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10 09:14: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4篇

说课稿 篇1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13课《平平搭积木》。课文是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本课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渎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的这种美好 品质的感染。

  开课通过轻松自然的谈话法导入,揭示本课要学习的课文《平平搭积木》。

  第二个环节设计为“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设5个问题读。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丢字添字。

  第三遍读,指读正音

  第四遍读,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并学习生字。

  第五遍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组词扩词说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个坏节设计为“学习课文,感情朗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到平平的美好品质,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读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一遍读,教师扮演奶奶,学生扮演平平,通过合作读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遍读,理解平平说的话,完成设计问题:

  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一间给 住,因为 ;

  一间给 住,因为 ;

  一间给 住,因为 ;

  还有一间给 住,因为 。

  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感受到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第三遍,感情朗读,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主人公平平,模仿平平的语气来读一读。

  第四遍读,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五遍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设计为“课外拓展,感情升华”,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新阅读》27课《地上有块西瓜皮》,比较三位小朋友的所作所为,了解“保 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的小朋友同样会赢得大家的喜欢。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受人喜欢的小朋友的优点,争做人人喜欢的小朋友。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察描述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测。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分展示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桌上纸包)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纸包,请打开看看,知道是什么吗?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品,看起来比较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1、 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验证猜测结果做好铺垫。)

  2、引导实验设计: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关键是如何才能使对比过程公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并撰写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条件的公平性。引导学生撰写出比较规范的实验计划)

  3、学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说明实验结果,验证猜测的有效论据。)

  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

  通过实验交流,数据分析,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激发出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饱满热情,并获得成就感。

  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设计意图:学生看见大量的气泡逸出,唤起生活中时常出现类似现象的场景回忆,激发学生想探究的兴趣。)

  2、教师解释: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下面的提问顺其自然。)

  4、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里析出,气体溶于水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的大小有关。在学生亲身经历中形成概念。)

  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

  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在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件的教材内容是《生命与健康常识》三年级下册条三课《心里话说出来》的第一部分《说出来,好处多》。

  《生命与健康常识》是一门旨在提升人生命质量的课程,心理健康是保证人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如今,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据有关数据统计,全世界有接近两亿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特别是一些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人,比如这次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孩子们,国家不是急着给他们复课,而是派出大量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由此可见,心理教育是多么地重要。选择这一课,我希望学生今后能更多地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从小学会说心里话,学会更健康地生活,为今后的幸福人生作好铺垫。

  可是心理话题因为它的不直观性,一直是老师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让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使学生容易接受呢?我想到了制作精美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整个课件,我运用了清新的画面,生动的形象,轻快的音乐,给课堂营造一种亲切,舒服,放松的氛围,课件制作时,我秉承着实效性,针对性,创造性的原则,以此达到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整个课件,主要包括三组灯片: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第一组灯片:(出示课件)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婚的小男孩林林的故事,因为时间的关系,故事暂且看到这,为什么我会用课件再现一个这样的故事呢?

  在教材中,编者使用了“爷爷去世”的素材,通过试教,我发现这一素材很好,却不太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想能不能挖掘出更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呢?我想到了离婚现象,有心理专家说: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离婚现象。如果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这样一个素材,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从而受到启发,就算能让一个孩子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父母离婚的困扰,这堂课也是很有价值的。

  主意已定,可是我想口头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显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我想到了课件。我利用一组形象生动的图片,为学生讲述了林林的故事,学生通过观看故事,讨论故事,感受着林林因父母离婚的忧伤,感受着他因把心理话闷在心理的痛苦,不用多说,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心理活闷在心理的危害,也实现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这样,通过第一组灯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生活素材,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因为素材的针对性,落到实处地指导了学生生活。如果今后万一有学生要面对父母的离婚,我想他们也会变得更加从容,至少有一个借鉴的例子。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第二组灯片,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时你是不是很希望走进大自然里呢?听,海浪的声音!

