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28 16:56:3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明白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怀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特别敏锐,发言和回答都特别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很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意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特别丰富,明白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很多区别,课堂中小搭配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爱好。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爱好,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明白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详细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详细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详细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详细包括: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想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爱好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内容

  19.19.1始业教育

  29.59.11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

  39.129.18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

  49.199.25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59.2610.2国庆放假

  610.310.9寻访小动物(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710.110.16蜗牛(2课时)

  810.110.23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

  910.210.30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1010.3111.6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

  1111.711.13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

  1211.111.20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1311.211.27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

  1411.2812.4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1512.512.11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

  1612.112.18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1712.112.25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

  1812.2605年1.1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191.21.8复习考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年级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自然学习,对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

  1、可喜之处: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按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我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资料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资料。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资料。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明白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资料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坚持与发展想明白,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构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经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景。文件夹包括以下资料:科学课笔记本、自我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供给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构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经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构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和技术设计本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本事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景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此刻: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本事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本事不足。

  针对这些情景,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供给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本事;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忙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资料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学。我会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好工作,从培养孩子道德素养出发,制定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新出台的教育规划刚要,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吃透精神实质,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高,做到从言语到行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同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误人子弟,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另外,要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具体措施

  1、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2、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3、教育教研。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勤于动脑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能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会在各位校长和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把我们的学生打造成师生素质高、学风正的校园而努力,争做一名家长、学生满意的教师。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透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资料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善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透过对水的观察,持续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此刻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我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资料(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一样意见、合理的推荐、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我的平时状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资料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我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带给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潜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资料:低年级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好处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潜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潜力。透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活动资料: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我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资料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9、3 ----- 9、7 始业教育 我看到了什么

  2 9、10-----9、14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9、17-----9、21 观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9、24-----9、28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的共同特点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寻访小动物

  7 10、15-----10、19 蜗牛(1)

  蜗牛(2)

  8 10、22-----10、26 蚯蚓

  蚂蚁

  9 10、29-----11、2 金鱼

  动物的共同特点

  10 11、5-----11、9 期中复习

  11 11、12-----11、16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谁更硬一些

  12 11、19-----11、23 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

  13 11、26-----11、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和陶瓷

  14 12、3-----12、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5 12、10-----12、14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6 12、17-----12、21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7 12、24-----12、28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8 12、31-----1、4 空气有重量吗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要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4、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收集科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执行学校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学科学(自然)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等科技竞赛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相关评比活动;

  4、金坛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评比;

  5、参加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和“案例评析”评选活动;

  6、参加常州市科学年会论文评比;

  7、 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8、 积极参加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

  9、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

  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

  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主要内容特点及设计思路《科学》四年级下册包括《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

  《电》单元包括用电安全事项、点亮我的小灯泡、简单电路、做个电路检测器、导体和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推测4接头和6接头接线盒的电路连接方法、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等十分丰富的有关电的内容。

  《新的生命》单元以观察油菜花为引子,展开了花的专题观察,从对花的构造的研究过渡到对果实和种子的研究,又从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食物》单元突破了学科的界限,紧紧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观察生和熟的食物、变质的食物,讨论储存食物的方法、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研究。

  《岩石和矿物》单元则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作为基础活动,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教材总的特点仍是以活动为主线,以结构为连接,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材的外线是活动,内线则是追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2、本册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一、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老师和学生同时遵守)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摆放在书桌角上,边边重合,文具盒摆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最后写成科学小论文,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单元一练的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课题单元

  1宣传考核评价方案(1课时)电

  2《电和我们的生活》 《点亮我的小灯泡》

  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电路出故障了》

  4《导体和绝缘体》 《我来做个小开关》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单元练习

  6《我们选择了什么》 《油菜花开了》新的生命

  7《各种各样的花》 《花、果实和种子》

  8《豌豆荚里的豌豆》 《把种子撒播到远处》

  9《萌发的种子》 《动物的卵》单元练习周课题单元

  10《一天的食物》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食物

  11《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2《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单元练习

  13《各种各样的岩石》 《进一步观察岩石》岩石和矿物

  14《岩石的组成》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15《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矿物和我们》单元练习

  16考核评价资料整理、考核评价资料整理、总复习阶段

  17总复习1总复习2......

  18科学四下期末检测(开卷)

  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力争达到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消化;

  2、上课前认真准备好所需要的教具,并提前布置好学生准备的学具;

  3、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大自然中观察、记录,收集资料,操作实验,讨论,比较分类,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4、多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要从读科学转变为做科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能较熟练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突出在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4、重视对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培养。

  5、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6、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以激励和实做性为主。

  7、课余积极投入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育理论,并留详细的学习笔记;除了认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节数之外,积极对教育改革新路子进行探讨,积极教研,间周一次,作好教研纪录。

  8、积极投入课题实验与研究,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有配套的分段总结报告,及时对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

  以上教学计划可随学校的安排做适当调整。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

  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

  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

  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科学欣赏、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材内容

  1、-2、常见材料

  3-5、声

  6-8、光

  9-10、电

  11-13、磁

  14-16、信息与通信

  17-18、期末复习

  19-20、期末考核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 、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 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木才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热和燃烧 本单元结合热和燃烧之间的特征让学生探索热和燃烧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问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 科学设计和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

  七、教改实验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课题提出原因: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往往活动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良好的探究习惯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研究方法:

  1、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2、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小专题研究。

  3、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4、科技小制作比赛。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 第1、2课

  第二周 第3、4课

  第三周 第5、6课

  第四周 第7、8课

  第五周 第二单元 第1、2课

  第六周 第3、4课

  第七周 第5、6课

  第八周 第7、8课

  第九周 第三单元 第1、2课

  第十周 第3、4课

  第十一周 第5、6课

  第十二周 第7、8课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 第3、4课

  第十五周 第5、6课

  第十六周 第7课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7-29

科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3-04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03-30

【热】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2-26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2-15

【荐】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3-01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热】03-03

【精】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3-07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4-0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