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时间:2024-01-10 07:40: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变形记读后感(精品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形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变形记读后感(精品15篇)

变形记读后感1

  《变形记》是古罗马著名作家奥维德的经典之作。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第一部分(第一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话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历史故事。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的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幻中形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旨在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凯撒的统治不能永久,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变形记》的对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古代世界的神话传说总集在一起。作者把这样丰富的材料变成了一部有机的,一气呵成的诗作。把故事按照时代安排出场次序是奥维德的一大创举,并且作者想尽一切办法使故事串联的自然而不显得牵强,故事线索没有因为种种原因二中断。

  在《变形记》中,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变形。这些传说中的人物不是变成兽类,便是变成鸟形,或树木,或花草顽石。通过变形,作者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也符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卢克莱提乌斯的朴素唯物思想,即一切万物都在变异。

  虽然由于历史久远造成语言阅读上的些许障碍,但是《变形记》仍不失为在思想上,文学上都有建树的时代巨作!

变形记读后感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真实纪录片——法兰琳卡《变形记》,我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这个纪录片主要讲的是一个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一个在贫穷地区生活的勤劳简朴的吴宗宏互换七天,让他们体验另一种生活。易虎臣经常不学习,逃课去网吧,为了iphone4s才肯参加节目。到了山区,孩子们热烈欢迎他,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在这里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喂猪啊之类的,七天之中,他和每个孩子都成了朋友。其中他特别关注一个叫“小黑”的男孩子,易虎臣帮他见到了因犯错而入狱的`爸爸。监狱里,小黑和爸爸抱头痛哭,站在一旁的易虎臣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七天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大家都舍不得易虎臣,唱着歌欢送着易虎臣,回到家后,易虎臣第一次来到厨房,为家人做了一顿晚餐,也不再提iphone4s,父母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再看看吴宗宏,第一次坐飞机,非常兴奋,一到了新家,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有沙发,有电视等等好多东西,晚饭时,易爸爸一下子给了吴宗宏一千元,这在他的世界里可是个天文数字。易爸爸和易妈妈都对他很好,但他还是做一些能够做的事。为易妈妈买生日礼物;和妹妹易蓉拍了照片;在易妈妈生病的日子照顾她,给她熬粥,大家都很喜欢他,七天过去了,他回到山里依旧和父母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他相信总有一天会真正走出大山。

  自从看了这节目,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吃好的,用好的,却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时,我们就像以前的那个易虎臣,有时还跟父母顶几句嘴,像这类的节目我们要多看,明白的才会越多。

变形记读后感3

  在文学世界和艺术世界里,女人变成男人、人变成甲虫、人变成狼人、人成为僵尸诸如此类,种种变形,大都是理念先行,然后借助夸张的表现手法,将其象征意义显现。

  物种之间的变形,其初衷大抵都是为了批判现代文明,到最后难免会陷于形与形之间的牵扯,纠缠下去,迟早都会穷尽其形。除了这些跨界的变形,还有一种变形,向内求变,意义繁复,可以无边衍生,这就是自我的变形。

  蛮多年前,看过杜琪峰导演的电影《神探》。刘青云饰演的警探精神分裂,却因此有了特异能力,能看见别人的分裂的自我,也就是别人的鬼。电影里的凶手有七只鬼,杜琪峰让七个人来扮演这七只鬼,形象演绎出内心世界里懦弱与果敢、温良与残暴以及善与恶的.争执和对决。整个找鬼的过程看得惊心动魄,十分刺激。而且,颇有意思的是,七只鬼里面,只有一位是女性,演的居然是最冷静和最精明的那个自我。电影最后,一直是正面的何家安的内心女鬼也站了出来,果断、冷酷,是一枚绝对理性的妖艳杀手。也就是说,电影里,女性在所有分裂的自我人格里承担了最智慧最功利也是最残酷的那个自我,有点印证了最毒不过妇人心这句老话。这要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去解读的话,怕是可以引起无限联想,也会引起各方争议。

变形记读后感4

  我读过不少书,其中非最喜欢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文章——卡夫卡的《变形记》。这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看过许多遍,对它的认识也在不停地改变之中: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荒唐的故事。故事中,小小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小的我吓得不敢入睡,怕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

  慢慢的,它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可怜的格里高尔,由于职业的重压,变成了一直大甲虫,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里,父母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无助、迷惑、孤独……他被世界所抛弃。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在一个灿烂的早晨,当一缕阳光透过他的房间,照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死了。

  在这样沉重的故事下面,藏着多少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巨大压力而发出的痛苦的叫喊声啊!每次看完,我都会呆望着阳光,看着尘土飞扬沉思:这是怎样沉重的一个故事呀!是怎样被卡夫卡嵌在白纸里的呀!

