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7-18 10:00:01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

《弟子规》读后感1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弟子规》读后感3

  在二年级时,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我爱不释手。

  我有时爱发脾气,虽然平时不爱生气,但不代表我不会生气,性情十分暴躁,想快一点写好,但又快不了。下载,我想到了《弟子规》里的“事虽小,勿擅为”。脑中就幻想除了我当时发脾气时的情景,如果我当时冷静一点,就不会为这些小事情来生气了。

  在我周围的`一些同伴,经常会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或是出口粗话,这是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让我不孤单,我又想到了《弟子规》中这样的一句话“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意思是:我们都是人,但是素质不同,经常大人,骂人的很多,但是懂得谦让的人却很少。

  读《弟子规》时,我最忘记不了的就是“父母乎,应勿缓,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求时要赶快做,父母命令时不能懒。我还记牢一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父母有疾病了,应该赶紧给他们吃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要不停地服侍,不离开他们半步。

  还有很多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词和句我都牢牢记在心里,从而每时每刻告诫和提醒自己,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听从他们的话。

  在世界上,父母吧我们养大,那么疼爱我们,我们一定要孝敬他们,听从他们,服侍他们。

《弟子规》读后感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5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是中国国学的瑰宝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谨慎。

  我读了《弟子规》感悟深刻,尤其是这几句话让我非常深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过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和偷懒;父母教育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把课外老师留的书法作业写了,我就没写,干别的事去了,结果快到上课的时候我一阵狂补,没有写好,被老师训了一通。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上这几句时,我不禁回想这件事。“父母命,行勿懒”正好和这件事呼应,而我没有做到立刻去做父母交代的'事,以后要立刻去做。

  我们小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也要听进去父母的批评,不要强词夺理,更不要在父母面前撒谎,使父母生气伤心。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要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像《弟子规》这样博大精深的国学还有很多,我以后要多读、多记、多实践。

《弟子规》读后感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并脚踏实地去践行的却少之又少。人们有时把目光放的太远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唯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弟子规》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鉴。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裕,但精神文明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各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个人素质需待提高。《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即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少言,诚实守信,爱周围的大众,亲近仁德的贤人,有富余的精力应该多读书学习。它涵盖了为人基本准则,对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各种优秀的传统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弟子规》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本书籍是小孩读物呀,不适合大人阅读呀;这本书籍确实是小孩读物,但对能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我们不应该拒绝,有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回味无穷。也有人会问,我们应该阅读更加出名、深奥的书籍,小书籍,不值得一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阶段都要反复阅读、思考,同时也需要反复阅读最基础的书籍,方能更上一台阶。

  希望我们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留有一方静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终。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么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弟子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为清代康熙是山西绛州人李敏秀所作。我早对这本书有所耳闻,当时,,我只知道“弟子规,圣人训”这六个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个大字,仅仅是《弟子规》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诵读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程的.。此书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弟子规》第一章:总叙讲的就是作为学生,就要有学生的言行规范。今天,我主要读了《入则孝,出则悌》这一张让我深有感触

  本章主要讲孝,古代圣贤的教导,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本章让我明白父母生我养我谈何容易,就是这些,也够让我们感激涕零。我们那还能不孝顺他们呢?从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不学习为大。我们就算是不为自己,也为他们的养育之恩,就这些,我们难道不该报答他们吗?

《弟子规》读后感11

  寒假里,我一直在阅读《弟子规》,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学会了宽容,让我学会了感恩,还让我学会了反思。

  《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我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不够好,对父母没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都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我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罗嗦了几句,我反而非常生气。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啊!我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好好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人,也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两个人。《弟子规》中也有不适合现在生活当中的地方,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如果长辈离我们约百步后才能走的话,这时绿灯已变成红灯了,这样交通会越来越拥堵的。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非常宝贵。我觉得应该让老人先行,然后我们紧随其后。

  《弟子规》里还教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都等着我们学习、理解和体会。

《弟子规》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13

  这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就应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理解,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悲哀。看到那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样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悲哀,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14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这末一个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厂里,让它去看门,虽然又送过来了一个球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球球,毕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个月,感情不是一般的东西可以摧毁的,所以,当我去厂里看到明显瘦下来的球球时,我的心就一阵疼痛。我就想着给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这里,不可能给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来都给球球带点好东西。

  在我给球球送过去奶,狗粮的时候,球球吃的特别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来的食物。后来我发现就算球球吃了我给它的东西,它也不会变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后来爸爸对我说,你别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几天不吃饭,生人来了他也不怎么叫了,我听了,连忙说是,但是球球可怜的.模样让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零食什么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里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会把那些它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一并吃掉。后来,球球真的长胖了。

  我想:以后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先给爸爸妈妈说一下,说不定他们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弟子规》读后感15

  妈妈让我读《弟子规》,我心里郁闷:这么枯燥的东西,好烦人啊!

  一年过去了,我惊喜地发现:《弟子规》奥妙无穷!

  你们知道其中的《出则悌》吗?“悌”可是我平时很少见的字,我查过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爱哥哥。《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有礼、学礼。我平时对人很有礼貌,老师啊,家里的长辈啊,都夸奖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可不太好,会耍脾气和好朋友闹矛盾,离“兄弟睦”的要求可太远了,读了《出则悌》,想想自己,我觉得心里感到惭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读到了《信》,里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为先”,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要讲诚信!妈妈说,讲诚信是一个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我想起来,自己有时候和同学约好的时间不够准时,拖拖拉拉,有时候向老师保证做到的没有严格做到,唉,我得时时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弟子规》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这面镜子,改变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帅气更加优秀!同学们,一起来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作文01-19

弟子规心得04-19

弟子规作文05-26

弟子规的作文04-18

《弟子规》的读后感02-20

《弟子规》读后感03-16

弟子规读后感03-17

弟子规读后感05-12

弟子规读后感05-13

《弟子规》读后感05-1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