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16:58: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2

  一节语文课我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

  首先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读完后,我先不急着交流,先了解一下他们通过朗读,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了好多问题,如“嘎羧要离家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接着再进行交流。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第二、重视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3

  重情重义,有着人类一般的情感。这是《最后一头战象》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着重描写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泪别村民,凭吊战场、与友长眠。然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去解读教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收获不大。本人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失去精神主线。

  重情重义,便是这头战象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应该是课堂中的精神主线,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教学时,本人却并没有根据此条来设计教学,而把战象嘎羧所做的几件事情做为重点,然后去研读哪几件事情是战象的反常表现,具体反常表现在哪些句子,哪些动作。因为没有“重情重义”这个中心思想的'支持,此时的句子、词语解读完全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试想,本人如果这样提问:“你觉得一头怎样的战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现在哪里呢?你能揣摩它的内心世界吗?”就可将动作背后隐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这样,情感落点脚一清二楚,体会方法就是找句子、词语,猜心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明朗起来。

  二、课堂失去轻松氛围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精神兴奋、不觉得疲劳的课,是课堂氛围轻松的课。课堂上,本人也忽略了这点。课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读把自己与学生拉开了距离,课堂变成了一个朗诵者与一群听众之间的对话。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问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见过大象吗?你见过战象?没有,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段文字见见所谓的战象。这些战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由此循充渐进,慢慢进入课堂。课堂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生成。

  三、阅读失去学生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动作用。对于六年级来说,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从个性角度去解读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去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东西,解决他们的学习难点。但是这节课,本人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难点,没有给学生设置广开言路的提问或板块,而是紧紧围绕着老师的小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变成课堂的被动者,使课堂变成一问一答式。课堂也就此失去应有的精彩。

  综观全堂课,本人在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过能通过这堂课,这面镜子观察到,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4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由意而句而词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习完这部分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

  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配乐,师生一描一读预设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

  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词,接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一般的教学到此已是很不错了。然而我们并未仅止于此,而是在学生补白的基础上进而补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师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出神入化,定会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课堂景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说……教师就是不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那种水平相近、思维相似的说来说去,学生的认识、理解、感悟、情感往往总在原地兜圈子。利用这一巧妙的讲解、引领、提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诵读“庄严归去”──深沉吟诵升华情感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一“镐”一“镐”地挖掘着埋葬自己的坟墓,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的归宿的时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的“一直挖”“不断挖”“继续挖”“埋头挖”“还在挖”……通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品析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20—23自然段。

  [配乐朗读课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学以读代讲,学生通过之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已经深刻感悟到战象的情感,这时候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这部分教师的总结,教师以独特的音乐,配乐朗诵结束教学,课件缓变展示战象生前驰骋沙场的画面,以精练的语言,动情的演讲,来概括嘎羧辉煌的一生,营就一个深沉的基调,一个撩人的氛围,一定会给人深深震撼而余味无穷的深刻感受。]

  4.战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用手中之笔去继续描绘这些动人的场面。布置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也十分感人,请想象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5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带领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6

  下课了,但我还深深的沉醉在嘎羧那重情重义的影子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毫不含糊的体会出了嘎羧重情重义的品质,围绕这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走进文中的每一个人比如作者、波农丁,透过这些深情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东西,收获着幸福和感动。

  “他站在江边的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师:站在嘎羧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久久凝望江面?

  生:这江面是我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要离开了,真舍不得!

  生:这是我曾经拼杀的战场啊!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师:为什么亲了又亲龟形礁石?

  生:这是曾经救过我的礁石啊,多么亲切,可惜以后我再也回不来了。

  师:为什么向着朝阳吼叫?

  生:有着这么多的不舍,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无奈的吼叫!

  生:愤怒的吼叫!为什么要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生:激动的吼叫!我那亲爱的战友们啊,我马上就能和你们在一起了,等着我吧!

  ……

  带着依恋,带着憧憬,嘎羧走向了远方,但它重情重义的形象又一次跃然纸上。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嘎羧自掘坟墓,悄然去世的无限悲伤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这么重情重义的嘎羧永远离开了深爱着它的我们,但它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此时此刻,看到它一点一点沉下去的背影,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场面?

  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它们用象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势不可当。”)

  生:和乡亲们和谐相处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乡亲们帮他治好伤……西家喝桶泉水。”)

  生:和乡亲们深情告别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许多人泣不成声……走了三圈。”)

  生:回望江面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他站在将变得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生:自掘坟墓的场面。

  ……

  师:是啊,这样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让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关于真情、关于爱的洗礼,他会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它的故事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因为“他死了……躺在了一起。”

  (男生、女生、齐读三次读结尾处。)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7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一、快速阅读,紧扣单元训练重点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而它作为一篇动物小说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太遥远。要上好这堂课,绝非易事!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却抓住几个重点片段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个性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如指导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这一片段时,先齐读,然后指名读,并引导评价,学生也说评价得很好,指出读“欧——欧——”要大声,中间有破折号要延长,然后又根据评价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引导想象,充分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重点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嘎羧“久久凝望”它望到了什么?它可能想到了什么?它为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8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怀旧、英勇、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达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在课堂中,我首先限时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分钟左右就读完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根本就读不完。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再次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嘎羧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嘎羧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句子或段落,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抓住了嘎羧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嘎羧的高尚品质后。再进行朗读的指导,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十分精彩。

