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志怪小说>镜花缘> 读《镜花缘》有感

读《镜花缘》有感

时间:2023-12-26 08:03:02 镜花缘 我要投稿

读《镜花缘》有感合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镜花缘》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镜花缘》有感1

  清幽的夜晚,晚风吹动了《镜花缘》的书页,发出轻柔的“沙沙”声。

  《镜花缘》,一本著名的讽刺小说,李汝珍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虚幻的国度和荒诞离奇的.故事。

  在书中,你会为各种奇珍异兽感到惊诧;你会为林之洋惨遭“裹脚”而倒吸一口凉气;你会为唐敖化仙而感到幸运。读这本书,你会对作者的脑洞大为惊叹。

  但在全书中,最让人悲伤和气愤的,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封建思想”,书中的各个国家,都暗示了一种人。

  就如书中的女儿国,竟然是男女颠倒。女子做男子装束,并且地位高尚,而男人则要扮作女人,不仅穿衣打扮像女子,还要“裹脚”。这不正是在讽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吗?

  小说十分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深思。

  在现在的新社会,对人们危害最深的便是封建思想。只有改革,才能避免危害;只有创新,才能加速发展。

  从古至今,曾有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有孙中山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再有毛泽东带领中国农民进行土地改革,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至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社会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奋力改革,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而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一百多年间不断被摒弃。

  不知何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合上这本书,我恨不得回到作者的时代,引导他们来一场大的变革!

读《镜花缘》有感2

  武则天称帝,轰动了整个中国浩瀚的历史。

  这就是《镜花缘》的.故事。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命令百花违反自然规律,严冬开放。结果,它违反了皇帝。百花仙子被降职为100名才女,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第二部分是关于武则天开放考试的才女。她被录取了100人。她的排名和《哭红亭天书》的分数都不错。这些才女和第二部分是欢迎大师、连日宴会、诗歌游戏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表达女性的才能和特点,并解释了“男女平等”的先进概念。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自豪已成为这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

读《镜花缘》有感3

  “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一部《镜花缘》,一切皆有奇缘。

  他们头戴浩然巾,把脑后遮住,谈话做事稍有不利,脑袋一转,露出一张狰狞可怕的恶脸。木偶动画片里换脸一幕一度成了我的童年阴影。而这就是我与《镜花缘》的初识。如今来读《镜花缘》,却只觉欢喜。

  《镜花缘》是清代李汝珍所著,讲述了王母圣诞,百花仙子拒绝百花齐开。后来武则天命令百花冬日齐放,百花违时私开。百花仙子因为当年定下罚约,和众花仙获贬降红尘。接下来写了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海外的奇幻游历,唐敖蓬莱成仙。唐小山与99名女子(天上百花仙)考取功名并齐聚一堂。最后,叛军起兵反武,中宗复位。初读《镜花缘》,俨然《西游记》仙气十足;再读犹如《山海经》游记,想象瑰丽;到了众才女纷纷登场,又像《红楼》般令人怜爱慨叹;一百才女中举排名,竟让我有了《水浒》英雄排座次的既视感;最后叛军破邪阵,又如穿越的《封神演义》,真是神奇的阅读体验。

  《镜花缘》是一本“奇”书。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天上、海外、人间,各自演绎了各自的精彩。故事缘起如太虚幻境,嫦娥与百花仙子生隙,百花仙子失职受罚,百位才女诞生人世,一切由缘而起。海外奇遇部分文辞精巧,更是精彩纷呈。当康、果然、飞涎鸟、鹦勺等怪鸟异兽纷纷登场;木禾、祝余、蹑空草、刀味核等神花奇草令人惊叹;惟善为宝的君子国、酒囊饭袋的犬封国、日夜愁眠终年昏昏的伯虑国、秀雅圣德的轩辕国等海外诸国奇风异俗,让人目不暇接。百位才女在人间的相逢相聚,更是涉笔成趣,好戏连连。

