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12-04 15:09:32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热门】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热门】

《弟子规》读后感1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

  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

  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

  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

  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2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3

  在我没有读《弟子规》的时候,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我饿啊”,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会说:“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 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我也会改,一步一步加油。

  这书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书中也讲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立志做一个善人。做什么就要有个干什么的样子,要大方,不计较小事,凡是往好处想,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如果做到这些,一个人的学问、道德修养便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

《弟子规》读后感4

  题记:道德的光辉就像太阳的光芒,而一个人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早就知道《弟子规》是好东西,所以,几年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教他背诵,后来,也推荐给学生,领着他们去背诵《弟子规》。然而,自从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再读《弟子规》才深刻地体会到:《弟子规》看似平淡无奇,而其中所真正的内涵只有用心体味。《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做的,而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慢慢地,在践行《弟子规》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厚书,浅浅的深书,小小的圣书,它帮助我从阴霾走向光明,甚至让我重新做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它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传递着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的宗旨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把孝心装在心中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平和、又幸福的人,因为厚德载物嘛!所以我自己要以身作则,并带动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觉到了孝敬、诚信、仁爱、尊重……的重要,小小的《弟子规》,其中富含的哲理足够我终生受用。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状态。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督促我将圣人的教诲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言语、行动中,并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但愿小小的我也能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真正播撒阳光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6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

《弟子规》读后感7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虽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比如“人不闲 勿事搅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搅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容。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如果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的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每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8

  不得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快40岁了,才来认真学习《弟子规》。也正因为自己儿时读的书太少。在平时教学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备课起来也得花费太多时间去拓展自己的知识。所以,一直以来,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班的孩子进行经典诵读。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开始让我的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时,由于要顾及到班里的全部孩子接受能力,所以,自己对《弟子规》里的内容也没有更多去思考。这个寒假,学校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再一次认真通读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虽然儿时与《弟子规》失之交臂,但是,现在走进它,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还是感到很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来才改名《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教育少年儿童如何做人,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很多很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连古代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却没多少人知晓。即便有少部分人记得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对父母也要尽孝道的道理。以前,婆婆每年都会来我家小住几天,但近几年,很少来了。想想我之前对婆婆的态度,不禁让我感到汗颜和羞愧。婆婆习惯了唠叨,经常一件事情反复说好几遍,而我就会不耐烦的打断她的话语,婆婆往往便不再做声。但从她的神情看得出来,她很难过。每每想起,让我非常懊悔。对于老人,我连最起码的耐心倾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其它事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再看看《弟子规》里古代人们的做法,差距不是一点点呀!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没有做到“怡无色,柔无声”,讨论问题时,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像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很多……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以后,我将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言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爲古代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校??H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爲做人的原則,那麽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我爱范文,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麽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爲标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爲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铡⒐??⒖陀^的态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隻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别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弟子规》读后感10

  我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让我读过《弟子规》了,可我没有感悟到什么。这次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索达吉堪布”写的《弟子规另解》我读过之后倍感万分。

  “索达吉堪布”用了七个问题来解释,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

  第一讲:“孝”在古代,对孝的重视程度很高。所谓“百善孝为先”。可我在这点却做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母亲教导我的时候,我有时不仅不听、还会还嘴,我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无地自容。

  第二讲:“悌”,就是要友爱兄弟姊妹,我在这点上自己认为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同学和朋友之间还处得不错。

  第三讲:“谨”,我认为这点讲得太好了!讲每个人所作所为都要小心翼翼、认真对待。做任何事不要任意妄为、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谨慎。

  第四讲:“信”,就是诚实、做什么事都得守信用。看到这点我就有点脸红,主要是在学习上,我答应过爸爸妈妈各科成绩至少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有时候有点懒散,搞得不是很守信,不过我一定会慢慢改变过来的。

  第五讲:“泛爱众”,这是一种广泛的爱,类似于佛教中的以慈悲心关爱一切众生。

  第六讲:“亲仁”,“亲”,是亲近;“仁”,是仁人志士,也就是要亲近所有人、亲近自己的师长。“出必告,反必面。”让我更加的亲近自己的家人。每天我只要一出门都会向家里的每个人说再见。回到家,我就会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因为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杨理德”就是要让我懂道理、讲品德。因此我时时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泛爱众”和“亲仁”当中,爸爸妈妈经常夸我在这两点上做得最好的了。

