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3-08-11 10:01:07 论语 我要投稿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论语》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

读《论语》有感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想想自己,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比先哲的谦逊,我羞愧万分!

  《论语》,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得勇于改过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使我受益匪浅。

读《论语》有感2

  从二年级暑假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背《论语》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一句是第一篇第一句,原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这句话我是读的好多启遍,今天再读才有一番感悟。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学习知识以后,时常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我记得我刚上一年级读课外书的时候对成语特感兴趣,一看到成语就很高兴。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让我把喜欢的成语和句子抄在小本子里。那时兴备,我是记了很多,但是我没有像孔子说的那样“学而时习之”。妈妈当时也说过:“记,就得在有时间的时候翻出来看看,要不然就和没记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我也没把妈妈的话当回事,只记不看。现在想想那个小本子所记的东西,什么也不记得了。当再次背《论语》时,感觉妈妈说的话还真是对的'。

  当学到的知识增多,读完的书也慢慢地推满了书柜一格又一格时,却想不起那本书里说的是什么故事,有什么精彩的地方,读完的书就如同交过一次手的球友而忘的一干二净。再背《论语》时我明白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会学的牢固,理解的透彻,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论语》的深澳,我还不能好好体会,但我想,我以后会继续一遍一遍地背下去,不断地学习。

读《论语》有感3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务必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向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十分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读《论语》有感4

  有一本好书叫《论语》,有一种事业叫“治天下”,于是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以前读《论语》,是希望语文考试不失分。现在读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贫穷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孔子却激发了生命的潜能,乃至成为“圣人”。孔子的言论及行为,并无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会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

  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论语》的第一代受益者。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且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甚至到了孔子辞世之后,众多弟子还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丧三年,回忆与讲述老师的教导,于是也就有了传世的《论语》。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进展。如果人生只是一个平面的过程,由生到死,那样的人生非常无聊且毫无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会消逝无踪。人生惟一不会失去的,乃是由内而发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要求。孔子就是由“知”的潜能开始,开拓心灵及视野,让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开发,从一个平凡的人演变为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及使命,了解自己在时代中所特有的意义,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

  孔子这样的人并不是神话,而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表现。人生意义的重点不在于人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而要看个人是否能善用机缘所带来的挑战,让自己成长。人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能让自己的人格成长。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结束时,却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作出选择。

  《论语》有很多切实可行的东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是因缘而聚,缘尽即散。聚聚散散,身不由己。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很可惜的事实。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生辰八字,无法选择种族、国家、文化传统,无法选择成长的经验。如果连朋友也无法选择,那么这一生剩下能选择的实在很有限了。人的价值在于以某种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强。人生有许多无奈,但所有的无奈都比不上与和谐生存相去甚远。交朋友要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且不要对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结识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朋友少一些不要紧,寻觅不到完美无缺的朋友也不要紧,要紧的是相知投契、和谐相处。

  读《论语》后,不免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觉悟自己是一个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选择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选择应该往哪里发展。自我选择来自于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必须考虑人类共同的追求途径——真、善、美,以及个人特别的途径——志向与兴趣。我觉得,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满足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又能够接近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具体说来,就是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充分实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复杂,更混乱。故此,人只要活着,就有一个内在的使命,这使得他在世间任何地方都不会觉得很委屈、很贫困、很失意。其实,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断的名利权位,种种所谓得意或失意的价值判断,对于内在自我的实现都没有必然性。人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难以选择的。人生在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世界——内心世界。所谓向善,当然不是抽象的虚无的,而要放在人与人的具体社会关系中来衡量。所以,儒家思想还是入世的,关怀人世的,是以人作为中心来思考的。

  读《论语》,批判地领悟儒教思想,也会产生一种使命感,自觉有一种责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边的人。单单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就堪称一本好书,它让我自省自律,让我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立足社会。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读《论语》有感5

  于丹这位作者编写了一本《论语》感悟,主要讲了以下七个道,对我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帮助。

  第一,孝敬之道,孝敬是一种人物,可能从你生下来你就必须孝顺自己的长辈,但它不是一种本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人开导,教诲的。

  第二,智慧之道,知识可能是生产智慧的基本条件,但小聪明和智慧截然不同,我们成功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动歪脑筋。

  第三,学习之道,一个人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不同的人,在学习的方法上也是不同的,需取长补短,不耻下问。

  第四,诚信之道,人活着是为了正义,不能靠投机取巧,不守信誉去生活,孔子道,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说到就要做到,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第五,治世之道,可能我们小孩谈不上什么治世,但我们也要学一学,没准你长大就是总统呢。如果仅用政令来诱导,来约束那老百姓只能安分守己的去生活,免去很多刑法,但这不足以上树立他们的廉耻之心。

  第六,忠恕之道,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不要背叛自己,做人做事都有一个贯彻始终的观念,尽自己的心去帮助他人,不要把种种是非推及给他人,要跟别人换位思考,假如别人这样对你呢?