  我无声地呼喊:是的,生活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这,正是一个关于不堪忍受生活压力的故事。落幕了,格里高尔在那样灿烂的一个死去,或许他已经死了,很久,只是没有人发现。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才知道善良有多么重要、信心有多么重要。你就算是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你还有家人、朋友。你不应该抛弃世界,抛弃一切。虽然父母和妹妹只给了你一点点,虽然她们先后对你失去耐心,把你抛弃,可世界没有抛弃你呀,所以,你不能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变形记读后感5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绘本《小猪变形记》。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粉嘟嘟的'小猪。这只小猪总觉得自己不快乐,于是他就想找点事干。小猪碰见了长颈鹿,就想做长颈鹿。他做了一对高跷,踩在上边,斑马看见了说他是一只踩着高跷的小猪。小猪很生气,突然又想做斑马。于是,他用油漆把自己身上刷上了斑马花纹。大象看见了说他是一只画着斑马花纹的小猪。小猪又想做大象,他找了一根塑料管子和两片大树叶,绑在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上。袋鼠看见了说他是一只绑着塑料管子的小猪。小猪又想做袋鼠,他找了两根弹簧绑在自己脚上,鹦鹉看见了说他是一只绑着弹簧的小猪。小猪突然又想做鹦鹉,他找来羽毛和贝壳给自己做了一对翅膀和一个大鸟嘴。小猴子看见了说他是一只披着羽毛的小猪,不会飞。小猪一飞就掉进了泥坑,他很烦恼,觉得做什么都做不好。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就是小猪,我在泥潭里面打滚,可开心了!”于是,小猪也开始在泥潭里滚来滚去,他越滚越脏,越滚越开心。最后,他觉得还是做一只小猪最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小猪看到了每种动物的优势,就羡慕他们,也想做他们。可是,他每一次都做不好,都失败了,所以他还是不快乐。后来,他学那只小猪在泥潭里打滚,才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最后,他觉得还是做自己,最快乐!

  以前,我也羡慕妈妈能穿高跟鞋,能烫头发,我也想做妈妈。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再羡慕妈妈了,因为我当小孩可以每天让妈妈照顾着,还可以写作业、跳舞、拉琴、玩沙子,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现在,我也觉得做自己,最快乐!

变形记读后感6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绘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一只小猪突然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它就想体验别的动物那有趣的生活。于是,他满脑子奇异的想象,然后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小鸟等动物。但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以失败告终。正当小猪被一连串失败打击得失去信心时,它又受到另一头猪启发,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这本书利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儿童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哲学书。它通过孩子的视角,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学别人很累,做自己最幸福,最快乐!

  小猪和我们的学生多象!他们成长的世界正在变化着,一切正目不暇接的在眼前涌过,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告诉学生作自己,是我们认识世界中重要的`一步,小猪最终发现作自己最快乐,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我们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像小猪一样羡慕别人,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他们就会像小猪一样不断的在努力改变自己向别人看齐,可结果往往是我们既不能变成别人,又丢失了自己。通过这个小故事让我们很容易就明白只有结合我们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找准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找到快乐。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世界上,我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多去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也不要去模仿别人,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别人。要知道当自己才是最快乐的,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一定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造就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

  读完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做自己才最快乐!

