆的窍门。我把这100位数字以5位为一组,分成20组。先看看相邻组之间有什么联系,如第二组到第五组其中有三组都是2开头,这就是一个小窍门;再比如第九组的69399,先是6开头,然后是三个9之间夹一个3,这样一想就好记多了。在背圆周率方面,也有人总结出一些较好的记忆方法,如3。14159 26535,编成了歌谣:“山巅一寺一壶洒,儿乐,苦煞吾。”其实方法还很多,不一而足。关键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再加上勤学苦练、用心思考,背圆周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不信,下面我就背背给你看:Л=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噢,对不起,我还只能背到80位,后面是86280 34825 34211 70679。

  不过,接着我会努力背到100位的,争取也做一回“神童”。

  这次背圆周率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持之以恒,有毅力,再加上勤奋,就会成功的。毕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嘛!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别忘了尝试一下噢!背会了咱们也PKPK!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7

  我家是“圆周率之家”,这倒不是我家发明圆周率的,而是我们一家可以用圆周率公式來表达。

  圆周率中的3,代表一家3口人。就是我、爸爸和妈妈,1就是指我,4就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別看我长的非常瘦,但我也是这家的小主人。有时我会帮爸爸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來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

  我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平时工作很忙,经常早出晚归,因为他工作忙,我经常看不见他。但是休息天他会带我们一家人出去玩,平时老爸对我比较严格,所以我比较怕他,平时都是妈妈來管我。妈妈教我做作业,我做错事情她也耐心地教育我,虽然有时她也会很凶,但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妈妈说外面烧的菜不卫生,所以她经常在家做香喷喷的饭给我吃。希望我身体吃的棒棒的。家里的家务活也归她负责,有时我也会帮妈妈分担一些。

  我们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很喜欢我,每到节假日或周末,他们都会为我准备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最喜欢去外婆家,因为我妈妈平时不让我玩电脑,在他们家里,外婆让我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太开心了。

  这就是我的圆周率之家。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8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尤其喜欢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种难题。四年级时,我看了一本书《中国古代科技名人传》,我对祖冲之在1500年前就能精确地测出圆周率感到特别钦佩。可是,书中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计算出圆周率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前些天,我看《我们爱科学》这本书时,其中一篇文章介绍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心想:为什么我不能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圆周率呢?

  说干就干!我先找来一段软尺,选定20厘米作为周长,再把软尺尽量摆成圆的形状,然后让爸爸帮忙,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为了更精确,我们从不同的方向一共测量了4次,最长的是6。3厘米,最短的'是6。1厘米,平均值是6。15厘米。我用数学老师常说的“逆向思维”法,把直径和周长代入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圆周率为3。25!虽然与3。1415926……略有出入,可这是我第一次测量的结果,而且已经比较接近了,我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把周长调整到30厘米,又重复测量计算了一遍,这次的结果更接近了,是3。174,我兴奋得跳了起来!高兴过后,我和爸爸一起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软尺不可能完全摆成圆形,而且测量直径时也不能保证每次都通过圆心。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我又换了个方法,先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可是怎么测量圆的周长呢?这可让我大伤脑筋!这时,家里的小花猫还不知趣地添乱,追着一个线团围着我跑,我心里烦得不行,拿起线团刚要扔开,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毛线来测量周长呢?我小心翼翼地把毛线摆到画好的圆周上,做好起点和终点的标志,再把线抻平,用直尺量出了周长,几次测量后的平均值为31。55厘米,“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那么,圆周率就是3。155!比刚才又精确了!

  我兴奋地把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写成科学小论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刊登在学校的板报上。同学们都夸我是小小数学家!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9

  下午放学,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十分奇怪的作业:让我们明天早上带一个圆形纸片,一小团毛线,还有一把剪刀。看到作业,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些东西与数学有关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晚上在家一遍一遍地翻看着数学书,希望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可我把数学书都预习了好几遍,也没找到一点儿线索,看来还真有点神秘哦!明天赶快到来吧,我要揭晓答案呢!

