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

时间:2022-06-23 13:5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4篇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1

  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带我们去遨游知识海洋的潜水艇;书是我们划过知识时代的飞船。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可以让我知识面开广、见识更宽阔。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也看过许多书,有《红楼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球通史》、《昆虫记》……但让我最回味无穷、记忆深刻的就属这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张飞、刘备、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的故事,他们决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夺得天下。于是魏、蜀、吴三国的大战争就这样开始拉开帷幕。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且人物也刻画得非常仔细。有讲义气的关羽,他不仅剑术高超、为人勇敢、一身正气,过三关斩六将,曾击败许多敌人:酒斩华雄,水淹七军等。有一代猛将张飞,有心胸狭窄的周瑜,也有谦逊的刘备……但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还是诸葛亮。因为自从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过来当军师后,诸葛亮有勇有谋:蜀国虽然兵马少,但有诸葛亮精心策划的战略,依然每次都战胜其它国。除此之外,诸葛亮还立下不少战绩,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三国演义还有很多名言,比如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山河之志也”、“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欠我。”这句名言出自三国演义曹操之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知”出自刘备之口。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华古代名著中最闪耀最明亮的一颗明珠,建议你也去看一下吧,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战争分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此后若干年,三国之间展开角逐争夺。诸葛亮六出祁山,后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司马氏篡位,建立晋国。此后晋国依次灭掉蜀、吴,至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通天文、知地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空城计。诸葛亮在第一次出祁山时,因错用马谡,失守街亭。司马懿带领十五万魏军长驱直入,直奔街亭。当时街亭仅有诸葛亮带领的.不足二千兵马,势力悬殊可见一斑。在这个危急关头,诸葛亮急中生智,让士兵打开城门,又让一些老兵装作百姓,在城门口打扫街道,装出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而诸葛亮本人则坐在城头,弹琴自乐。司马懿带大军赶到后,看到这番情景,心中大为疑惑,心想:孔明一生谨慎,从不用险,必有埋伏。于是下令急速撤军。诸葛亮带领人马乘机撤离。

  诸葛亮忠于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人的敬仰,被认为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在武侯祠,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一副对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满怀后人对诸葛亮为国操劳而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

  作为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报效祖国。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什么 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十分机智,就拿《草船借箭》那个故事来说吧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简短10-20

三国演义简短读后感06-23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09-20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4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1-24

三国演义读后感07-26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1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