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23 20:00:2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工作计划汇编七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教学工作计划汇编七篇

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认真贯彻XX年《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大信息技术教育教研为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特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建立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有的学校甚至只学不考,这种评价或不评价的方式极不合理,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学年我准备组织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及制定评估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分类推进,督导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继续加强培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现有设备,与电教馆联合组织研训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形成基层信息教研网络。建立并完善动漫学科教学资源,以加强教材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发现和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充分利用“示范学校作示范”活动,带动综合实践发展。在本学期,充分利用“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活动,积极参与综合实践的听课、磨课、研课。并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实现观课、议课、研课、磨课多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四、继续管理和维护好教研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整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五、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消除“数字鸿沟”,切实提高 (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六、推动信息技术教研与综合实践课互相融通,有机整合,互相促进。

  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课标及教材培训。

  3、对各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调研。

  4、确立信息技术课题。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3题。

  十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第二十次课堂教学开放日(逸夫片区)活动(具体安排随后见通知)。

  3、 校际联手乡校互动交流活动。

  4、 召开学科教学研讨会及课题研讨会。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4—6题。

  十一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各乡校期中组织信息技术质量检测(11月13日)

  3.校际联手乡校互动交流活动。

  4.组织参与乡校教学开放日活动。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7—9题。

  十二月份

  1、乡校教学工作调研、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组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

  3、组织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及课题研讨活动。

  4、组织参与乡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并进行听课磨课。

  5、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0—12题。

  一月份

  1、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业务题的13—15题。

  2、组织信息技术期末质量检测。

  3、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榆次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

  20xx年8月

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多准备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我们设计每一次数学课时,尽可能将要交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内涵以及相应的运算规律,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科学的数学结论,使所感受到的经验系统化,符号化上升到理论化,完成认识到过程的一次飞跃,这在学生巩固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点数”、“认识单双数”等数学课中体现特别明显。

  二、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多渗透数学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

  为了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建构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我们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创设情境,设计许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初步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是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譬如:教师在让学生在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中,教师做了范例和引导,学生学会了编应用题,但他们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势,总是把要编的事件说成那几件,没有自己的创意,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培养下去。以上只是我对数学教学的一点小小建议,相信我们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开展好学前班的数学教学。

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有余数的除法;九、统计与可能性;十、混合运算;十一、总复习。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组学生共371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和活动,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学期继续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总体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钱币丰富的文化内涵。指导学生认识钱币,了解钱币的历史。

  认识生活中的钱币,知道钱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教育学生做个理财小能手

  3、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

  4、认识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中的生活环境。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社区、建设社区的情感。

  5、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并为交通绘蓝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为景点做广告,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通过上次的期末考试反映出当前学生学习不扎实的情况:一、简单题目出错 二、解答题步骤不规范,解题缺少灵活性。

  二、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

  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四、教材分析第十六章 分式: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二十章 数据描述:本章主要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方法概念,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六、课时安排第十六章 分式 13课时16.1分式 2课时16.2分式的运算 6课时16.3分式方程 3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9课时17.1 反比例函数 3课时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 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99名,班级纪律良好,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加上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习积极的同学,由他们带动并帮助学困生,调动全班“比学赶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讲多练。

  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就稍弱,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 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本学期的安全教育,仍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以及会议精神,起到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校外游戏中安全隐患,培养学生时刻的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在校外游戏活动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一些危险的举动。

  3、遇到危险或急事时会打急用电话,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

  5、知道对火用之不当的话容易发生火灾,掌握发生火灾后自救的方法。

  6、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7、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 110、119、120、122 等电话。

  8、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9、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10、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

  1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1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 方法。

  四、实施措施 :

  1、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引导 学生树立“真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 行为习惯。

  2、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 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 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安全。

【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的工作计划02-18

教学主任的工作计划11-09

体育教学的工作计划11-23

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11-24

生物教学的工作计划02-25

教学检测工作计划02-18

舞蹈教学的工作计划03-07

教学主任工作计划03-07

中班教学的工作计划03-04

小班教学的工作计划03-0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