变形记读后感7

  《捣蛋小子变形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克雷从捣蛋鬼转变为好少年的有趣故事。

  主人公克雷是一个很调皮、捣蛋的“坏”小子,瞧,美术课上,他正专心致志地画了一张用来嘲笑校长的驴头画像哩,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咬铅笔头,那鬼机灵的模样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不过“人在做,天在看”,他的做法受到了哥哥的批评,在哥哥的教育下,他和哥哥约定,不再调皮,要改变 自己。在改变的过程中,他受到了好朋友的不理解和捉弄,由最初的.不习惯、不喜欢到最终的适应和接受。最后,他蜕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好好少年。

  看到克雷,我想到自己,自己虽然没有克雷那么会恶搞,但让老师头疼的地方也不少,上课爱讲话,考试粗心,写字差。尤其是写字差,无论是谁都说不好看,我想改又改不掉。直到一次考试,因为我写的字看不清楚,老师就扣了好多分,看着满是红叉叉的卷子,我默默下决心,不能一次写好,就慢慢练吧,这样字就一次比一次好,老师改作业也就一目了然,结果......好吧,我老实交代,虽然字有进步,但时间一长,老毛病就又犯了,真惭愧。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我想克雷可以从坏小子变成好少年,我也可以!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那些像毛毛虫一般讨厌的“疑难杂症”一定能滚啊滚,滚啊滚,滚雪球似的离开我身体,挣脱我心灵。哈哈,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下学期,我会让老师看到一个“变形”后的我。让老师,家长不再操心。

变形记读后感8

  近期,我阅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少年变形记》,感触很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时尚爱玩的城市少年朱子同变身为山区少年,第一次尝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苦。那些在乡村结识的善良坚强伙伴,让他感到生活的沉重和酸楚,却给他带来了温暖和感动。从山区归来后,那个吵着要iPhone4的少年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得很懂事。

  从小,朱子同生活在城市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本该很知足,但他却从不满足。他为了自己独特的娱乐体验,要求父母给他买一部价值五千多元的手机,遭到父母反对后大发雷霆,正应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老话。

  “知足”一词出自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告诫我们,很多祸端都源于不知足。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知足常乐。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贫困,一边教儿子读书,一边耕种,勉强维持温饱,但他却每天感谢上天让他享清福。妻子笑他说,“这算是什么享清福啊?”可他却说:“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没有战乱,一家大小,有吃的有穿的没有饥寒,家中没有人病在床上,也没有人被关在监狱里,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对啊,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尚且明白此道理,我们生活在在科技发达、物质条件丰富的美好中国,又怎能不知足呢?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新时代,住的房子干净整洁,厨卫设施齐全,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我们每天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应该对物质生活知足常乐,对学习永不知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成长,不断进步!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历史文化美德丰富悠久!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懂得知足与不知足的新时代少年,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变形记读后感9

  昨天,晚饭前,在房间,我看完卡夫卡的《变形记》。看完后,翻开日记本,打算写点读后感,但却感觉不知要写些什么。我不想去理解卡夫卡为什么要把格雷高尔异化为甲虫,也不想去理解卡夫卡为什么最后要让甲虫死去,变为甲虫就变为甲虫,死去就死去,我不想研究太多,世界很简单,因为,我发现,我的头脑越来越复杂。可笑的是,我的行为越来越幼稚,正是因为如此,我在我的幼稚和混乱中常能感受到一种变幻不定的`、奇妙的快乐。

  《变形记》这本书,我每个字都很详细阅读,读到最后,说真的,内心有点失望,或者说,卡夫卡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强烈地吸引住我。仅凭《变形记》,我感受不到卡夫卡的伟大。但我相信卡夫卡身后所得到的的盛大美誉绝非浪得虚名,相信归相信,我不想盲从世人的评论,所以我要亲自考察和发现他的成就。发现伟大或感受伟大,都是一种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感觉难以言传,这种快乐能够让一个人的精神得到震撼性的升华,对于某些特殊人物来说,或许还可以从中变得伟大起来。当一个人突然间发现了自己的伟大,那么,他的成长或变化速度便会快得连自己都会感到难以置信。天才总是为自己的脚印感到惊讶。惊讶自己,这也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艺术。

  如果可以的话,不,不论可以不可以,我都要走下去,不停地走下去,走到无路可走……我不是非常明白前一句话我的内心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让一切的结局成为一道谜或一个疑问吧……

