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14 09:26: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习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习,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7页的内容和相应的练一练。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间”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动——整理房间。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分类,学会分类,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并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观念,进而为今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的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实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5、教具准备:玩具、文具,服装鞋帽等卡片和多媒体课件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始终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活动,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有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分类、学会分类,享受成功的喜悦。

  2、游戏教学法。以生动活泼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分类的乐趣。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我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过程,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以淘气的生活为主线,设计了“参观笑笑的房间、整理淘气房间、请客分礼物、看动画分动物”一系列的活动。下面我具体说一说本节课的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课堂开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我创设了过生日的情境,人物是小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淘气、笑笑,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整理房间”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

  二、结合生活,感知分类。

  1、活动一:观察笑笑的房间

  我让学生来先观察笑笑房间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汇报,初步感知分类摆放物品的方法。

  2、活动二:帮助淘气整理房间

  接着让大家帮助淘气整理房间,边请学生回答边在课件上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经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装鞋帽进行分类。(出示整理后的画面),能使房间显得更加整齐。

  3、我适时地教育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物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有相同特点的物品可以归为一类,初步感受分类、学会分类。经过前后两个画面的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个环节是:

  三、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课件)每一个环节所举的事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时常运用的,

  活动一:认一认

  “淘气要请同学吃水果,你能帮他分一分吗”?(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容易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分类的兴趣。本环节的目的:通过认一认、分一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淘气和他的同学边吃水果边看《动物世界》的情境,出示各种动物的课件,先让学生讲讲动物的特点,并模仿动物行走,然后再来进行分类。通过模仿动作,学生自己就把动物分成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两类,让学生给会飞的小动物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边说我边在白板上把分类和涂色完成了。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类。

  活动三:辨一辨

  本环节我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和淘气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先发给每一位学生3个牌子,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接着让学生看课件出示的物品,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

  本环节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学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时候进行游戏,让让学生放松放松,体验分类。又可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分类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是:

  四、课外延伸,应用分类。

  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第五个环节是:

  五、课堂小结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前滚翻和后滚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及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队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快乐学习。

  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前滚翻和后滚翻》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全一册必须课第一章体操技能第一棵时内容。它能够发展学生对平衡性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和优的作风。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习惯和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的优良品格。和互相帮助的精神其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要是学生做到掌握技术要领和注意保护的正确姿势流畅的完成动作就比较困难,所以师生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题学生是高一(3)班,共40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知识兴趣较高,根据此特点,本课采用直观的教学原则,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对于周期性强的练习可能会是学生不认真去完成,要时刻提醒学生突入进来,本课选用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轻松掌握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术,使学生对滚翻的基本技术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熟练掌握滚翻的技术动作,并初步体会直腿后滚翻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团结协作和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重点和难点

  根据垫上滚翻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

  重点是:在垫上做滚动动作要你团身紧

  难点是:垫上滚动要圆滑,感觉自己像车轮,

  保护帮助:站练习者侧面,滚翻时用手托其肩背部

  六、教学教法的运用

  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法:

  1、采用示范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示,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3、彼此比赛动作的规范,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采用自主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七、 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安排时间12分钟

  1 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 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3 学生热身,队列练习,慢跑400米,通过慢跑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徒手操,4*8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28分钟

  1 放视频,教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讲解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示范时注意分解动作和示范速度,以侧面示范为主,正面示范为辅,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2 学生通过理解体会练习

  3 指导、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练习感受。使学生基本形成动作。

  4 戏或比赛,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三)结束部分 ,安排时间5分钟

  1 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 总结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八、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本课需要场地为体育馆操课室

  需要器材为大垫子8块,收音机

  九、练习密度为35%~37%,学生平均心率为110/分钟。

  十、本课遵循客观事物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课堂教学合理,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4

  说设计意图:

  彩虹在每个人的童年都化为了一个个美好的记忆,而彩虹的尽头为孩子们展开了一段獾与狐狸共同寻宝的经历,两只小动物在奔向彩虹尽头,那充满期待和幻想的历程中,耳闻目睹了不同的“我的宝贝”,绘本借助两只小动物最终的发现,向孩子们传递着“我的宝贝”的信息。