  李汝珍是一位“奇”才。

  这位“奇”才是有才又有趣的玩家作者。《镜花缘》被鲁迅评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细细读来,确有此感。作者知识渊博、涉猎颇广,经史之学,信手拈来。后面甚至用了接近二十回的篇幅,借一百位才女言谈身行,对琴棋书画、马吊、双陆、音韵、垂钓、投壶、斗草、清谈、算法、对酒、品茶、说书、唱曲等各种玩法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让我大开眼界。有趣的作家才会写出有趣的作品。在书中,李汝珍极尽幽默笔法,他化身多九公海外奇游,通古识今又风趣十足,老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他还借着才女之口当起了“段子手”,讲起了俗气笑话,看得我目瞪口呆,而后舒心一笑。就像众多漫画家、导演把自己摆在作品中一样,李汝珍也在结尾亮明真身。他自称老子后人,幸得仙猿来访,得碑记,成此书,并称自己的这部书能“解颐”,能让人“喷饭”,将有趣贯彻到底。

  这位“奇”才又是大胆而深刻的。在清朝,在三纲五常的教条中,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大胆而又珍贵的人——李汝珍。他为女性正名立身,不是泛谈轻提的',而是厚厚的、较真的、浓墨重彩地大写一笔。世人常用花儿比作女子,因她们美得娇艳,美得娇弱,李汝珍便要创出不一般的女子。像唐小山、阴若花、颜紫绡、薛蘅香、洛红蕖等一众女儿,聪慧有胆识、忠勇有义胆……不比男儿逊色丝毫。在女儿国,他还让林之洋这个大男人被国王封妃,并让他亲历一趟穿耳、缠足、打肉,受一遍“女尊男卑”的屈辱教化。在两面国,他让强盗的压寨夫人历数强盗纳妾的罪状,并把强盗打得昏晕数次。男所不欲,勿施于女,喊出多少被压抑的心声。中国几千年来的妇女问题就这样在嬉笑怒骂中真切深刻地、怨而不怒地表现出来。海外奇遇的背后更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狡猾残忍、虚荣刻薄、自私贪婪……笑过之后,掩卷深思,或善或恶,留与我们分辨言说。

  镜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一切心念只能存于笔下。观镜花,结奇缘,读书何尝不是修缘的旅途。

读《镜花缘》有感4

  凌淑华的小说式自传《古韵》,讲述了主人翁上层社会的童年生活,使读者对大宅院中一夫多妻的内部生活有了粗略的了解。小说竭力描写了少女在山水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天赋和虚荣心,并以主人翁青少年时期就作为一个刚出现的作家和画家为结尾。虽然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映射了作者成名之后作为现在女性作家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几乎没有提及文学团体以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其作品的促进作用。

  正如马丁森表明的女性自传的方面,“把小说和自传融为一体的自我意想角度”。意想是女性自传作家通过对假定的读者的感知来改变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自传作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虽然如此,当把他们原文的翻译作品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总是能了解到作者的生活和写作环境。《古韵》是凌淑华婚前生活的编年史书,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美感,主题性以及哲学意义一直持续在她早期的写作中。这些作品均完成较早,受到一些男性作家的重要影响,收录在《花之寺》中。

  《古韵》充满着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突出表现在叙述者对传统女性作品的喜爱,以及当她还是个小孩时对传统民谣、弹词的背诵和取得的成就。且看如下:

  有时,五妈会让妈读用口语写成的广东民谣,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还能跟着唱。妈妈的声音非常好听。当她一遍一遍地用简单的曲调重复着七言律诗的时候,对我来说,唱起来好像清晨流动的小溪。她一遍一遍地唱,使人如痴如醉。

  在凌淑华早期的作品中,年长者诸如叙述者的叔祖和父亲,在权利主义的宗主教上相去甚远。父亲鼓励并培养凌叔华在绘画和诗歌上的天赋。大伯则是唐朝武则天的崇拜者,武则天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他向凌叔华详述了《镜花缘》中女性的独立并诠释了女性事迹,以及叙述者在流行的其母亲弹唱的弹词中反串男性角色。如作者回忆的那样:每天晚上,我们小孩围坐在客厅的火炉边,听妈讲故事。五妈、六妈和佣人也来听。火苗映照者妈红润的脸颊和天蓝的裙子上。她的声音就像是百灵鸟在唱歌般欢快,虽然每行唱的调都一样,可我们都爱听。这