  带着疑问与好奇我们迎来了第二天的数学课,老师一上课就要求我们,不用计算就说出自己带的圆形纸片的周长,但要用到自己所带的道具。哦!明白了,我们几乎异口同声,紧接着,大家都快速地拿出毛线绕在圆形纸片的一周,这一截毛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了。我快速地剪下了这一截毛线,很快量好了,我的圆周长大约是12.7厘米。难道老师让我们带这些东西就是为了量圆的周长,也不太好玩呢,我们一开始的兴致一下子降了许多,我都有点失望了。

  “怎么啦!兴致不高吗?别急,现在你们再量出圆的直径。“老师好像发现了我们有些失望。量直径还不简单,我的圆直径大约是4厘米,我一下子就量好了。可量这些又有什么用,还是没劲。

  老师环顾一下四周,看到大家都量好了,笑着说道:“接下来你们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的答案不要说出来,我要猜猜看,看能不能猜准。”什么?老师要玩猜猜看吗?有意思,好玩。不过这么多数字,不好猜吧,虽然我们都为老师担心,但还是没抵挡住那降下去的兴致又“嗖嗖嗖”地升高了。

  “你们的答案肯定在‘3—3.2’之间。”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不停地点头,在确定了老师猜的正确后,都“啊“的一声露出了疑问,老师怎么猜那么准,也没看到她作弊呀!看到我们疑惑的表情,老师又笑了:“好吧,告诉你们谜团吧,要仔细听哦!”我们都坐的`笔直的,耳朵竖的长长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是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3.1415926……,我们平时运用时一般取3.14,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周率。”奥!原来是这样,我们都恍然大悟。

  这节课虽然过去一阵子了,但它却一直占据着我脑海中的重要位置,圆周率这个知识点也稳稳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0

  圆周率又称为兀,是一个无限小数,至于它到底有多长,始终是一个谜。可有人却挑战背圆周率,甚至有人背到了小数点后67890位!打破了世界纪录!作为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这种事我怎能错过,于是我打开了百度,搜索了圆周率,可点开却发现一串数字出现在我眼前,密密麻麻,天哪!怎么这么长?!我的心情犹如沉船一样,沉入了湖底。

  正当我想放弃时,突然看见了这个迅速记下圆周率的方法,好奇心命令我点开了它,只见上面出现了1~100的'数字,每个数字旁边都有汉字,比如74旁边就写了一个骑士。我瞬间明白了什么,这些数字的谐音可以转换为这些汉字,这样就能记下圆周率了。

  比如1415就可以记成钥匙、夜午,9265就可以记成球儿,锣鼓然后把这文字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记下圆周率了。我赶紧试了试,果然有用,1415926535897932这些数字,就是圆周率的开头几个数字,可以把它记成有一个钥匙,我在夜午发现了他,我走到了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个球儿,他放在了锣鼓上。还有一个珊瑚,他旁边有个芭蕉,又看见了一个气球,他挂着一把伞儿这样我们就能轻松的记下圆周率了,你们也赶快试试吧。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1

  一天,我做完作业,躺在沙发上休息时,突然听见爸妈的房间传来什么“3.1415926……”的声音。我推门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在比赛呢!我走上前去,问爸爸:“你们在比什么呢?”爸爸笑了笑,说:“我们在比背圆周率。”什么是圆周率呢?我心里立即出现了一个大问号。连忙跑到电脑桌前,开始查阅资料。

  一查才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于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一般以π来表示,由祖冲之发现。重要的有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就在这时,爸爸欢呼起来,原来他取得了胜利。我十分好奇的`问爸爸有什么秘诀,他豪爽地说:“我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这样,就很容易背啦!”“哦……”我和妈妈同时感叹。

  啊!数学是多么奇妙!还有许许多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2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无,把酒吃,酒杀你,杀不死,尔乐尔。”昨天,妈妈来我房间时,故意念了这个有趣的“打油诗”,这可把我的兴趣吊了起来,我好奇的问妈妈:“咦?妈妈!你念的这个是什么呀?真有意思!”妈妈听了,笑着说:“嘻嘻,这个是我看快乐菲菲的的博客时,看到的打油诗!”我更奇怪了“打油诗?难不成这个有趣的绕口令是教我们怎么打油的吗?”

  我自己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于是就开始询问妈妈:“这个打油诗到底是什么吗?有什么奥秘呀?你背这个有什么用呢?”

  妈妈看我着急的样子,不再卖关子了,便对我坦白:“其实这个有趣的打油诗,就是圆的圆周率呀!你看:3.1415926535897932384626和刚才我背的打油诗多像呀!”说完,妈妈又背了一遍那个打油诗。

  可我还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于是又问:“这个打油诗的名字和圆周率的这个名字差得那么远,怎么会连在一起呢?”“呵呵,其实这个打油诗的由来也特别有意思,传说有一个特别爱喝酒的老头为了记住这个有这二十多位小数点的圆周率,便编了一个打油诗,可谁知,这个诗被其他的人读了三遍,立马就记住了这个圆周率!”此时的我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心里吟诵了几遍,也会背了!我十分吃惊,没想到这个那么难记的东西竟然可以转换成一个这样趣的诗!我不禁对这个圆周率有了很大的好奇!