  “寻宝”的活动,在彩虹路的吸引下,肯定能充分带动大班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追随獾和狐狸一起享受寻宝之旅,让他们在期待与追寻中,凭借细致的观察,凭借用心的感悟,得到意外的收获。

  说活动目标语重难点:

  这个活动借助自主阅读使幼儿自己发现故事其他三个重要的角色,松鼠、鸭妈妈与兔爷爷,引导幼儿发现前两者的宝贝是什么?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再通过集体阅读、结合重点画面的交流,大胆猜测动物间的对话,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两个重点目标的解决,伴随难点——由兔爷爷的宝贝引申的对“宝贝”含义的.理解,这个难点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个充足的时间。

  说活动准备:

  1、 绘本图书人手一册,教师自制ppt,

  ——p9、p13、p16三个灵活链接画面;

  ——两只小动物站着、走着、跑着、趴着、爬着、跳着的动态对比画面。

  2、有自主阅读经验,初步了解身边的人的“宝贝”是什么。

  说活动策略与过程:

  一、封面定位(认识主角、封面导读)——经验导入

  1、獾与狐狸的关系,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与表达。

  2、利用幼儿调查,经验交流对宝贝的理解。

  3、过渡导入:獾和狐狸要去彩虹的尽头找宝贝,他们会找到宝贝吗?会找到什么宝贝呢?激发幼儿到书里去发现。

  二、自主阅读(问题阅读、交流阅读)——优势利用

  1、 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獾和狐狸在寻宝路上碰到了谁?他们的宝贝是谁?

  2、 引导幼儿重点阅读兔爷爷的宝贝,利用会识字的幼儿优势导入或录音验证,解决幼儿疑惑与阅读难点。

  三、集体阅读(重点阅读、对比阅读)——配音激发

  1、 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画面p9、p13、p16,猜测动物间的对话,并鼓励幼儿进行配音表演。

  2、 借助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獾和狐狸两位朋友始终在一起站着、走着、跑着、趴着、爬着、跳着……形影不离,从而理解獾和狐狸找到的宝贝就是“朋友”。

  3、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为故事配音。

  4、 说说自己的“宝贝”。

  四、延伸活动:

  在“幸福拍手歌”的音乐背景下,与好朋友在一起享受快乐,事实上这就是绘本p23页的情境再现,快乐不言而喻!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理解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一行是情境图里的动物,第二行是图中的水果。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本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时很难建立起字词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的联系。对于形象思维活跃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种图文结合、儿歌类的课文是最有吸引力的,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孩子在情境中自主地识字学词,从情景图中生发开去,力求识用结合。

  三、目标设定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游戏活动,学生能准确认读12个生字,并在认字中,认识新偏旁"提土旁";

  2、通过"牛与羊"的`比较,"小与少"的对比,学生能在观察、操作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四个字,并认识新笔画"竖钩"。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由说出读后的感受,在阅读和实践中积累量词。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为达成这三个预设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版块:一创设情境,识字学词;二比较观察,指导写字;三反复读文,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识字学词;

  可以借助课题鼓励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看图说话,随着孩子们的表述,逐个在图上出示文中的8个词语。出示拼音拼读。之后又去掉拼音认读词语。在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出示单个的生字认读。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找朋友。

  (整个设计都是考虑到孩子们先口语后书面的认知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既能达到识字的目的,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比较观察,指导写字。

  四个字可以分成两组,关注牛和羊的共同点,注意小和少的不同点。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学会观察与说字。

  第三个版块--学习韵文,拓展延伸。

  本课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读的形式很多,有学生自由读,个人抽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间竞赛读,拍手读。课堂上书声一片,特别是学生自拍手读,互拍手读,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师生已经融入到教材所设置的情境当中,真正走进了美丽而温馨的农家小院,把课堂学习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同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朗读韵文时,我设计了几个拓展点,用量词来说说其他物体。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编韵文。在识字的同时不忘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我想这对孩子们来说才是最受用的吧。