  第七,仁爱之道,仁爱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要帮助别人,鼓励别人,它是一种身体立行,点点滴滴的行为,不仅让别人受益,自己也很开心,也有收获。

  这七道,耐人寻味!

读《论语》有感6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我以前也听说过《论语》这本书,但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内容,于是捧起书翻看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很多我听过的话都在这本书中出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等。这本书中不仅有这些原话,而且有详细的解释,告诉我们这些话是什么含义。

  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而且要讲信用。读完这段话,一件几天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有一支非常漂亮、很好用的自动铅笔,很多同学都很喜欢。我的.好朋友王强也想要一支。他对我说:“你能帮我买一支同样的笔吗?”我满口答应,说:“没问题,我今天放学就去帮你买。”然而,放学的时候,妈妈来接我去吃晚饭,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第二天来到学校,看见王强,我才突然想起昨天答应帮他买笔的事情,可是我不好意思说忘了,于是对王强说:“昨天那种笔卖完了,今天我再去看看。”可是到了放学的时候,由于我在教室做值日,等我急匆匆地赶到商店,已经关门了。第三天,王强没有问我这件事,我心想:“他一定也忘记了让我帮他买笔的事,我也不用太着急了,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买吧。”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直到看到《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即便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没有做到,也要诚实地对别人讲清楚原因。只有自己遵守诺言,才能让朋友信任我,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当我想到这里,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对妈妈说了一遍,妈妈欣慰地笑着说:“好孩子,你能想通这个道理真好,做人就是要从小养成守信用的好品质,这样无论你将来长大了做什么事,都会拥有很多真正的好朋友。”我听了点点头,对妈妈说:“我现在就去帮王强买笔。”就这样,虽然迟到了几天,但是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当我把这支非常漂亮的自动铅笔交给王强的时候,看着他开心的笑脸,我不由自主地也笑了,心里感觉轻松极了!

  从那以后,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心里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兑现自己的诺言!

读《论语》有感7

  我们学校自从有了“校长讲论语”这一活动后,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而我也在“校长讲论语”的活动中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我对《论语》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诲之言。

  在校长给我们讲的每一篇《论语》中,有多数都是孔子对众多弟子的教诲之言。其中有一篇讲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须做到,就算用几匹健壮的马来追回君子说出的话,恐怕也很难做到。这句话也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情况,比如你已经答应了要来我家玩,就不能说反悔就反悔,应该按照约定去我家。这一篇《论语》就给了我很深的感受,通过我生活中的这件事大家也许就明白了。我和一位同学约好星期六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约定好的'地方等了好一会都不见他的身影,无奈之下我便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是他爸爸接的,他爸爸知道这么一回事之后立刻把他送了过来,并向我道了歉。我也让他不要太自责,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也没什么了,这不也是完成了约定吗?这篇《论语》孔子的教诲之言给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就应该遵守约定,并且不折不扣地完成。

  学习《论语》真的给了我很多感受,给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给了我最好的教诲,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学习《论语》给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爱学学《论语》!

读《论语》有感8

  这学期,我们背诵了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

  背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时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门上面去了,他怎么也弄不下来。我见了,对他说:“我来帮你。”我想了一会儿,便拿起扫帚,可是,弄了半天,球不但没弄下来,反倒把握自己给弄得头晕眼花。我想:做什么事不能靠蛮力,要动脑筋想办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楼梯上不就高了吗?于是,我站在楼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给弄下来了。

  我不仅能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还很讲诚信。二年级的时候,我背着妈妈,偷偷拿了一块钱,买了个笔。我想:要是被妈妈发现,那不是得挨一顿嚷吗?而直接对妈妈承认错误,妈妈一定会原谅我,并告诉我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选择了主动承认错误,果然和我的想的一样,妈妈原谅了我。

  以后,我要每天反省两次,这样,我就会更优秀。

读《论语》有感9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愈来愈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很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会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时间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们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是“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读《论语》有感10

  今天,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春秋时期的孔丘写的。它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对一些仁孝、君子、政治等问题的看法,也写了孔子的一些习惯。后面还有学生与孔子的对话。从而写出了许许多多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它分了二十篇,每篇又有几十章。

  在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学而》篇第一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了知识后,能按时反复地温习它,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个有修养的人吗?读完了这一段话,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好好学习,多学一些文化知识,讲文明、懂道理。还要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要热情接待,不能小气,要大方一点。最后就是宽恕。我们在生活中自己和别人总会遇到误会或做错了什么事。这时你要原谅别人,宽恕别人。你宽恕他人,自然别人也会宽恕你的。古今中外多少人是君子啊。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是一本多好的书呀。我也要像书中说的一样孝敬父母做一个有修养的君子。

读《论语》有感11

  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和读书才能有出路,才能改变自己的未来。听到这些话后,我们绝大多时内心掀起“这些道理我都懂”的波澜,也可能会产生反感。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才能成为好学之人?