  弄清楚打油诗的来源,我就要弄清楚圆周率是怎么求得了!妈妈向我解释:“圆周率?这还不简单?圆周率就是用一个圆形的周长来除以这个圆形的直径呀!”“哦!但是你怎么就肯定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就是3.14……呢?万一圆的大小不一样,你怎么肯定?”(我又开始迷了!)“向你证明还不简单?来,我们找几个圆形的.物体,我们动手试一试呗!”

  放大镜的周长是25.6cm,直径是8.4cm。

  胶带纸的周长是16.4cm,直径是4.8cm。

  盖子的周长是32.8cm,直径是10cm。

  硬币的周长是7.8cm,直径是2.5cm。

  饮料瓶盖的周长是14.2cm,直径是3.8cm。

  就这样,我和妈妈算找来的胶带纸、硬币、瓶盖、放大镜的圆周率的实验就结束了!结果如下:

  胶带纸周长:16.4,直径:4.8,圆周率:3.42

  硬币周长:7.8,直径:2.5,圆周率:3.12

  饮料瓶盖周长:14.2,直径:3.8,圆周率:3.06

  盖子周长:32.8,直径:10,圆周率:3.28

  放大镜周长:25.6,直径:8.4,圆周率:3.05

  结果出来了,胶带纸、硬币、瓶盖、放大镜的结果各不相同,有的比3.14多,有的比3.14少,真是有趣极了!不过虽然它们的结果都不相同,但是,结果平均下来,结果还是3.14!

  有趣的数学王国!有着许多奥秘,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它、发现它!我愿变成一个数字娃娃,在王国里生活!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3

  临近期末时,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节目,作为期末展示的内容。我早就有了主意:挑战我们班的圆周率达人———蔡作为。

  背圆周率可不是简单的事,要记性好,还要反复记忆,否则就会背了前面忘了后面。看着妈妈给我打印的500位密密麻麻的圆周率,感觉眼睛都要花了,更可怕的是这些数字没有一点规律,只能死记硬背。我心想:这太难了,我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啊。我又想:一定会有一个好方法的。想着,我脑子里就有了一个主意:就是把这些数字当做儿歌来背。比如37510就可以编成”三尺我衣领“,这个方法能加深记忆。我请爸爸帮我编儿歌,爸爸拿着笔,口中念念有词,好不容易写完了。爸爸说:”你先听我讲一下意思。14159(一事一壶酒)就是遇到一件事就喝一壶酒》。“爸爸讲完后,对着我说:”你能试着看着儿歌猜出数字吗?“”能!“我信心十足地说。接着我一口气说出了儿歌里所有的数字。爸爸笑着说:”现在就可以开始背了。“听了爸爸的话,我马上行动起来了。前5个数我马上记住了,我又记后面5个数,边记边想儿歌,果然又记住了。再把这10个数连起来背一背,以加深记忆。按这种方法,我一连背了25位。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每天背25位,再及时复习已经背过的。

  几天以后,我感觉很累了,不想再背了。这时,妈妈笑着说:”我们边做游戏边背。游戏规则是:只要顺利背出5位,就可以吃到一个小橘子。“我立刻有了兴趣。在这种游戏中,我在不知不觉中竟背了50位,连同前面背过的已经有200位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挑战蔡作为了,可是妈妈说:”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到观众的掌声,所以最好背出300位。“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开始背起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背诵300位了。只是有些地方还有点停顿。妈妈又鼓励我说:”上台表演时肯定会紧张的,你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就这样,妈妈每天陪伴我复习。

  激动人心的'期末展示活动开始了。轮到我们的节目了,主持人宣布:沈添乐和花溪遥挑战蔡作为。首先是蔡作为背,他背着背着,到第150位时越来越不熟练,越来越紧张,最后只背到240位。接下来是我,我想:一定不要紧张,要放大胆子去背。刚开始,我背得滚瓜烂熟,到200位时,我有点紧张,竟有点忘词了,好不容易想起来,坚持背到260位。虽然我赢了蔡作为,但是不知花溪遥会不会赢我,所以心里砰砰直跳。花溪遥也是像我一样,可后面100位也有点不熟练,不过,她通过自己努力回想,竟顺利背完了300位,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呼道:“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而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妈妈安慰我说:“下次还有机会,一定要记住不熟练会搞砸的教训下次争取成功。”