  五、说板书

  比一比

  大--小多--少

  (田字格中四个范写的字)

  我要准备的东西主要是课件和字卡、词卡以及生字猜分后的偏旁部件。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舞蹈组合的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为《羊羊舞会》。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课堂评价等六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是本课的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韵律舞蹈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想象力和表现力,本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都十分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在课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合作学习、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享受美、体会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我成功”的愉悦感受。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

  (1)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律动热身,故事贯穿,创编升华,游戏巩固,形体放松的教学思路,将所要学习的基本步伐融入到图示之中,力求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下,让学生轻松地学会跑跳步和滑步的基本步伐,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大胆地创编,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艺术与生活联系的思想。

  (2)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运动的能力较弱,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在进行跑跳步和滑步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纠错,示范分解,突破难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会舞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创编中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针对舞蹈的动作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以下方法:

  1.因为跳舞蹈中舞步一定要和音乐和拍,所以教师要在有节拍的口令下做每一阶段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对舞步的节奏快慢有一个概念。用口令来提醒学生那些重点地方和需要变换的动作。

  2.以学会脚步动作为主,先练脚步的移动,待脚步移动的节奏和要领基本掌握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加上手臂和上体的动作。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目标要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及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90%的学生基本掌握跑跳步、滑步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节奏。

  2、情感目标:体验运动乐趣,满足表现欲望。

  3、发展目标: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协作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舞步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步伐组合创新,动作协调、优美。

  最后是课堂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跑跳步和滑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幻想。因此,我设计了律动热身,故事贯穿,创编升华,游戏巩固,形体放松的教学思路,将所要学习的基本步伐融入到图示之中,力求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下,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滑步和跑跳步的基本步伐,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大胆地创编,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艺术与生活联系的思想。

  热身和放松的两个环节,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行身体的放松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两个环节的舞蹈动作创编中加入了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在带领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还让学生对基本的舞蹈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在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进行滑步和跑跳步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示范分解,突破难点,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力求体现从扶到半扶半放,再到完全放手,让学生创编,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游戏巩固可以说是我本堂课设计的除舞蹈动作创编外的又一个高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从小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活跃情绪 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情节,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羊村要开舞会,邀请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参加,大家高兴吗?不过在去的路上可能会遇到灰太狼,所以我们要结伴而行。让学生不自觉中进入角色,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师生一起游戏,热身后师播放音乐领做热身操,即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为下面的舞步学习作铺垫。

  第二个环节 调动情绪 发展能力

  1.学生通过看图示,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正确的动作。小组示范完自己组的动作后,我开始讲授本课的两种基本步法,跑跳步和滑步。先示范然后领学生做,小组进行练习。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地位。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将所学动作练熟悉,跟准音乐节奏。目的让学生从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跟在我的后面模仿练习两种步伐。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学习两种步伐。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地正确的动作印象。

  第三个环节 活跃情绪 合作交流

  新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融智力开发和体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等功能为一体。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考学生的动脑能力。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进行创编两种舞步的组合动作,培养学生在学练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个环节 稳定情绪 恢复身心

  学生在老师的语言启发下,做出动作,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心情愉悦中结束本课教学。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评出优秀“健美操之星”,师生互道再见。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的第1课时。

  二、说教材解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新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中,“式与方程”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也是今后学习方程的重要基础。

  定位目标:

  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以上对教材的解析,我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其中,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规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具准备

  课前,我将准备:红、蓝笔袋各一个,铅笔若干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我决定主要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先让学生唱《字母歌》,在为学生复习26个字母的同时,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一环节,设疑导入,初步感知。