  里,传统的女性作品的音乐类型对他们的内容和艺术性质的欣赏是通过取舍性别名词、女性信息来达到的。弹词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是女性一种交流方式。弹词带着说唱者的韵文和艺术特质,为演出者和她的观众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周认为,“凌淑华的语言能够让人想起纯美的古典艺术或诗歌的评论,她对平淡的家庭生活的执着描摹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这句对凌淑华引人注目的使用“令人赞许的语言形式”到描述“微不足道的女性内容”的赞许,但是忽视了从明清以来长期的传统观念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她对传统的关注脱离了五四的主流话语,与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批判传统的主题上,凌叔华对传统女性的写作也不能跟上现代评论的`步伐。威德默认为“描述20世纪传统女性写作的的问题不能依赖于描述她们的经历”。在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女性特质或是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对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及女性运动产生影响。《古韵》中凌叔华准确地描述了女性特质对女性的文化和传统中的影响。

  在一段关于刺绣的章节中,作者表达了孩提时候对传统文学、艺术以及手工艺品的深深喜爱。在其中女性章节中有一段描述:在晴朗的天气中看母亲静静地做刺绣一直留在我记忆中。她熟练地将刺针上上下下,刺进被紧紧固定在刺架上的绣品中。我能听见刺绣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这声音当时的情景那样的谐调。一次,母亲要绣朵花在我的鞋上,问我喜欢什么颜色,突然见我的眼里满是泪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绣枕》里绣花并不仅仅是在衣物上绣上华丽的装饰,而且是一种感官的审美享受。一双绣花鞋既有实用的价值,也是审美的物品。同时也是母亲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纽带。女性在刺绣、绘画、阅读民谣的表现被描述成自然、审美行为的一部分,而这些自然审美行为都来源于女性的生活,并参与其中,产生交流、意义和欢乐。

  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是养在深闺的。在这方面的写作带有积极意义的怀旧色彩。关于对传统家庭的女性描写,大部分是与《花之寺》不同的,这也与一些人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步调不一致。作为一个新兴的带着反传统观点的现代女性作家,已经见证了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当凌淑华写到对父亲的感情时,坦诚他支持女儿出入公共场所、帮助培养她的天赋以及对传统的审美能力。这些使她一直关注给她自由空间和文学生活的公共父权制。

  我认为,凌叔华用英语写作是其借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凌叔华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毕竟,生活在父亲的权利之下的故事在她的早期的作品里表现明显。她也更不会想到她的英文自传会用陈凌叔华的名义在英国出版,并且给中国读者阅读。在写作上,凌叔华无惧谴责用外国语言写成女性文集和传统。事实上,这正是日常生活和西方评论家赞赏的“被遗忘的世界”精确的细节。

读《镜花缘》有感5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一样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李汝珍以他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百花仙子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并对其立誓,若违背时令百花开放,自愿坠入凡尘。后因种种原因不得已违期开放被贬下凡,转世投胎为秀才唐遨之女唐小山。

  唐遨随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经商中,他们游历了三十多个海外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这其中最令我我动容的是他们在黑齿国的经历。黑齿国人虽长相黝黑,但他们注重礼仪和知识的学习。他们还设立女私塾供女子学习。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女人不愿用买书的钱来买胭脂水粉。

  真的,在封建旧社会李汝珍的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真的很可贵。他用辛辣幽默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批判了已经僵化的封建科举制度,他不仅鞭挞了凶狠残暴的官吏和统治者,还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态:道德沦丧和虚荣世风。赞扬了“仁”“孝”的传统道德理念。他勇于抵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彰显塑造了一些勇敢执着、大方睿智的新型女性形象,对我们今天有一定的启示。

  现如今,那些独立自强、勇敢执着的女性在现在社会中比比皆是。在疫情期间,许多女性同样也挺身而出,她们不是父母的孩子,不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吗?可她们依然以大局为重,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她们以信念为马,以防护服为甲,以勇敢为剑,与病魔作斗争。用她们弱小而又伟大的身躯撑起了国家的半壁江山……

  我虽然不太独立自强,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也会让我不知所措,但是今后我会慢慢改变我自己,成为勇敢而独立的人!

