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14 07:22:1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二生物知识

  一、人的生殖、人体的营养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平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类

  3、参与构建和修复细胞的是蛋白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期及处于术后康复期的人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维持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的是维生素

  5、缺维生素A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玉米、胡萝卜、深色蔬菜

  缺维生素B得脚气病

  缺维生素C得坏血病(牙龈出血),应多吃新鲜的果蔬

  缺维生素D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6,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精子、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因为肺不断把从外界得到的氧气交换给肺部的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经肺得到氧,氧气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循环)

  2、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把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给组织细胞,供它们呼吸作用使用,氧气含量减少,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体循环)

  3、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结构是咽

  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5、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最终运往全身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三、生物的变异

  1、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根据产生的原因: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类型分为不可遗传变异: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如小麦抗倒状

  分为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白化苗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4、应用:培育优良品种。杂交、诱变。

  四、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1)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发生改变。如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染色体数多了一条。

  2)致病基因控制。致病基因大多为隐性。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等。

  注意:不要把遗传病和传染病混为一谈。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如,母亲患乙肝,儿子也患乙肝。这就不是遗传现象,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人类基因组计划,破掉人类的遗传密码,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1)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2)20xx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3)研究对象: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六、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七、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八、鱼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2、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4、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7、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8、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9、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03-07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05-04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4-15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1-09

生物知识点总结03-08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篇【集合】10-17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合集[14篇]10-17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2-10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0-2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