  1、体验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

  教师出示一个红笔袋,分别放入一支、两支铅笔,让学生用具体的数表示。然后将红笔袋放到桌子下面,装进几支铅笔。让学生体会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从而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2、体验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接着,我再出示一个放了铅笔的蓝笔袋。提问:这个蓝笔袋内的铅笔数,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不同笔袋中铅笔的支数可能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让学生体验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3、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在此之后,我告诉学生:蓝笔袋内的铅笔比红笔袋多2支。引导学生发现红笔袋内有a支铅笔,所以蓝笔袋内就有(a+2)支。体验(a+2)不仅表示了蓝笔袋中铅笔的支数,而且反映了两个笔袋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种关系,我要求学生根据蓝笔袋中铅笔的支数b支,再写出红笔袋中铅笔的支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再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对比与交流中,初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提升数学的思维品质。)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加深体验。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倍数关系。

  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经验,教师用课件直接出示摆好的三角形,并启发学生用算式表示出摆1个、2个、3个、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直到学生提出异议,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迫切需要。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写出摆三角形所需要小棒的根数的字母表达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体现千变万化中的不变关系”。“这里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在教师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明白了字母是有取值范围的,接着让学生计算出当字母表示具体数值时,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这一环节,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并从中体会“字母值一定,含有该字母的式子的值就一定”这一特定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师生比赛写周长公式。通过比赛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公式更便于表达、易于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学生必定乐意用S=a×a这一字母公式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而这正是学生体验了字母公式方便后的自觉选择。“其实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还有一些简写规则呢!”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下一部分。

  3、学习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规则。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对教材中内容较多、学生不易理解的文字介绍进行了整理,编成了一段故事,这一故事情景生动活泼,条理清楚,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随后我又通过抢答、手势判断等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尤其是注意了a与2a的区别。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启智培能。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参观快乐广场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知识,加深应用。

  生活馆:这儿是以教材中的“想想做做”为蓝本,设计出与生活相关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知识,强化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习惯。

  音乐吧: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数青蛙》,激发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屋:我以“一个人有2只眼睛,n个人就有2n只眼睛”为例,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同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学生也获得了知识学成后的成功感与喜悦感。

  第四环节:了解历史,总结收获。

  1、文化的延伸。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有关的数学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价值,体会数学创造的无穷力量。

  2、学生谈收获。

  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A:满意,B:比较满意,C:有点遗憾三个字母来评价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字母除了表示数外,还可以表示其他特定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字母表达的简洁性。

  六、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回顾,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统整,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教材中介绍的是PowerPoint20xx中的自定义动设置,而该版本低,不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版本,且机房中统一安装的是20xx版,所以本课教学改用了20xx版。当然,教学内容也做了重新设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作为教学素材,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本课的基本目标还是使学生学会在 PowerPoint 中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20xx版中的自定义动画共分为四个类别,我只选择了“进入”、“强调”、“动作路径”做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不选择“退出”。是因为“退出”与“进入” 类别是相对应的,学生通过自学不难理解该类别动画,作为学生往后自学的内容再合适不过了,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本课时中有多点时间通过操作熟悉调整动画的属性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定义动画多些了解,为往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才会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更浓厚的兴趣和意识,这时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也就有了可靠的支持。考虑到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使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学习,提升学习电脑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解、个别指导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有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应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使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放弃思考。

  四、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是这样学习的:1、通过自读学案,完成简单任务;2、发现问题,接受提示,独立操作解决问题;3、相互讨论,合作解题。赋予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为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兴趣,是牵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的首要条件。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礼物。(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播放完后接着问:两个礼物,大家更喜欢哪一个礼物?学生好动,通常会说,喜欢第二个,再提出问题:这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呢?再揭示课题《自定义动画设置》:黄老师告诉大家,刚才的动画是用幻灯片软件制作的自定义动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PowerPoint20xx中的自定义动画设置。

  紧接着,教学“强调”动画、“进入”动画、“动作路径”动画。教学内容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来安排的,这样做可使学生容易进入。

  (一)教学“强调”动画

  让学生从自学最简单的操作开始,为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更有兴致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1、播放动画效果