读《镜花缘》有感6

  前段时间,我读了《镜花缘》,感触颇深。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和其他十二名花仙子被玉帝贬到人间,她投胎到了一个叫唐敖的人家,自己被取名为“小山”。突然有一天,小山的爸爸唐敖偶然来到了一个叫“梦神观”的地方,在那里,一位老仙告诉唐敖:“你只要找到十二名花就能成仙。”于是唐敖就开始了找花的旅途,一路上,他经过了许多国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碰到了“十二名花”。也就在这时,人间的皇帝武则天建立了女子的考试,于是,小山也参加了比赛。后来,小山在一个农村人那里收到了爸爸写给自己的信,原来自己考上了!并成为了当时的才女,于是他就和父亲一样开始旅游,后来因为自己是才女,于是自己就慢慢富裕起来,自己也不贪图享乐,最后返回了仙界。

  而在小山的父亲唐敖找十二名花的时候我感触最深,还记得唐敖在找十二名花的时候经过了许多国家。那就拿“黑齿国”和“白民国”这两个国家来做个对比吧。黑齿国人黑皮肤,黑牙齿,外表显得有些丑陋。而白民国的.人皮肤白,相貌好。如果有人问:“哪个国家的人更有学问?”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白民国,黑人通常都是很粗鲁的!”可是,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黑齿国人虽然相貌不好,但他们却十分讲究,那里的男人都在路右边走,女人都在路左边走,走路时也是专心致志,不东张西望,吵吵闹闹,反而十分有秩序。除此之外,那里不管男女,都可以上学,不像天国(就是唐朝)只许男人上学。而白民国呢?一个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其实根本没什么学问,反而让人感觉有些别扭。这么一比,道理便出来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除了这些,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一些生活实际,就像一些人看起来厉害,有学问,不禁让人啧啧称赞,其实,真正厉害,有学问的人反而十分低调,不会去做伪君子,装成有学问的样子来欺骗众人雪亮的眼睛。就像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有大学问的人,他们有学问的同时也很谦虚,低调,不也和书中的黑齿国人很像吗?

  所以,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看起来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学问,而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十分低调,所以,我们应该像书中的黑齿国人一样真实,相反的,不该像白民国人那般虚假。

读《镜花缘》有感7

  《镜花缘》——一本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出或者侧面反应了当时社会对于女子教育,地位,选举等诸多问题。这不仅是一本有关妇女问题的小说,也是及幻想,神话,游记,讽刺于一体的杰作。鲁迅先生评价说:"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这本好书,是文坛上不可多得的著作。

  这本书作者本打算写上二百回合,可只写了一百回,却也成为了传世经典。这本书主要写了百花仙子及众花仙下凡历劫,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的出海历险,以及后来的百花仙子——唐小山寻父,个花仙子挥洒才情考试,到最后的破了酒色财气四关,武则天归政的故事。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游历了许多国家,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便是君子国与黑齿国,他们首先来到的是君子国,那个国家里的人都好让不争,一派翩翩君子之风。他们三人停船上岸,遇到了当朝宰辅,便与其畅谈俗弊。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二人提出了许多当时封建社会的问题,譬如:三姑六婆,妇女缠足,不能自由恋爱,葬礼大操大办等问题,这也是后来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问题,可见,当时清朝时候作者就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后来他们三人来到了黑齿国,这个过度里的人都生的不大漂亮,可是他们不在意外表,他们看的是才华,这个国家其实是作者理想中教育发达的乌托邦。这是一个视书本为千金的国度,这里的教育制度不同于以往,女学塾便坐落在大街上。他们没有富贵之分,都以才学高,满腹经纶的人为富,不读书的人为贱。他们在这个过度遇到了两个女子——红红和亭亭,两人的才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竟把天朝来的多九公考的目瞪口呆,脸红一块,白一块。这两个黑齿国的女子,正是提倡女子教育的乌托邦。

  《镜花缘》是一本有关女权问题的书,作者也是古往今来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留心社会问题的人。虽然他不是女的,但是他直到男女应该平等,没有尊卑之分,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待遇权等。

  "男尊女卑"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思想,在当时更是深入人心。虽然现在不同于那时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男女真的平等了吗?难道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会在这一朝一夕彻头彻尾的改变吗?

