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

时间:2023-11-15 11:01: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意图、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什么是声音》。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有关声音的两个问题——产生与传播,这是对声音本质的研究,也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去正确认知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实验能力和探究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根据教材特点、现代教学理念及农村中学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速及人耳的听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教学难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说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物理思想有了一定基础。同时也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对物理探究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培养。

  三、说教材处理:

  曾经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整堂课我设计为《幸运100分》,以节目、游戏的形式,将大量的实验过程、知识技能蕴寓其中。使学生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用身边的学习、生活用具进行实验,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探究物理问题,归纳物理规律,真正实现“生活既是课堂的起点,又是课堂的归宿。”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本节课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课堂上拟采用激励教学法、实验认知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分组实验亲自来进行论证,最后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非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作为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法、类比法、猜想法。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的导学达标流程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猜想假设、自主探究;练习巩固、展示自我;尝试总结、理论升华;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具体而言,我的教学流程是: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栏目《幸运100分》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先请学生来闯“幸运第一关——快速抢答”(“他是谁?”即提前录制好的阅兵仪式上振奋人心的讲话及汶川地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亲身感悟多姿多彩的声音世界的同时,联想到产生声音的物体上,师顺势引出声源的概念;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2.猜想假设、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声音的产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幸运第二关——“才艺展示”。

  让学生利用身边或随手可得的物品如

  “尺子、纸张、橡皮筋”等,使其发声,比比看谁的发声更特别,并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得出结论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振动的音叉激起水花、随鼓面跳动的桔子皮,用视听的冲击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论,同时让学生举出一些自然界中有趣的发声现象,如优美的琴声、蜜蜂的“翁翁声”等,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物理就在身边。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讨论、猜想,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总结得出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随即创设神七宇航员交谈情境引出问题: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引导学生把线放耳朵里,听到的声音比不放响的多。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得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说明固体能传声?液体、气体能传播声音吗?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向学生介绍完实验器材后,请他们分三组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给予适当引导,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推导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对于“声速”的处理,我先以“智慧宫”百米赛跑问题情境引入,再辅以“信息窗”常温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对于人耳的听声能力这个知识点,通过“加油站”,让学生知道“人耳的结构和接听原理”。继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不能预知海啸的到来,而大象等动物却能幸免于难?”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关于频率的数据,了解生活小常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练习巩固、展示自我

  在练习巩固展示自我这环节我依然应用前面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幸运第三关

  ——幸运考场”(展示)通过安排不同层次,贴近现实生活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体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4.尝试总结、理论升华

  新课改倡导“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教师”,所以,我安排了“自由论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本课的收获所在,比较完整的归纳和小结标志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圆满完成,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5.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拓展延伸中相关声音能传播信息、能量的探究问题,将物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物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以教材为平台,给了学生十分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形式来获取和掌握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全过程学生成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整堂课显得非常生动和活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是什么》,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本节内容计划一课时完成。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什么》是本章的第一节,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篇之作,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物理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是后继学习乐音的特性、噪声及其控制的基础。

  苏科版教材从让物体发声的系列小实验入手,探究怎样产生声音,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再通过类比法介绍声音是一种波,以及声速的概念。最后回归生活,体会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渗透能量这一核心概念。教科书这样的编排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体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教改主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认知、推理能力有限,因此我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学法与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将在本节课上采用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并辅助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而我将在本节课上采用启发、引导、演示实验,并辅助于讲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程序

  这是我的教学流程,现在我来具体介绍《声音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理由。

  在新课引入时,首先为同学们放几段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大家猜猜是谁发出声音的?利用小游戏来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活动——提出假设——证明假设——确认假设成立”的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经历利用身边的器材产生声音的`活动,比比谁的方法多,这一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物体是怎样发声的?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般的教学活动到此就能够得出结论了,而我仅把学生的这一结论当成假设,进一步提问:怎样证明你的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此让学生经历转换法、放大法等科学方法,学生往往设计出固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在此我还引导学生设计液体、气体发声的实验等,为后继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做好铺垫(这里可以有多个实验:学生利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贴在脸颊或者部分放置在水中感受和观察振动,学生们触摸自己的喉部,真切的来感受一下,注:括号里不讲的哦);那么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声音停止呢?再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深对“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也体现了物理学是实证科学,注重证据的理念。

  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环节,我首先用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交流的视频。看完视频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地直接谈话?学生对比发现提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的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演示真空铃实验。首先将钟罩中的气体慢慢抽去,引导学生聆听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如果将气体再次放入,声音又会怎样变化?在此采用假设法类推如果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既然能在气体中传播,那么还有没有别的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引导学生讨论、猜想,我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声音是否能够在固体中传声的实验,例如耳朵贴在课桌上与不贴在课桌上听到敲击课桌声音的对比,利用土电话前后声音的对比等,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声音变大了。为什么会变大?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进而播放利用固体传声的电视剧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

  关于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我采取开放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完成,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够模仿设计实验,证明声音也能在液体中传播,并且举一个电子音乐网捕鱼的例子。加深同学们对该结论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此环节,我运用叠加验证法、理想化实验法,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声波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我运用类比法和讲解法。用形象的视频进行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对声波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在声速的教学环节,我首先播放雷电现象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声速的概念,并与光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雷电现象。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物理知识之后,一定要提供给学生们运用物理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将新的物理知识返回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活化、巩固、深化新的物理知识。在此,我设计了如下的知识应用:老式唱片机是如何记录声音和播放声音的?体现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结合本节课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我的说课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进入我的讲课环节。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完成对引言的学习及对本节课的预习,物理思想已稍微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具有能量。并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并培养认真细心的科学品质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重、难点

  声音的发生及传播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为本节课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接着教师重点启发,再以分组讨论,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这样有利于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3、对于“声音具有能量”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有直观认识,所以采用媒体直观展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一些课外有趣的与本节有关的物理现象,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并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探究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探究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多媒体:类比水波传递振动,得出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探究活动⑸请学生利用身边的器具自主设计试验证明此问题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板书)解释介质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探究实验:真空铃

  总结:真空中不能传声(板书) 七、课后小结:

  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并联系课外有趣物理现象,让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并作为课堂作业

【什么是声音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奇妙的声音说课稿07-17

《声音是产生》说课稿02-28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1-10

什么的声音作文02-19

什么的声音的作文03-06

听听什么声音作文07-28

听听什么的声音作文05-29

听什么的声音作文12-28

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04-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