  开始我展示静态的幻灯片,然后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晴朗上午,喜羊羊和懒羊羊来到了山坡上玩,喜羊羊在开心地击打着它漂亮的腰鼓,而懒羊羊也在一旁开心地玩着风车。可不一会儿,懒羊羊的风车坏了,喜羊羊却只顾自己玩得开心,不管懒羊羊,村长又不在,懒羊羊哭了。只要我们帮助它,让风车转动起来,它就不哭了。

  2、学生观看学案,完成操作

  ①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学案

  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③让已经完成操作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同学

  3、学生口述操作步骤,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①选中风车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强调”,“陀螺旋”

  ④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观看放映”

  4、全体学生同时放映幻灯片。

  (二)教学“进入”动画

  1、展示图片

  师:懒羊羊的风车修好,可喜羊羊因为太贪玩,不注意休息,感冒了,可村长还没回来,喜羊羊就到村门前的红绿灯等村长。(教师借机进行安全教育。)

  2、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

  师:现在绿灯了,村长怎么没有过马路啊?我们来帮帮村长过马路。

  ①选中慢羊羊爷爷,将其拖放到门口前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进入”,“飞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演示修改动画属性的操作,主要是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3、学生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②让已经完成操作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同学

  学生完成基本操作后,会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疑问:

  ③慢羊羊走得太快了,怎样让它走点慢点呢?

  因为学生熟悉的慢羊羊通常是走得比较慢的,这样设计为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极积主动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4、教师提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①提示:请大家注意观察“自定义动画”面板

  ②学生观察,尝试操作、解决问题

  ③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讲解

  ④学生完成最终操作

  (三)教学“动作路径”动画

  1、播放课件

  师:村长过了马路,给喜羊羊看了一下病,发现喜羊羊病得很厉害,连忙喊来沸羊羊把喜羊羊带去医院。

  2、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

  师:怎么还没到医院就停下了?喜羊羊病得很厉害啊!可等不了,得赶紧把车开到医院啊!

  ①选中小汽车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动作路径”,“向左”

  默认的动画效果会使小汽车停在狼堡前,这时顺势问:不是要去医院吗?怎么到了狼堡就停下了?这很危险啊!

  此时,有些学生会小小紧张,接着提出要求:想想办法,帮帮沸羊羊。

  3、学生观察、讨论、操作, 尝试解决问题

  4、教师演示、讲解关键操作步骤

  5、学生完成最后操作

  最后,课堂小结:

  师:喜羊羊到了医院,病治好了。又可以开开心心地玩了。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生:《自定义动画设置》

  接着放映自定义动画效果的作品,告诉学生:自定义动画效果还有很多种,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可以把我们学习的动画效果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作为给同学、给自己的“六一”礼物。(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生动机。)

  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教授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课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给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小说描写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家,可当他们意外发现于勒叔叔不过是一个贫穷落魄的小贩时,竟然拒绝和他相认。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二、说教法:

  1、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2)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教学方法:

  (1)线索教学法:抓住“金钱”“称呼”、“亲情”三者的变化关系这条主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情节,自然地感悟主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精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小说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薄弱,须重点指导。

  2、学法指导:

  ①朗读法: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幽默,因此应将精读与泛读有效结合起来。

  ②比较法: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中叙事主体“我”与家人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都值得玩味。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可深入理解人物及主题,并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③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注意多角度分析与把握人物的形象。并能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1、查工具书,疏通疑难字词。2、了解作家生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在哈福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导入课题:那么于勒到底是谁?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呢?