  为什么选用这样一张灯片呢?本课有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

  可让学生大声地在课堂上说心里话,有点难,怎么办呢?我想起一次去海边旅游,面对辽阔的大海,朋友们在海边尽情地大喊着的情景,是的,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喊、想说,可短短的40分钟课堂,我是没办法把学生带到海边的,于是我想到了,利用课件,把大自然搬进课堂,把大海带到学生身边,看着辽阔的大海,听着澎湃的海涛声,在我的带头示范下,学生大胆地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看,他们纷纷走上讲台,不仅说出了自己心底的烦恼,还大声地为自己加油,让自己做一个更快乐的人当时的气氛真是太棒了!此时此刻,学生的情绪非常高,可是上台的学生毕竟只是一部分,于是,我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说出来,不仅可以用嘴巴说,还可以写下来,在写心里话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更轻松的氛围,我用课件,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轻快的音乐。

  瞧,这就是我的孩子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围坐在一起写心理话的情景,他们在小卡片上轻松地写下自己的心情,然后贴到教室的贴吧里,或者找到好朋友一起分享心情。此时,音乐是流动的,课堂也是流动的,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扉不知不觉地敞开了,整个课堂也达到了高潮,在课件的帮助下,巧妙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这一组课件,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第三组灯片:

  孩子们是最喜欢动画的,课上到这也快接近尾声了,怎样营造课堂亮点,让孩子们流下深刻的印象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

  课件中,小动画形象生动,活泼可爱,加上心“开”了,开心了这句话,不仅是对课堂的升华,也是人生智慧的总结,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成为了学生的流行语言。此时,课件的运用,提炼了课堂,也营造了本课的亮点,让学生记忆深刻。

  心“开了”开心了,随着课件,老师带领同学们轻轻地读这句话,感悟这句话,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这堂课,忘记了上课的老师,但是,只要他们能偶尔还想起这句话,在人生品这句话,我想我就是最幸福、最欣慰的人。

  课堂的最后,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心灵之窗”网页,这里就像一个心灵的小社区,希望学生在课后能经常来逛逛。网页上,内容丰富多彩,比如你打开故事口袋,可以读到一些哲理小故事,丰富学生对“心里话说出来”好处的认知。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很多让学生参与的栏目,如:心灵小调查,大肚子信箱,心情贴吧等,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自由地灌水,轻松地交流,让“说出来”的习惯从课堂延续到生活。 如果累了,孩子们还可以到开心一刻和绿色心情里放松一下,那里有幽默的故事,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心情顿觉愉快。

  一堂课再精彩,它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课堂拓展到生活中,课堂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大,这样,以网页为纽带,把孩子们的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延伸课堂,把生活的点滴变成更广阔的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我想,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的课件说课到此结束,祝愿在座的各位每天都拥有好的心情,也祝愿我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3-4图文混排》是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第三章的第四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插入并美化文字材料及图片,最终实现图文混排。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WORD文档格式操作的能力,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图文混排,为后面表格、电子表格、幻灯片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小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再结合日常的应用来看,本小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普遍,因此在本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他们在上小学以及时初中接触过电脑,但很多学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到职业学校以后,这一点更为明显。进入职业学校的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基础层次不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

  (2)能在WORD中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编辑文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预习的习惯。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加强科学与人文融合;

  (2)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制定的依据:编辑文本信息是学习第三章WORD软件的最基本的能力。

  2.难点

  插入图片。制定的依据: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文字材料较多,而图片相对较少,学生有畏难情绪,接受困难些。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从插入文字材料这个小任务着手,分组讨论,然后先让一些小组演示操作,再让大家一起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操作比较,从而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重点。

  4.难点的突破

  复制网页的内容讲完后,引导学生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片的操作,引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操作、探究,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模式。教师活动图:

  引导设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总结

  在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结合文化熏陶法、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六、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图:

  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探索质疑——小结——记笔记——自主创造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导入——主要采用文化熏陶法

  让学生欣赏一幅优美的诗词画,当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时,我紧接着问:同学们说这幅画美不美?想不想自己来设计?回答是肯定的,顺势导入新课。

  2.新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

  任务一:处理文字材料。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口答、实践。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辅导,发现典型问题。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学法的指导,注意分层教学。

  教师质疑:粘贴或选择性粘贴有何区别,让学生讨论、操作、比较。

  师生小结

  任务二:如何插入图片?

  学生活动:尝试操作、协作学习。

  教师活动:采用类比法,引导学习,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

  师生小结

  3.作品提交与展示

  先自评,然后组内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通过网络展示一部分同学的作品,增强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补充,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八、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本节课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2.如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堂上有任务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如何让分组讨论体现到真正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4.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给学生贴上积极的标签!

【说课稿】相关文章:

投掷说课稿07-05

分式说课稿07-06

白鹭说课稿07-04

《氨》说课稿08-05

《麻雀》说课稿08-05

《燕子》的说课稿08-05

《对称》说课稿08-05

比的应用说课稿07-03

咏柳说课稿07-04

《争吵》说课稿07-0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