  不求于世界上,哪怕每个中国同胞都能读一遍《镜花缘》,去理解其中深刻的问题,从一个个讽刺中去体会,去感悟,不知男女会不会真的平等。

读《镜花缘》有感8

  这几天,我接触到了一本名叫《镜花缘》的课外书,书中情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镜花缘是清朝作家李汝珍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李汝珍,直隶大兴人(今属北京市),号松石道人。

  书中所写的前四十回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一行人游历海外诸国的`故事。而后来的四十六会写的是才女们参加女子科举考试的故事。最后四回写的是起义军如何攻破武则天,把江山还给大唐的故事。

  起初,王母娘娘生日时,嫦娥和百花仙子打赌人间的百花是否会同时开放。后来嫦娥略施小计——让武则天令百花开放。世界百花因受到人间帝王的指令,掌管各种鲜花的仙子不得不开放百花。于是,百花仙子被贬下凡间。

  百花仙子被贬后,投胎到唐敖一家。这唐敖本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探花却又因为和起军反抗的徐敬业有交情,又被贬为秀才。之后,唐敖心灰意冷,也无心再考试了。于是,他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游历海外,漂泊各国。

  书中有几处细节最使我难忘。一是路过黑齿国时,几位女孩与多九公论书。多九公见对方只是孩子且都是女性,便开始掉以轻心。结果被女孩侮辱“问道于盲”。从这一节中,我觉得一个人不论怎么样有才华,都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就像多九公一样,被人“问道于盲”了。

  二是林之洋路过女儿国时被耳缠足,险些被女儿国国王招为“皇后”。多亏唐敖治河有功,女儿国国王才勉强同意唐敖将林之洋带走。

  在书中,我喜欢为人善良而重情义的唐敖;喜欢知错能改的多九公;喜欢重情重义但并不唯利是图的商人——林之洋。

  《镜花缘》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长篇小说,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读一下。

读《镜花缘》有感9

  看到豆瓣上面有好友看过《镜花缘》,恰好想起小时候放这个动画的时候恰好错过了,所以现在来补。

  高中的时候是看过《镜花缘》的小说的,不过早已忘记,这里说读后感有点不合适了。只是记得原著中是有一些比较封建的东西的。而且当时只是略略而看。

  动画片是只有四集,分别是海岛遇难,还有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原著中不好的东西肯定是已经修改了,这样看起来也轻松。这种动画的制作是比较麻烦的`,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摆木偶,然后拍下来,最后连续放就是动画了。和这个类似的,《阿凡提》(不是《阿凡达》啦)应该也是这样的。其中的君子国那一集是比较有意思的,那个乞丐最后不想走,一直留在君子国白吃白喝。道德层面上的君子国实际上是失败的。

  这里要说的是传统的动画。《葫芦娃》也是之前重新看过的。当时的技术,动画都是做的很认真的。不像现在的某些动画,背景和人物让人感觉就像演舞台剧一样,太容易分别,居然还敢拿出来播放。当然现在也有做的很认真的动画啦。

读《镜花缘》有感10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束缚和不平等待遇,想要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田雨绮

  每部经典名著的背后,都有作者对黑恶势力和封建意识形态的反抗,《镜中花》亦是如此。

  林之扬、唐傲等人来到女儿国。林之扬因为卖货,得到了千金国君的青睐。不幸的是,他与妻子和孩子失散了。期间,林之洋经历了穿耳、缠足的痛苦。,把一个洒脱的书生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女人”。

  以前的封建社会,女人就像林之扬一样饱受小脚之苦,而男人却毫无拘束。 《镜花缘》中的这个女儿国,颠倒了封建社会,让女性处理对外事务,而男性只顾家。不得公开露面,忍受缠足之苦。在这里,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束缚,使她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其中负责林之阳的丫鬟们也让我极为不满,因为为了让林之阳的脚看起来像“三寸金莲”,那些丫鬟不顾林之阳的`痛,强行缠脚,就是为了讨好林之阳。国王。愿意牺牲他人来实现目标。

  现在也有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不顾自己的感受,把他们当成垫脚石,狠狠的踩在脚下。

