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古诗词>诗经>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

时间:2024-01-26 13:22:28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1

  关雎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

  关关雎鸠,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鉴赏:

  《诗经》在整个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之举足轻重已无需多言,《关雎》为《诗经》之开篇,凡爱诗之人也几乎耳熟能详,而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到了妇儒皆知的境地,所以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倒似乎一点也不夸张。《关雎》是一首爱情诗,放在《诗经》之首,即是孔圣人亲为的,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大概就是“食色,性也”。而因他此举,后人或许也才能由衷地感叹一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关雎》所描述的爱情故事究竟是不是写实的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后人统一认为这是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一见钟情并辗转难忘却是毫无疑议和分歧的了。只是对于男子最后是否成功娶得心仪的女子为妻,却似乎又有了分歧:有人认为后面的两句是男子追求女子成功后嫁娶时的情境描述;也有人说那是男子幻想中的能娶心仪的女子为妻时的情境。不过这里倒是又有了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认为那是婚嫁时会有的情景,只不过一个是写实的,一个却是想像的。当然依据都是“琴瑟”、“钟鼓”这类乐器古时只有在婚嫁之时才会使用。

  所以我们抛开结局不谈,简要描述下《关雎》所讲述的事件就是一个年轻男子偶然见到了一个在水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女子,他对她一见钟情,自此不能忘怀,于是想尽办法想要追求她,希望最终能够与女子像雎鸠鸟般的比翼成双,不离不弃。这应该也是千百年来所有对于爱情憧憬的人的共同愿望。至此不由从心底叹服:《关雎》为《诗经》开篇之首甚或是所有爱情文学之祖都当之无愧。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2

  《关雎》

  关关雎鸠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自古有很多 伪士大夫道貌昂然地说这是取到人匡正周王的,显然是牵强的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大家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应当特别注意音声与全篇的情绪统一。因为音声的.急缓就形成了节奏,而节奏就是诗之所以为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节奏是文字之外表现情绪的重要手段.一篇檄文是不适合用舒缓的节奏的同样,一篇闺情小诗也是不适合于用金戈铁马的节奏的。这和音乐是一个道理,大家听音乐 往往不需用词语,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就是节奏变的魔法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相关文章:

诗经关雎拼音03-16

诗经关雎的拼音03-16

诗经关雎的拼音01-26

诗经关雎带拼音03-16

诗经关雎拼音版03-16

诗经关雎拼音版解释03-16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11-22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11-22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优选)01-2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