  这次挑战活动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4

  “ 3.141592653……”哦,这是神马情况,都半个多小时,哥哥怎么还在这儿念叨着这些数字,什么3.1415926我都快听会了。咦,慢着,这不是“圆周率”吗,哥哥背它做什么。我带着疑问来到了哥哥的房间。

  我问哥哥:“哥哥,你背圆周率干什么?”“没事干,背着玩儿呗。我刚才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把‘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背会了, 现在我可以在十秒内背出来呢!”哥哥得意地说。听了哥哥的话,我十分不服气,于是就跟哥哥打赌说,我一定会在十五分钟内把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背会。

  背东西要有方法,如果我要像哥哥那样死记硬背的话,估计半个小时我也背不会。为了能背得又快又牢,我决定用谐音来记。我家有一本书上面就有圆周率谐音记忆法。我找到了那本书,书上是这么写的: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儿乐(26),我三壶不够吃(535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死了算罢了(43383),儿弃沟(279)。

  这是写一个酒徒在山寺狂饮,醉死山沟的情景。

  我先把这篇文言文背了下来,用了3分钟,又开始根据这些文字的谐音背数字,可是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字的谐音读不出数字来,比如:我三壶不够吃的“够”是用来表示9的,可是“够”和“9”并没有谐音关系,于是,我只好继续观察,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规律。

  看着看着,我发现“我三壶不够吃”的“够”和“儿弃沟”的“沟”是谐音,都是用9来表示,“酒杀尔”的“杀”和“杀不死”的“杀”都是用3来表示,“死了算罢了”的'两个“了”和“算”也都是用3来表示……我就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地记,不一会儿就背会了。为了能背得更熟练,记得更牢固,我还边背边写,写了十遍以后,我觉得我记得已经挺熟练的了,我拿秒表测了一下,我只用了6秒就把这30位数背了下来。

  我来到了哥哥的房间,哥哥不屑一顾地说:“是不是背不会,来认输呢?”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口气把30位数一个不落地背了出来,哥哥见我背得这么熟练,不敢相信地说:“天啊,你才用了十分钟就背得这么熟练,太厉害了吧!”看着哥哥那吃惊的表情,我开心地笑了。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5

  祖冲之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祖父经常给祖冲之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张衡发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枟论语枠,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祖冲之非常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起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可是他总觉得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量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发现,车轮的直径确实不是圆周长的1/3。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而后,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祖冲之终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了:必然大于3.1415926,而小于3.1415927。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数学家,直到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计算出同样的结果。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6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数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圆周率。他计算了圆周汇率的真实值,这是小数点后第七位。

  圆周以如此高的精确度率,也就是说,用算盘来完成这些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象一下,祖冲之每天只用纸和笔,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状态,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毅力。

  那么祖冲之是如何以如此高的精度计算圆周率的'呢?他的成就建立在刘徽旋转的基础上。他不满足于验证前人的结论,而是对其进行发展,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

  根据刘徽割线圆,祖冲之割线圆是基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他用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分割越多,内接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越小,越接近。无限分割后,内接正多边形和圆会合二为一。祖冲之设置了一个直径为十英尺的圆,并在圆上切割它以供计算。当他切下刻有192个边的圆时,他得到了“徽章率”的值。他继续切割并制作了380个四边形和768个多边形.直到他切割成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个多边形,祖冲之依次计算出每个正多边形的边长。最后,得到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圆,其圆周长度在三英尺、一英尺、四英寸、一分钟、百分之五、九秒和七秒之间,三英尺、一英尺、四英寸、一分钟、百分之五、九秒和六秒之间。换句话说,如果圆的直径为1,那么圆周小于3.1415927,远小于1/10万,极大地方便了计算和实际应用。

  可以想象,在祖冲之王朝,这是一项极其细致而艰巨的脑力劳动,甚至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祖冲之用小棍子来计算。圆周率的数值需要复杂的加减乘除平方计算,每一步都要重复十次以上,50次平方计算。如果有错误,比如计算错误,只能从头开始。为了得到祖冲之圆周率的值,需要对九位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平方等15927步以上的计算,每一步都要重复十次以上,50次平方计算,最后计算出来的数字达到十六七位小数。

  然而,祖冲之成功了,他计算的圆周率被称为“祖先率”,持续了800年,至今仍在使用。因此,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确实引人注目。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7

  祖冲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名人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名人故事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8