  第七讲:“有余力,则学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就是说每个人要先学好品德后,再学习其它的文化知识。

  让我感悟到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智慧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弟子规》读后感11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我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愉悦。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领悟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我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明白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咱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咱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刻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正因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性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此刻领悟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悟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领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咱们领悟《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刻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领悟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领悟《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13

  今天孩子已经进入18周岁了,也意味着成年了,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也算是过来人了,有一些浅薄的认识,在遇到每个阶段的教育瓶颈时,我也会总结和反思,随着孩子每一天的日益长大,我也会去找很多书籍,比如《中华教育》、《成功教育心理学》等等,但是当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所看的并非所用,作为家长的困惑还是一个接一个,一次在我深深的接触《弟子规》后,我仿佛才觉得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前觉得这是小孩读的书籍,其实连自己都没有了解它的深意,我有幸能再次品味到中华传统的经典,并且希望孩子也能真正愿意去认识和践行它。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短短的一千多字中,每一条都有很深的内涵,不容易做到的。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亲人,“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是父母含辛茹苦的生养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让孩子养成孝顺父母的品德,不忘养育之恩,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意思就是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过并且做得很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今天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呢?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次谨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信就是诚实,就是真诚,只有真诚待人,不说谎话,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干好。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自己的品德,熟读《弟子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弟子规》里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记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说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羡慕,说要尝尝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应她一定做给她吃,事实上我并不会做,所以她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骗她说食材没有准备好,第二次又骗她说肚子疼。妈妈知道了拿出《弟子规》跟我说:“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你都学到哪去了?”我听了觉得很惭愧,跟子瑜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骗她的并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一起上网查询如何做蛋糕,然后两人一起做了蛋糕,虽然第一次做出来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次表姐因为姑妈乱动她的东西,她生气地对姑妈大吼大骂,其实姑妈只是看见她房间乱了帮她整理了,姑妈跟她解释了她还是很生气地骂姑妈,我在旁边听见了,就对表姐说: “ 表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弟子规》里的句子你还记得吗,这可是你小学时候学过的哦,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不能比我还差哦。”表姐听了我的话,脸红了,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站起来小姑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对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还不如,我以为一定会改的,不会再乱骂你了。”你看,学好《弟子规》,还可以劝架呢。当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就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自己父母生气、伤心。

  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教会了我们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国学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

《弟子规》读后感15

  一个个教诲犹如金子般正在发光发热,一个个道理犹如指南针般给迷途的人们引出正确的路线。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不知是谁偏心地将它们都记载于《弟子规》中。

  不过,没关系,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做,《弟子观》为榜样,我已经从中悄悄汲取了一部分最灿烂的。“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也许你会问:“你才多大呀,这些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吗?”但俗话说的好:“从小定八十嘛。”打小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孝顺的好孩子。想要成为这样的好孩子并不难,我们大家都能按照《弟子规》去做,那么啧啧夸赞将会属于你,属于相信《弟子规》的人,如果不相信试着做做看,相信那时你会觉得很幸福快乐,《弟子规》教导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宠爱忽略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它是历代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和长辈交往时要平等仁和,亲近有仁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儒家孔子在教育弟子过程中,将教诲与道理浓缩的精华,任我们中华子女吸收,可我们现代人却完全不理会儒家的良苦用心,真是悲哀啊!我从《弟子规》中懂的很多做人道理,群主另我启发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录。”它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诲,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何谈做人呢?由此我为以前的行为而自责惭愧。以前

  爸妈让我做一些事情,我总会对他们埋怨不停,有一次我看电视正看的入迷,爸爸让我去扫地,我没理会他继续看我的`电视,爸爸很是生气把我数落一顿,我觉的特别委屈,跑到房间大哭一场,最后我也没扫地。现在明白我连那么小的事都没做好,爸爸当时多伤心啊……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指南针,当我们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它就给我们指出正确的道路,我们努力学习《弟子规》的道理吧,让《弟子规》的精神在我们现代人身上延续吧,为了自己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同携手努力奋斗吧!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作文05-26

弟子规的作文04-18

弟子规作文05-09

弟子规心得09-27

《弟子规》的读后感02-20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的读后感09-20

《弟子规》读后感08-18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3-28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04-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