  设计意图:抓住小说的重要镜头,关键话语,预知故事情节,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问题设计:课文情节曲折,围绕于勒写了哪几个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概括为“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其他短语,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设计意图: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同时,能够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跳读课文,分析小说中对比的写法。

  问题设计:课文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对比这种写法功不可没,你能找出几组对比吗?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找到的对比有:

  (1)遇于勒前后菲利普夫妇(主要是克拉利斯)对于勒的称呼以及态度的变化形成对比;

  (2)于勒身世的前后三次变化;

  (3)叙事主人公“我”和“我”的父母对于勒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说明:主要探讨(1)(2)两项对比(大屏幕显示)

  于勒的经济状况对于勒的称呼对于勒的态度

  贫坏蛋,流氓,无赖赶于勒(恐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盼于勒(希望)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躲于勒(恐怖)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能让学生饶有兴趣的阅读,与对比的写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学习对比这种写法,也能在比较中,体验人物内心,更能直观看到金钱与亲情的较量。

  总结:于勒的遭遇我们可以用一副对联来概括:富在天涯是兄弟;穷在咫尺竟相避;横批:唯钱是亲(适当延伸拓展有关金钱的话题)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剖析人物

  1、问题设计:你最同情谁?(多媒体展示)

  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有其令人同情之处,请指出“你最同情谁”,并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说明你为什么最同情他。(说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勾画圈点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

  菲利普最令人同情——典型的小市民,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一切以金钱为转移。随着于勒境遇的改变,他们也从虚幻的幸福巅峰跌入显示悲苦的深渊。他们的希望顿时变成了泡影,旧仇未了又添新恨。

  “我”是最令人同情——善良,富有同情心。小小年纪的“我”却要经历这样的世俗斗争。不能跟亲叔叔相认,还要跟在父母身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站在浑浊的世间,是那么孤独,可怜。

  于勒最令人同情——他的一生坎坷,老年仍然要承受生活的苦痛,无家可归。他的命运除去自己的原因外,那个社会是最大的凶手。连自己的兄长都不能真诚相待,怎么还能寄希望于别人呢?

  姐姐最令人同情——她憧憬的甜蜜爱情竟是建立在金钱之上,也许她所期待的婚姻将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设计意图:在探讨过程中,学生能较为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问题。

  2、分析小说主人公,为探究主题打基础。

  问题设计: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和于勒,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通过思考和比较,学生能判断出作者的侧重点,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水落石出了。这也为探究小说主题打开了突破口。(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

  (五)多元探究小说主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大多数同学能谈到菲利普夫妇“金钱高于一切”的思想,对他们嗤之以鼻,对于勒深表同情。那么,对于这几个人物,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比如,菲利普夫妇是不是也有他们的无奈?对于勒,除了同情,是不是还应该有一点别的什么?这几个问题对深入接读文本,多角度理解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示三个相关主题,学生展开讨论

  (1)菲利普夫妇家庭生活困顿,于勒以前拖累过他们,所以他们这样做也很无奈,这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关系,是社会改变了他们,所以我认为作者的目的在于鞭挞资本主义社会。

  (2)菲利普夫妇本质上还是善良的,但是他们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女儿的出嫁问题,因此,我觉得作品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3)于勒固然让人同情,但他品行不端正,又不肯脚踏实地的工作,因此他的结局是必然的,我认为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正直、实在,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设计意图: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理解更透彻了,对主题的理解更深入了,这样就把握的了文章的重点问题。

  (六)联系实际,在文本体验中获得启发。

  问题设计: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更全面了。他们都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现实生活中有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吗?你家有于勒这样生活困顿的亲戚吗?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多媒体出示问题)

  这一组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这样学校教育的德育目的就达到了。

  (七)拓展延伸,培养想像力。

  以“五年后,门铃响了,我去开门,发现正是于勒叔叔……”为开头,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对于这样的一个意外,家人是如何表现,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五、教学反思

  (一)为学生创设问题意境,有层次的探究文本。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的乐趣。

  (二)语文课堂也应适当“留白”,即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时间,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允许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反思的空间。适当“留白”,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

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迷人的夏天》是北师大版第四册最后一单元《夏天》里的主体课文。它是一篇文质优美,富有童真童趣的散文。文章以“炎热——多彩——有趣——悠闲”为主线,从贴近学生生活情趣的事例展开描写,从多个角度写出了夏天迷人的生活。学习这篇文章,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在这样迷人的夏季中是快乐、幸福的。文章结构简单,整篇课文段与段之间均为并列关系段落,每段都是以总--分形式描写,适合学生自学。

