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史部>史记> 高中生《史记》读后感

高中生《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8:02:05 史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史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史记》读后感

  我捧着他,慢慢注视着上面一笔一画。在我眼前所呈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我不禁感叹到,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竟让我如此痴迷又如此好奇。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史书汇聚成一条历史长河,那《史记》便是璀璨明珠中最亮眼的一颗。这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典籍,谁人不赞?谁人不叹?

  你不妨闭上眼,跟着他的思路篇章到史海中遨游。群雄逐鹿,峰火连天。在那礼崩乐坏,周祚已终之时,天下诸候各据一方,征伐兼并,列国君主,变法求强,以竟雄图。不论王道霸道,诸子百家,各展才略;乱生于治,弱生于强,万乘之国,以兴攻伐,横扫六合。华夏纷乱已久,那大争之世逐鹿者谁?读之怎会不称奇?

  你不妨看看书中的他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遗楚大将项羽,或是那“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是那“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忍辱负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抑或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只身去刺杀秦王的荆轲。他们栩栩如生,各有千秋,个性不一,胜败不同。到底谁人可称之为英雄?胜败并不是唯一标准,闪耀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才是光华不退的永恒所在。

  有人说秦王嬴政是狠辣之人,残暴之君,但我更折服于他治理国家的智慧之策,对才子贤士的包容之心,对贫苦百姓的怜惜之意;也有人说霸王项羽刚愎自用、自矜攻伐,但在我心里,他豪迈直爽的性格、仁慈和厚的情怀、宁折不弯的骨气,让我最是敬佩。

  秦王嬴政,他出生即在赵国当人质,从小在敌国受辱,却成就千古一帝。十三岁登上皇位,不能掌控朝政,嬴政作为秦国国君,默默隐受。待到时机已至,东出函谷,横扫六合,筑长城,伐匈奴,征百越。统一六国没有屠城百姓,善待功臣良将。他为这个天下带来的将是一个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泱决大国。即使没有那块玉玺,他也一样能君临天下。是他,令四方臣服天地开阔;是他,让百姓朝有食暮有所;是他,缔造了真正的国与家。

  霸王项羽,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天生就有与众不同的气魄。破釜沉舟之战,他亲率江东子弟八千大败百万雄师,卓越的英雄风姿已然显现;灭秦之战,他身先士卒、横刀立马,入咸阳、破潼关、焚阿房、灭秦族;与刘邦在荥阳对峙之时,千钧一发,他却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四面楚歌起的夜晚,他听见士兵的思乡悲声,他也看到了因为战火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当年的楚王手持利剑为的是保家卫国,而他若再战,为的又是什么?他在乌江边放弃渡江,宁折不弯,但他并未认输,只是不想为这样的输赢付出无畏的代价。高贵地死去或许能使他更为高贵。自古成王败寇,但项羽虽败,却被司马迁写入“本纪”,仍以盖世英雄知名为后世所传唱。这样的豪气骨气怎能不令人敬佩?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多少英雄随着滚滚长江向东流逝,多少是非早已被如雪的浪花淘尽。但他们身上展现的智慧与精神就像历史长河中一束光,照亮你我。读《史记》,感英雄豪情;读《史记》,品人间百态;读《史记》,悟人生哲理。

  我读着翻着,注视着这一笔一画……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