变形记读后感10

  奥维德所处的时代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但也是共和国宣告终结罗马帝国开始的时代。古罗马帝国社会生活奢靡,维持这种奢靡的是对外扩张掠夺的战争。而对于天神,奥维德一直是持着批判的态度。在《变形记》中,奥维德把天神一个个从他们天堂的宝座上搬下来,融入了古罗马的社会生化,按照罗马统治阶级——皇帝和贵族,的原型赋予天神以性格。

  《变形记》的整篇诗作以“变形”为主题,将各个男女天神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无论气势磅礴的天地风云,还是宁静悠远的林间水泉,每个故事发生的景致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自然描写中多么细腻柔媚的笔触都无法掩盖男女天神那丰富多变的人性光芒。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中,人类所有的善恶天性都被诗人展露无遗。

  奥维德用叙述的`技巧使整部作品,成为一部有机体,还使所有的故事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变形。传说中的人物最后不是变成兽类,就是鸟类或者树木、花木顽石。但这些都“得益于”天神的任所欲为,荒淫残酷。天神那无尽的情欲与占有欲,嫉妒与复仇,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天神被诗人剥掉一切庄严与尊贵的伪装,人类至善与至恶的本性暴露到极致。诗人达到了批判当时社会的目的,个人认为,奥维德的作品也讽刺了我们当今的社会,这个充满贪婪与私欲的世界。

变形记读后感11

  我这次重读,也有不一样的感触。后来发现,小说故事基本发生在一栋房子里,是封闭空间里的戏,我个人对这种封闭空间里的戏更喜欢,因为这更考验讲故事的技巧,也让故事更有张力。

  《变形记》把所有人都聚集到一幢房子里来讲故事,很独特,就是一只甲虫在屋子里,整个故事就讲下来了,也不觉得枯燥,确实很有创意。最打动我的是小说第一章,读了特别心酸。作者把主人公的落魄感都写了出来。最后,格里高尔死的`那段,读起来也非常感人。

  我有一个问题,那几个房客是否多余?因为故事发展到后面,增加了人物,出现了三个房客。我一直觉得,故事讲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加人物。那么,这三个人物加得是不是有点笨拙,如果不加这三个人物,故事是不是也可以结束?

  我回应一下一勤关于三个房客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让我有进一步的思考。事实上,我从来没怀疑过三个房客的出现是否有必要。有了这个问题,我就有了思考。

  我觉得,他们的出现很在必要,因为出租房子,说明他们的经济情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样的设置非常有道理。如果没有这些房客,当然也能写下去,但可能故事没这么好看吧。

  就此,我进一步反思的是,为什么卡夫卡安排了三个成年人作为房客,而不是安排一家三口呢?我挺好奇的。三个大男人租了一个大房间,可能是员工宿舍或者别的,跟原来的家庭形成了滑稽的对比。好像这三个房客面目挺相似的,都很滑稽,最后因为嘲弄房东,被撵了出去。这是一部悲伤小说的一个喜剧点。也许,这也是卡夫卡的一个特色,在悲苦当中有看似不和谐的笑声。

变形记读后感12

  《变形记》并不易读,说其不易读是因为这本书没有优美的文笔,而且读起来会觉得有些枯燥。但这本书的内核却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小说其实并不复杂,讲的是旅游推销员格里高尔有一天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他并没有非常惊慌,而是担心自己能不能立即去公司上班,因为如果不能去上班,就会被开除,没有工资可拿(从这也或许可以看出资本对人的一种异化)

  故事接下来就很荒诞又自然的进展下去,家里人发现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从一开始的`照顾慢慢到厌烦。厌烦的原因我猜测主要是因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做出贡献,不能再为家人提供金钱。最后文章结尾以格里高尔的死亡,他的父母以及妹妹愉快的外出旅游为结局。

  这篇小说的故事其实不复杂,而且全文以一种近乎平淡的语言被叙述,但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卡夫卡向我们揭示出了一种道德异化,如书中的亲戚在人变为非人的情况下,亲情又会成为什么?我们也可以设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的?倘若一个人没有了人类的躯体,之前的感情还会存在吗?或许还可以再设想一下,感情/道德的本质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很复杂并且很难去回答,回到《变形记》这本书,卡夫卡无疑是悲观的,从文中他向我们揭示了感情的本质是金钱,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用金钱来维系的。最后文章的结尾,有一个细节,当格里高尔的父母与妹妹外出旅游时,文中写到:“当到达目的地时,女儿第一个站起来并舒展她那富有青春魅力的身体时,他们觉得这犹如是对他们新的梦想和良好意愿的一种确认。”