  祖冲之是南朝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贡献,对后世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祖冲之生于429年,卒于500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其祖父乃是祖昌,主管土木工程;其父祖朔,学识渊博,受人尊重。所以祖冲之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来自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使他很早就有了博学的美誉。

  祖冲之能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和他执着、勤奋的研究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上至远古,下至他生活的年代,他全部都进行考察,而且他绝不会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古人的'认识中。这也是他能在科学上走得比别人更远的原因之一。

  后来,孝武帝听闻祖冲之的名声,任命他到总明观任职。当时,总明观是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在总明观任教,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料,也让他拥有了进行研究与开拓的资本与条件。

  其后数年,祖冲之虽然继续担任朝廷命官,生活并不安定,但他从没放弃过对科学的研究。公元462年,祖冲之在天文学上的呕心沥血之作——新历法《大明历》终于完成。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由于政局变化,祖冲之的研究方向也随之发生的改变,从对数学、天文学的研究转变为对文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这种改变是由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祖冲之从小就对古书一窍不通,却极爱数学,富有实践精神。幼时,私塾的先生告诉祖冲之,“圆周是直径的3倍”。祖冲之对此产生了疑问,第二天就跑去村头测量车轮,量来量去都与这个结论不符。此后多年,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他。

  后来,祖冲之受到刘徽的“割圆术”的启发,沿着他的方法继续研究下去,以期求得更加精准的结果,而为了防止出现差错,他的每一步都会计算两遍。经过无数遍的演算,最终得出了圆周率在3 . 1415926和3 . 1415927之间的结论。

  祖冲之是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的第一人,与欧洲相比,早了1000多年。所以,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是对祖冲之这一伟大成就的纪念。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19

  一提到圆周率,你脑袋里是不是立马闪出一大串数字:3.141592653589···在预习圆的周长时,我立马对这个奇妙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产生了兴趣。

  2000多年前《周髀算经》中就曾有“周三径一”的说法。500年后,祖冲之又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国外要早1000年呢!但是,圆的周长真的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我决定自己做一回小数学家,探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我深思熟虑,决定采用量出圆滚动一周所移动的距离。我找了一个笔筒,量了一下它的直径:5.7厘米。然后在笔筒上点了一个点,方便知道什么时候滚了一周。我又在原点上点了一个点滚动一周后,我在圆所在的位置上点了一个点。我用直线将两点连接起来,量出了这条线段的长度:17.6厘米。最后,我用17.6÷5.7,看看周长是直径的几倍。算出来果然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下让我不得不信服了。

  数学可真奇妙啊!它可以帮助人们记事,也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增长人们的`知识,甚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预知危险。

  十个小小的阿拉伯数字,拼组在一起,变成无限大又十分复杂的数。一个小小的π,却代表了一个这么复杂的小数。据说现在已经能用计算机将π精确到小数点后上千万亿位了呢!这明显不是一把尺就能测出来的。这一伟大的成就为数学领域开疆拓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我相信,数学在人类未来文明中是十分重要的。

  我与π的故事作文 20

  3.14——圆周率的近似数——一个汇聚几代人智慧的数字,一个使人类智慧得以发展的数字。

  从一开始,先辈们就用3.14这个近似数作为圆周率参与运算,祖祖辈辈,这数字就这样沿用下来。大家都非常清楚3.14是圆周率的近似数,也一直在运算上墨守成规。只因所有人都明白,圆周率的原数是个无限数,因此,也没有任何人傻到试图将原数代入运算之中。

  如果有人试图将原数代入运算,不管如何努力,即使累到吐血也绝对无法得到结果。这就与人生之理相同,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数不尽的'繁碎琐事,很多时候,一种方法行不通,此时,我们就需转变方式,灵活应用,用近似的手段达到一样的目的。如若仔细计较,偏要用看似正规的方法做得满意的效果,最终不仅目的达不到,还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试想,如果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质问世人为何剥夺圆周率原数参与运算的权利,即使文笔通顺,辞藻华丽。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一定会哈哈大笑,以之为傻,以之为疯。

  如果几辈人都执着于原数的精确,不肯变通,那就不会有现代如此先进的科学算法,许多成功的机会会与人类擦身而过;更多智慧的结晶会与世界无缘无分;先进美好的未来也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所以,凡事灵活应用,才是最大的智慧。

【我与π的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我与经典的故事作文02-08

我与故事作文06-05

我的故事作文06-09

我的故事我的歌作文10-07

我与足球的故事作文02-10

我与书法的故事作文03-23

我的书包故事作文03-24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03-31

我的书的故事作文04-0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