  就像当今社会,有些人懒惰,不思进取,最终误入歧途。他们不会看到这些用自己的汗水去抢别人钱财的辛勤劳动者那朦胧的眼神和无助的眼神。还有一些毒贩,为了自己多捞钱,拆散美好家庭,勾引伤害无辜生命。

读《镜花缘》有感11

  锋芒毕露的铁槛锁不住一堵梅香,与她们一同去追随那一抹褪色的阳光。乍起的晨风,骤然吹起的缁衣掠起清高的眼波。群芳之蕊,奠定了幻化的梦境。惟我,从书中解开镜花水月的密码。惟我,背倚黄昏,登楼望月……

  是苏醒的心扯不住金莼玉粒匆匆的脚步?还是梦幻中听到缁衣沙哑的呼唤?从书中,我悟出“镜花本空相,悟彻心无疑”的深刻道理。“镜花缘”取镜花水月空幻之无常义,突出主题,要求提高文性地位,让古代文性扬眉吐气。原来,神化般的世界被封建的枷锁粉饰了日子,已不再绚丽。而檀香弥漫了整本著作,让它璀璨光芒!

  我,闻着茶香,翻开了镜花水月的空幻,也解开了镜花水月的密码……

  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诏令百花齐放,众神被迫听令。但为上天所遣,谪于人间,变成一百位人间奇女子的传奇故事。从书中,我领略到女性的才华被封建搁浅一方,也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待遇。我深有体会,体会到作者尊重女性的思想及对古代女性长期被压迫和批判,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的否定。

  我感触很深。要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人间女子的才华永远得不到施展。感风吟月的伤怀,仿佛把三月勘破,让她们自理空王。原来,古代女性聪慧的才华幻化成镜中月,水中花,是封建的枷锁成了她们一道无形的裂痕。终于,我解开了镜花水月的密码,读懂了,领会了感想很多……

  “苏氏蕙兰识锦回文璇玑图”,一看全是字,是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将文字分开。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将各有作为的满腹才情寄居人间。唐敖,多九公在黑齿国的文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于是便与多九公,唐敖一同探讨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她们的一番才学,把倚老卖老的多九公弄得面红耳赤。

  原来,“镜花水月”的密码里藏着许多真谛……

  平平仄仄的江水依旧洗刷着内心的无奈,“镜花岭,”“水中月”等细节,宣扬人生如“镜中花,水中月”般虚无飘渺,营造了一个神话般的.梦境。百名花仙在蓬莱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自的花名降生人间后,将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里,蕴涵着人生空幻的虚无和哀悼女子才华被抹杀的命运。她们,用自己的心声涂画心境,镌刻山河,以冀求雕镂人心,永不漫患。

  这时,馥郁的茶香飘满衣袖。读书,品茗,足以让我们懂得文翰寓品格,词章见灵性。

  “镜花缘里零星叹,谁试乾坤袖底春。”“两面国”中的人之虚伪狡诈,“大肠国”中的人之刻薄贪吝,“豕喙国”中的人之撒谎成性,“跂踵国”中的人之僵化刻板。试问,是镜中花水月磨砺了岁月?还是空幻如梦解开了密码?

  窗临远阜,这个“镜中花,水中月”的世界里有我捧书痴读的身影。我要亲手为她们画上一道亮丽的月晕。石榴默默地在敲打着昨天的歌,多棱多角的心阖上一扇心门。从书中,我读懂了“镜花缘”者,因缘而定。这本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的古典名著,构成文学史上的辉煌。在这个取镜花水月之空幻无常义的世界里暗藏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也暗藏着古代女性遭受缠足穿耳之苦的非人道陋习。我的感想,也只有深陷。在这个“镜中花,水中月”的幻境里解开了密码,领悟了很多,吸取了大量的文学精华。釆天地灵犀,终于在这个梦幻国度里得到了释怀。

  我,轻敲窗棂,走进幻境。古代才女已被“镜花水月”的四弦翻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的书香生活中,已拉起了人生二重奏。从书中,感触很深。我读懂了《镜花缘》。也读懂了自已,解开了心结,解开书中的密码。我读懂了,我要站在自己的舞台,发光放热。站在自己的舞台,秀出真我风采!