  当格里高尔的死亡没有金钱上的价值时,他们很快便选择了遗忘。

变形记读后感13

  最近读了一本书: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本书跟我以往读的书都不一样,我可以理解莫言的魔幻现实,也可以理解李白的浪漫诗词、加西亚的百年孤独,但当我翻开变形记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不是他们所能比拟的。没有翻几页,我就能感受到卡夫卡深邃的孤独和悲怆在里面,他孤独,但他没有尝试突破孤独的桎梏,而是选择了爱上孤独,最后终生与它为伍。从他的书里,每个字每个音节我都能感受到缠绕着的那种孤独,那种隔绝于世人之外的'思想灵魂。他为自己的灵魂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般的世界,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世界。爱因斯坦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刻感觉到‘人类的大脑还不够复杂’,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一种高度的灵魂共鸣,我跟他一样孤独,跟他一样不被理解,被隔绝,但不一样的是我们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了追求孤独并与之为伍,而我从以往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尝试着突破现实的障壁,一直在寻找着那个不一样的自我。我不知道将来我会不会和他一样,但至少现在不会,至于未来,我不敢断定。

  他的书是我读得最慢的书,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只读了五篇,书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恍惚有种灵魂相连的意境,或许是巧合吧,总感觉他的文字能够将我心中所有的黑暗和悲哀都引出来,然后一一洗涤。

  我既然已经决定习惯孤独,又为何会用尽一切去摆脱它呢?或许孤独才是最好的陪伴,因为当我孤独时,只有孤独时刻在我身边。

变形记读后感14

  格里高里变成了一只滑稽的大甲虫,但是这不是一场喜剧。因为不能外出工作为家人谋生,曾经美好和睦的家庭关系变得糟糕紧张起来。最后他死在一只烂苹果里面,家人则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

  格里高里的悲剧是什么?他曾经有一段和美的家庭关系,但是这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是他的工资和薪酬,能维持家庭关系的只有利益。

  他变成了一只甲虫,能说话,谁又知道这里面的灵魂到底是不是他本身?

  当一个人失去一切的时候他会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格里高里是不幸的见证人,他亲眼见证了自己曾经幸福的家庭关系因为自己的变形而崩塌重组,最终他成了绝对的.局外人。

  虽然是局外人,但是完全和加缪的不同:一个是从和谐甜美家庭生活中突然脱出的无奈之人,另一个则是已经对于自己局外人身份无所谓之人。格里高里更加可怜,更加令人同情。

  是格里高里的变形吗?不是,是他家人因为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而自发的变形。首先是对于他的恐惧和怀疑,再到后面他的存在已经彻底让家里的人愤怒。出租房子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失去了格里高里悲伤并没有用,变形才能在夹缝中继续活下去。

  变形的永远是人本身——但是促使他们变形的,是这个世界。不放下格里高里,他们就没有办法重新开始生活。

变形记读后感15

  读《变形记》,很大程度是受到课文中节选那一节影响,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作品,虽然以前也听过,卡夫卡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但真正读了他的作品,感受深刻了许多许多。

  阅读《变形记》的过程,压抑得厉害,就像巨石压在身上一样。那种生活的拘束,那种情感的压抑,那种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动弹不得,感觉到我就是哥里高尔,我变成了甲虫。

  作品中的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哥里高尔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写照。卡夫卡在写自己,写自己压抑的生活。

  《变形记》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们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但别人一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时,爱就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尔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到最后,哥里高尔在痛苦的挣扎中,悲惨的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或许还比原来好了一点。他的妹妹是跳跃着走的,似乎忘记了刚刚死去的哥哥,或许,根本就没这个人。

【变形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变形记05-27

大白变形记05-18

《变形记》作文04-10

007变形记04-09

变形记的作文04-28

变形记作文03-24

小猪变形记02-04

变形记作文05-23

变形记作文06-26

变形记作文(经典)07-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