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诗经>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2-15 10:01:02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集)《诗经》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诗经》读后感

  翻开你古朴的书页,我才知道,不是只有举世无双的才能称作国宝,你传世千年,无数的读者曾捧起你细细品读,你精妙短句里的哲思,是最珍贵的宝藏。

  你,就是我心中的国之珍宝——《论语》。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诗以言志,歌以咏言,文以载道。那诗里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友情如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相思如是。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夫妻如是。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分手亦如是。

  在这些朴实、纯洁的字里行间中,在这些美妙、生动的篇章中,牵引着我的思绪,让我融入其中,流连忘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讲述了年轻人执着追求自己心属的“伊人”,历尽了千辛万苦,始终努力地前进着。这“伊人”不就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吗?这位“年轻人”不就是那些坚持不懈的追梦者吗?不懈的追求与奋斗会拉近你与成功之神的距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霜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没有衣服,更没有粮食,只得挨饿受冻,这在古代便是劳动人民之中最常见的情景。但他们自力更生,用双手开辟了一方天地,生活朴实而不过于繁华,充实而不平庸,勤奋而不慵懒。虽日子并不好过,却仍乐观地面对一切。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水澡,肥胖的身子,圆滚滚的头摇摇摆摆,就好比周王在镐京欢饮美酒之自在。“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悠长的尾巴来回摆动,微动涟漪,周王举杯望月真自在。“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鱼贴着蒲草生活多安详,在镐京,可谓所居安乐的好地方。治世之时,自由自在的生活,无尽妙趣,无所牵挂,被你所赞颂,被后人所憧憬。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飞逝,沧海桑田,现在的人们都开始迷恋青春文学类,科幻类的书籍,很少有人喜欢阅读《论语》,这种书籍太古老了,晦涩难懂,但它们偏偏是华夏文明的精粹,国之珍宝。但就算如此,他们不会消失,只会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越走越远。

  《觉醒年代》刷爆网络,被高考生封成“永远的神”,果然,历史不会被人忘却,他在时刻警醒着人们,作为一个长鸣的警钟活在人们的心里。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这是一条漫长也看不到头的时间轴,人们在这条时间轴上走着,没有尽头,只有路口,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会因为无人欣赏就此消失,只会愈演愈烈,他上演着中国过去数千年文明的兴衰历程,象征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精神的传承。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穿越历史的长河,在今天愈发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