  学习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书中占有较多比例。在读完《论语》后,孔子告诉我其中的答案,使我对学习的'见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学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诉我们: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我们要学习的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不仅仅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避免在人际关系出现较多矛盾。

  二、为何学?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告诉我们: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在孔子眼中,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不能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变成“六蔽”。由此可见,学习的意义非凡!

  三、何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的知识,可以成为其中的老师。我们可采取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知识后,及时的温故,及时的思考,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也是很危险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深体会和牢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学矣,不如须臾之所思也。在如今的学习型社会中,不但要求我们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告诉我们: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方能成为好学之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难题时,要不耻下问。而不是以韩愈《师说》中,那些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好学的人。

  学习,不是空乏的获取知识,而是用知识去充实自己,推动成功。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认为,思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而思,思而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读《论语》有感12

  这个暑假看完了《论语》这本书,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之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在略读了论语后我似乎也有获益匪浅的感觉。

  《论语》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学生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有孔子才会有今天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对我们的用处之大了。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这是教给我们学习方法啊,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是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啊!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教会我如何孝敬父母。而能使我一生受用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的“圣经”,我更会牢记在心。

  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到《论语》,可以是生活上、改正缺点上,珍惜时间上、学习上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都可以用到《论语》。《论语》的用处可真不小啊!这么一读,我就知道为什么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因为《论语》的用处真广,什么地方都能用得到。只要读了一小部分的论语,并且理解了,用上了,就会使人一生都受用不尽。

  有时经常听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怨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些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生活过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没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艰苦的人们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质朴,过着普普通通而又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去和别人比较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当一个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着,他们就很快乐了,也就是知足者常乐。现实就是这样,出生有贵贱,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乐不快乐,知不知足就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无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们对生活是永远不满足的,所以他们活得很累,他们要攀比,他们虚荣心强,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好,他们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们永远不会快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就在于学习,不分贵贱贫富,让我们学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体味快乐吧!

读《论语》有感13

  论语是一本好书,它录有古代名人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名言警句,我们中国人都应该去看。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正是这些意义深刻的道理,才有我们中国那么多闻名中外的名人。其中,我最喜欢孔子说的'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贫穷的时候依然保持节操,小人只会胡作非为。读了这句话,娃娃不禁感慨万分,立誓要做一个君子。

  我要学习孔子的仁德、君子之范、好学、有坚持到底的精神的品质。我要学习李密的孝顺。我要学习管仲的聪明。还要学习颜回、范仲淹的吃苦耐劳这些名人的高贵品质受人敬仰,让人深有感触。

  孔子、曾子、老子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吧!让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读《论语》有感14

  不久前,我读《论语》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书中讲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学习领悟了这句话后,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我时常挂在嘴边。“三个人一起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借鉴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肉,我不想吃,就夹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再也没有偷偷地把不吃的东西给爸爸。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少,为别人想得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学习要讲究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生活中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辅导老师:张新)

读《论语》有感15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国学经典《论语》。这部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中的许多话语,现在还萦绕在我的耳畔,给我的学习和生活以深刻的启迪。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是君子吗?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学习了知识要及时的复习巩固,和朋友友好相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在告诫人们,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好像北极星那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而其它星星都围着你。我觉得孔子说得好,政府只有关注民生,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定和谐。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这句话意思是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光接受了还不行,改正错误才可贵。谦逊恭顺的话,能不让人高兴吗?能分析鉴别才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去分析,表面接受而不去改正,这种人谁也没有办法管好他。这样精辟的话语对我们小学生很有帮助,它教育我们要听进去批评意见,对夸奖的话语要认真分析,不能高傲自大。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不会走弯路。

  国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照耀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爱国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国学;《论语》像一颗明亮的灯塔,它照亮人们前进的航程。我爱《论语》,我一定要深入研读它。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作文03-14

读《论语》有感03-16

读《论语》有感09-02

(经典)读论语有感07-28

读论语有感03-16

论语读有感03-15

读《论语》有感04-24

【精选】读论语有感08-08

读《〈论语〉心得》有感05-31

读《论语心得》有感05-2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