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17 16:4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完成本课作业练习。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由于本班学生属于新分班级,学生差异大,回答问题不主动。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认识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复述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教学重难点) 3.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3.揭题,指名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 jǐyǔ 理解词义)。齐读课题。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老师读完课文深受感动,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现在我们赶紧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小黑板出示要求: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 2.找一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情节都十分出人意料,让人感动聪明的你都发现了吗? 找一处,读一处。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先让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突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以此引出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节来进行讨论。

  (三)文中的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指导朗读第12-13自然段。

  【设计意图】

  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快乐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题 1.圣诞节的夜晚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请大家想象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 2.是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因为他们心中都装着他人,把爱献给人,这就是给予令人快乐 3.再次读题感受给予是快乐的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交流,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重新“激活”,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再次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1.那么你有过因帮助别人或被他人帮助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总结:同学们都帮助过他人或被他人帮助过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2.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短文和诗歌的补充,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六——(6)作业超市 1.把给予是快乐作为座右铭摘录下来。 2.课外收集“给予是快乐的”相关名人名言。 3.今后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罗、小男孩学习。力求体现不同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 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是引领人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发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前播放动画(幻灯出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主人翁盘古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然后多媒体第一页显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第二页显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第三页将生字带入词语再次开火车朗读。重点解释月字盘的字和什么有关。最后词语掌握了,进入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板书:创造前、怎么样创造、创造后。分布讨论: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混沌”一词,在学生回答不明确时,借助字典里的解释让学生选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混沌一片。上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我导读引入问题: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指名来读。重点指导“抡起”和“猛劈”的语境,板书:抡起和猛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结束后我再次引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展开多媒体,学生读下半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环节是本段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来发现句子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第二步理解两个清的区别;第三步指导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师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带动做朗读等等。在这天地分开之前,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是一片混沌,再次理解“混沌”一词。告诉学生今后遇到不懂的词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段上完之后再全班齐读一遍。

  最后指导生字,重点指导“创造”,我在黑板上范写,指导个别笔画,留五分钟给学生写字。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六、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课题

  做为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而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经典诗文,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当然了开展经典诵读,更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

  二、 说课题教学的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诗,因为古诗教学就是“三分悟,七分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入境入情,“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三、 说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实施

  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初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直接深入到学生内心,揭开朋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古诗的情境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法。“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古人送别三部曲,既折柳、饮酒和唱诗。抓住“柳”字,让学生感受渭城柳色的样子,来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接着围绕千古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中的饮不完的酒来表达两人的深厚友情。最后进行配乐朗读《阳关三叠》,进而师生同唱《阳关三叠》一曲。

  3、引背。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感悟、配乐朗读、想象等形式,再加上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读诗方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在一遍遍的诵读声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之际,不断诵读进而达到课堂上背会这首诗。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教师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文第二篇课文——《颐和园》第

  二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组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它在本组文的读写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课时划分:

  针对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的形式组织教学,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法。本节课预设以读为本,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从而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联想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和教师美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画面等形式,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导学长廊部分,在读、想、划、议相结合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以导游员的角色出场,又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既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又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读美文,想象画面,欣赏长廊的美景,从而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同时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佛香阁:耸立 大半收在眼底

  万寿山

  排云殿:金碧辉煌 一排排

  湖 水:静 绿 滑

  昆明湖

  ……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其中1、2为必做题,3、4为选作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歌、对联、图片、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学生间有着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本节课的作业我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游览顺序 抓特点

  长 廊 : 长 美

  佛香阁:耸 立

  万 寿 山

  大公园排云殿:一排排 金碧辉煌 美丽

  湖 水:静 绿

  昆 明 湖 ……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板题:开天辟地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生指名说说,回忆复习课文内容。

  (板:盘古)

  3、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通过这些,你认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生各抒己见。(板:伟大)

  4、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篇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这份伟大的献身精神。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生打开课文

  二、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自由读第2节,边读边找划。

  2、交流:●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看看哪些词更能体现他的伟大;●读好句子。

  3、齐读第2节。

  4、盘古的伟大还表现在哪里?(按着顺序找一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体会感悟

  2、读好这一节。

  给词:顶天立地

  3、哪里还能看出?(引出第4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找读,谁来读出这种变化?

  2、体会“一万八千年”,感受盘古的“了不起”。

  3、还有哪里也能体现他的伟大的?(引出第5节)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问: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读这里,你能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巍峨的)多么的了不起呀!

  3、再读这句。

  4、有没有了?(让学生继续找读能体现盘古伟大的句子)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评议,说说哪些词他读好了?

  3、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体会,感悟他的伟大。

  4、给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还有更伟大的呢!谁能发现?(引出第7节)

  七、精读第七自然段。

  1、引读第7节。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他更伟大?

  ▲生交流说说。(板:身躯化为万物)

  3、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你想对英雄盘古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4、让我们带上这份感情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7节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6、你会这样说吗?

  ▲练习说话。

  7、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世界从此变了样,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把这份美好通过朗读来传达。

  ▲生再读第7节。

  8、引读第八自然段。

  八、拓展练习。

  1、想象:世界万物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还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盘古的化生?

