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元曲> 元曲殿前欢

元曲殿前欢

时间:2024-01-12 07:02:53 元曲 我要投稿

元曲殿前欢

元曲殿前欢1

  殿前欢·对菊自叹

元曲殿前欢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释>

  ①黄花:菊花。

  ②减尽风流:减去美好的风光。

  ③人比黄花瘦:引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

  ④问花不语:将自己心事问花,花不回答。

  <评析>

  《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文学常识>

  类别:元曲

  年代:元

  作者:张养浩

  作者小传: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张养浩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瘁而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元曲殿前欢2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觉来评,求名求利不多争。西风吹起山林兴,便了余生。白云边创草亭,便留下寻芳径,消日月存天性。功名戏我,我戏功名。

  怕西风,晚来吹上广寒宫。玉台不放香奁梦,正要情浓。此时心造物同,听甚《霓裳》弄,酒后黄鹤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

  怕相逢,怕相逢歌罢酒樽空。醉归来纵有阳台梦,云雨元踪。楼心月扇底风,情缘重,恨不似钗头凤。东阳瘦损,羞对青铜。

  怕秋来,怕秋来秋绪感秋怀。扫空阶落叶西风外,独立苍苔。看黄花谩自开,人安在?还不彻相思债。朝云暮雨,都变了梦里阳台。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数归期,绿苔墙划损短金篦。裙刀儿刻得阑干碎,都为别离。西楼上雁过稀,无消息,空滴尽相思泪。山长水远,何日回归?

  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疏。绣鞋香染莓苔路,搔首踟蹰。灯残瘦影孤,花落流度度,春去佳期误。离鸾有恨,过雁无书。 和阿里西瑛懒云窝

  懒云窝,阳台谁与送巫娥?蟾光一任来穿破,遁迹由他。蔽一天星斗多,分半榻蒲团坐,尽万里鹏程挫。向烟霞笑傲,任世事蹉跎。

元曲殿前欢3

  《殿前欢·拍栏杆》

  元代:乔吉

  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直上天坛。

  《殿前欢·拍栏杆》译文

  拍着栏杆,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细细查数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带着纱巾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抬头仰天长啸,直上那高高天坛。

  《殿前欢·拍栏杆》注释

  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妇孩儿”、“凤将雏”、“凤引雏”、“燕引雏”。

  江山第一楼:指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蓬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骑鹤背,此指骑鹤升仙,是化用“王乔骑鹤”的典故。

  天坛:王屋山主峰不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处,唐代司马祯在此修行得道。

  《殿前欢·拍栏杆》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创作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乔吉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这首《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为其登多景楼之作,作者并不着意此楼的描写,而是借登临之举一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殿前欢·拍栏杆》赏析

  这首曲开头三句写出一种旷远的境界,进入全曲主题。“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作者站在多景楼上手扶着阑干,顿时诗兴大发。这两句直接切人了“登楼咏叹”的主题,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气势十分恢弘,开篇立意不凡,故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乔吉称:“乔梦符之词,如神鳌鼓浪,若天号跨神鳌,噗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其言不谬。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言:“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乔吉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之中,“浮云”多指那些功名利禄、不足挂心的俗事。乔吉性格骄傲不逊,不肯入俗流,“浩歌惊得浮云散”便充分展现了其藐视现实、孤傲自诩的性格特点。从此处开始,作者的思绪便发生了转折,开始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也暗含着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接四句写作者对神仙般生活的无限向往。“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问。纱巾岸,鹤背骑来惯。”“细数青山”,暗用“买山”之典,本意指归隐,作者在这里则借纠表达超脱情怀。“一望问”谓作者之心境实与仙境一脉相通。求超脱是元代文人一种普遍的心境,乔吉《满庭芳·渔父词》有“回首是蓬莱”之句,乃是此心境更明确的表露,可作此句的注脚。而“鹤背骑来惯”则是诗人正以王乔自喻。一“惯”字,下得极洒脱,表现了超脱尘俗之念,遨游于无羁无绊的天地问乃是作者一贯追求的人生至境。表达作者对那种如同神仙般自由生活的.钦羡。

  末二句写作者感觉自己直上天坛,得道成仙。作者以“举头长啸,直上天坛”把这种仙境推向全曲的归结,收束了全篇。它与“浩歌惊得浮云散”在意脉上相呼应:摆脱了人间“寒”气,摆脱了“浮云”的缠绕,诗人的身心便似乎进了“天坛”。从“举头长啸”四字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心中无法释怀的愤懑之情,正因为如此,他才想要摆脱世俗的烦心之事,到达自由之境。

  全曲充满了一种与前代“登楼”之作所不同的意趣,正是这个总格调的典型体现。所以曲子深沉,但不悲切;慷慨,但不凄凉。从此曲的酣畅豪爽中,体验到一种渴望自由的生命之力。然而,乔吉的这种豪放之情,也让人感到一丝“雾花吹鬓海风寒”的冷气。

  《殿前欢·拍栏杆》作者介绍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元曲殿前欢4

  殿前欢·梅花

  景元启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

  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

  山妻骂,为甚情牵挂?

  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作者简介〕

  景元启,生平不详。今存小令十五首,套数二套。

  〔注解〕

  月如牙:指新月。

  疏影:指梅花在月光照射下的投影。

  逃禅老笔:一说指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以善画梅著称。时常对家中老梅写生。一说指北宋僧人华光长老(名仲仁,因住衡州华光山而称华光长老),擅画梅,常在月夜,就窗间梅花疏影用水墨晕写,称墨梅,传有《华光梅谱》。逃禅,即指华光长老。

  大都来:只不过。

  〔译文〕在新芽般一弯明月映照下,疏落的'梅影映满庭院的窗纱。即使用我修禅人的老练笔墨,也难以画出这别一样清新佳美的图画。不由得坐在胡床上痴神地看得连眼也不眨。惹得妻子骂我有了邪心,为什么情事牵挂。我告诉妻子,只不过是迷上了梅花,大概那梅花就是我,我就是那月下的梅花。

元曲殿前欢5

  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乔吉

  柏栏杆,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直上天坛。

  [注解]

  江山第一楼:指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骑鹤背。此指骑鹤升仙。

  天坛:王屋山主峰不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处,唐司马祯在此修行得道。

  [译文]拍着栏杆,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细细查数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带着纱巾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抬头仰天长啸,直上那高高天坛。

【元曲殿前欢】相关文章:

殿前欢-元曲诗词鉴赏05-16

双调·殿前欢·畅幽哉·春元曲05-13

乔吉《殿前欢·拍栏杆》元曲译文及鉴赏04-20

《殿前欢·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3-13

四块玉·浔阳江元曲元曲05-06

《天净沙·春》元曲05-06

天净沙·夏元曲05-07

天净沙·秋元曲05-08

《大德歌·春》元曲05-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