  课文学完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学生阅读感恩系列丛书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起来,课间同学们又开始互相借阅感恩系列丛书。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将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9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故事情节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主要事件,体会嘎羧内心情感。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重回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用【配乐小练笔】的环节,使得学生感情得以升华。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主要是本人过于紧张,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课堂处理艺术,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显得很苍白。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老师不能大胆的放手学生,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只是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犹如蜻蜓点水。此外老师也有代学生发言之错,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其体会,情感的升华显得非常牵强。所以课堂显得沉闷。

  我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最后的小练笔中,能用自己的.文笔写出自己的感悟,并且情感真挚,能看到他们真的有认真去认识嘎羧,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3、要认真:认真研读文本,认真备课。才能真正的“站”在三尺讲台,从容、自信。

  最后真心的感谢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荆老师给予的耐心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我想有了这次的经历,我会更加努力。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0

  这篇课文较长,因此我设计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品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小学语文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是课文内容距离生活实际太远,学生朗读下来了,但是平平淡淡,并没有被战象悲壮的行为感动,尽管老师范读,领读,效果都不太好,简直在无病呻吟。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没有被学生消化吸收?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应该抓住一处(如它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制出图片,进行细致地观察思考,引导学生透彻地品读,体会战象的怀旧善良,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在一起读其他相关段落,体会战象的坚强忠诚。这样,不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形式单调。

  可惜,我的课件制作水平太低,真应该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1

  今天的语文课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呢?

  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2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最后一头战象》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讲述的都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体会嘎唆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前几天,我们听了谈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我认为:谈老师的课扎实、充实、丰实、、真实。他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精选切入口。在执教本课时,谈老师从第一自然段切入,让学生谈谈嘎唆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了解战象的特点。

  2、以事件为抓手。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嘎唆临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让学生学着用四字词概括各件事情。这既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贯穿全文的学习。谈老师出示名言让学生朗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灵活地渗透经典诗文。接下来重点学习了“披挂象鞍”和“重回战场”两部分。课中让学生抓住最能体现嘎唆内心情感的句子谈体会,并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理解事件内容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到嘎唆对辉煌的过去深深的留恋与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与忠诚的高尚情怀。学生从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中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4、注重学法的指导。《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重回战场”部分,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3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作为教者,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与震撼来揣摩体会故事内容的,相信每一个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动。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4

  十二月份,杨主任来六年级组常规听课,根据教学进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场面。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

  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最能表现对象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同时,我也及时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于是我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写训练,夯实了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5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很难感动的人。其一,我属蛇,蛇是冷血动物;其二,看看我额头上皱纹,太多太密。古人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我学会了两个字——加强。经历的人太多,经历的事太多,已经产生了足够的免疫力。我甚至偏执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可能很难有感动我的东西了。

  语文教了近20年了,日久生情。要说对语文教学没有一点感情,那是骗人的。但是,我已经记很少上过让自己的感动的语文课了。更多的时候,语文课堂上,我就是一个旁观者,冷峻地、高傲地审视着学生、文本以及自己。我保持着高度的理性,心里牢牢地住着两个概念——教什么与怎么教。

  今天,在文德路小学上课,我发现自己被感动了,而且不止一次。我在把自己感动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愫很好地传递给了学生,上出了浓浓的情味。当我上完课,有一种近乎虚脱的快感。我知道,那叫“高峰体验”。这样的经历,很微妙,很珍贵。

  这样的美好,源于师的互配合。理想的课堂,不单单在与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单单在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砥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天早上执教的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促使我,不断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让教学向更深的延伸。原来,准备的大段大段的过渡语,到了这样的课堂上,你会感觉到格格不入。于是,你就得集中精力,努力捕捉学生的信息,加工提炼,随即生成一些与课堂、与学生匹配的语言来。甚至,有的教学设计,也会随着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调整,负责你的教学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发展。许多灵感,就在课堂上被彻底激活了。

  这样的美好,缘于情感的投入。说不清楚,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感染了我。我发现课堂上的语言,都是从自己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些许感触——在死亡面前,谁都会怦然一怔!然而,那毕竟是嘎羧。而今天,我似乎从这一头动物那里,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一头战象那么重情重义,具有那么崇高的使命感,何况是人呢?当嘎羧见到它的象鞍,就如同我们看到自己的奖状、证书、相册,那得勾起我们多少记忆啊!当嘎羧来到战场,就如同我们来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多有多好留恋和感慨啊!我把自己变成了嘎羧,变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读到文本里去了。

  这样的美好,缘于充分的预设。你不得不承认,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试教过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次,我明确地提出了预习要求,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对部分环节进行了调整,近可能多地为学生着想。预设充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预设充分,才会临危不乱,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有句话谁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深以为是。只要你下功夫去想了,去做了,迟早会把自己感动。我坚信: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可能性,只要你愿意去尝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9-19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2-23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02-08

最后的一头战象作文08-22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11-25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12-29

最后一头战象作文09-11

最后一头战象作文05-18

最后一头战象作文(精选25篇)12-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