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1-27 18:35:5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7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7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1人。从上期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习习惯也还过得去,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都能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并且做完作业后不喜欢检查,特别是计算很不细心;当然还有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现象;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也较差,比如作图等。

  二、本册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西师版六年级下期数学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百分数,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统计,总复习。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移至本册。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将“百分数”的内容安排在第十一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百分数”移至第十二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

  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加上,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综合应用”。

  (1)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2)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成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

  3、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计算圆锥的体积。

  4、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5、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6、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7、通过复习、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8、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课时安排:

  百分数13课时

  圆柱和圆锥10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9课时

  统计4课时

  总复习2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班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gt;”、“l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认真研究考试标准,把握复习方向

  研究课标、考试范围、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制定相关复习策略。

  二、认真研究考题,把握命题方式、命题方向和命题范围

  研究中考数学题型,探求中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的动向,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以及学生应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如下:

  1、不变的主旋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考试题中约有60%至80%的题是用来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见题,在解题时要尽量少失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并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反思的习惯,防止只做难题而忽略基础题现象的发生。

  2、发展趋势——综合应用

  重視结果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3、能力培养

  近几年中考题还侧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建模能力、思维能力(发散性、多样性、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制定和设计总复习计划

  中考总复习不能完全照搬往年复习经验,所以复习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好复习中的几个问题:时间与效率;知识梳理与创新能力;复习与教研等。处理和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同时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针对新课标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就成为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整个复习工作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2月25日—5月11日)

  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把分散的各知识点归纳整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有机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我们想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单元整合: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与概率》、《直线型》、《锐角三角函数》、《圆》、《图形与变换》这八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第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2月25日—3月2日:复习《数与式》

  主要内容: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3月3日—3月9日:复习《方程和不等式(组)》

  主要内容:方程与方程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3月10日—3月23日:复习《函数及其图象》

  主要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3月24日—3月30日:复习《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统计、概率、课题学习

  3月31日—4月13日:复习《直线形》

  主要内容: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行、梯形、相似形

  4月14日—4月20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主要内容: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月21日—5月4日:复习《圆》

  主要内容: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

  5月5日—5月11日:复习《图形与变换》

  主要内容: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变换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512日—525日)

  1、第二阶段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根据河北省近三年试题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分类去入手设计每一个专题:

  ※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

  ※平移、翻折、旋转、对称、辅助线的添加、补形法、延长与截取、面积法、构造特殊图形、拆分与组合、整体与部分;

  ※转化的方法;换元的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观察、分析、猜想、探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知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也可以从知识与能力方面入手设计每一个专题: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问题(统计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函数、不等式、体现社会热点的应用题【节约资源(电、水、煤、土地、建筑……),创新型社会(科学技术…)】;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一如继往地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训练(526日~68日共2周)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和应试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从20xx、20xx、20xx年各地中考试卷、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试卷题型以《中考说明》为准,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4)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蜻蜓点水式、就题论题式的讲评方法。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5)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第四阶段:回味练习(考前自由复习时间)

  这一阶段重在自由复习,让学生调整心态,,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查缺补漏。同时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同时树立学生信心,也是这一阶段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师生共同参与,关注思维过程

  中考复习切忌教师大包大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从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入手,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把思路和方法交给学生,做到透彻理解,激发思维潜能,只有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在基础复习时,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动手、动脑、讨论探究、展示自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点重要害,提出补救的有效措施;要突出问题意识。

  (1)要精选范例,突出一个“精”字;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规律,寻找解题策略,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问题变式、引伸……,突出一个“透”字;注重类比和广泛迁移。

  (2)要调整好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急燥,沉着冷静,认真审题等…,真正以情感人,认识“情”字、“严”字的寓意。

  (3)教师要冷静地去思考复习过程中的盲点和误区(不全面的地方)。

  (4)针对近几年的试题方向和命题规律,师生要寻找感悟,通过数学题的分析、推广、变式、引申,提高师生的灵感和预见能力,切忌猜题押宝。

  (5)对中下学生要做到“落实”,每天掌握几个知识点,练习题量不宜过大,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

  2、题型分析,训练思维

  因此,在完成按知识块分类复习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题型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操作:

  ①题型介绍。就是对每种题型的特点、考查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作详细的说明,并对每一种题型常见的各种解法重点介绍,以明确解法对题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考题分析。选取与题型有关的各类考题进行分析,以体现各种解法的可行性。一般地说,每一种题型选择的考题都有可能涉及到初中数学应考的各部分基础知识。

  ③题型训练。围绕每种题型,选配一套与之有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题型的掌握情况。通过对题型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学生能适应题型的变化,掌握各种题型的多种解题思路,特别是对开放型试题、探究型试题,应帮助学生全方位揭示考题的本来面目,克服难不可攻的畏惧心理。

  ④考题预测。今年会在哪个知识点做文章,以什么形式去考?如何设计—个问题情景?

  3、回归教材

  复习时演练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手段,但不要搞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落实并掌握教材中每一个习题、例题、课内练习题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提供的方法,做到“新题旧做,旧题新做”。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内容

  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2、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学生进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划02-07

数学教学计划05-09

数学的教学计划06-30

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新课标教学计划03-19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12-25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04-02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04-02

数学教学计划【热门】01-30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02-0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