  原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真谛,万万千……

  水涸云散,嫣香落后。她们一摺诗娟蝶般飞扬,留下了对“镜花水月”的炽热。我沉思在蛊惑的灯光中,浮想联翩……

读《镜花缘》有感12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里面有几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国。这里的人们个个讲礼仪,平易近人。商家和买家不是互相要价,而是互相加价。特别是唐敖一行人和两个老人讲中原的事情,离开后才得知,这两个老人原来是君子国的宰相!连一个国家的宰相都这么平易近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有多么讲礼仪?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读《镜花缘》有感13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其与社会儿制度,亦有不平,没设事端,以寓理想;惜为时势所限,仍多迁拘”。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及一个关键—“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的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叫“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里边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有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子洋裹的十个脚趾都烂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志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羞愧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和悲愤。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人的谦让有力……。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向上。

读《镜花缘》有感14

  镜花缘是我国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百花仙子被贬转生于人间的父女两代的冒险之旅。

  武则天把牧丹花贬至洛阳这一经典故事便出自《镜花缘》,而这也是父女两代冒险的前因与一个结点,它既借武则天之手讨论与宣传女权问题,维护女生尊严,这一点是我极为欣赏的。自古以来,中国便有重男轻女,把女性地位压低的腐败传统,而敢于维护女权的便少之又少。并且这 一故事的影响可从曾红极一时的浙江卫视综艺 节目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过设定,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镜花缘中的人物形象有好又坏,其中我最喜欢的.

  有唐敖、林之洋与唐小山了(多九公暂且不提)。唐敖是镜花缘前一至四十回的主要人物兼男主,他淡泊名利,人生大起大落,喜好游览名山大川,一派正人君子的作风颇有孟子的“大丈夫”之影。

  唐小山即唐敖之女,百花仙子的传世,她聪慧过人,勇敢,孝顺,只是后面内容大多卖弄作者本人的才学,以至没有要尽情展现她的才学与勇敢。可她的孝亲敬长,奋发图强实是令我自愧不已。我既贪心好财又总因一时的表扬而得意忘形,若我能有她的一半优秀便好了。

  林之洋是唐敖的妻子的哥哥,是一名豪爽,重情义且乐观的人。他敢爱敢恨,曾为等待唐敖(隐入仙山)的归来而停留半月,不顾生命安全;曾为小山被龙捉走而痛其流涕,一心求死;也曾因被女儿国国王强聚而绝望。此外,他还是本书中的喜剧人物,在前半段总被唐、多二人提弄,但又令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学。人生何不如镜花一梦般绵延曲折,绚丽多彩呢?

  在此献给大家一句名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读《镜花缘》有感15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书中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说到古代女子,可能我们都会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然而在作者这本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甚至更胜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女子的才华,也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和男子拥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书中林之洋因被女儿国国王纳入王妃,在宫中被迫缠脚,学习礼仪。让男子体验旧时女子痛苦,真可谓作者巧思啊,这也是作者对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的批判。

  合上书本,我回味良久,那些书中的女子确实很有才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学识丰富、见解独到的女子比比皆是,作者在《镜花缘》里描绘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而今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女子不再像旧社会的女子那样无法读书,只能做女红,而是像男子一样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不凡表现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底蕴十分深厚,“飞花令”对她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可以一连串说出许多诗句,令观众评委们都赞叹不已,最终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女子地位也不再低下,可以做总理做总统管理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政治领域中涌现了一大批女强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总理默尔克、英国首相特里莎梅等等,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镜花缘》里那瑰丽的想象,幽默的笔调,特别是那独特的思想令我流连忘返,真是一部文学佳作。李汝珍在嬉笑怒骂中书写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是耐人寻味而深思悠长。那些博学多才,德行并重的有才女子更令我崇敬,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时代,我将倍加珍惜所有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读《镜花缘》有感】相关文章:

读《镜花缘》有感01-06

读镜花缘有感04-01

【合集】读《镜花缘》有感12-19

读《镜花缘》有感(优选)07-04

读《镜花缘》有感(推荐)07-04

读《镜花缘》有感【优选】07-05

(热门)读《镜花缘》有感09-28

读《镜花缘》有感范文11-16

读镜花缘有感13篇04-01

读《镜花缘》有感13篇01-0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