  2、练说:●当我看到( )时,觉得这可能是盘古的( )化成的。

  ●盘古的( )化成了( )。

  3、质疑:这一切是真的吗?(理解:神话传说)

  4、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日本著名童话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友情故事:树和鸟儿是好朋友,临别时鸟儿承诺明年春天还要回来为树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树却不见了,面对着由朋友用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角色鲜活感人,质朴的语言耐人寻味,平淡中有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立足于工具性,弘扬人文精神。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我采取了“读悟结合、品词析句、想象补白、读写并行、角色体验”等方法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三、说教学过程

  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读中品词析句,读通文意,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书方法,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做到让学生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悟有机结合。有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示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展示读、齐读等,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时间充分,读时有层次,读中有指导。在读中尊重学生体验,淡化技术指导。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语气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特色。在读中,学生较好地体会了童话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感。从而积累了语言,深化了情感体验。

  2、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品味内化语言

  本文语言直白晓畅,我抓住练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语言内涵。如抓住“天天”体会幸福快乐,抓住“一定”体会难舍难分和承诺的坚定,抓住“看”体会鸟儿的内心活动和复杂的情感,这些词语言简意丰,推动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同时我几次引导他们用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有效地实现了积累向运用的迁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3、抓住悟点引导想象,填补课文空白,激活创造思维。

  童话有着它固有的特点,那就是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课文时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是想象树和鸟幸福生活的场景,二是引导他们想象鸟找树所遇到的困难,最后想象鸟望着灯火时互相说着什么,这些想象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冲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调动了他们参与的动机,拓宽了文本空间。

  4、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生动而简约的课堂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营造温情四溢的和谐氛围,轻柔的乐曲,形象的图片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感受,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

  5、关注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与文本多向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注重多元,没有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十课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出示出示张艺谋画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导演有哪些了解,课始设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做导演和演员的兴趣,以便学生积极投入到剧本中去。

  二、精读感悟。

  以读为本,以演代讲、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我国语文教学有“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本课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在指导朗读时,师说:“请各位导演仔细地读读剧本。”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自身置于剧本之中,找到做导演的感觉。指导学生找出体现主人公特点的有关词句,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并能通过自己表演(回味似的)这一表情让人觉得公仪休真的非常爱吃鱼。表演的同学是演员,坐着的同学都是导演,对演员和剧本进行指导、再创造,其实就是将评价换一种形式展示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语思统一,力求做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大纲指出: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语言必须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所谓语思统一原则就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本课中我们力求语思统一,从公仪休怎样拒收和为什么拒收鲤鱼入手,探究公仪休思维过程,从而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说话、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内化、表演

  学生在阅读了剧本,进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后。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找一块空地来排演。师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将花落谁家呢?”(串联前文的奖项)更加激起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评出设置奖项。

  四、小结

  学完剧本后,让学生说体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要讲的课文是四年级语文手抄《电脑住宅》。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脑住宅》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是本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篇课文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全文一共八个自然段,首尾两个自然段都是概括说明,二至七自然段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具体介绍电脑住宅的各种设施及其使用功能等,全文条理清晰,叙述有序,结构合理。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读多思,教师不宜讲解过多,所以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

  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热家科学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第1自然段先总体说明了住宅的装置和使用情况。第2至7自然段从住宅的周边设施、进入住宅的程序,以及会客室的布置、厨房意志力、卧室"休息系统"的使用、浴室的装置等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本部分为重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说明电脑住宅中电脑设置的特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带拼音的6个二类生字。

  (2) 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乐于探索科学知识。

  (3)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4) 发挥想象,设计一栋自己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一栋理想的电脑住宅。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图文结合,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2)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段落结构,有条不紊地进行教与学,做到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

  (3)针对略读课文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注意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读读、想想、看看、画画”等方法学习。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理解、想象、实践等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我们人类的住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山洞到草房子,从土坯房到今天的高楼大厦,

  2、 在你的想像中,未来世界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或“高级”的住宅就是智能型的住宅,即电脑住宅。)板书课题。

  3、 其实这种智能型的住宅,已经问世了。世界上第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由一位日本人设计,座落在日本东京市中心。这样的引入简单,直接,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读课文,初步感受电脑住宅的神奇

  1、通过分层次提出目标,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这所住宅留下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个题目加上一个修饰词,你会加什么呢?(神奇、高级、舒适、方便)

  2、 认真读,边读边划,弄清1) 这所住宅有哪些设施?2) 这些设施怎样工作?

  3) 这些设施有什么功能?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找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电脑住宅就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了。

  3、 点拨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4、 教给 学生学习段落的方法,以便于下面环节中的自主学习,所以先以大门外的风向标为例,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是怎样工作的?有什么功能?谁来交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 详细了解电脑住宅的神奇

  小组共同合作,选择这些设施中的一种完成表格的填写。选好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小组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通过填一填,体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设计电脑住宅

  小设计师们,可以对原来的这所住宅中的某个设施进行加工,也可以对资料中没有写出的其它地方进行设计。资料中已有的,就不必重复。

  四人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介绍小组设计的电脑住宅。一个小组交流时,其它小组都是评委,看哪个小组的设计的住宅最神奇,最方便。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原则,激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使优生大显身手,让差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调动起学习和表达的积极性。

  四、作业

  是什么给予这座住宅这样神奇的功能?——电脑

  课后,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以 “我设计的电脑————”(教室、商场、学校、医院……),为主题来进行设计,设计方式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设计写出来。这道延伸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思想。既教给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爱科学的情感,实现听、读、说、写的互动迁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及课文重点部分的内容,边分析课文边点击板书电脑住宅的设施、工作、功能的重点词句,边让学生概括,这样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觉得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8-17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05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01-07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四年级语文巨人花园说课稿08-23

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说课稿08-17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2-1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1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