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2-04-29 11:09:22 论语 我要投稿

有关论语读后感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论语读后感9篇

有关论语读后感1

  “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有关论语读后感2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有时候连跳的是啥都不知道,但是我很开心,跳完了反而觉得浑身轻松了。

  舞蹈里大家最讨厌的就是软开度这一环节了,它是必不可少,也必须具有的东西。原来很不解,但是现在学习的更长久了,我开始明白,这是为了更完美地完成剧目,如果要比别人更出色,跳得更好,就一定要忍下去。

  我的舞蹈曲目叫《且看行云》,听名字就让人陶醉。我在这首剧目的音乐和动作中感受美,体会美。这整个舞都很沉静,要有目若秋水般的气质,想象自己宛若一片流动的云。轻轻皱眉,一个眼神,一个指尖之中,每一个小细节,都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有关论语读后感3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集齐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告诉读者大大小小做人的道理。虽然孔子的政治道路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他的教育事业还是十分成功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有关论语读后感4

  小学生论语读后感一: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有关论语读后感5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有关论语读后感6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面对生活的态度; 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做人的道理;一部《论语》道出了多少人生的哲理。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作,便出自孔子这位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大师,一个教育家,一个哲学家。这样一个传奇的人;这样一种传奇的思想;这样一部传奇的著作,却曾经被数次的抛弃,否定。

  秦始皇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却因秦始皇害怕政权被推翻而抛弃。“焚书坑儒”的做法否定它的同时,也恰恰的肯定了它的价值。儒家思想被抛弃,我不敢说它是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但它至少也算一条吧!之后,儒家思想再次被推崇,延续着它的光荣。我本以为它会被一直推崇下去,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时期,它再次被抛弃了。当时提出了“加强新文化的发展,鄙弃旧文化”的文化发展方针,直接而又错误的否定了它。这仅仅是因为它含有封建主义思想,不利于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仅仅因为这可笑的一点,人们拆孔庙,烧书籍,使儒学站在了众矢之的,完全的否定了它。

  两次可笑而又可悲的否定没有使它失去应有的光芒,而使它更加耀眼夺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上至于下愚不移”多少名言,句句经典,句句深刻。这一句句话,都从孔子嘴里一一“曰”出。这不应该被否定,应该被发扬,被学习,被传承。

  子曰:“刚、毅、木、衲,近仁。”

有关论语读后感7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有关论语读后感8

  《论语通译》是把《论语》一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方便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书。通过它,我对《论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论语》是四书之一,更是儒家学说中的经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这是《论语十则》里的`第一则,也是《论语通译》里的第一则。也许这不是《论语》中最最有名的句。,但这却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句,因为是它把我领进了《论语》这个世界。

  读了《论语通译》后,觉得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思想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他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孔子思想中对教育具有启示意义的许多智慧精华,都还值得我们学习。

有关论语读后感9

  我正在学背《论语》。在《为政篇》里有这样一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子游问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孔子说:“如今说的孝子,有人认为仅仅养活父母就算孝,可养狗和马也要做到这些,如果不孝敬,那么就和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我听了奶奶的讲解,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怎么能把父母和犬马放在一起比呢?可我细细一想,就笑不出来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今天看来,有的人已把它丢弃了。例如有些养小狗小猫的人,有的'就不孝敬父母。他们对宠物关怀备至,人吃馒头,猫狗吃火腿肠;人吃火腿肠,猫狗吃海鲜,宠物比人吃得还要好。有些猫狗的主人,无微不至地设法满足猫狗的需要,却全然不管自己的父母,常常是父母吃馒头,猫狗在吃肉;父母在劳作,主人却殷勤地陪猫狗遛街;更有甚者,居然打骂父母。这些人连父母都不爱,何谈爱祖国、爱人民!想到这里,我真想大喊一声:“猫狗比父母还强吗?”

  道德建设,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做起。让我们共同呼唤:中华美德快回来吧!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心得07-29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读后感09-19

《论语》经典读后感03-31

《论语》读后感08-03

《论语》 读后感04-1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