  基于以上的分析,所以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夏天,感受夏天的迷人,感受夏天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自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掌握自学的方法。

  【说教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通过吟读,句型训练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夏天的迷人,激发他们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1、吟诵古诗的形式导入课文,我以带有启发性的句型训练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诱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激发喜欢夏天的情感。

  2、展示美丽的风景图,唤起学生头脑中对美的喜爱之情,为第二段学习多彩的夏天作铺垫。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第二自然段——自学第一、三、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法的指导

  通过语言的渲染有感情地朗读。语言的渲染把学生带到夏日美丽的图面当中,通过两段课文的对比,让学生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带着美的心情朗读,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流露到课文的朗读中。在朗读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读、男女生读、组内表演读、全班读、对比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法,意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说教学过程】

  一、古诗渲染,走进夏天。

  1、吟读古诗《小池》。问:你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夏天)从哪里知道的?

  2、根据你的观察,夏天到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出示课件填空: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夏天到了。夏天到了,树更绿了。夏天到了,更。)

  (创设情境,并从学生经验活动出发,让学生轻松投入课堂学习活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默读课文,找出夏天的特点。

  2、认读词语。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认读生宇,并在课堂上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让学生有展示成果的机会)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播放美丽的风景图片,学生谈感觉。(引导学生发现因为有了色彩使图片看起来更美)

  2、找出描写色彩的段落。

  3、如果去掉写颜色的词,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4、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夏天的多彩,发现夏天的美。(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5、你还知道哪些颜色?能把它放到夏天的景物里去吗?

  6、再读第二段。

  7、总结学习方法:读----划------想----再读

  (二)自学一、三、四段。

  1、从1、3、4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把它读熟。

  (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空间,使之完全放开,更有利于激活形象思维,达到物我—体的最高境界。)

  2、把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听。(根据学生读的顺序进行教学调整,喜欢哪段先读哪段。)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这篇课文里是怎样描写夏天的?(结合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炎热。

  ①夏天这么炎热,你为什么还喜欢它呢?(教学“炎”字)

  ②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小作者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2、第三自然段----有趣

  ①你从哪儿看出:“有趣”?(生答)

  ②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③让我也欣赏欣赏你们的朗读好吗?

  ④如果你正坐在树荫下,稻田边或小溪旁……你还会看到或听到什么?

  3、第四自然段------悠闲:

  ①指名读。

  ②出示星空图,夜晚,望着星空你会想些什么呢?(放飞想象,痛快,尽情地想,这就叫做畅想)

  (学生望着星空图想象,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同时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想中缩短了学与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

  ③夏天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或者……(师生接读)

  ④夏天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用这样的句式练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起夏天悠闲之事,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四)学习第五段。

  ①你们那么喜欢夏天,难怪我们的小作者也说夏天是迷人的。

  ②为什么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四、分享收获,整体回味感受迷人的夏天。

  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全文——学生自由组合上台展示配乐朗读。

  ②学了(课文)《多彩的夏天》这一课,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空间,使之完全放开,更有利于激活形象思维,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说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

  1、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作标记,自由选择同学读词语,让学生感觉到自已是学习的主人。

  2、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整节课始终围绕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对比性朗读、感悟性的朗读、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夏天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夏天的快乐。比如:在读讲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边读边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并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3、注重学法的指导,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①采用指导第二自然段——自学第一、三、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本节课的遗憾:

  1、本节课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是在后面的自学环节没能很好的实行,学生的自学还没有落到实处,后面一段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按着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尽量少说,让学生多读。

  3、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过于琐碎,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说课稿】相关文章:

《泉水》说课稿12-26

《白杨》说课稿12-24

蜘蛛说课稿01-09

物理说课稿01-09

假设的说课稿01-18

过河说课稿01-18

《雷雨》说课稿03-29

排序说课稿04-17

优秀的说课稿02-17

《乙醇》说课稿02-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